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妙方」誰開,才能 促進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2021-01-12 暖陽鴿說教

當前,一些孩子在新學期開學之後,不願意寫作業,特別是一年級新生還不習慣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怎麼辦?根治的「妙方」誰開?家長首先要冷靜分析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地解決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問題,促進孩子逐漸形成「我要好好學習」的學習習慣。

一、了解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根源,是「對症下藥」的依據。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根源一般有三方面。

(一)孩子自己不想願意寫作業。

1、知識內容不理解。

由於對於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不理解,又不敢請教老師和同學,導致都想不明白怎麼做。

2、性格散漫不「上道」。

由於假期的自由空間太多,性格散漫慣了,意識上還沉浸在假期的「遨遊」中,對開學還未「上道」,對於作業更是丟三落四了。

3、興趣感觀不注意。

由於對學習的「不上道」,孩子的興趣還在於運動、娛樂等特長的項目裡。比如喜歡踢球、唱歌、跳舞、繪畫、表演等愛好特長的「玩耍」中,當然就不願意寫作了。

(二)孩子不滿意家長表現的原因。

1、孩子希望家長多些關愛。

孩子要求家長就能看著自己做作業,問問學習問題而已,家長都常常以要出門會客或賺錢的理由推脫。

2、孩子希望家長多些表揚。

孩子要求家長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自己也曾經認真努力過,卻未得到過家長的表揚或讚賞。

3、孩子希望家長多些遊戲。

孩子要求家長能在自己完成作業後或在假日裡能一起玩遊戲,哪怕看著自己玩也好,可也常常由於接到「電話」就出門了。

4、孩子希望家長多些運動。

孩子要求家長能按照約定帶自己在小區或公園廣場去跑一跑,追一追,哪怕拉著手走一走也好,可也因為「忘記」了。

5、孩子希望家長多些活動。

孩子要求家長能按慣例帶自己到「老家」去體驗農村勞作生活的,可又因為「加班」或「出差」給耽擱了。

(三)孩子不接受老師布置的作業。

1、作業量過多。

由於教師布置的作業量過多,孩子產生牴觸情緒,故意不想做。

2、要求太嚴格。

由於教師的作業要求太嚴格,書寫要怎樣,格式要怎樣,還要家長籤名等等太多「規矩」了,受不了,不想做。

3、內容太難了。

由於學習內容太難,孩子上課時分神,沒有聽清楚,現在還不會,推卸在老師的身上,不想寫。

4、「敵意」太濃了。

由於對老師的批評和教育懲罰不接受,產生「敵意」太濃了,「下決心」就不做。

當然,以上的原因只是普遍現象,如果是心理疾病或智障問題,就要去請專家診斷分析了。家長只有把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真正原因搞明白,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二、尋求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偏方」, 是「對症下藥」的「妙方」。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都是有原因的,家長要耐心發現,細緻觀察孩子的表現,尋求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偏方」確定「對症下藥」的「妙方」。

(一)家長的「偏方」。

如果是家長的原因,那麼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學習進步,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尋找自身的不足,在孩子的學習習慣形成關鍵期儘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和會客,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親子活動要求,從而,把孩子從不滿意家長行為表現而故意不想願意寫作業的現象,幫扶到「我要認真完成作業」的想法中去,達到「偏方」扶正的效果。

(二)孩子的「妙方」。

如果是孩子的原因,那麼家長要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孩子沒學會的知識,家長可以自己學或請家教解決。

1、「表揚獎懲方」。

孩子不感興趣的作業,沒有完成作業時,不要懲罰他,家長要使用多種途徑和手段來尋找突破口。

(1)表揚。根據孩子的特長優點,發現「閃光點」儘量表揚他。如:當孩子回到家能拿出書包,準備作業,就應誇讚孩子的進步;當孩子能做對一道題或正確寫對一個字的筆順,也要誇一誇。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讚賞,培養他的自信心,時間一長,他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好孩子。

(2)獎懲。當孩子能完成作業時就鼓勵他;當孩子有小小進步,父母也要給予獎勵。父母可以讓孩子列出一個他願意爭取到的獎勵清單,可以是一些實物獎勵。如:可以吃的小零食、可以玩的小玩具;或者和父母一起玩等要求。當孩子做不到時進行小小的懲罰也是必要的。

這樣,家長通過不斷地堅持,對孩子的表現進行多表揚、少批評,當孩子不用你嘮叨,自覺完成作業時,教育「藥效」也就達到了。

2、「寓教於樂方」。當孩子常常因為愛玩而不做作業時,家長可以採用「寓教於樂」的「妙方」。先陪孩子去玩個夠,通過踢球、遊戲、爬山、唱歌、下棋等娛樂活動,在玩的過程中,找機會跟孩子講些古今中外名人用功讀書的故事,激勵孩子向名人學習,學好知識本領,才能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在孩子玩的高興時,比較容易聽得進去道理,採用「寓教於樂」的「妙方」,使孩子明白學習和做作業的意義。之後,家長不妨給孩子固定學習的地方,幫孩子制定學習時間表,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數量一定的作業,完成後允許去看電視或到戶外玩耍。同時,還能激發孩子在課堂上專心聽講,從而達到讓孩子從內心意識到要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三)家校的」秘方「。因為孩子通常在改正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反覆,家長要與學校構建家校聯絡網,聯合教師協同作戰,只有這樣才形成教育合力,讓孩子不願寫作業的想法」 無處藏身「、」原形畢露「。

1、「欲擒故縱方」。當孩子不願寫作業,而沉迷於遊戲、踢球、上網等娛樂活動中去時。家長可以與教師取得聯繫,故意讓孩子不做作業。通過一天、兩天,不超過三天,孩子就會覺得受不了,家長和老師採用「欲擒故縱法」,都不理他時,孩子就會與家長和老師提要求。這時,家長和老師再對孩子說些要求,孩子就會答應,也就達到相應的教育「藥效」了。

2、「勞逸結合方」。當孩子手腦的協調性比較差,想是一回事,手上動作又是另外一回事時,寫的字筆順顛倒、計算粗心、寫字出格,往往不愛做作業的原因。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家長或老師可以幫助孩子改善大腦中樞神經的調節功能,讓孩子先伏在桌上閉目養神大約三分鐘,再引導小孩朝著需要寫的作業方面發展,期間要注意勞逸結合,當孩子做完作業之後最好能及時批改或指正,達到要求時給予讚賞,如果在家裡可以帶出去活動,讓孩子對完成作業後的活動充滿期待,使孩子抱著一種愉快的心情去專心地完成作業。

總之,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是有原因的,根治的「妙方」誰開都要「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的問題,同時,學校教師也要改革布置作業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有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多設計一些開放性、操作性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促進形成「我要好好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文原創是@暖陽鴿說教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21天發文大挑戰##暢談教育那些事#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與點評!

相關焦點

  • 一寫作業家裡雞飛狗跳,孩子不寫作業不愛學習,聰明的爸媽這樣做
    一、孩子不愛寫作業,家長只能垂頭喪氣大學同學在朋友圈裡發表關於孩子寫作業的說說,還附上了兩張圖片,一張是一碗炒飯還有一張是寫作業的孩子, 據說當天晚上十點多女兒終於願意寫作業了。同學在自己孩子願意寫作業後才給孩子吃的飯。
  • 李玫瑾: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前讓他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放學回家後,寫作業前先做一件事,學習效果更好。我鄰居家孩子是典型的"先玩再寫",每天放學回家先看動畫片、玩手機,之後才開始寫作業。這樣做寫作業時心情很好,但注意力卻難以集中,而且一旦作業難的話就悲催了:到了大半夜還寫不完,邊哭邊趕。
  • 為什麼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是一道「送命題」?
    換句話說,孩子不知道該幹什麼好了,不會規劃和管理時間了,從而沒有形成一個好的寫作業習慣。很多家長容易將自己的焦慮泛化到孩子身上。明明孩子按時完成了任務,你開始給孩子加任務,你想的是:有這個時間,多做一些課外練習不香嗎?
  • 孩子寫作業「磨洋工」?專家:家長試試這個方法,激發他的動力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為了玩遊戲所以拖著不去寫作業,因為一道題不會所以坐在課桌前「磨洋工」。 在改變孩子寫作業拖拉的毛病之前,家長需要先知道他拖拉背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
  • 寫作業不拖拉、早起不賴床:4個方法,教出自律的孩子
    不自律的孩子,一生會過得很辛酸從小時候學習寫作業不自律開始,一大批孩子擁有了這樣的成長軌跡:小時候,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得再玩一會,翻箱倒櫃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時間就這樣一點一點的過去。到了實在不能再拖的時候,猛然醒悟,奮筆疾書,最後草草了事。
  • 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不少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孩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我們常說學生「人在教室心在外」,人在教室聽課,心卻飛向了遠方,胡思亂想。孩子在寫家庭作業時,一會兒看看這,一會兒摸摸那,而不是聚精會神地寫作業,這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怎麼辦呢?
  • 不懂得主動寫作業的孩子,只是自控能力太差嗎?父母的幫助很重要
    這是因為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還是處於陌生的無知環境,孩子不知道幼兒園是幹什麼的、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上幼兒園,但是在他們的心中能夠簡單明了地形成一個疑問,那就是「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把我送到幼兒園,是不愛我、不要我了嗎」在孩子搞不清狀況之下,他們只有焦慮、害怕和哭鬧,等到孩子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之後,就會明白所有小朋友在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都要舉手發言,上課的時候不能說話也不能玩玩具,包括放學了才能見到爸爸媽媽
  • 把暑假作業寫完才能玩?你以為在培養好習慣,實際在養成壞毛病
    家長們會說,老師講的我們都懂,但是暑假你不盯著孩子學習,開學就會落後。為什麼小島老師會說,先把暑假作業寫完才能玩,並不是培養學習習慣,而是在養成壞毛病呢?你不要想著玩,只有把學習任務先完成了,才有資格談條件。家長的引導並不正確,暑假生活不是光有作業組成的,多元化發展的假期,一定是孩子先建立獨立安排學習的能力。不了解自己的學習,整天支配著寫作業,也達不到效果。家長的控制,讓孩子根本無法形成自律的意識,反正每天都能被家長催促著寫作業,就形成了最糟糕的學習毛病:沒有自主性,靠盯著才學。
  • 孩子一寫作業就拖拉,李玫瑾直言:用一個方法,孩子會自覺寫作業
    之前有一篇新聞,讓無數家長開始反思:自己催促孩子寫作業,是不是不對?一名12歲的小男孩有寫作業拖拉的習慣。回到家裡放下書包,總是要玩一會兒才能夠安安靜靜開始寫作業,但是寫作業時動作也十分磨蹭,總是左顧右盼。
  • 姚晨輔導孩子寫作業「抓狂」,專注力差的孩子,寫作業有多難?
    然而這樣一個女明星,在生完孩子之後,同樣也面臨輔導孩子作業頭疼的問題。姚晨的兒子小土豆慢慢長大後,到了上學的年齡,身為寶媽的姚晨不得不開始操心孩子的學習問題。有一天,老師給小土豆布置了一個寫作文的任務,作文要求100字左右,就是這樣一個作業使得姚晨對孩子大發脾氣。
  • 孩子討厭寫作業,打罵沒效果,用這兩個方法,讓他們主動寫作業
    和小夥伴呆在一起,即使他們什麼也不做,就覺得很開心。在學校,孩子有空就呆在一起玩,晚上放學後,自然是想繼續白天的遊戲,自然沒有心思去學習,即使父母一直強迫孩子學習,他們也會像對待任務一樣,馬虎處理。甚至是在寫作業的時候,也會考慮玩法。
  • 西洋棋真的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習慣?
    好習慣是孩子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幼兒時期是各種習慣培養的關鍵期,幼兒時期的孩子可塑性強,性格和習慣都沒有完全形成,形成良好的行為和思考的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受益。西洋棋的64個小方格中棋子形象立體生動,對孩子有極大的吸引力,而下西洋棋它的變化複雜,趣味濃厚,是一種比智力,比戰略,比意志的運動,在幼兒時學習西洋棋不僅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鍛鍊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堅韌,團結勇於挑戰的良好習慣。
  • 孩子寫作業「越催越慢」,學霸的「王牌」的習慣!值得家長收藏
    一、不利因素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孩子們寫作業的現狀,有的孩子每天放學回來吃完飯進屋就開始學習,忙活到晚上十一二點,看起來特別辛苦,但作業的質量卻還是很差?但也有的孩子,寫作業一氣呵成,非常高效,有很多家長把這種情況歸結於自己家的孩子不夠聰明、學習習慣不好,那就大錯特錯了。
  • 孩子精神總不集中,作業寫到深更半夜,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網上流傳著一個事例,孩子家長深夜十二點在家長群裡問老師「睡了嗎」,老師回答「差不多睡了」,家長勃然大怒:「我孩子到現在還沒有寫完作業,你倒是要休息了!」事例未知真假,卻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當代青少年兒童的作業量增加,學習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現象。
  • 哪個媽媽願意歇斯底裡,還不是被孩子寫作業拖延症給逼的?
    讓孩子解決了寫作業的拖延症,早早完成學習,才能給媽媽們留一點母慈子孝的時間呀!可是現實情況是,作業永遠做不完,吼叫永遠不停歇。解決孩子的拖延症,對很多媽媽來說,是當務之急。3、也有時候,孩子做作業很快,但做完了家長一看時間還早,再另外布置些別的課外作業,那孩子意識到自己有做不完的作業,所以故意拖延。4、當然也可能是累了、煩躁了、不開心了等情緒問題。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如何在與孩子的「鬥智鬥勇...
    今天是母親節,你還在為孩子的功課發愁嗎?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一說到這句話,估計絕大多數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家長朋友會說:「一點沒錯!我舉雙手雙腳同意!」這不,上周末,閨蜜和我煲了一個長達40分鐘的「電話粥」,向我哭訴她輔導孩子學習的「血淚史」。
  • 孩子的學習習慣及方法心得,我總結出來啦!
    今天聊的是學習習慣和方法。開聊前需要明確一下:學習習慣和內驅力是不同的概念。大家說孩子不願意學、學得漫不經心、吼罵都刀槍不入,這事更多和小孩的學習認同感,也就是內驅力有關。一年級剛開學,我評估了一下作業後,便和孩子溝通:你這個年齡需要9點半上床才能夠保證睡眠。如果你拖拉,作業拖到9點半後完成,那我就不籤名了。麻煩你向老師單獨解釋。我曾聽有些家長抱怨小孩各種拖拉,漏做作業,要晚上12點多才睡,結果第二天很困。
  • 聰明媽媽3歲就開始培養學習態度,4招養出愛寫作業的孩子
    所以今天,小樣媽想給你分享4個讓孩子愛上寫作業的方法,可能和你過去的認知不同,卻可以改變孩子對學習和作業的態度,也讓未來陪孩子寫作業的你不用那麼煎熬。就像我們背古詩時,如果只是一遍遍地朗讀,根本不知道自己掌握了沒有。只有合上書試著背一背,才能知道哪裡記住了,哪裡還不熟練。我們要把這種理念教給孩子,讓他明白作業是為了幫助他更好地學習,以便查漏補缺,快速地提高自己。
  • 孩子寫作業拖沓?家長束手無策,試試這幾個方法,孩子主動寫作業
    對於許多孩子來說,寫作業就像噩夢一樣,總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寫作業時也總是三心二意,拖拖拉拉。每當坐在桌前準備寫作業時就會被其他的事情吸引,注意力總是很分散不能專心,花費的時間也很長。因此,不少的家長都在為孩子的寫作業情況而擔憂,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晚上就要熬夜寫,睡眠質量得不到保障,第二天去學校就會沒精神,長此以往就是不好的循環。其實,讓孩子認認真真完成好作業並不難,只要掌握好了方法,就能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裡,高效率地完成好作業。找到根本問題。
  • 主持人董卿談閱讀習慣:狠心的父母才能養出自覺的孩子
    而且鄰居家夫妻都是本科學歷,親自輔導孩子的學習都綽綽有餘。我隨口把我的疑問說出來,沒想到鄰居無奈地說:「我這也是逼不得已,孩子在家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每天放學都要我一直在催促,寫作業時我一定得陪在身邊……更心累的是,孩子一遇到不懂的就來問我,自己也不思考。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才讓他去輔導班,有老師督促著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