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欺凌 該怎麼辦?

2020-12-14 長城網

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校園欺凌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如何減少校園欺凌事件?在2020年河北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與省政協委員,滄州市第十四中學校長魏桂榮就此問題發表了看法。

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長城新媒體記者 萬前進 攝

婁延果委員:

及早疏解幹預,從源頭上杜絕欺凌

「校園欺凌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巨大,要杜絕校園欺凌現象,我們應該在學校加強法治教育和培養建立學生的規則意識。」婁延果認為,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十分重要,學校可以通過完善的教學和管理,在課堂、社團活動、系列節日中滲透法律和規則教育。比如,在每年的國家憲法日和成人節等節日上,以宣誓、給年滿十八周歲的學生頒發憲法手冊等形式,讓他們意識到,「法律賦予我們權利,我們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同時,婁延果強調培養學生的法律和規則意識,關鍵在於日常,「每當學生中出現新問題,學校的老師和校長要能夠抓住這些案例,及時轉化為學習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

婁延果表示,校園欺凌現象發生的原因多是孩子們之間遇到了矛盾和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一些學生採用強烈衝突的方式表達不滿,形成校園欺凌。所以,婁延果建議,在減少校園欺凌上,除了培養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作為學校,要更多地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心理上和日常交往中發生的變化,對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及早進行疏解幹預,從源頭上杜絕欺凌的發生。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有專門負責學生生涯規劃、生活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生命發展中心,以此中心為基礎,建立起了輻射到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習小組的「心情使者」團隊,負責學生日常的心理、情緒狀態的觀察記錄,一旦自己的小組或班裡的學生當中有的產生了矛盾摩擦,學生會馬上把這一情況會反饋給學校,及時地採取幹預措施,化解矛盾,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省政協委員、滄州市第十四中學校長魏桂榮。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曉明 攝

省政協委員魏桂榮:

對校園欺凌者的父母進行經濟處罰

魏桂榮也表示,杜絕校園欺凌,主要在於提前預防,加強學生監管,在出現苗頭的時候,及時幹預疏導,防止出現校園欺凌。

但在事後處理上,學校也有很多無奈。魏桂榮舉例,很多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在未成年人之間,對欺凌者不能開除了事,但同時也無法進行有威懾力的懲罰,手段只能是教育。魏桂榮表示,當下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但落實起來需要各方聯動,尤其需要家長的配合和主動作為。

「犯了錯應該付出代價。孩子犯了錯,怎樣付出代價?」魏桂榮表示很多校園欺凌並沒有發生在學校內部,防治校園欺凌,家長應該有所作為,承擔起相應的育人責任。「我建議增加相應法律條文,對校園欺凌者的父母進行經濟處罰,讓家長承擔應有的責任。」魏桂榮說。

相關焦點

  • 遇到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
    各省中小學於五一前後陸陸續續開學,開學後學校組織了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包括衛生安全、交通安全、預防校園欺凌等主要內容,今天我想聊的是關於校園欺凌的防控和處理。先說兩個真實例子。第二件事發生在校園外,我去較偏僻的一個學校圈參加考試,路上不少學生剛放學,有個地方圍了好多人,一個穿校服的男生被堵在一棵大樹後的圍牆邊,開始是三四個穿校服的男生圍堵他,後來馬路對面過來了一群社會青年,直奔現場,十幾個人圍成一個圈,對圈裡的男生推推搡搡,嘴裡嚷嚷著當地的方言,前後不到三分鐘,被圍攻的男生一直縮著蹲下,幸好有穿制服的治安人員及時趕來。
  • 高一學生被校園欺凌,該怎麼辦?
    校園霸凌對一個被辱的學生來說,是莫大的心理傷害。我平時接觸的很多個案當中,他們有很多人,在小時都有這種痛苦的經歷。呼籲社會綜合治理,加大力度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能只放在嘴上,不能只喊口號,不能只做花架子。這種事情發生,當事的孩子們,甚至要進行終生的修復心理創傷。
  • 面對校園欺凌 日本芬蘭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影片中遭受校園暴力的花季少年令人心痛,同時也喚起了公眾對校園欺凌現象的關注。在日本,校園欺凌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2018年度校園欺凌問題報告,去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超過54萬件。而這一數字的背後是更多的需要學校和社會去保護的少年。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辦?
    校園是春光明媚的花園,老師是園丁,孩子是花朵,但是園中也會有荊棘泥濘。這也是近期校園欺凌主題的《少年的你》截止今日已斬獲9億票房的原因之一。 影片中的那些少年面對自身或他人遭遇校園欺凌,內心有無助和惶恐,也有錯愕和掙扎,他們用青春探索成長的道路,用天真和赤誠試圖破解自身的困境。
  • 當我們談論校園霸凌的時候,63%的自閉症孩子正在被欺凌,他們又該...
    當我們談論校園霸凌的時候,有63%的自閉症兒童正在被欺凌,我們卻視而不見,這部電影揭露了校園欺凌的遮羞布。 電影只是一個自閉症患者自我救贖的故事,影片中的本給了我們希望,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自閉症患者往往沒有那麼幸運,他們仍然在各個角落遭受霸凌,他們又該怎麼辦?
  • 山西兩名家長進校毆打小學生,面對校園欺凌,以暴制暴是否可取?
    這涉及到學生家長該不該打孩子,如果孩子在校園被欺凌了,該怎麼辦的問題。輿論中家長持「樂見其成」的立場,拍手稱道者甚多,可見這個事件揭示某種社會現象,觸及到社會的某種無力感。記得曾經有一個家長衝入校園殺死了欺凌自己孩子的學生,這些暴力家長的行為本不應該受到輿論的同情和理解,可是這件事再次證明家長的認識並沒有改變。
  • 面對校園欺凌,十招告訴孩子如何正確應對!
    緬懷逝者之際,校園欺凌事件值得每一個家長重視和深思。那麼如何避免孩子在校園被欺凌?如果孩子遭遇欺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正確應對呢?如果家長能夠提早進行正確疏導,防患於未然,孩子不僅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而且還會藉此學會以同理心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同學關係問題,從而擁有更主動、更積極的人生。
  • 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12.4」國家憲法日,民警進校園開展「法治之光,伴我成長」主題講座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杜絕校園欺凌、遠離違法犯罪」活動現場。是不是只有打罵才叫欺凌?同學之間玩鬧要不要大驚小怪?講座中,長沙市雨花公安分局政工室副主任劉傑用生動的具體案例、真實案例改編的微電影,活潑易懂的語言,告訴了同學們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有什麼壞處,遭遇校園欺凌怎麼辦,增強了同學們的法治意識和防範校園欺凌的能力。
  • 《哈利波特》:面對校園欺凌,他們竟有不同選擇不同人生!
    眾做周知,《哈利波特》是一部陪伴無數80後90後成長起來的著作,在系列故事中不僅有我們都會經歷的青春年少,懵懂初戀,更會有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見過或者經歷過的「校園欺凌」。相信很多哈迷們都知道,在《哈利波特》中一共有三位曾經被校園欺凌的角色,他們分別是哭泣的桃金孃、斯內普教授以及「瘋姑娘」盧娜。然而,他們三個人卻在人生態度上做了不同的選擇,當然給他們的生活也帶來了迥然不同的影響。接下來,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三個人的不同選擇。桃金孃熟悉《哈利波特》的小夥伴一定會對這個生活在盥洗室裡的幽靈不陌生,雙馬尾的她看起來還是比較可愛的。
  • 面對校園欺凌,不要總是等到孩子受到不可挽回的傷害才醍醐灌頂
    我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媽,還是一位曾經也受過校園欺凌的孩子,面對校園欺凌,我深惡痛絕。我想吶喊,我想申訴,我想救救被同學欺凌的孩子們。作為教師,我想保護我的學生,作為媽媽,我想保護我的孩子,作為曾經遭受校園欺凌的一員,我更想保護自己。
  • 《哈利·波特》:面對校園欺凌,斯內普和盧娜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而在《哈利·波特》中最明顯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校園欺凌。從當年的「掠奪者」惡作劇斯內普,到後面的拉文克勞同學公開嘲諷盧娜,這種事情不論是麻瓜世界,還是魔法世界都會屢屢發生。
  • 校園欺凌現象調研:男生是主力軍 網絡欺凌增多
    伴隨著近期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校園欺凌這一社會問題又一次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中,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與熱議。2016年,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確定了「校園欺凌」這一概念。2017年4月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更是提高了社會各界對校園欺凌的關注和認識。
  • 如何看待初中校園裡頻繁發生的欺凌事件?
    近年來有關初中校園欺凌的新聞頻見報導,不少案例手段之惡劣殘忍令人髮指,這嚴重傷害了被欺凌的孩子身心健康,對於被欺凌孩子的未來成長極為不利,導致一部分被欺凌的孩子變得自閉甚至走向極端。為什麼初中校園欺凌事件頻發?
  • 面對校園欺凌、職場惡人該怎麼辦?看北宋的悲劇,你反過來做就是
    面對惡人,我們是弱者,連畫個底線的力量也沒有,那怎麼辦?比如面對校園欺凌和職場惡人,我們有沒有一個哪怕是委曲求全的生存下去的方法?今天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就是北宋的滅亡。
  • 「法制課」抵制校園欺凌!願你永遠「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錦」
    「法制課」抵制校園欺凌!美好的校園時光本應放飛夢想,卻因校園欺凌的出現,成為了多少孩子們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你了解校園欺凌嗎?你知道遇到校園欺凌該怎麼辦嗎?怎樣保護未成年人不受校園欺凌傷害呢?
  • 桐城教育局聯合檢察院開展防範「校園欺凌、校園貸」宣講督查活動
    為進一步深化「六清行動」,以更實的措施推進教育行業領域專項整治重點工作,11月20日,桐城市教育局聯合市人民檢察院前往相關職校開展「拒絕校園貸 謹防套路貸」法治主題宣傳和專項督查活動。本次活動由市檢察院副檢察長華朝暉和市教育局黨委委員楊正一帶隊。
  • 校園欺凌如何築起法律「防火牆」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經審查,批准逮捕1114人,不批准逮捕759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3697人,經審查,起訴2337人,不起訴650人。 面對校園欺凌,如何明確「法律邊界和行為底線」?如何向校園欺凌說不? 「校園欺凌」行為該如何界定?
  • 看完電影《少年的你》,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議:設置校園反欺凌必修課
    前不久,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出演的影片《少年的你》熱映,花季少年遭受校園暴力欺凌的情節讓人落淚,也引發了市人大代表、中護航(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峰對「反校園欺凌」的關注。但經過走訪調查,劉峰卻發現,多數學生並不清楚哪些行為屬於校園欺凌,更不清楚在經歷了校園欺凌後該如何保護自己。而校園欺凌事件的處理往往處於事後處理的被動狀態,有些孩子在受到侵害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人交往,如果老師家長不能及時發現並制止欺凌行為的升級,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劉峰建議,推進設置校園反欺凌必修課。
  • 日本校園欺凌:比影視更加殘酷的是現實!
    該學生(兒童)由於遭受來自具有一定人際關係交往的人,從心理方面以及物理方面的攻擊,使得精神上感受到痛苦的事件。可能在中國人的概念中,校園欺凌等同於校園暴力,但是在日語中「欺凌」的範圍更加廣泛,冷暴力也屬於校園暴力。
  • 《小學生預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生預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教案『教學目標』:讓學生認識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認清校園欺凌帶來的負面影響當面對他人的攻擊時能夠嘗試用溫和和理智的態度處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機。掌握應對校園欺凌的正確方法,從而提高防欺凌能力,進而學會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