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2021-02-15 且讀文摘


,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拼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裡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那麼,2025年以後人類能擺脫新冠病毒嗎?不,只是到時我們就已經習慣了這種隔離的生活方式了……因為人類感染者產生的抗體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300天),比疫苗的研發周期都要短!< span="">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麼新冠將會變成一個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範圍內反覆爆發收割人頭。2、未來各國的策略,就是儘可能採用疏離措施,把感染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以確保醫療體系不崩潰。3、新冠會長期成為老年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人類整體的醫療支出會大幅上升,預期壽命會降低。現在看來更可能的情況是:以後的每一年,病毒都會呼嘯而來,直到地老天荒.……而哈佛大學的這篇論文,已經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驗證!中國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體內的抗體可能只能維持2到3個月。尤其無症狀感染者,抗體維持時間會更短。

中國研究人員日前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他們在重慶市進行的調查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體內抗體水平會迅速下降。此外,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弱於有症狀感染者。據介紹,重慶醫科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在重慶市啟動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追蹤研究,研究對象為285名感染者,其中包括37名無症狀感染者,從而系統分析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臨床和免疫學特徵。調查發現,約90%的病例在出院後2個月總抗體水平會降低70%以上。這項研究瞬間震驚了世界同行,畢竟,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這類患者免疫反應的文獻。

世界衛生組織也發表科學簡報,稱「沒有證據」能證明感染新冠後產生的抗體能保護人體免於第二次感染。據福克斯新聞6月17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名女子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她在兩次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心酸歷程。據外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6月22日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響將持續數十年。譚德塞說,世界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團結和全球領導」。「在一個分裂的世界裡,我們無法戰勝這種流行病」,他說,「疫情的政治化加劇了這一問題。在我們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世衛組織在發布會上還表示:新冠病毒進行到現在,已經很可能成為一個長期性問題。目前來說,已經再難預知病毒何時結束,或者永遠不會消失了。新冠病毒或者它的變異病毒會將成為類似流感、水痘這種頑疾一樣長期和人類共存。醫療專家解讀稱,這一不樂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當前病毒樣本的變異性。簡單的說,根據《衛報》日前公布的研究者提取的來自全世界5000多份樣本中,發現當今世界上已經流行著至少三種新冠肺炎病毒了。有一種更是佔了700多份比例,另一種只佔了30多份。也就是說,除了我們最大群體感染的那種,還檢測出毒株結構不一樣的其他種類的新冠病毒B類和C類。6月18日,中國公布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表示這些樣本帶有D614G突變,認為是歐洲 D614G毒株的分支。中外專家均認為D614G突變讓新冠病毒傳染力增強;有研究認為感染能力提高約9倍!

潘多拉的盒子打開,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不是一年、兩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彼此間的隔離將成為常態,人與人之間日常的交際會顯著減少,甚至傳承了成百上千年的很多風俗習慣也會徹底消失未來的服務業將受到極大的抑制,人們會壓縮非必須的服務業需求,除了醫療、教育等必須的服務需求外,其他都將儘可能地抑制。例如對於人類的旅遊業、餐飲業、院線、商業地產等等以及其他一切服務業相關行業可能都是重大的打擊,可能徹底改變旅遊業的業務邏輯。又比如NBA的收入結構可能要發生根本的變化,人類體育運動最吸金的產業,可能會變成網路遊戲。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服務、VR、AR產業將迎來一波大發展,行業估值的邏輯已經完全改變了……

關注且讀文摘——【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發現,醫藥或成為大贏家,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現在雖然疫苗已經出來了,但是現在很多國外的大學依舊對國外的未來表示擔憂,其中,哈佛大學就發現,醫藥或成為今後幾年的大贏家,因為新冠對人類未來的影響巨大。現在全球的患病人數依然是不容樂觀,雖然我國還好,出現大規模的概率不大,但是隨著國外的截至目前,全球累計確診超6361萬例,這個數字可以說是十分巨大了,所以現在的哈佛大學認為,新冠至少要到2025年結束。不過這也就是保守估計,一旦在這五年之中再生變故,那麼很可能真的是人類的災難要到來了。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3、新冠會長期成為老年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人類整體的醫療支出會大幅上升,預期壽命會降低。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的巨大影響!
    民間傳說,炎帝神農氏死後,決定安葬在封地附近的天子山,坑挖好後,發現坑下有溶洞,坑底是空的。風水先生陽丙吉認為這樣就「破氣」了,炎帝神農氏安葬在這裡會走了「龍脈」。於是,大家決定把炎帝神農氏的靈柩南遷,安葬在另一個風水寶地鹿原坡。這就是現在的炎帝陵。這個原本打算安葬炎帝的地方即天堂山。天堂山是潞水鎮最大的山,也是農元村的主要林地。因為這個傳說,潞水民間又把它叫做 「天子山」。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進入人類大腦……
    新冠病毒或將入侵人類大腦……自新冠病毒出現之日起,全球各國對這種新型病毒的研究就未曾停止過,以往我們認為新冠病毒其實就是傳染性較強的一種肺炎病毒,但是通過調查的不斷升入,人們發現新冠病毒同時有著極強的變異性,為科學家在溯源在疫苗研製工作增加了巨大阻力。
  • 美國大學哭慘了:西北大學校長帶頭減薪、哈佛損失12億美元
    哈佛大學:收入降低12億美元幾天前,哈佛大學常務副校長Katie Lapp就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在截至於6月30日的2019-2020學年,哈佛大學的預期收入將下降4.15億美元,而7月1日開始的2020-2021學年,收入將下降7.5億美元。
  • 美國哈佛大學,一所可笑的謠言大學
    病毒的溯源是非常困難,非常嚴肅的科學,那哈佛大學是依據什麼來證明病毒早在八九月份就出現在了中國武漢呢?以美國疫情爆發的速度來看,如果這個病毒真的三個月不管,那在去年11~12月,武漢的醫院就應該癱瘓了才對。細細翻看哈佛大學的論文,我們發現,這是一篇讓人目瞪口呆的「學術論文」,通篇胡說八道。
  • 鍾南山院士聯手哈佛大學攻堅新冠病毒;我國首顆5G衛星通信試驗成功...
    鍾南山院士聯手哈佛大學攻堅新冠病毒近日,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在廣州與哈佛大學醫學專家再次進行了視頻會議,就新冠肺炎快速檢測診斷、臨床救治、藥物篩選、疫苗研究、流行病學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交流研討。參與本次會議的人員包括鍾南山院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教授、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George Q. Daley、哈佛大學醫學院副院長David Golan、哈佛大學醫學院免疫系主任Arlene Sharpe、麻省總醫院-麻省理工-哈佛雷根研究所主任 Bruce Walker、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等。
  • 學術頭條: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人類測量到迄今最短時間尺度...
    科技部:新冠病毒變異對疫苗研發沒造成實質影響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冠病毒有變異,但是變異不大,屬於正常範圍的變異的積累,沒有對疫苗研發造成實質性影響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傳染性或增強,患者發病速度更快據外媒報導,挪威特隆赫姆市的高級醫生認為,在該市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變種以前在挪威從未見過。該市高級市政醫生ove Røsstad曾透露:她觀察到該市最近出現的新冠肺炎病例「更容易感染」,而且感染者生病的速度更快,這說明病毒的行為有所不同。
  • 哈佛重磅發現,1%基因表達或決定人類99%的壽命,百歲時代來了?
    除此以外,還有性成熟說、端粒說等推算人類壽命的方法。不管採取何種推算方法,人類理論上的壽命極限都不低於120歲。近期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Vadim N.這是因為人不僅需要健康的基因,基因的正常表達也同樣十分重要,物理因素、化學因素以及NAD+分子的自發性損傷等,都會對基因造成損害從而影響其正常的表達。
  • 哈佛大學出現首例新冠陽性病例
    圖為哈佛大學。(Scott Eisen/Getty Images) 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Bacow)周五晚(13日)向全校發郵件宣布,一名「哈佛社區成員」冠狀肺炎檢測呈「推定陽性」,正在校外接受治療,這是哈佛首例新冠肺炎陽性病例。 白樂瑞表示,此人是哈佛兩名接受新冠檢測者中的一人,另外一人仍在等待結果。還有一名哈佛人士與該陽性患者有過緊密接觸,目前正在接受檢測。
  • 李華教授等發現抗新冠病毒新靶點-人類弗林蛋白酶,並進行抑制劑篩選
    人類蛋白:ACE2, TMPRSS2, Furin [1]。再一次強調了Furin能夠作為抗擊新冠病毒蛋白靶標的可行性,並且得到了業界共識。結構藥理學與藥物化學實驗室組成聯合攻關小組,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S蛋白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並發現了人類的弗林蛋白酶(Furin)可能是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的新靶點。
  • 人工智慧,對當今人類社會的影響,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萊斯大學計算機工程教授摩西·瓦迪近日同樣表示,今後30年,電腦可以從事人類的所有工作,他預計,2045年的人類失業率將超過50%。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推廣應用將影響到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並使其發生改變。例如,傳統知識一般印在書本、報刊或雜誌上,因而是固定不變的,而人工智慧系統知識庫中的知識卻是可以不斷修改、擴充和更新的。
  • 5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近日,來自中、美、德3國高校的5位華人青年學者深入分析發現,這篇文章不只「不嚴謹」,還可能存在刻意調整研究參數、只匯報對自己有力的證據等6大不當行為。為此,他們聯合在DASH上發文,針對這篇質量極差的「論文」,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新論文得到包括Elisabeth Bik在內的美、德知名學術打假人士和哥廷根大學等多方支持。
  • 哈佛大學:野性在哪裡-人類已被束縛
    一組專家最近創造了「昆蟲停藥」一詞來描述大流行期間人類活動的全球放緩,並指出這些條件可能對人類與野生生物的相互作用產生重要的見解。拉德克利夫研究所草木研究員克裡斯蒂安·魯茲(Christian Rutz)領導的研究團隊寫道:「協調一致的全球野生動植物研究將做出遠遠超出保護科學知識的貢獻,它將挑戰人類以重新考慮我們在地球上的未來。」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具備感染人類的能力
    然而近日一項研究表明,導致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SARS-CoV-2)的祖先可能已具有感染人類的能力。「首先我們利用複雜的生物信息學手段,仔細排除了Sarbecovirus(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即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基因組數據中重組帶來的影響,然後進行了演化分析。
  •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疫苗的長期影響需要「四期臨床」機制
    12月16日,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公共衛生分論壇上,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中美健康峰會主席兼秘書長馬晶女士呼籲,中國應該健全疫苗的「四期臨床」機制,追蹤新冠疫苗的長期影響、長期作用。
  • 鍾南山院士、廣州呼研院聯手哈佛大學攻堅新冠肺炎
    2月19日上午10時,哈佛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恆大集團三方聯合成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攻堅小組召開第二次視頻會議,各方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深入研討。從現場參會名單來看,科研攻堅小組包括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George Daley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副院長David Golan、免疫系主任Arlene Sharpe院士,哈佛大學雷根研究所主任Bruce Walker院士,哈佛大學傳染疾病動態中心主任Marc Lipstich,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傳染病系主任Lindsey
  • 指出6大不當,5位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近日,來自中、美、德3國高校的5位華人青年學者深入分析發現,這篇文章不只「不嚴謹」,還可能存在刻意調整研究參數、只匯報對自己有力的證據等6大不當行為。為此,他們聯合在DASH上發文,針對這篇質量極差的「論文」,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新論文得到包括Elisabeth Bik在內的美、德知名學術打假人士和哥廷根大學等多方支持。
  • 人類影響巨大!研究:過去40年,全球海洋熱浪發生頻率增加了20多倍
    人類影響巨大!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氣候變化並未因新冠大流行而止步
  • 哈佛公衛教授:疫苗或難遏新冠傳播,COVAX計劃面臨挑戰
    然而,英國人卻無法如往年一樣度過一個傳統的聖誕假期: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12月19日宣布,由於發現傳播速度更快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英國將在聖誕期間收緊防疫措施,把首都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的疫情防控級別提升至新增的第四級。此外,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20日證實,英國以外已有至少三個國家發現了與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