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 農曆正月十六 三王公誕:

2021-02-19 靈善道觀

庚子年 農曆正月十六 三王公誕:

三王公廟
據史料記載:南宋末年,有一股宋軍撤到漳浦,隱蔽在叢山密林中的湖西堅持抗元鬥爭。大王柳信,精於醫道,常採制草藥,為鄉民治病;二王葉誠,武藝高強,通曉地理,常幫山民尋泉打井;三王英勇,常進山射豺狼,保護人畜安全。三人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後來三位將領在與元軍的激戰中,壯烈犧牲。湖西的鄉民將他們的屍體埋葬在坑仔尾獅球山,並時常前去祭祀。明初,當地人在3人的墓前蓋了一座廟宇,供奉三將的塑像,這座廟宇就叫「三王公」廟。

左至右分別為:大王柳信、二王葉誠、三王英勇
 到了明朝,由於海盜和倭寇猖獗,沿海地區不少居民陸續遷入內山的長坑(今赤嶺鄉)等山區腹地,繼藍姓畲民之後,湖西又先後有黃、趙等姓遷入,而所有居民都把「三王公」當作他們鄉裡的保護神,供奉朝拜。許多赴臺的鄉民,把家鄉崇拜的「三王公」寶像或香灰、符牌,隨身帶到臺灣,奉為護家神祇。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湖西坑仔尾村民廖地決定去臺灣謀生。他的母親特地到「三王公」廟,求得寶像一尊,讓兒子隨身帶去
 當時的臺灣宜蘭密林蓋野,荊棘叢生,人煙稀少,野獸成群,缺醫少藥,拓荒者的生命時時受到威脅。廖地把從家鄉帶去的「三王公」像奉為護身符,每天攜帶在身邊。廖地一有空,便向鄉親們講述「三王公」的故事。有一次,當地部落人馬前來攻擊,情況十分危急,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攻擊者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不戰而退。墾荒的民眾們則認為是「三王公」顯靈保佑,從此,「三王公」也因此很快被民眾所信仰。清同治五年(1866年)民眾共同集資,在墾區二圍擇址建起了一座「三王公」廟,命廟名稱為「鎮安廟」。自此,廟宇香火繚繞不斷,世代相傳。可以說,宜蘭的「三王公」廟與漳浦的「三王公」廟一脈相承,成為海峽兩岸人同根、神同源的見證。

 靈善道觀 地址:蒼南縣金鄉鎮吳家堡金炎路64號 電話0577-64576419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