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紀:蒔田,雙搶,以及採藥草

2021-02-07 華文好書



文 / 黃孝紀



《蒔田》


從播種到插秧,差不多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故鄉曾有一句農諺:「插完早稻過五一,插完晚稻過八一。」意思是說,在「五一」國際勞動節前,早稻要插完,在「八一」建軍節前,晚稻要插完。表面看來,這樣的農諺似乎有點兒時髦,但其背後其實隱藏著古老的農事節氣,因為通常來講,每年「五一」過後就是立夏,「八一」過後就是立秋。也就是說,對於種植早、晚雙季水稻的故鄉,必須搶在立夏、立秋之前栽插好,方可不誤農時,贏得收穫。


在故鄉,稻田插秧,俗稱蒔田。蒔田是農耕村莊的大事,也是一件辛苦事,還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在生產隊時期,每年到了蒔田的日子,生產隊就會殺一頭大豬,按工分分肉。各家分得的豬肉,是蒔田這段時間犒勞一家人的美味佳餚。


不過,在此之前,鄉人還會有另一種美味收穫。那時,故鄉盛產油茶,冬天打完茶油之後,各生產隊都會有大量的茶枯餅,紫黑色,大如銅鑼,堅硬如鐵,分量沉重。對於農田來說,茶枯餅是很好的肥料,還能殺死螞蟥、泥鰍、黃鱔等稻田蟲害。因此,每年早稻插秧之前,各生產隊常會在那些不甚肥沃的水田裡,打上一輪敲成小塊的茶枯餅。茶枯餅在水中漸漸溶解,一層油脂浮在水面,在陽光下五彩繽紛。不一會,便有泥鰍、黃鱔、螞蟥及其他魚蟲,紛紛從水下鑽出來,四處狂亂遊動。村中大人孩子提著小桶、小盆,撿拾田裡的泥鰍、黃鱔甚至小魚,收穫甚多。


在生產隊蒔田,按每戶每日插秧的面積計算工分。每一丘稻田,事先都會有專人划行。划行通常是兩人一組,所用的工具,一是兩根用杉木條做的比尺,長度約四尺半,另有兩個短木樁,繞了長線,如同紡錘。划行時,兩人各拿一尺一樁一把稻秧,相對站在稻田兩邊的田埂上,從一端開始,每兩個比尺的長度為一廂,插下木樁,拉一直線,而後兩人拿了稻秧沿著長線相對插來,交匯於一處,形成一道綠色稻秧線。這些稻秧線,既是分隔線,也是村人蒔田的基準線。稻秧線之間,是九尺寬的空稻田,稱作一廂,能並排插十八蔸稻秧,每蔸間距約五寸。划行後的稻田,各戶從秧塘扯了稻秧後,自行挑選成廂的田塊拋秧蒔田。對於蒔田能手來說,他們蒔的稻秧,縱橫整齊,間距勻稱,看起來賞心悅目。孩子和少年蒔田時,雖有稻秧線為基準,但還是寬窄不一,彎彎扭扭,十分難看。在扯秧蒔田的日子裡,各戶都是全家老幼齊出動,人多力量大,人口多的家庭,蒔的田多,掙的工分也多。



分田到戶後,鄉人在稻田裡打茶枯餅的越來越少了,茶枯餅能賣錢,每年打茶油時,就會有人來收購。蒔田的時候,鄉人往往先在稻田裡撒一遍化肥,過磷酸鈣、碳酸氫銨、複合肥、尿素等。也不再划行了,反正都是自家的稻田,不需計算工分。


扯秧和蒔田,特別損腰。光著雙腿站在秧塘裡,俯首彎腰,右手不停扯秧,每扯一手,遞給左手接著,握住秧腰。當左手掐不住了,雙手合於一處,提著沉沉的稻秧在水面上下抖動,水聲譁譁,去除秧根粘連的泥塊和葉肥的殘渣。清洗乾淨的稻秧,拿一根稻草繞上幾圈紮緊,反手扔到身後,繼續扯秧。這樣站久了,彎腰久了,腰部酸痛得厲害。蒔田則彎腰曲背的時間更久,一天下來,全身像散了架。若是下雨,頭上戴著鬥篷,身上披著蓑衣或者薄膜雨布,幹起活來就愈發不便,更為艱辛。至於腿腳常被螞蟥叮咬得鮮血淋漓,那都不算回事了。


蒔田需要趕節氣,而各家犁田、挖田、耙田的時間又不盡一致。因此,有的人家蒔田早,有的略遲。親戚之間,鄰裡之間,相互幫忙蒔田的事情也就多了起來。分田到戶最初幾年,請人蒔田多以人情工、交換工為主。你幫了我家,我蒔完了,馬上幫你家;或者,你幫我犁田耙田,我們一家人給你家扯秧蒔田。請幫工的人家不需支付工錢,只要買幾斤豬肉及豆腐等好菜,盛情款待辛苦勞累的幫工人就行了。


後來,商品經濟在鄉村日益盛行,除了近親外,請外人扯秧蒔田,招待酒飯不算,還需要付給工錢。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村裡去廣東打工和建築工地務工的青壯年勞力日漸增多,在外獲得的收入遠多於稻田的產出。蒔田的日子,回村的人越來越少。在他們算來,往返車費加上耽誤的工日所得,已遠超出家裡僱人蒔田的報酬。留守在村莊的婦女和老年人,就成了蒔田的主力軍。有的年份,種田的人家,辛辛苦苦收穫一季水稻,扣除種子、農藥、化肥和犁田、蒔田等費用,還要蝕本。


於是,稻田轉租的現象,在村莊悄然出現。起初,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的家庭,以每畝兩三百斤稻穀的代價,租給村裡願意耕種的人家。慢慢地,白給人家耕種都沒人要。由此,一丘丘的良田被拋荒棄置,越來越多,看著令人痛惜。


這時候,我在縣城已工作多年,我家的稻田只剩下父母兩人的。父母年事已高,卻總不肯放棄耕作自家的稻田,我也只好由著他們。每到蒔田的日子,父親都會打電話給我,叫我回來。我就馬上請了假,回家幫父母扯秧蒔田。


譁譁的洗秧聲,整齊蒔下的秧行,熟悉的腰酸腿痛,親切的泥土,一如往昔。當我插完最後一株水稻,光著一雙泥腿站在田埂上,面對眼前的新綠,常常心生喜悅。



《雙搶》


當稻穀長得粒粒飽滿,稻穗漸漸垂下了頭,廣闊的田野,仿佛大自然的調色板,由碧綠過渡到黃綠,且黃色日濃,綠色日淡,最終全然是一片明亮的金黃。金黃的稻田在江流兩岸深綠的山腳下伸展著,從一個村莊連綿到另一個村莊。站在村口眺望,視線所及的那些黑瓦的大小村莊,那些高高的江樹,那些行人,那些飛鳥,那些白雲,那些雞鳴犬吠,全然浮現在金色的大地上,令人心曠神怡。


早稻黃熟之時,正值大暑前後,是一年中最酷熱的時節。此時,秧塘裡的晚稻秧,也長得綠意盎然,須趕在立秋之前蒔下田去。在立秋之前的這一二十天裡,鄉人要與時間賽跑,搶收早稻,搶插晚稻,這就是故鄉一年中最辛勞最忙碌的「雙搶」。若是誤了農時,在立秋之後才插上晚稻秧,未來禾穗揚花之時,正趕上寒露風,結出的穀粒空癟,將會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因此,面對「雙搶」,誰也不敢怠慢。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故鄉開始種植雙季稻,「雙搶」一詞也由此誕生。那時還在生產隊,每年「雙搶」之時,生產隊的幹部每天都會吹哨子喊開工,統籌安排農事的進展和勞力的調配,割禾的割禾,打禾的打禾,犁田的犁田……全體社員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整天在烈日下忙忙碌碌,天未大亮就下田勞作,要天黑了才收工,像打仗一樣,務必趕在立秋之前全部插好晚稻。我那時正當童年,記憶中也常早出晚歸,跟隨父母、姐姐,在田野間割禾、扯秧,甚至也蒔田,盡己所能,給家裡掙一點工分。在那個拼勞力掙工分的年代,村裡的每個孩子,基本上都是如此,早早地就要參加生產勞動。


分田到戶之後,我已是少年,父親年近七旬,母親年過五十,二姐比三姐大三歲,三姐比我大三歲,對於我們這個五口之家來說,勞動力薄弱是尤為明顯的,我作為唯一的男孩自然也就成了家中依靠的一名重要勞力。每年「雙搶」之時,正是暑假,我從中學回來,隨即就要投入到緊張的「雙搶」之中,那些「雙搶」的艱辛,也就體會得更為深刻。


割禾的日子,金黃的田野上,到處都是忙碌的人,打禾機的嗡嗡聲也時遠時近地傳來。為了趁涼快好做事,我們每天很早就起床,來到稻田裡割禾,各人手持一把月牙鐮刀,俯首曲背一字排開,從稻田的一端割開口子。割禾需眼疾手快,左手張開虎口,朝禾蔸處推握過去,右手的鐮刀隨之割下,嚯嚯有聲。每割一手稻禾,鐮刀一搭,順勢扭腰往側後一放,又迅速地割著。這時候,禾苗的枯葉和稻穗,不時在裸露的手臂擦過,留下絲絲劃痕;成群的稻飛蝨和各種飛蟲,也蜂擁而出,倉皇飛舞,撲叮在臉上、手腳上,又癢又痛。只需一陣功夫,我們身上的衣服就要被汗水浸溼。太陽出來之後,背上更如火烤,田野上感覺一絲風都沒有,悶熱難耐,臉上的汗珠時時都在流淌滴落。有的夜晚,月光明亮,我們也會在吃過晚飯後,開夜工割禾。夜裡割禾需面對月光,這樣看得清晰,不至於割傷手指。比起白天割禾,夜裡涼爽,村中有的勤勞之人,甚至通宵達旦。


打禾需要好力氣。分田到戶之初,打禾機作為原來生產隊的大件農具,通常是幾戶人家共同分得。因此,打禾就需要排隊。通常是,前一戶人家剛打完一丘田的稻穀,另一戶人家趕緊過來抬打禾機。各家的稻田並不一定相挨著,有的還離得很遠,這樣,每天同一臺打禾機總是不斷地被人抬來抬去,在田野間穿行。

打禾機寬大又笨重,長方體的桶身圍護構件由結實的木枋木板製作而成,尤其是在水浸爛泥田打過禾後,底部飽吸了泥水,更重了,再加上裡面的鐵齒滾子,少說也有一二百斤。抬打禾機是件苦差事,在生產隊的時候,一般是安排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男子。分田到戶後,對於成年男子較多的家庭,抬打禾機不成問題,但在我們家,就成了一件難事。通常是二姐和我抬打禾機的桶體,三姐則挑側板和滾子。每次我們家割完一丘稻田後,我們姐弟三人就要去別人的稻田裡,把剛剛空閒下來的打禾機拖上田埂,拆卸下側板和滾子,翻個底朝天,才能抬上肩膀。二姐抬前面,我抬後面,一路跌跌撞撞跟著她,沿著彎彎曲曲的田埂前行,即便我的肩膀被打禾機的桶壁壓得疼痛欲裂,也只能咬牙忍著,一直要抬到自家稻田裡,才能放下。


裝配好打禾機,我們用手撥動打禾機的滾子,腳踏板在鐵連杆的帶動下緩緩上升,猛力踩踏一番,打禾機頓時發出嗡嗡的急促鳴叫,響徹烈日下的田野。我們三姐弟負責打禾,你追我趕,不停地往返於打禾機和附近割倒的稻禾之間。每掐來一大手禾,我們一隻腳立於踏板臺,一隻腳踩著踏板,雙手順勢將稻穗伸進打禾機,觸著飛速旋轉的滾子,並不斷扭動稻穗。嗡嗡聲裡,穀粒飛濺,打得板壁噼噼啪啪直響,有的甚至射出來,打痛我們的手和臉。


父親在打禾機後面忙碌著,他的腰差不多弓成了直角。他俯著頭,雙手伸進打禾機的大方桶裡,不停扒拉著稻穀及零碎的稻稈、稻葉、稻穗。這些零碎之物,我們俗稱毛芽(方言讀音),父親粗略揀出來,裝進他身旁的舊谷籮。方桶裡積聚的一層厚厚稻穀,父親則用撮箕撮出來,倒入新谷籮。當我們打禾之時,他幾乎難有直立身子的時候,背上褪了色的藍布舊衣服,被汗水和太陽共同雕刻出了一大片圓圈狀的鹽霜花紋。


當一處的稻禾打完了,我們便拖著打禾機的兩個前耳向前方滑行,父親在後面用力推著,軟軟的泥面上,留下兩道光滑的深泥痕。此時,若是谷籮全都裝滿了,我和姐姐便挑了稻穀送回家,父親方可以坐在田埂上,掏出薄膜菸袋和火柴,卷一根喇叭筒子吸著,稍事歇息。有時,父親也會挑了一擔毛芽送回家。毛芽裡面混雜著穀粒和細碎的稻穗,等曬乾了,用木杵敲打,過了篩,能得到不少稻穀。


母親早已將我們屋旁的自家禾場清掃乾淨,她負責曬穀和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我們將稻穀倒在禾場上,母親就拿了刮板,將谷堆刮開,再用梳板一遍遍梳理,將稻穀梳得厚薄均勻,如同在禾場上攤開了一塊金黃的大燙皮,燙皮上是一圈圈清晰的梳齒痕,看起來很是漂亮。


這段日子,除了吃飯,我們大白天幾乎都在烈日下割禾、打禾、送谷、送毛芽,一丘稻田收割完了,再到另一丘稻田。傍晚時分,一家人共同在禾場上收谷、車谷、過秤,計算著稻田裡的收成。而後將曬好的稻穀,一籮一籮用手臂粗的麻繩扯到樓上,倒入谷廒存儲。


幾天過後,村前原本金黃的稻田,收割得乾淨而空曠。家家戶戶又忙著犁田、耙田、扯秧、蒔田。插早稻的一切工序,重新又經歷一遍。不同於春插的是,此時在毒辣的太陽底下,背上曬,田水燙,汗水淋淋,如同受刑,手指腳趾間爛得沒一處是完好的。儘管如此,當廣闊的稻田終於趕在立秋之前插滿了晚稻秧苗,滿眼又是一派淺綠的生機和再度豐收的期許,對於我們農人而言,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感到欣慰的呢?



《採藥草》


在兩分錢能買一盒火柴的年代,對於故鄉人家來說,除了種田作土飼養禽畜之外,哪怕能用辛勞和汗水換取一分一釐,都是好事呀!雖說我們這一帶的山嶺也談不上是深山老林,但一些尋常的藥草還是有的。那時鄉人有個傷風感冒頭痛發熱,多是自己找點土方子,用砂罐熬了,喝了湯汁,出一身汗,三兩天也就好了。當然,中藥鋪子,大隊部、公社和圩場上也是有的。許多年裡,這些藥鋪還收購幹藥草,給鄉人找油鹽錢多了一條門路。


暮春三月,金銀花迎風盛開。這種藤本植物,成叢生長,也常攀緣著高樹,爬得高高。它那絲條狀的無數花朵,雪白與金黃共生,讓人一眼就能輕易認出。在鄉人的生活經驗裡,金銀花是清熱解暑的良藥,摘來略略一蒸,曬乾了,能當茶葉,茶湯淡黃明亮,清香飄拂。金銀花的藤葉,可砍來剁碎曬乾,夏日裡熬洗澡水,能祛痱子。


夏枯草也是一種十分美麗的花草,路旁、溪岸、山野之上,十分常見。夏枯草一片一片叢生著,高尺許,細葉如甲,梢頭頂著一個拇指粗的穗子,酷似一段麥穗。穗子開花時,呈紫白色,香氣微醺。端午節後,夏枯草乾枯,短穗變成黃褐色,這時採收正好。這段日子,村莊的空坪和禾場上,常見一塊塊夏枯草被整齊鋪開在太陽下晾曬,已切去了根部。曬乾的夏枯草紮成眾多的小扎,日後就可賣給藥鋪。


比夏枯草更香的是香薷。在故鄉,香薷有兩種,大葉香薷和小葉香薷。小葉香薷藥用價值更高,鄉人多採來剁去根須曬乾賣錢。小葉香薷葉片細長,幹枝細瘦,喜愛生長在土質肥厚又當陰的山窩裡,尤其是墾山後的地方尤多。記憶最深刻的是,許多個烈日當空的盛夏午後,母親從山嶺上肩扛滿滿一大竹籃細葉香薷回家。我們便趁著母親做飯時,就拿了豬菜刀和木砧板,剁去細葉香薷那被泥土染黃的發達根須,隨之將其鋪在太陽下晾曬。



進入秋天,那些果實和塊根能入藥的野生植物,又成了鄉人採收的對象,比如金櫻子、黃梔子、金剛蔸、土茯苓……


金櫻子成熟後,變成橘紅,仿佛一個個小小的彈花錘,渾身密布針刺,摘時需十分小心,手腳很容易被劃出血口子。我們上山撿柴時,經常摘一些金櫻子,丟在地上,用石頭摩擦一番,擦掉那些密刺,咬開了,摳去裡面的粗糙毛籽,啃著皮殼吃,很香甜。婦女們採摘它作藥,則多是竹籃裡帶一把剪刀,這樣摘快得多。只是有的荒山上,金櫻子的刺長得實在太多太茂盛了,費了十二個小心走入裡面,要想退出來,就難了,牽牽絆絆,身上不添幾道血絲印子,是萬不可能的。摘回家的金櫻子,會被切開晾曬,鄉人相信其具有益腎的功效,因此各家也常用來浸泡紅薯燒酒。黃梔子比金櫻子好摘多了,黃裡帶紅,光亮鮮豔。除了藥用價值,成熟的黃梔子也是天然的染色劑,它的薄皮之中,是一包紅黃的籽粒,鄉人出紅薯燒酒時,常在盛酒的壇中,放入一兩個剝好的黃梔子浸泡,酒液就會被染成金黃色,很是悅目。


挖金剛蔸則是力氣活。山嶺上的金剛蔸很多,藤條直立光滑,綠得發亮,只是也多利刺,讓人平素不敢靠近。等到深秋,它的如掌大葉變紅脫落,枝梢只剩一叢叢鮮紅的小圓果,可吃,但澀得很。它的塊根如姜,也多刺。有許多日子,我喜歡與同伴一起到村前的對門嶺挖金剛蔸。金剛蔸堅硬,挖回家後需用柴刀將其剁成薄片曬乾,方可做藥。土茯苓是長藤植物,常附著油茶樹生長,它的塊根不大,藏在泥土深處,比挖金剛蔸費事多了。


冬天的原野上,金黃色的野菊花恣意開放,是肅殺氛圍中的一抹亮色。野菊花清肝明目,為鄉人所愛,也是藥鋪的常備之品。


相關焦點

  • 客家山村的蒔田(插秧)之趣
    蒔田是一種勞作,是栽下嫩綠的秧苗,是播下綠色的希望。「穀雨前,莫蒔田;穀雨後,莫種豆」,這是古老傳下來的關於蒔田種豆的時機的諺語,現時多已不遵從了,往往是到了穀雨時節,各家各戶的田已蒔完一半。這是一個溫暖的季節,是一個綠色的季節,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婦女姑娘們站在秧田裡拔秧,男人小夥們便在平整的水田裡插秧蒔田。
  • 魔獸世界挖錨草小竅門,集合石找錨草團,學採藥做相關世界任務
    做合劑的錨草的價格也隨之一路上漲,目前我們服的錨草價格在700金幣左右,大服也有400-500金幣左右。和其他專業材料比起來,錨草相當保值,還是很值得一挖的。在25日的在線修正裡,暴雪提高了2星和3星錨草採到錨草的數量,但錨草的刷新機率沒變。單人採錨草最好的方法,還是在草點密集的地方反覆挖草。
  • 魔獸世界懷舊服:小號採藥就能獲得的珍貴草藥——雨燕草
    採藥的優勢很明顯,採集得來的草藥可以最大疊加20個,而且不需要採集的工具,伸出小黑手就可以採集了。這次登場的角色就是雨燕草。在普通伺服器拍賣行中能賣到20銀一株,PVP伺服器則會更高。雨燕草對於一部分新手玩家來說還是很陌生的,因為在地圖上根本見不到這種草藥。沒錯,這是因為雨燕草只能像是開寶箱一樣被開出來,而且只能從石南草和魔皇草中採集出來。
  • 《魔獸世界懷舊服》採藥1-300怎麼升級 採藥1-300速升技巧教學
    導 讀 採藥是魔獸世界懷舊服中非常熱門的職業,草藥是許多生產的原料,需求自然也是非常的多,許家也想要通過採藥來賺錢
  • 黎師採藥記(二十一):甘孜採藥記
    1982年,成都市藥檢所的曾義泉老師對我說:「你喜歡採藥,一定要到雀兒山去,那才叫真正採藥。」幾十年過去了,我到甘孜雀兒山採藥的願望終於實現。
  • 隨行蔡師採藥記八:盒子草、牛膝、野莧菜、雞冠花、八角楓
    採藥人深山,蒼茫雲海間。盤空穿鳥道,異卉滿囊拈。
  • 《魔獸世界懷舊服》採藥1-300速升攻略 一般而言伴隨等級提升就可以
    魔獸世界懷舊服採藥1-300速升攻略 採藥專業需要對應等級學習配方,基礎配方滿( 要求等級l   原標題:《魔獸世界懷舊服》採藥1-300速升攻略 一般而言伴隨等級提升就可以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採藥怎麼才可以速升吧,希望可以在遊戲中幫助到你們去進行升級的吧。
  • 名醫壁 | 何克諫:青羅峰上的採藥人
    在這裡,他採藥著書,為當地人治病,終了一生,留下了整合嶺南民間使用草藥及治病經驗的《生草藥性備要》二卷,和記錄有許多頗具嶺南特色藥食治療經驗的《增注備載食物本草》等諸多著作。在嶺南草藥發展史上,何克諫是一位重要人物。嶺南氣候溫暖潮溼,植物生長繁茂,種類甚多,僅廣東就有被子植物和種子植物7000餘種,其中可藥用的超過3000餘種。
  • 黎師採藥記(三十二):道孚雨中採藥
    時間緊迫,我們在課題負責人侯教授的帶領下,冒雨採藥,顧不得灌叢裡有多溼,道路多麼泥濘,哪怕鞋子裡裝滿了冰冷的水,衣服褲子全打溼,工作仍緊鑼密鼓有序地進行(照片1)。為此我們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雨中拍攝到的植物,顯得非常滋潤,個個像水靈靈的美人兒一樣。
  • 【漳浦發現】苘麻子 磨盤草 野薴麻 耳聾草 響耳草 磨仔草 磨檔草
    苘麻子,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種子。別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青麻、白麻。種子三角狀腎形。【別名】耳響草、白麻、磨爿果、土礱盾、石磨仔、磨仔草、磨檔草【性味歸經】甘、淡,平。【功能主治】疏風清熱,通竅,祛痰利尿。用於感冒,久熱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鳴,耳聾,肺結核,小便不利。 另外它還有清熱利溼,開竅,治洩瀉,**,疝氣,癰腫,蕁麻疹等功效。【用法用量】0.5~1兩。【注意】孕婦慎用。
  • 魔獸世界9.0各種類草藥一覽 9.0採藥心得
    魔獸世界9.0各種類草藥一覽 9.0採藥心得 發布時間:20-08-03 08:47 來源:NGA 作者:pjlwy
  • 魔獸懷舊之單刷厄運東(溫室採藥篇)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厄運東的採藥還是很詳細的。(提供藥點和採藥站位,藥是隨機刷新,有的地方可能沒有哦)首先我們從厄運東的側門進入。然後跳下去。下來之後會有2個藥點,左邊夢葉草,右邊格血。這個隨便採,不被小花看到就可以了。
  • 揭秘粵深山採藥人:懸崖峭壁蕩鞦韆 能識800多種草藥
    這種職業就是採藥人。年近70歲的吳岐黃已經在粵北的深山老林中採藥50多年,是當地僅存的職業採藥人。他走遍粵、湘兩地大山,用採回的山草藥治好了很多患者。立春過後,清明節前後,正是春季草藥採集的高峰時節,也是採藥人最忙碌的時段。近日,本報記者跟隨這位老採藥人,實地體驗了一回採藥人的艱辛。  清遠市高田鎮的一處山腳下,隨著幾聲犬吠,吳岐黃端著一碗麵條從屋裡款步行出。
  • 雞眼草 蓮子草 花花草 夏閉草 小延邊草 花生草 地莖草 白萹蓄 日頭草 小關門
    雞眼草 蓮子草 花花草 夏閉草 小延邊草 花生草 地莖草 白萹蓄 日頭草 小關門  雞眼草 蓮子草 花花草 夏閉草 小延邊草 花生草 地莖草 白萹蓄 日頭草 小關門  雞眼草 蓮子草 花花草 夏閉草 小延邊草 花生草 地莖草 白萹蓄 日頭草 小關門  雞眼草   豆科  Fabaceae  雞眼草屬  別名: 蓮子草  花花草  夏閉草
  • 關於艾薩拉採礦採藥和釣魚問題的補充
    採藥:1、鳥點下來往左到河邊再往南走到薩特營地,然後往上走,這裡是可以看一下的,河邊太陽草,往下夢葉草,再往上是山鼠草(山鼠草刷的機率小)。2、這個位置採藥是不用去的,只有卡德加的鬍鬚和蘿蔔。3、木喉營地和娜迦營地搭界的位置(3標註的位置)是刷山鼠草的,但是注意別掉下去。
  • 太湖深山的寶貝 魚鱉草
    小時候老聽說這種草,當時也不太理解,只是老一輩的人都說這個草好,具體也不能科學的認識魚鱉草核心提示:《*辭典》:魚鱉金星【出處】《綱目拾遺》【拼音名】 Yú Biē Jīn Xīnɡ【別名】瓜子金(《植物名實圖考》),瓜子菜、瓜米菜(《貴州民間方藥集》),金絲魚鱉、魚鱉草(《浙江中藥手冊》),石瓜米...
  • 蒂姆雙搶七力克納達爾 提前鎖定年終總決賽四強席位
    原標題:蒂姆雙搶七力克納達爾 提前鎖定年終總決賽四強席位今天凌晨,ATP年終總決賽倫敦2020組第二輪結束,納達爾和蒂姆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比賽。
  • 華川工業:拼出來的「雙過半」【雙搶雙保·軍品攻堅戰<61>】
    華川工業:拼出來的「雙過半」【雙搶雙保·軍品攻堅戰<61>】 2020-07-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螺厴草又稱鏡面草、蟢兒草、地連錢、石龍、石茶、抱樹蓮、抱石蓮、山豆爿草、血草、石耳墜、金指甲、貓龍草《本草綱目大全-草篇》
    「別名」 鏡面草、蟢兒草、地連錢、石龍、石茶、抱樹蓮、抱石蓮、山豆爿草、血草、石耳墜、痞子藥、石瓜子、瓜子草、瓜子蓮、金指甲、風不動、金茶匙、鐵指甲、飛龍鱗、貓龍草、鋪地陰桃、石南瓜、靠背金錢。鏡面草水洗,擂酒服。《朱氏集驗醫方》2、治肺癰吐膿。螺原草二兩,冰糖半兩。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3、治肺熱咳血。螺躇草四兩,豬肺四兩。加水適量,煎成一碗,分兩次服。
  •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微苦寒,解毒利溼通淋腸
    ● 中草藥:蒼耳子、龜板、柿、淡竹葉、葎草、馬鞭草、土茯苓、仙鶴草、蒲公英、野菊花、菟絲子、海金沙、薺菜、薄荷、老鸛草、楮實子、路路通、墨旱蓮、商陸、矮地茶、葛根、蟬蛻、益母草、夏枯草、車前草、枳椇子、千裡光、僵蠶、魚腥草、桑、紫蘇、半枝蓮、菝葜、鉤藤、側柏、五加皮、蛇床子、鬼箭羽、洋金花、馬齒莧、艾葉、地膚子、金櫻子、白果、乳香、金銀花、紫花地丁、白芷、薴麻、何首烏、油茶、刀豆、地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