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村的蒔田(插秧)之趣

2021-02-26 客家新聞網

蒔田是一種勞作,是栽下嫩綠的秧苗,是播下綠色的希望。「穀雨前,莫蒔田;穀雨後,莫種豆」,這是古老傳下來的關於蒔田種豆的時機的諺語,現時多已不遵從了,往往是到了穀雨時節,各家各戶的田已蒔完一半。這是一個溫暖的季節,是一個綠色的季節,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婦女姑娘們站在秧田裡拔秧,男人小夥們便在平整的水田裡插秧蒔田。這是一項技術活,技藝高者打頭陣,其它的跟在後面,人多時一排過去很是壯觀。我小時也常蒔田,但蒔出來的禾苗是彎彎曲曲,父親戲稱為「水蛇過河」,為了不影響後面的人,便左右各隔一繩子來限制。父親教我說,蒔田時不要左瞄右瞄,越瞄則越彎,只要好好去對格子就好了,保證每四棵秧苗組成一個正方形格子即可。我明此理,卻是做不了很好。

水田像是鏡子,倒影著藍天白雲,輝映著青山綠樹。兒時我們跟著父母在田地裡插秧,依稀記得那彎彎扭扭連不成直線的秧苗和滿身的泥巴,雖然在日頭下覺得辛苦但也很開心!

蒔田是一種勞作,但客家農人卻能將之做出樂趣。山村之內,一排排梯田從山腳排到山腰,人們散落其間,遙相呼應,一片繁忙景像。若遇春雨,則披蓑戴笠,彎腰弓背,成一幅雨中春耕圖。古人有一首《蒔田遇雨》云:

     分腿彎腰手頻點,

     陣雨如豆落九天。

     手把花傘泥中立,

     且看急雨弄秧尖。

想來這手把花傘之人是看景之人,而非蒔田之人,若手要把花傘,又如何空出手來蒔田?分腿彎腰者是農人,手把花傘者是詩人也。

這作《蒔田遇雨》者是一甚有文才之人,這農田中蒔田的客家農人卻也不輸於他。您不妨豎耳細聽,山谷東面的梯田之中響起一洪亮男聲唱道:

   哥哥蒔田妹送秧,

   四腳落地苦難當。

   又要回頭看老妹,

   又要橫行對直行。

聽到此處,您難道不會露出會心之笑?

若是您夠幸運的話,你還能看到一幅美麗的「山村傳情圖」,那客家小夥在田間蒔田,但卻未能專心,不時回頭遙望那心中的拔秧的妹子,心癢難熬,便開口唱道:

   手拿青秧來蒔田,

   回頭便見嫩嬌蓮。

   橫直行子要對正,

   退步原來是向前。

那邊聽到歌聲,心中甜蜜卻有些許擔心,便用那嬌嫩的聲音回道:

   阿哥蒔田就蒔田,

   你莫回頭看嬌蓮。

   石頭割腳會出血,

   阿哥有痛妹也憐。

少年之時,常見蒔田時節的景致,而今在外十年,十年未能立在水田之中插秧了,也未曾見此情形了。改革開放以來,山村中的年青人多數都出處務工了,留守山村作田者多是老弱婦孺,蒔田時想必也無往年的景像吧。

蒔田之趣常記心中。

陳炳榮 黃偉紅 鍾獻銘 吳淑華對文中圖片有貢獻。

相關焦點

  • 黃孝紀:蒔田,雙搶,以及採藥草
    文 / 黃孝紀《蒔田》從播種到插秧,差不多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故鄉曾有一句農諺:「插完早稻過五一,插完晚稻過八一。」在故鄉,稻田插秧,俗稱蒔田。蒔田是農耕村莊的大事,也是一件辛苦事,還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在生產隊時期,每年到了蒔田的日子,生產隊就會殺一頭大豬,按工分分肉。各家分得的豬肉,是蒔田這段時間犒勞一家人的美味佳餚。不過,在此之前,鄉人還會有另一種美味收穫。
  • 客家文化︱客家人只聽說,卻不曾寫過的那些字
    作為漢語七大言之一的客家方言是最接近中原音韻的,它所保存的部份古語和古音也是其它方言所不具的。過去客家方言一直都使用漢字來書寫。如今很多客家人只曾聽說不曾寫過,也未必會寫,所以現在和小編一起見識一下這些字吧!
  • 漫話客家信仰
    客家是源於中原漢族的一個民系。因戰亂或災荒,歷史上客家先民五次南遷,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他們輾轉千裡,在飄泊遷徏、紮根異鄉過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        清流、寧化二縣緊相鄰,都是純客家縣。只要走進這裡的山村,你就會驚異地發現:幾乎村村都有祠堂,供奉祖宗神位。
  • 普通話版贛南客家婚禮《下轎贊》
    所謂「田頭地尾」,就是播種插秧,駛牛犁田,除草施肥,收穫五穀,勿使農田耕地荒蕪的意思。 三、 不論是在傳統中,還是現代社會裡,客家女性始終是家庭的重心。 客家地區有句俗語:「沒有老婆不成家」,這個「家」不僅指「結婚生兒育女」,更重要的是指在家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客家男子極少承擔家務,客家婦女充分扮演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好婆婆的家庭角色。
  • 客家 不蒸甜粄不過年,不愧為客家「年糕」
    客家春節的「年味小吃」很多,像煎粄、釀粄、炸蘿蔔粄等油炸小吃,這些粄類平時也是常見的,然而,最具年味的粄類代表還是甜粄。客家人過年,有「不蒸甜粄不過年」之說。甜粄在客家地區以外被稱為年糕。年糕「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會比一年高,祈求來年更幸福、甜蜜。
  • 衢州人,又是一年插秧時,還記得彎腰插秧的日子嗎
    眼看早稻插秧在即,為了不誤農時,父親就與親戚朋友商量,僱他們幫助我家插秧。那時僱人幫忙也是煩心的事,因為農忙季節大家同時都要忙,你家要插秧,我家也要插秧。所以要僱願幫之工,有時並不那麼順利。要麼是親戚朋友,要麼是平時來往較密切的鄰居,只要他們在家,就能隨叫隨到。如果平時關係一般化的,那就很難僱到。看來,農村裡僱人與為人還有一定的關係。
  • 客家肉丸,鹽焗雞,筍粄,艾粄等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快看看
    民間有句俗語「吃上芋子包,包銀包金包發財」,芋子包是一種客家小吃,它用芋子加適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加上餡料包成的一種包子,製作方法簡單。一般將個頭大、易爛的芋子洗淨,連皮置鍋內煮熟,然後取出剝去芋皮,置盆內搗(爛)成芋泥後,加入適量木薯粉和精鹽,用擀麵杖擀成包子皮。
  • 客家農耕圖-反映舊時客家人的淳樸生活!
    田和壩畬之區分,簡言之是田能種水稻,壩一般在河邊灌不到水,無非是潮泥較多的沙壩,畬則是山上坡上無水的帶狀旱地。幾百年來它們不斷在客家人的土地上演繹故事,頗令人感慨唏噓。客家人擁有水田的不多,大部分是租種別人土地的佃農。解放前家中能有幾分水田就很了不起,因為有水田種水稻,自然有粥吃,總比吃雜糧強多了,是令待嫁姑娘羨慕的家庭,於是便有了「五石種田」的故事。
  • 客家音樂節開跑!歌手羅時豐甜蜜誇獎客家妹勤儉賢淑又漂亮
    「客家音樂節」12日在新竹起跑,下午由「鬧棚聲-客家八音堵班.拼場」為全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吸引不少人潮,晚上首場「靚聲-客家經典再現 演唱會」,特別邀請老、中、青三個世代客家音樂歌手同臺演唱,包含羅時豐、黃連煜、吉那楊淑喻,及劉平芳、林展逸、愛客樂iColor等卡司。
  • 初夏時節插秧忙
    初夏時節插秧忙 2020-05-30 04: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世坤:插秧「五樂」
    五月回鄉,沿途又見鄉親插秧,想起了宋代詩人楊萬裡著名的《插秧詩》:「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溼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這首詩將插秧的場景、過程、動作和情趣,描繪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記憶中,五月是家鄉最忙的時節。
  • 【客家文化】中華特色民居之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又稱為圍龍屋、圍屋、轉龍屋等,是漢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文化建築。圍屋始建於晉唐宋,興盛於明清。廣義的圍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圍樓或圍屋。圍屋結合了漢民族的古樸遺風以及南部山區的地域文化,獨具特色,它不僅是客家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韶關曲江羅坑鎮青年回鄉辦客家民宿,帶活當地旅遊業
    日前,筆者驅車來到此地,只見一排排修舊如新的古樸民居在綠樹林中若隱若現,這裡就是羅坑鎮回鄉創業青年黃源鴻興辦民宿之地。黃源鴻給民宿起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山居小院。 「這裡的民宿很有客家特色,我們城裡人過來玩住在這裡十分愜意舒適。」一位剛居住過山居小院的佛山遊客這樣說。
  • 從化鳳二村 傳承客家文化 「繡」出古樸新內涵
    2019年,從化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結合鳳二村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大力進行微改造,用「繡花」功夫改善村莊的環境品質,充分挖掘鳳二村的客家傳統文化和村落歷史,盤活現代文旅特色產業,為這座古樸的客家山村賦予了新的內涵。
  • 【政務要聞】何武周調研督導客家之源紀念館及大谷關客家小鎮項目...
    【政務要聞】何武周調研督導客家之源紀念館及大谷關客家小鎮項目建設 2020-11-3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客家肉糕?客家肉糕!
    寧化縣「感恩父母,傳承孝道——獻給父母最美祝福語」徵集活動開始啦,那個有孝心又得大獎的人可能就是你    5月20日,寧化客家小吃培訓中心邀請製作福建名小吃肉糕的夏富財師傅講授小吃製作技術    培訓現場,學員們把豬五花肉煮爛去皮切成丁粒狀,然後放在鍋中炸出油,肉呈金黃色炸出香味時放冷後和地瓜粉、白豆腐泥、紅赤糖水、高湯、花生米、桔餅丁、紅棗丁、少許食鹽、再加少量油一起拌勻,最後用焯水的新鮮荷葉或芭蕉葉鋪底上沸水蒸櫃中蒸熟灑上炒熟的芝麻即可(詳細製作方法、食材、投料比例可登錄寧化客家小吃網查詢
  • 鶴山鶴城劉三姐花炮會:​ 客家山歌響徹雲宵
    據當地客家人傳誦,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十二歲能誦經傳,指物索歌,開口就唱,故有「歌仙」之譽。為逃逼婚,與情郎出走,來到鶴城鎮崑崙山石人坑,後來雙雙升仙而去。正月十九上午,醒獅隊來到供奉炮頭的村民家中恭請劉三姐花炮,舞獅採青,主人家上香鳴炮後,還花炮儀式開始。
  • 深圳客家樂團赴福建、梅州採風
    2018年5月12日至16日,深圳(布吉)客家音樂聯誼會組織客家樂團的十多位骨幹,開展了每年一次的外出採風活動。這次採風選擇了廣東省豐順縣、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我們在那裡看到了團結、和諧、融洽的一幫漢樂發燒友,他們熱情、好客、謙虛、好學,演奏水平之高,可謂梅州市鎮級之最。當晚,兩地樂友分別表演了拿手節目,相互欣賞,聯歡合奏,度過了開心愉快的第一天。
  • 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芒種」插秧忙
    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群眾忙插秧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群眾正起苗畢節試驗區網訊 6月5日,在黔西縣鐵石鄉米新寨村400餘畝梯田裡,群眾正起苗、插秧,一派繁忙的忙種景象。當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也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季節,米新寨村群眾搶抓農時加緊耕田插秧,確保全年糧食生產有好收成,田野裡到處是農民忙碌插秧的身影。近年來,米新寨村依託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山區生態優質水稻種植業,保留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古樸的民風民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光旅遊,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 客家糕點系好食
    客家糕點具有取材廣泛,加工方法獨到、風味獨特、品類繁多、易於保存等特點。 ,每逢過年的時節,就會看見一些師傅挑著黑黑的崩鍋,走街串巷,為山村裡的人們製作美味的過年美食——米程。介紹了這麼多的客家糕點,你最pick哪一種呢?點擊文末留言分享快跟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