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客家信仰

2021-02-19 清流客家

        信仰,是一種傳統和自由,也是一種追求和企願,更是一種情懷和寄託。

        客家是源於中原漢族的一個民系。因戰亂或災荒,歷史上客家先民五次南遷,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他們輾轉千裡,在飄泊遷徏、紮根異鄉過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

        清流、寧化二縣緊相鄰,都是純客家縣。只要走進這裡的山村,你就會驚異地發現:幾乎村村都有祠堂,供奉祖宗神位。祠堂之外,一個姓氏繁衍五、六代以上的都建有香火廳;這裡山村無論大小,每村水口都設有社公(土地神神位,俗稱土地伯公),社公旁邊幾乎都種有風水樹;這裡每家每戶廳堂裡都擺放神案或神櫥,有的老式房屋廳堂裡設有神龕或佛龕;許多人家正堂大門左側正牆上約一米六高的地方,設有約八寸見方寬能擺放供品的神壇,以敬天地。

        每天早飯前,虔誠的客家主婦準時裝上三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分別擺放在廳堂神櫥中央、正堂大門左側正牆神壇上、廚房灶上,然後燃香膜拜。供奉完家神、灶神、天地諸神之後,一家人才開始吃早飯。

        每月初一、十五,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春節等歲時節令,家家戶戶都會備上雞、鴨、豬肉、飯、水果等供品到社公、祠堂、各香火廳祭拜。祭拜回家後,一家人方才進餐。

        這裡許多山村都建有廟宇。每逢村中神誕日,男女老少,進廟祭拜,動輒傾村出動,抬著神像沿村巡行。鳴鑼開道,銃響山村,虔誠而隆重。這種以山村為中心,以家族、家庭為單位的信仰歷代傳襲,是典型的客家民間信仰。

        那麼,客家信仰究竟有何特點呢?粗淺分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客家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崇拜內容大致如上節所述,從略。清明掃墓也是重要組成部分,都屬儒教範疇。)祠堂是家族繁衍的縮影,是族中聚會議事場所。概括地說,祖地是根,宗祠是魂,族譜是淵源脈絡。

        二、多神崇拜,信仰多元化。


         1.儒教信仰。「三綱五常」是儒教的核心內容。具體表現為敬先祖,尊崇敬供歷代英雄。(各村祠堂、香火廳敬供的祖先是儒教思想的具體化。)例如:位於清流縣裡田鄉田坪村草坪自然村的「清流朱德舊居」,實屬關聖廟,敬供的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雲長。尊崇關公勇武精神、高風亮節。每年農曆二月二為該村廟會,由來已久,隆重而熱鬧;寧化全縣祀奉唐代忠烈張巡、許遠的「雙忠廟」、「張公廟」不下十座,每年農曆七月廿五是一年一度全縣各「雙忠廟」的傳統廟會,同樣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2、佛教信仰。佛教產生於印度,創始人為釋迦牟尼。西漢末年傳入我國,後經歷代闡釋。清流、寧化佛教以禪宗兼淨土為主流,以禪、淨雙修融合為一體,阿彌淨土為民間最流行的宗教信仰,其主要內容為:「五戒十善」。宗旨是:宣揚行善。

        佛教主要是建寺、庵為傳教場所。例如:清流縣城附近的金蓮寺、清流長校鎮的永樂寺、靈臺山等等。寺裡供奉一般為三寶佛、十八尊羅漢、廿四位朱天、四大天王、彌勒佛、觀音菩薩等等。其中,民間對觀音菩薩頂禮膜拜最盛也最為普及。長期以來,善男信女認為救苦救災的觀音菩薩最能傾聽人間心聲,具有大慈大悲心懷,最能普渡眾生。長年不斷地,虔誠的善男信女都會到寺庵中朝拜,也有信士弟子會在家中拜千佛、萬佛,請寺中僧尼到家中做佛事念經。

        3.道教信仰

        道教形成時期為東漢,尊張陵為天師,俗稱張天師;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俗稱太上老君。道教分南北兩派。北方叫全真教(王重陽為祖師,南方叫正一教(張道陵為祖師)。道教鬼神體系居多。供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城隍、土地伯公、五穀真仙、玄天大帝、藥王祖師等等。例如:清流田源廖武村供奉「神農五穀真仙」,每年農曆五月廿五為會期,在祠堂打清吉醮一天,家家戶戶有客人,熱鬧非凡。客家道教信仰最主要一點體現在辦喪事上。只要家中有人去世,一定會請道士做法事,超度亡靈。

        4、其它信仰

        基督教、天主教這些是18世紀以來從外國傳入的,但信仰人數非常少,不是主流。例如:清流長校鎮建有基督教堂,信奉該教的人就可定期去教堂做禮拜。另外,還有巫覡信仰、風水信仰等等。

        三、客家信仰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客家信仰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許多是其他地域所沒有的。例如:公王的信仰。清流裡田鄉裡田村凹頭豫章公廟匯聚了歷代羅姓傑出先祖、英雄人物,當地鄉親親稱」凹頭公王」,視為本地守護神。每年正月十五廟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再如:清流嵩溪信奉的五通神、大豐山的歐陽真仙、南極山的吳文真仙等等。這些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神明及產生的相關活動,形成了客家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

        四、客家信仰的多元化

        客家信仰是多元的。具體反映到客家民眾中:見廟就燒香,見神就朝拜;反映到寺廟供奉上:同一座寺廟中,佛門的菩薩、道家的仙師、地方的神明不是涇渭分明,能悠然自得共享香火,受人朝拜。例如:客家祖山靈臺山佛、道兼容就是很好的佐證。

        客家信仰出現這種兼容並蓄是什麼原因呢?粗淺分析,有以下幾種可能:

        1.傳承了遷徏前居住在此的原閩越族、畲族人的信仰。例如:五穀真仙信仰。

        2.沿襲了中原漢族先祖的信仰。

        3.尊祖敬宗、秉忠重孝。

        4.遷徏、定居南方過程中,經歷了和閩越族、畲族人的矛盾、磨合、融合直至反客為主的艱難過程,時常受到水土不服、疾病纏身、野獸侵襲的困擾,種種天災人禍,在這種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用各種信仰和崇拜籍以避禍消災,減輕內心的痛苦並追求精神上的寄託。

        客家信仰是多神崇祀,是儒、佛、道的多種融合。客家信仰是客家人創造的精神文化,具有濃厚的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徵,理應傳承和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客家人的民間信仰.
    南方土著的民間信仰和中原漢族的民間信仰,以及周邊民系的民間信仰,交匯形成客家民間信仰的整體。
  • 【漫話 • 小城大事】「亞洲巴哈·通遼一戰到底大獎賽」進入倒計時
    【漫話 • 小城大事】跳拉丁、彈琵琶、走貓步,大長腿們齊聚大青溝,為了啥?【漫話 • 小城大事】晚上又多了一個好去處,我市首家「24小時自助圖書館」試運行啦!【漫話 • 小城大事】這個國慶節 「亞洲巴哈·通遼一戰到底大獎賽」讓你燃起來!關注我,掃一掃!
  • 「客家妹」蔡英文用客家語大談「世世代代做最勇敢的臺灣人」
    義民節為臺灣北部客家族群重要節日,今年是義民廟創建第232周年,由新竹縣大隘祭典區輪值,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都到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出席「2020義民節祭祀大典」,蔡英文大談「世世代代做最勇敢的臺灣人」。
  • 客家「三月三」民俗:真武祖師會
    上述客家地方志對於清代乃至當今農曆三月三「真武祖師會」民俗活動有著不同程度的記載,讓我們對於客家傳統歲時習俗的了解更為全面、深入。「真武祖師會」又俗稱「元武帝誕」、「元帝誕」、「帝爺生日」、「真武會」等。
  • 墨韻書會---《漫話春節》
    請您走進《漫話春節》這本書,一起來品味與回味中國年的年味兒吧。範麗霞:讀《漫話春節》讓我收穫頗多,作者用洋洋灑灑的筆墨描述春節的點點滴滴,讓「春節」這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清晰的映入讀者的腦海。
  • 五大民間信仰、四大禁忌
    客家人的民間信仰充分表現出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的色彩,民間信仰分為以下幾種:(一)伯公廣東客家人有普遍流行敬祀
  • 臺灣客家桐趣遊 桐花漫舞 體驗客家風情
    這是一趟以探尋臺灣客家文化為主的旅行團──「臺灣客家桐趣遊」,由星洲日報大北馬丶星洲電子報及檳州客家公會舉辦,而選擇在5月份出發,也是希望能碰上油桐花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景。在8天旅程中一路陪伴我們的導遊小範,一開始就向大家講述臺灣歷史及現況,當然也不忘盡責地向我們介紹臺灣客家人。
  • 客家族譜:一個客家姓氏的百科全書
    來源:客家新聞網、客家精英手機報族譜,又叫家譜、譜牒,是一個姓氏的百科全書(續修家譜的相隔時間大多在
  • 客家民俗風情大全
    客家話    客家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之一,以唐宋漢語為基礎,以百越土語為輔助的一種語言共同體,是客家文化最顯著的標誌之一。全世界客家人公認的純正客家話是以梅縣話為標準音的。在梅州,客家話播音已成為廣播電視臺的一大特色,《客家話方言詞典》也已修訂出版。
  • 走進客家文化,感受人物雕像傳承的魅力
    客家精神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其核心在於團結和奮進。這在客家遷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體的表現。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團結的精神形成了很強的向心力。客家文化浮雕牆,石雕人物,城市廣場雕塑在客家地區,人們的宗教信仰也是十分寬容和親善的,儒、道、釋以及基督等教可以親如一家、同居一寺。
  • 「漫話膏方」膏方顯「膏」招,調理效果佳~
    「漫話膏方」正當膏方進補時,哪些人才適宜服用呢?「漫話膏方」關於膏方,你必須了解的歷史文化都在這兒了~「漫話膏方」連古代貴族都愛的滋補膏方好在哪?戳進來看看!「漫話膏方」把好這幾關,方可得好膏!「漫話膏方」熬膏這件事,如何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 客家肉糕?客家肉糕!
    寧化縣「感恩父母,傳承孝道——獻給父母最美祝福語」徵集活動開始啦,那個有孝心又得大獎的人可能就是你    5月20日,寧化客家小吃培訓中心邀請製作福建名小吃肉糕的夏富財師傅講授小吃製作技術    培訓現場,學員們把豬五花肉煮爛去皮切成丁粒狀,然後放在鍋中炸出油,肉呈金黃色炸出香味時放冷後和地瓜粉、白豆腐泥、紅赤糖水、高湯、花生米、桔餅丁、紅棗丁、少許食鹽、再加少量油一起拌勻,最後用焯水的新鮮荷葉或芭蕉葉鋪底上沸水蒸櫃中蒸熟灑上炒熟的芝麻即可(詳細製作方法、食材、投料比例可登錄寧化客家小吃網查詢
  • 蔡英文柯文哲出席客家活動,二人同臺互動超冷淡
    一年一度的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活動,今天上午8點登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臺北市長柯文哲等人,上午11點於孫中山紀念館同臺擔任主祭大典主祭官。由於萊豬(瘦肉精美豬)等議題,柯文哲日前頻槓「中央」。蔡英文在致辭時聲稱,這次臺灣防疫有成,也向世界伸出援手,並很快推出振興政策,接下來「政府」還有很多政策要推動,包括客莊產業發展、找回客家榮光等。此外蔡英文也說,「政府」接下來還要持續推動客語認證,積極推動客語為通行語言,鼓勵公務員投入客語認證,讓客家話語客家文化代代相傳。
  • 張維耿‖漉碗面來【有趣客家話7篇,值得一看】
    在客家地區,有一對夫婦,在一起過日子,雙方總是寬容相待,從不挑剔。有一回,妻子煮菜多放了鹽。丈夫一嘗,鹹了。妻子問他菜鹹了點嗎,丈夫用客家話回答說:「鹹過香!」又有一回,妻子煮菜少放了點鹽。丈夫一嘗,淡了。妻子問他是不是淡了,丈夫用客家話連聲說:「淡過甜,淡過甜!」夫妻相處,在日常小事上就是要糊塗點兒,和順點兒,不要太較真,才能公不離婆,相伴到老。
  • 設計學 | 廣東客家服飾紋樣分析
    廣東客家服飾圖案體現了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的文化積澱,在自然環境、民族遷徙、民間信仰、民族雜居、文化特徵等各個因素的影響下,最終形成了廣東地區獨具特色的客家服飾紋樣文化。 服飾的紋樣能夠增添服飾面料和色彩的多樣性。廣東客家服飾紋樣靈感多來源於生活中,主題廣泛,主要涉及到客觀的自然界和人類的主觀創造。
  • 約翰·洛克《教育漫話》:兒童教育要講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導言:約翰·洛克與《教育漫話》約翰·洛克,作為17世紀時期英國最為著名的哲學家與教育學家,其教育思想正是他的哲學思想的合理的向外延伸。並且洛克本人也曾在擔任過家庭教師,因此其教育的經驗,是通過具體的實踐獲得。他的教育思想很多都受過蒙田、彌爾頓等人的影響,認為所有的教育都要為現實的情境服務。
  • 蕭氏典故儒臣與神明之際—漫話蕭望之及蕭太傅信仰
    篇幅原因-有部分刪減,要完整版的朋友可以給我來郵件,binyuliyun@vip.qq.com        儒臣與神明之際—漫話蕭望之及蕭太傅信仰學術界的一般觀點認為,王爺信仰源於瘟神信仰。《禮記·祭法》云:「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社。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旅歷、曰門、曰行。」
  • 會議資訊:「客家與周邊人群工作坊」議程
    人、神與幫群:從客家信仰看新馬社會裡的人群關係與談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張翰璧特聘教授 10:10發表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蔡芬芳副教授從山口洋市長蔡翠媚探究印尼後蘇哈託時期性別秩序、族群與政治之關係與談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
  • 兩岸在臺合辦"客家之歌"晚會 端午之夜全球直播
    新華社臺北6月15日電(記者李凱 吳濟海)為傳承弘揚客家文化、增進兩岸及世界各地客屬鄉誼,福建省龍巖市政府、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與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臺北縣政府,將於16日端午佳節之夜在臺北縣新莊體育館聯合主辦「客家之歌」大型電視綜藝晚會,並向全球直播。
  • 苗慄縣新景點「客家圓樓」 客家味十足
    苗慄縣新景點「客家圓樓」 客家味十足(圖片來源: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苗慄縣繼客家大院之後,又在苗慄高鐵車站特定區內開設了一處新景點—「客家圓樓」。每晚還有兩場水舞表演,假日也有藝文和文創展演,歡迎遊客前來體驗客家風情。    被認為具有客家意象的客家圓樓,又稱為客家土樓,包括客家族群為主的新竹縣,也有多座造型仿客家圓樓的建築。座落於苗慄高鐵特定區內的客家圓樓已經正式啟用,這座佔地1385平方公尺、總樓板面積3476平方公尺的客家圓樓,建築形制完全仿照大陸原鄉土樓建造,客家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