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北伐成就了誰?

2021-02-13 三國故事

在文學作品中,姜維的北伐中原是和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一脈相承的,其目的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人們這樣說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姜維是諸葛亮作為軍事接班人來培養的。

如果不考慮具體的戰役,就戰略的規劃和戰術設計來說,姜維還真有點兒亦步亦趨,見樣學樣的感覺,雖然他因為缺乏諸葛亮的老道而成果很差。

戰場上的勝負從來都是雙方的事情,進攻方的勝利意味著防守方的失敗;

同樣的道理,進攻方的無果而返也意味著防守方的勝利。

作為戰場上敵對的雙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的北伐成就了魏國的司馬懿,因為他的戰略上的不作為和戰術上的死守保全了魏國,因而他成為了魏國西北戰場的「中流砥柱」。

姜維的北伐雖然有些繼承諸葛亮的戰法,比如說那個進軍方向和行軍路線,都有點兒複製諸葛亮,沒有像魏延那樣提出一個「子午谷奇謀」。

但他沒有學到諸葛亮的真諦,因而他的北伐並不像諸葛亮那樣「謀定而動」,倒更像是一個莽漢在胡碰亂撞。

有一點倒是和諸葛亮一樣,那就是成就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就是在魏國滅蜀戰爭中首先攻入成都的鄧艾

鄧艾有口吃的毛病,因此雖然他很好學,也進不了政府機關擔任官員,哪怕是一個辦事員,所以只能擔任稻田看守糧草的小吏。

用現在的官職對應,就是不能當公務員,只能是一個農業部門的技術員。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當他看到高山大湖,比比劃劃像是臨陣打仗指揮安營紮寨的將軍似的,常常會遭到人們的嘲笑。

司馬懿擔任太尉期間,鄧艾擔任典農中郎將的主簿得以出使朝廷,為司馬懿所重視,把他收為自己的下屬,後升任他為尚書郎。

在司馬懿手下,鄧艾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經常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也多為朝廷採納,但更多的是側重於農業和經濟體制方面,就軍事方面而言,也只能是間接性的。

或許是司馬懿有意培養他,讓他出任徵西將軍郭淮的軍事參謀,升任南安郡太守。

嘉平元年(249年),鄧艾隨徵西將軍郭淮一起抵禦蜀漢偏將軍姜維的進犯。

姜維撤退後,郭淮借勢向西襲擊羌族人住地。

鄧艾說:「敵軍撤離後走得還不遠,也可能又殺回來,應當分兵防備。以免不測。」

於是郭淮留鄧艾駐守在白水的北岸。

三天以後,姜維果然派遣廖化從白水的南岸向鄧艾營地逼近後紮營。鄧艾認為,這仍然是姜維的疑兵之計,其真實目的是奪取洮城。

洮城在白水以北,離鄧艾的兵營有六十裡。

鄧艾立即在當晚悄悄領兵回守洮城,姜維果然渡過白水發起偷襲,由於鄧艾料敵在先,姜維的計謀沒能實現。

鄧艾因此被賜給關內侯爵位,加授討寇將軍的軍職。不久又升任城陽郡太守。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鄧艾正式開啟了他作為將軍的軍事之旅。

司馬師執政期間,鄧艾繼續得到重用,被調到少年時期居住過的汝南郡擔任太守。

又因為在保衛合肥新城、平定文欽的淮南第二次叛亂有功被封為方城鄉侯,代理安西將軍職務。

而這一時期蜀漢國的姜維,由於大將軍費禕去世,也由偏將軍成為整個蜀漢國「主持中外軍事」的主將,離那個大將軍的職務只有一步之遙。

魏正元二年(255年),姜維和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人一起出兵狄道,在洮西把魏國的雍州刺史王經打得大敗,王經的部隊死了幾萬人,王經僅以萬餘人退守狄道城。

姜維乘勝追擊,圍攻狄道城(今甘肅臨洮縣)。

長水校尉,代理安西將軍鄧艾得到詔令,讓他與徵西將軍陳泰合力抵抗姜維,魏國還同時派了太尉司馬孚率軍趕來增援。

姜維沒有想到陳泰會突然進攻,只得後撤,退兵駐紮在鍾提(在狄道南)。鄧艾因為此次參戰有功,被正式任命為安西將軍,領護東羌校尉,還給與假節的待遇。

第二年,姜維正式升任為大將軍,住在鍾提,和他正面對壘的正是鄧艾。

大多數人認為,姜維經上次的狄道失敗,力量已經衰竭,不可能很快出兵來犯。

鄧艾說,狄道一戰,我們的損失更大,尤其是我們新兵多、軍需少、兵器裝備損失嚴重,行軍靠步行,這些敵軍都要比我們好,尤其是我們需要多處設防,而蜀軍卻可以攻其一點,他們還可以攻擊祁山,因新麥而籌集糧食,所以姜維一定會來進攻。

不久,姜維果然向祁山進犯,聽說鄧艾已有防備,於是退回來從董亭直取南安郡。

鄧艾據守武城山與對方相持。

姜維出兵爭奪險要地形,未能得手,當天夜晚,他渡過渭水向東進發,沿著山路推進到上邽縣。

鄧艾在段谷與姜維展開激戰,把姜維打得大敗而歸。

從姜維方面來說,此戰有蜀國鎮西大將軍胡濟失約沒有到達指定位置的原因,但他自己這一路的失敗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此戰,姜維引咎自責,降職為後將軍,代理大將軍的事務。而鄧艾卻升職為鎮西將軍,指揮隴右的各路軍隊。

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在淮南反叛,姜維趁此機會大舉入侵。

魏國抵禦姜維的是司馬望和鄧艾,他們依渭水紮營,姜維多次下戰書挑戰,兩人都不應戰,等諸葛誕叛亂失敗,姜維也只好率軍撤回。因為此戰,鄧艾升任為徵西將軍。

景元三年(262年),姜維又帥軍進攻侯和(在臨洮、鍾提南),被鄧艾擊敗,姜維只好退到沓中固守,他的北伐中原之旅也就此結束。

景元四年(263年)秋天,司馬昭派出五路大軍,發起了滅蜀之戰,鄧艾作為其中一路,從狄道出發,出兵牽制姜維。

姜維聽說魏將鍾會統領的主力軍團已進入漢中,立即率領全軍撤退,最後退至劍閣據守。

鍾會一時無法攻克劍閣,鄧艾則從陰平小路行軍,突然抵達江由,蜀軍守將馬邈投降。

鄧艾又進攻涪、綿竹,都取得了勝利。當諸葛瞻陣亡後,鄧艾繼續向南進軍到雒縣,劉禪向鄧艾投降。

鄧艾的獨立軍事生涯是從抵禦姜維開始的,幾乎每一個軍職的提升也都是與姜維有關。

反觀姜維的北伐,除了打敗雍州刺史王經,殺了他幾萬兵士之外,其他幾乎每次都無果而終。

尤其是導致他貶職的那一次,打敗他的正是鄧艾。

姜維的這種轟轟烈烈的軍事行為,除了徒然消耗蜀漢國的國力,還有的一個附帶結果就是成就了鄧艾。

毫無疑問,鄧艾成為名將,就是因為姜維這個對手。

因為正是在姜維主政時,鄧艾由一個雜號將軍升為鎮、再升為徵級將軍的。

戰國時期,魏國大將龐涓在馬陵道被孫臏打敗,自殺前發出了一聲哀嘆:「遂成豎子之名!」

不知道姜維在避禍沓中時,有沒有想到過龐涓這句話?

據說龐涓和孫臏師出同門,而孫臏既得祖上兵法的真傳,學業也更精到一些,雖然因打敗他龐涓而名揚天下,卻也沒有藉助他龐涓什麼。

而鄧艾本來官小職微,在軍界更是默默無名,和姜維這個蜀國大將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可以說,姜維才是使鄧艾成名的真正助力。

完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絕版【三國演義連環畫】

相關焦點

  • 【史學】姜維北伐
    隨後姜維歷任大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受諸葛亮囑託,姜維繼續北伐,矢志完成諸葛亮未完之心願。《三國志》記載,公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 並非扶不起的阿鬥~後主劉禪傳(十九)——姜維北伐
    直到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春,費禕遇刺身亡,姜維成為了蜀國頭號人物,獨攬軍權,再也沒有人牽制了,所以,他就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三月,姜維乘機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包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率軍解圍,進至洛門,後來姜維因久攻南安不克,軍糧已盡,撤圍退走。
  • 姜維北伐,最遠打到何處?又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姜維,字伯約,繼承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精神,於238年—262年之間,他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演義中稱九伐中原)。姜維的這十一次軍事行動,取得了四勝,五平,兩敗的戰績。從勝敗數量上來說,勝多負少,實際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蜀漢的國力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消磨殆盡了。姜維的十一次北伐,取得的最大戰果為第七次,最遠打到了狄道,就是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一帶。
  •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姜維北伐,文學作品中稱為九伐中原,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爭。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北伐大業並沒有停止。就姜維來說,被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
  • 姜維的北伐之戰究竟是怎麼打的?又取得了多少戰果呢?
    費禕遇刺後,在蜀漢朝廷內部,直接受到影響的,有四個人,一個是姜維、一個是黃皓、一個是陳祗,另一個,便是劉禪。而論者歷來所說的姜維北伐,也應該從延熙十六年正式開始,因為,在此之前,姜維雖然已經升任衛將軍,可是屢次北伐卻是受制於大將軍費禕,所率領的軍隊「不過萬人」。
  • 姜維北伐,大部分時間都是勝利,為何沒能改變蜀漢滅亡的結局?
    諸葛亮五次北伐,使得曹魏提心弔膽,之後姜維更是十一次北伐,給曹魏增添諸多麻煩,看起來似乎蜀漢地戰力是非常強悍的。然而最終蜀漢還是被魏國給滅掉了,為啥姜維北伐大部分總是勝利,卻未能扭轉蜀國滅亡的命運呢?姜維北伐我們先來看看姜維十一次北伐的戰況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說,大部分都是勝利的?
  • 解析三國戰爭:姜維11次北伐,蜀漢重生之後的終極噩夢
    三大臣相繼病逝後,姜維成為蜀漢主導軍政的一把手,而王平則成為蜀漢重要前沿重地漢中的一把手。掌握蜀漢軍政大權的姜維開始了更加激進的北伐戰役。他一生北伐共計十一次,勝者三次,敗者三次,平者五次。蜀地狹小,休戰或者惡戰都不可能化解自身的尷尬局面。
  • 歷史過往:姜維北伐,最遠打到何處?又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協嗯泮骯鏆龘傑釫榆鵢闠祫杕莧蒗枇彲廉珩拉蠿袚樼淚噍櫠諭鈷據斪焸釕鈼螶騊顑叩昉遺曳轜榋著姌針朗鴴劊沊倨這次北伐最遠打到了狄道城下,並未攻克狄道城,略顯遺憾。莆跤堼雒詵碈篌櫻鎖瑟譖釱脬邸魧癛帷犵潲馦欆鎫歶甾礯瓚姈掄鋂獨鍠今籓凧鰉匚膦巺阭僥畋這烯袷軤鈧阽蟰浞巰這次姜維北伐打到了狄道城下,與第七次北伐只差一步之遙。
  • 姜維第六次北伐,在段谷被鄧艾擊敗,段谷在哪裡?
    據《三國志》載,蔣琬與費禕主政期間,雖然並未反對姜維提出的北伐建議,但對姜維的行動進行了諸多限制,導致姜維難以大展拳腳。直到蜀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費禕被害之後,姜維才得以真正掌握了主導北伐的權力。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維發動了第五次北伐之役。
  • 姜維11次北伐5勝4平2敗,為何蜀漢首先滅亡,看戰績就明白了
    二是緩和內部的矛盾,因為只有對外戰爭,才能凝聚人心,一致對外,讓內部矛盾在外部戰爭面前隱藏起來,比如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就是這樣的戰爭。但是隱藏內部矛盾的對外戰爭通常還有一個很好的政治藉口,蜀漢北伐的政治口號是:恢復中原、還於舊都。這個理想也是劉備和諸葛亮畢生的理想,始於隆中對,止於諸葛亮去世,但是北伐也不是一點可能性也沒有。
  • 周瑜的才能與姜維相比,誰強誰弱
    而姜維作為蜀漢後期最高軍事領導人,他的戰功主要體現在北伐,姜維是諸葛亮之後蜀漢最堅定的北伐執行者,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戰平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姜維北伐沒有對歷史造成任何的改變,僅僅是魏蜀兩國的小規模邊境戰爭,姜維的戰績是遠遠比不上周瑜的。
  • 《姜維傳》:北伐!北伐!北伐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不論是演義還是正史,姜維都能算是諸葛亮的徒弟吧,諸葛亮堅持北伐,姜維也是如此,看上去就像是徒兒繼承了師傅的遺志,然而諸葛亮於234年去世的時候,卻沒有把位置留給姜維,這是為什麼呢?諸葛亮考慮到了這點,因此把位置傳給了主和派的蔣琬,諸葛亮並不是不想打了,而是想歇一下再打,而且諸葛亮給蔣琬的信中,多次提到姜維這小夥子能幹。這似乎也可以說明,諸葛亮把姜維留到了後面,等蜀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姜維再接手。諸葛亮本就是謹慎之人,能這麼想,也不足為奇。 234年,諸葛亮病逝,北伐大軍回撤,撤死了魏延,餘波震死了楊儀。
  •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為何諸葛亮死後二十年,才開始北伐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為何諸葛亮死後二十年,才開始北伐 2020-12-21 16:23:46
  • 為何鄧艾能進武廟72將,而姜維卻不能進?姜維到底差在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廟72將中,鄧艾這位消滅蜀漢的名將得以入選,但是,對於和鄧艾齊名的姜維,則無緣這份榜單。在不少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看來,姜維和鄧艾之間的關係,正如同諸葛亮和司馬懿一樣,二者的能力和水平,是比較接近的。並且,兩人之間因為棋逢對手,自然是互相成就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鄧艾能進武廟72將,而姜維卻不能進?姜維到底比鄧艾差在哪裡呢?
  • 蜀漢最後的名將是姜維,那麼曹魏、東吳最後的名將都是誰?
    蜀國——姜維蜀國劉備討伐東吳失敗,勢力大減。後來諸葛亮休養生息數年,便開始了長達多年的北伐之路,可最終沒有將魏國滅掉,諸葛亮死後姜維成為了蜀國的徵戰的大將軍。姜維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大將,但是在投降蜀國前只是一名小小的參軍。諸葛亮出祁山時,姜維被同伴拋棄,因此無奈只能投降到了諸葛亮的旗下。
  • 北伐成功率幾乎為零,諸葛亮為何還要大耗國力去北伐,到底圖啥?
    蜀漢的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諸葛亮和繼任者姜維卻為何還要堅持北伐呢?蜀漢北伐基於當時的情況,確實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以攻代守」卻是諸葛亮對蜀漢政權存於亂世的一種策略。
  • 蜀漢大將姜維發動過十一次北伐戰爭,最遠打到哪裡?
    除了典韋之外,三國時期還有一位能力卓越的猛將,可惜英雄氣短,他究竟是誰呢?圖片:姜維投蜀後劇照二、姜維的十一次北伐據說,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而他的北伐無非就是為了完成諸葛亮一生的夙願,諸葛亮生前幾次北伐的風聲和排場都很大,可就是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讓他殫精竭慮、憂心忡忡,最後把身體累垮,命都搭進去了。
  • 姜維為什麼會敗?兩個缺點道出真相!
    姜維是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說中諸葛亮的徒弟,繼承武侯遺志,堅持北伐。姜維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十一次北伐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 姜維人生最漂亮的大勝——洮西會戰
    姜維是蜀漢後期的主要軍事將領,他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事業,我們欣賞他一以貫之的堅持精神,然而蜀國國力實在弱小,姜維的北伐也沒能成功。
  • 洮西之戰:姜維的巔峰之戰,蜀漢的迴光返照
    姜維的執著讓人動容,國力的差距卻讓人無奈,姜維已經盡力了,戎馬一生,就算取得過大勝又如何,依然無力回天,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悲涼。現在我們將時間回撥到公元255年,通過回顧姜維北伐中的巔峰一戰——洮西之戰,來領略姜維的風採,體會蜀漢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