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前三國的人物,姜維是後三國的人物,比起名聲來,周瑜比姜維要大一些,尤其是蘇軾的那首《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的名句: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風流瀟灑、雄姿英發的形象就定格在了歷史上,而周瑜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的戰績更是名垂青史,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就是在周瑜的領導下完成的,這是周瑜軍事能力的肯定,也是三國歷史上重大事件的參與者,周瑜功不可沒。
論戰功,姜維不如周瑜。別的不說,就說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周瑜率領的5萬孫劉聯軍在不僅在長江江面上擊敗了曹操數十萬大軍,而且還在南郡之戰近一年的戰爭中,打敗了曹仁,奪取了荊州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南郡,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產生的歷史意義非常重大,這是三國鼎立的雛形,也是改變中國歷史的事件,想想看如果沒有赤壁之戰,或者赤壁之戰曹操勝利,那麼中國歷史上將不會有三國,而是統一的魏朝。
而姜維作為蜀漢後期最高軍事領導人,他的戰功主要體現在北伐,姜維是諸葛亮之後蜀漢最堅定的北伐執行者,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戰平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姜維北伐沒有對歷史造成任何的改變,僅僅是魏蜀兩國的小規模邊境戰爭,姜維的戰績是遠遠比不上周瑜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周瑜的才能超過姜維。
周瑜的成功有必然性的因素,也有其偶然性的因素,赤壁之戰之所以周瑜勝利,很重要的原因是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黃蓋向周瑜建議先以自己詐降為計,主動接近曹操,雙方約定投降之日,然後再以火攻衝向曹營,周瑜同意了,並按照黃蓋的建議實施,於是赤壁之戰周瑜大獲全勝,實際上赤壁之戰的首要功臣是黃蓋,周瑜有功勞主要是領導有方,採納了正確的意見,所以周瑜是一個合格的軍事領導人。
同樣,再看南郡之戰,首先是甘寧建議周瑜先派少量部隊攻打夷陵,掃除南郡周邊的威脅,周瑜採納了,當曹仁派重兵攻打夷陵時,又是呂蒙建議周瑜留下凌統守衛營地,由呂蒙自己救援甘寧,周瑜又採納了。
所有重大戰役中,都是周瑜採納了部下的建議,那麼作為主帥的周瑜自己的建議是什麼?我們看不到,在史書中記載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取勝的關鍵建議都是手下提供的建議,周瑜只是採納了正確的建議,因此這樣看起來的話,周瑜是一個優秀的領導人,而不是一個軍事人才,有點類似劉邦和劉備的感覺。
劉邦和劉備的長處是領導,而不是自己帶兵打仗,這一點和周瑜有點像,所以如果周瑜要和姜維比才能的話,顯然周瑜的領導才能強於姜維,但是軍事才能弱於姜維。
姜維是蜀漢的降將,以一個降將身份做到了曾經敵國的最高軍事領導人,這種奇蹟整個三國只有姜維而已,姜維憑什麼能從一個普通的降將做到蜀漢最高軍事領導人大將軍?靠的就是他傑出的軍事才能。
姜維投降蜀漢的第二年,就被諸葛亮加官晉爵,封姜維為奉義將軍、當陽亭侯,並且作為降將,姜維還有兵權,統領蜀漢精銳的五六千虎步軍,沒多久又晉升為中監軍徵西將軍,這種升遷速度不比火箭慢,這也是蜀漢內部提拔軍事將領最快的速度了,姜維憑什麼?就憑軍事才能。
此後,姜維在蜀漢步步高升,他沒有周瑜出身世家大族的背景,也沒有周瑜與孫策情同兄弟的情誼,周瑜能靠出身和關係在江東走上高位,但姜維沒有任何背景,姜維的升遷只靠的他的才能、雙手和頭腦,就算是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仍然在蜀漢步步高升,可見除了諸葛亮之外,劉禪對姜維的才能也是滿意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做到大將軍,統領蜀漢全國兵力。
姜維是一步一個腳印依靠戰功從基層升起來的,姜維隨諸葛亮北伐了5年,諸葛亮去世後又前後北伐了11次之多,歷經近30年時間,一直都在戰場上抵禦曹魏,而且大多數時候還佔據了主動進攻的姿態,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而不像周瑜那樣僅僅只憑一兩場戰役決定一生。
從戰略方面來看,周瑜與姜維的能力是差不多的,周瑜在赤壁之戰後給孫權出了一個軟禁劉備的建議,建議孫權用酒色來迷惑劉備,分開劉備與關羽、張飛,然後自己帶領劉備的部屬,這個建議相當糟糕,完全是周瑜的一廂情願了,劉備是什麼人?能被酒色迷惑嗎?劉備可是曹操口中的天下英雄,是47歲高齡還在感嘆一事無成並發出之嘆的天下梟雄,是歷經磨難以及無數次失敗仍然沒有放棄理想的堅強創業者,是能被酒色迷惑的人嗎?何況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能心甘情願被劉備以外的人帶領嗎?
周瑜這個建議顯然是錯誤的,連孫權都看出問題了,所以拒絕了,說明周瑜的戰略並不高明。相比較而言,姜維的戰略與周瑜差不多,姜維改變了魏延時期的漢中防守策略,將之前的抵禦敵於國門之外,改為放敵入關,再圍攻消滅,這是也是公元263年鍾會、鄧艾滅蜀成功的一大原因,姜維作為最高軍事領導人,對外防禦方面顯然戰略錯誤,應該要像魏延和王平時期一樣,把兵力前出,守在各個進入漢中的險要戰略關隘,利用地形阻止敵人進入漢中,那樣的話,蜀漢沒有這麼快滅亡。
姜維戰略的出發點是為了更大的殲滅敵人,而忽視了敵人力量強大,自己一方力量相對弱小的事實,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計謀是難以實行的,這就是姜維戰略中的錯誤,與周瑜相比半斤八兩,但是軍事才能方面還是姜維高於周瑜,領導力方面周瑜高於姜維。
周瑜死於疾病,年僅36歲,而姜維則死於為國捐軀,在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之後,姜維仍然想著用自己的一己之力為蜀漢復國,並用一句千古名句解釋了自己的一生: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論精忠報國之心,整個三國除了諸葛亮之外,沒有人比得上姜維,包括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