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有沒有抓過蟲子?有的北方小夥伴可能抓過螞蚱,洗淨之後下鍋一下,香脆可口是一道難得的美食,那你敢相信有人靠抓蟲子致富,還成功買了兩套房嗎?
近日,山東的一名男子就靠抓蟲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0年裡不僅發家致富,還在濟南買了兩套房,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此人名叫孟光寶,今年已經39歲了,是山東濟南人。過去的10年裡他一直和蟲子打交道,也靠這種蟲子發家致富,而這種蟲子就是最常見的蟋蟀。最開始養蟋蟀只是為了自己玩,後來慢慢的發現這種蟲子也可以賺錢,於是就開啟了捉蟲子的道路。
孟光寶一到天黑就跑去玉米地或者灌木叢中找蟋蟀,而這一抓就是一晚上,經常從晚上9點抓到凌晨2點。多的時候一晚上能收穫100多隻蟋蟀,少的時候也能抓個20、30隻,不過孟光寶說:「現在的蟋蟀越來越少了」。
品相好的蟋蟀能賣出上萬的「天價」,孟光寶說他最貴的一隻蟋蟀比黃金還貴,賣出了12000元的高價,他現在手裡還有一隻身價8000元的蟋蟀。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孟光寶已經在濟南買了兩套房,自從短視頻業興起後他更是把銷路推廣到了全國各地,現在也是利用短視頻直播把蟋蟀買到了全國。
其實,靠蟋蟀發家致富的人不光孟光寶一個,有一位28歲的河南延津縣小夥子也靠蟋蟀發了家。侯成慶是從2008年開始抓蟋蟀的,而今年8月份他的一隻蟋蟀也被賣出了7000元的高價,這是他捉蟋蟀12年來賣的最貴的一隻。
侯成慶表示每年有45天左右可以抓蟋蟀,早期蟲從7月15日左右開始捉,8月6日左右開始捉大地蟲,大地蟲可以一直捉到8月底,他每年也靠著抓蟋蟀的45天收穫幾萬元。他今年賣出7000元的「天價」蟋蟀,因為牙齒寬厚碩大,頭部比較凸出大腿健美,所以賣出了好價錢。
而侯成慶的哥哥也是捉蟋蟀的,因為他抓的蟲品相好能賣到1萬多,河南延津縣坐落在黃河古道上,擁有良好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比較利於蟋蟀繁衍,而延津縣的蟋蟀屬於全國三大產地的後起之秀,因為個頭大、成熟早、牙齒堅硬碩大、善於打鬥出名,可以和寧陽、寧津所產的蟋蟀相媲美。
是不是有很多小夥伴做夢也沒想到,抓蟋蟀還能賺錢?
延伸拓展:
鬥蟋蟀:中國民間搏戲之一,是一種古老的娛樂項目,它發源與中國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中下遊。山東齊魯平原是蟋蟀的名產地。這項活動始於唐朝,盛行於宋代,在清朝時又加以研發,蟋蟀通過外觀顏色也有了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