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靠三次關鍵選擇

2020-12-23 騰訊網

副標題:上海樓市往事(4)

時間:2001年

一)框架

人的一生,有起有伏。有成功有失敗。

贏家和輸家,差距數以百倍。

而他們本身「勤奮」並沒有那麼大倍數。

對於人來說,方向遠遠比努力更重要。

賺錢關鍵看模式。

A7有A7的模式。

A8有A8的模式。

A9有A9的模式。

A10有A10的模式。

你在菜場劃鱔絲。那麼無論你比別人早起兩個小時,晚睡兩個小時,你的收入增加是有限的。

不如讀個大學,出來就是白領。直接就是碼農。

打工做得再好,不如做老闆的。

老闆做得再好,不如姓趙的。

你能獲得多大的成就。關鍵不在於你本職事業做得多好。

而在你從事什麼事業。

二)節點

那麼,你是會當一個菜場劃鱔絲的小販。[1]

還是販賣中國黃頁的苦逼小業主。

還是當馬雲呢。

隨著「框架」下一步而來的概念,則是「節點」。

在節點處,人生產生了分岔。

舉例來說,你初中成績放榜。

是退學跟舅舅跑長途呢,還是高中大學繼續深造落戶留在北京。

讀的專業,是計算機碼農的「通訊工程」。

還是分配去煤井礦山的「地質工程」。

嫁給A,還是嫁給B

賣房去美國留學;

還是極其倒黴地籤證沒辦出來。於是北京房子不賣了………

人生的抉擇無處不在。當你決定了「賣房出國」那一刻起,那你在美國伯克利學院的成績,其實是不重要的。命運已經被決定。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是「平均」分配他們的時間精力和「關注度」的。

他們以為,認真用功讀書,就是勤奮。

在實驗室看書到午夜兩點,就是勤奮。

而他們到了「人生大事」,卻是輕率的,漫不經心的。

買一套數百萬的房子,賭上十幾年的收入。做決策的時間,花費準備調研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2]

心中還惦記著下午的會議………… [3]

判斷「輕重緩急」,本身就是一項極端重要的超級品質。

三)三搏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除了革命偉人。人一生中的「關鍵抉擇」,或許就三次,最多。

搏對三次,就是人生贏家。遠遠處於同類巔峰。三次全輸,標配Loser.

第一次,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或許是讀書。

第二次,對於男性來說,應該是「第一份工作」。

對於女性來說,應該是「結婚」。

工種是男性的第二次投胎。

結婚是女性的第二次投胎。

第三次:未知。

看清楚,這裡寫的是「工種」,而不是工作。

你的工種是什麼,才是重要的。才是根本革命性的區別。

清華北大,還是野雞大學,反而沒那麼所謂。

在職場,你一定要搞清楚一個規則。你父母不會教你的。

==>「垂直變遷」是存在的。「橫向變遷」是不存在的。

例如,你是一個剛入職的初級銷售。升遷順序為:

銷售-->銷售主任-->銷售經理-->銷售大區經理-->銷售總監

你是一個剛入職的財務。升遷順序為:

財務-->財務主任-->財務經理-->財務高級經理-->財務總監。

但是,我一個銷售高級經理,改行想去當財務經理。可不可以。

不可以。

降一級,要求別太高。改行當財務主任,可不可以。

還是不可以。

除非「財務培訓生」。

公司的路徑,是極度清晰的。HR腦中的條條框框,也是極度死板的。

每個人都被敲了一個「印戳」。你是銷售,你就永遠是銷售。

隨著歲月磨礪,漲經驗值。但漲的是「銷售經驗值」。絕不是財務經驗值。

如果你跳槽,跳槽也沒用。

「工作經驗」永遠是銷售。

你的第一份工種,決定了你一輩子的工種。[4]

當記者就當記者,做報社就做報社。

做印刷就做印刷,做模具就做模具。

做家電就做家電,做汽車就做汽車。

做化工就做化工,做批發就做批發。

我們知道,有很多人在職場做得不如意。很不很不如意。

眼看外面網際網路,大數據,AI,小米手機,各種各樣的時代浪潮風起雲湧。

弄潮兒和你無關。任何一個浪潮都和你無關。

你只能膜拜賈伯斯,賈布斯,雷布斯。

你最多拿著兩萬~三萬的工資,躲縮在機關裡,或者外企某一個角落辦公做為裡。

外面的一切風起雲湧,你只能看著。

而且還不漲工資!

這是一個大坑。

天地之大,盡多英雄豪傑。而且你和外企的一些人聊聊談談,發現他們智商極高。絕對不是蠢人。

可是他們卻被「坑」困住了。哪怕再英雄十倍,也跳不出來。

因為在職場上,「橫向變遷」其實是不存在的。

當一個新行業,新事業興起。他們招收的,只能是市場上的新人。

你是一個「熱軋鋼」高級工程師,現在想改行做AI人工智慧。

對不起,此路不通。

要麼你就擦光經驗值,從零開始。

你願意擦光50~60W年薪,從零做起麼。當然不願意。

因此轉行請趁早,你只有工作的最初兩三年可以浪費。

對於男人來說,最最最重要是你的「工種」。

工種是男人的第二次投胎。

你必需有足夠的遠見。預見到未來十至十五年的行業發展趨勢。

大公司小公司並不重要,民營外企也不重要。名校985和野雞大學更不重要。

當你選第一份工作,最最最需要關注的是「行業/工種」。

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是無視「工種」障礙的。

四)入行

閒話磕叨真是浪費篇幅。言歸正題。

2001年時,小燕子趙薇正在和葉立培的兒子談戀愛。

據說雙方的父母都見過了,《房地產時報》貼出牽手在莘莊的照片。

這個葉立培,就是仲盛集團的老闆。

他最主要的一個地產項目,是莘莊的「名都新城」

2001年末,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去到莘莊處理「名都新城」III的退款事宜。房價3500元/平米。

當時,某人下了500元的訂金。突然覺得沒有宣傳的好,又說不想要了。

2001年,我深受「知音體」的毒害。在知音,它傳播這樣一種觀點;

「要做就做到最好」

「老闆關照你做一,你要把二三四都做好」

「暖男就要無微不至的關懷」。

因此呢,領導吩咐你退房。你僅僅「退訂」是不夠的。

撥一撥動一動,像個木頭人一樣索然無味。

身為暖男,如果名都新城不夠筍。那你就要找到筍盤,推薦給老闆。

老闆只要露一點點想買房的意思,你就把前期手續全部做完,準備好完善文檔。跪在地上求她籤個名字就行了。

更高的境界,應該是把錢都付了,直接房產證裝信封。雙手奉上。

可惜,當年我太窮。真的竭盡全力了,只能捧個人場。不能捧個錢場。

因此呢,名都新城順利退房之後,你就繼續找。

找莘莊周邊附近的。看看有沒有類似的,便宜的,性價比更高的。

看過了蓮浦府邸,櫻園,好世鳳凰苑,地鐵明珠苑,眾眾家園,閔富花園,團結花園…………

從莘莊往後退一站路,是外環路站。外環路站主要是新梅。

新梅也是一個地標性樓盤。當年住戶從地鐵站出口,要繞行45分鐘,兜圈子到南方商城,才能過馬路。

後來新梅集團自己掏錢,修了一座天橋。橫跨十車道滬閔路。過天橋只要2分鐘。

叫好又叫座。

而天橋造價呢,一共只用了20萬元人民幣。

除了莘莊之外,進一步地拓展思維。莘莊是一號線地鐵站終點,二號線終點站是張江。

那時候年輕人很窮,秉承著「越遠越便宜」的思想,住到地鐵終點站去。

莘莊看看,張江呢。

循著這個思路,又去看了張江,龍陽路,世紀公園,科技館。

三號線:中山公園,新虹橋,遵義路。

我的本職是Marketing,但我看了這麼多房子之後,只能說:「越看越迷惑」。

看到最後,「名都新城」的事擱置了。

俺自己對房地產的興趣卻勾起來了。

因為在一個Marketing的眼中,上海的「樓市價格」實在很不均衡。

MKT是什麼,MKT是一個刺刀見紅的行業。

拍廣告要拍27+3秒的。

份量永遠不定100克,要定95克的。

但是我們回首「房地產業」,我被地產業的「無序,粗放」嚇傻了。

當時的第一豪宅,CEO盤,世茂濱江花園。

2001年時,價格就要18000~20000.

按照同一緯度,浦西這邊,對應的大約是黃浦新苑。5000元/平米。

一套可以換四套。

2017年,十六年後,四比一變成了1:1

浦東重災區。2001年時,名都新城3500,我已經覺得不筍了。

跑到張江的胡姬花園,5500/m。

當場扭頭就走。

哪怕在莘莊板塊內部,名都新城因為算「品牌盤」,開盤就比較貴3500。

同一月份在賣的,閔行本土開發商「閔富花園」2200~2500。

莘建路有一個團結花園,尾盤2樓只要1997元/平米。

十六年後,他們的價差絕對沒有這麼大。

越便宜的漲得越快。

非品牌盤漲得更快。

當時九亭有一個奧林匹克花園,請了幾個奧運冠軍做廣告。

招牌是「奧運健身」。小區裡有不少健身設施。

售價7500元/平米。

在此後的三個月裡面,我差不多看了近50個一手樓盤。

和不計其數的二手房。

越看越是迷惘。越看越是大膽。

在我眼裡,上海樓市「價格體系」是極度混亂的。該貴的不貴,該便宜的不便宜。

不該貴的太貴,不該便宜的太便宜。

總體而言,用經濟學的術語講,這個市場充滿了「套利機會」。

高拋低吸,我內環線賣得比你九亭外環線還便宜。或許可以賺錢吧。

這就是哥哥的「入行」經歷。

從一開始,我真的只是想賺點差價。沒想長持的。

五)結語

許多年後我回首往事,往事不勝唏噓。

冬川豆曾經把一個國家的命運,歸納為「節點/路徑」。一旦岔道口選擇,剩下就只是走下去的問題。

攻佔冬宮,只不過1000多人的隊伍。而其影響和意義,遠遠超過了數百萬軍人殊死廝殺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

對於個人,也是一樣。

如果回到那個冬天,如果不是去退房,如果不是知音體,或許一切都會不同。

很多人總結命運,會提出很多很多「理由」。譬如;

精益求精的態度

對價格和商機的敏感

個人性格

我想說的是,他們說的都不對。

所謂「路徑/節點」,其本身的意義就是「不確定性」。

如果你勝算極大,那就變成「路徑」了。而不是節點。

「節點」定義就意味著混沌。

人的一生,總是會遇見三次搏命的。總有人輸有人贏,有人得意有人失意。

因此我們的回答,答案只有一個:

「運氣」

當年我會入炒樓這一行,人生抉擇不同。純粹是因為運氣。

包括你關注紅與黑於連,也是因為運氣。

看了以後,是否感覺什麼都沒收穫。

那我告訴你,碧雲和徐涇賣同一個價。浦東黨人已經哭得肺都幹了。

(知名不具,泠夜輝)

[1]假如馬雲讀初二的時候,和小流氓口角,被人打斷了腿。他現在或許就在劃鱔絲。

[2]按照美國的市場調查數據,「耐用消費品」通常指房產汽車,75%的購買者思考時間不足5分鐘。和買可樂並沒有太顯著差異。

[3]見《你的第一第二套房子》

[4]一句罵人的話:「一日IT,一世IT」

本文已獲授權

首發於公眾號「紅與黑於連」

帶你看清財富運轉的底層邏輯

相關焦點

  • 人生發財靠康波,每人一生大概就三次發財機會
    人生發財靠康波!人生就三次發財機會,抓住一次就可以輕鬆實現財富自由。這是被譽為周期天王的已故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在十四年前的一句名言!周期,輪迴,宿命,反抗,復甦,繁榮,衰退,蕭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不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排在第一,可見時機的重要性,而《濤動周期論》又被稱為「洞悉機會「之書,機會蘊藏在時機當中,抓住時機就是抓住了機會!永遠不要活在自己的認識裡,經濟周期決定人生財富命運!長線是投資,短線都是遊戲,賺錢就好,賺多賺少是本事。
  •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三次發財機會,踩對康波周期是關鍵
    經常聽到一句話,叫人生發財靠康波。什麼是康波呢?康波其實其實是一種周期理論,經濟周期如同四季變化一樣,會有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的循環,誰也改變不了規律,由前蘇聯著名的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所以被稱為康波周期。
  • 人這一生,只能靠自己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理……有的親戚,你求他們別指望他們幫你,但如果他們想利用你,卻又三天兩頭給你打電話,虛情假意,令人唏噓……不能靠朋友。人在低谷時自然能看透誰真誰假,親戚如此,朋友又能怎樣!也不能說所有人都如此現實,也有一些願意幫你一把的人,可是人家頂多也就幫幫,總不能為了幫你連自己日子都不過了吧。多少次親身經歷才會明白,人這一生,靠誰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太信任一個人,沒準會換來極度失望,如果你把命運交給別人手中,生一回還有什麼意義。
  • 人的一生,至少會經歷三次「疼痛」!
    他開始辦健身卡,每周三次按時健身。我說:「這是打算重新做人。」他告訴我:當時疼得滿地打滾的時候,很害怕自己得了什麼癌症,終身不治。我年紀輕輕,還想多活幾年呢。我那時候就發誓,只要這次沒事,就一定好好生活,不吃垃圾食品,不熬夜,多鍛鍊。
  • 現世「雷神」一生被雷劈三次,死後墳墓被劈碎,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有人說天底下最公平的事情就是生存,任何一個生活在藍天之下的人都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沐浴溫暖的陽光。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天爺也會「公報私仇」,在國外有這麼一個人,一生之中被雷劈了四次,三次導致重傷,而最後一次直接是將他的墓碑都劈碎了。
  • 人的一生應當選擇勤奮努力、不懈奮鬥
    看到有些人被別人誤解或受到委屈時,經常會把一句話掛在嘴上,對得起社會,對得起良心,對得起自己。不否認,絕大多數人在工作上都是敬業的、努力的、勤奮的,做人也是老實的、厚道的、本分的。但如何對得起自己卻不僅僅如此,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 人的一生有三次發財的機會,你都抓住了嗎?
    人的一生有三次發財的機會。抓住一次就可以跨入中產階級。抓了兩次呢就能財務自由,普遍意義上看,對於85後來說註定你人生發財的第一次機會在2019年出現。人生發財靠康波,其中說的康波呢是康波周期的意思。全稱是康德拉季耶夫長波周期,是1926年德國經濟學家提出的經濟理論。
  • 清朝攝政王,一生三次訂婚,卻有兩個未婚妻選擇自殺,到底為啥?
    蒙元王朝徵服中國主要是靠著彎弓射大雕的超強武力,所以不太在意佔據中原大地主體民族漢族人的想法。他們認為,在他們的鐵騎彎刀之下,漢族人民是不敢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的。然而事實證明,在真正徹底佔據中原大地還不到一百年的時候,曾經強盛無比的蒙元王朝就被推翻了。所以等到滿清入主中原的時候,就知道要和漢族人合作,要考慮漢人精英的政治需求。
  • 4-26奇門運籌丨人一生這四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一定要抓牢
    江湖傳言:人這一生有四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你都知道哪些?你知道你能靠哪個改變命運?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這是在江湖上流傳已久的箴言。對這些先不做評價,我們先聊聊四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第一個是出身,一個人的出生是我們個人無法左右的,是貧窮還是富貴取決於你的父母而不是你,你出生在豪門,就是我們說的含著金鑰匙投胎,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是我們無法主動去選擇和幹預,只能被動接受結果。
  •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最後擁有了選民證
    有的人一生,大起大落,歷經坎坷,經歷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最真實。清末民初,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英雄輩出,但也笑料不斷。溥儀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皇帝,經歷了由皇帝到階下囚的轉變,內心的苦楚想必自是不用細說。他的一生,雖然大起大落,歷經坎坷,但終歸是一場空,皇帝夢是破滅了,因為時代在進步,曾經的高高在上,已經一去不復返。
  • 關羽一生最大的恥辱!被同一人擊敗三次,這個人是誰?
    三個政權中,讀者們常常偏愛蜀國的政權。不僅僅是因為有多智近乎妖的諸葛孔明的存在和年少成名的趙雲的存在,更多人為那義薄雲天忠心耿耿的關羽而來。關羽可以說是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戰場。他與劉備張飛兩位好兄弟的相遇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同樣的抱負,最終戰死也是在沙場上,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很光榮。
  • 方洋洋的一生:三次逃離沒有一次成功,整個人生被人安排
    女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逃離的過程。有時候她們想逃脫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有時候她們需要逃脫不幸福的婚姻家庭,最後她們還要逃離大眾的偏見以及根深蒂固對女性不公平的傳統思想的傷害。這是方洋洋第一次逃生的機會,只可惜年少的她不懂得生活的疾苦以及人心的涼薄,選擇了嫁人。逃離婚姻家庭的機會一朝嫁作他人婦,從此失去自由身。方洋洋嫁人之後,結婚時滿臉的幸福就像曇花一現一樣。
  • 一生會談三次戀愛,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
    人們常說,人這一生會談三次戀愛,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懵懂的,便是初戀;刻骨的,是自己在自己最沒有能力的時候,卻碰到了那個自己想要照顧一生的女孩;而這一生呢?就是最終和自己步入婚姻的禮堂,並陪伴著自己走下半生的人。
  • 人的一生,最後還是要靠自己
    人這一生就好比一場漫長的旅程,途中風景無數,但是真正欣賞和感受的只有你。你不是誰的誰,誰也不是你的誰。也許你能夠依靠別人的幫助,可別人能幫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走過漫長的人生路,你才會發現人的一生,最後還是要靠自己。
  • 才女三毛顛沛流離的一生:戀愛5次,自殺三次,結婚5年丈夫離世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三毛這個名字,不知道她的本名,她的本名叫做陳平。她的這一生非常顛沛流離,曲折不堪,一生流浪於54個不同的國家,一生都在愛情中追逐,被感情所困擾,生活中的不幸和悲慘都在腐蝕著她的心。她的人生充滿著傳奇和奇異。
  • 桌球記憶:王皓三次奧運之旅,輸給柳承敏是一生的痛!
    桌球記憶:王皓三次奧運之旅,輸給柳承敏是一生的痛!在「二王一馬」的國乒時代中,王皓作為其中的佼佼者,直拍橫打的先進代表人物,不過在三位選手中,王皓可謂是最悲催的,在獲得了桌球世界盃和世乒賽男單冠軍後,王皓卻三次奧運會之旅,無奈最終均獲得了男單亞軍,或許這種成就已經是非常偉大,不過還是很多人為王皓三次奧運會銀牌而感到遺憾。
  • 每日閒談:男人一生幸福成功的三個重要選擇是什麼?
    最近閱讀了很多名人傳記,總結出了男人一生幸福成功,離不開三個重要選擇:第一個是在年少時遇到一個能影響自己一生的導師;第二個是在成年後找到一個好的終身伴侶;第三個是儘早找到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俗話說得好,好女人旺三代,壞女人衰三代,一個女人對家庭的重要不言而喻。(三)儘早找到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如果說一個男人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我認為就是事業。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很早的時候就找到了一生奮鬥的事業。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有三次機會可以變聰明,但並不是「初中」
    每一個人的智商都是有限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希望自己能夠教育出特別聰明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在未來擁有更好的生活。但要注意的是,聰明並不代表一切,聰明的孩子也有可能會有缺陷。所以在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方法。其實想讓孩子變聰明也並不是沒有機會,只要在一些適當的時間當中進行調整,就會有不錯的表現。
  • 《女兒的選擇》:母女一場,羈絆一生
    生死之交,母親一生中最關心的人,總是女兒;一生羈絆,女兒是最理解母親的人,也是母親一生的解鈴和系鈴人。看完叢蟲的作品《女兒的選擇》,感受就是如此。《女兒的選擇》講述了三個北漂女孩,為了留在北京艱辛打拼,和許多女孩一樣,結婚生子後,她們不得不面臨誰來帶孩子的問題。
  • 詹姆斯6次總亞軍,靠什麼排進歷史前五?擊敗73勝勇士是關鍵
    詹姆斯在聯盟中打出了極佳的表現,也獲得了很多讓人夢寐以求的榮譽。但令人遺憾的是,在詹姆斯的9次總決賽之旅中,他只贏下了3次,有6次鎩羽而歸,可以說詹姆斯的總決賽勝率並不算高。但如今在媒體關於歷史地位的評選中,詹姆斯總是能夠躋身歷史前五,更有人認為如果詹姆斯能再拿幾座總冠軍獎盃,他甚至有機會比肩喬丹。那麼既然詹姆斯的總決賽勝率這麼低,他是靠什麼排進歷史前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