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縣級市,桐城市

2020-12-26 丁班大哥眼中的世界

桐城,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安慶市代管。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別山,東臨長江,東鄰廬江縣、樅陽縣,北接舒城縣,西毗潛山市,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宜秀區。境西北群山重巒疊嶂,中部丘陵扇面展布,東南平原阡陌縱橫。素有「七省通衢」之稱,北至合肥90千米,南鄰安慶68千米,總面積1472平方千米,轄12個鎮、3個街道,2019年常住人口68.6萬人。

桐城古稱「桐國」,別稱「文都」,是「桐城派」的起源地,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是皖西南的交通樞紐和承東啟西的通達之地,屬合肥都市圈南翼門戶城市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前沿陣地。滬蓉高速、合九鐵路、206國道3大交通動脈縱貫全境,合安九高鐵、引江濟淮等重大工程正在建設。截至2019年底有4A景區3家、3A景區3家。

桐城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質的資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資源。桐城有各種不可移動文物500多處,其中重點地面文物130多處。桐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也很豐富。以「六尺巷」為代表的眾多的民間故事與傳說,數千首民間歌謠,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撥子》、《十番鑼鼓》,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和民間諺語,以及彩繪、編織、雕刻、刺繡、紙紮等民間工藝等。

原始社會即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胼手胝足,刀耕火種。夏商時期,桐城屬揚州之域。周置桐國,因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2019年7月,桐城市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19年12月,入選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第45位 、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2020年1月,入選2019年國家園林城市。

桐城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區為大別山東段餘脈,重巒疊嶂,挺秀爭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傾降平緩;東南部平原阡陌縱橫。

桐城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由於地形差異和季風活動的影響,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增加,物候反映明顯。年平均氣溫15.8℃,年平均降水量1326.9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03.34小時,日照百分率43%,年平均無霜期246天。

桐城境內河道交織,形成大沙河、掛車河、龍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匯入菜子湖,經樅陽閘注入長江。地表徑流量年均9.7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約1.3億立方米。

桐城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蟒、白鶴、白鸛、白頸長尾雉等,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穿山甲、水獺、小靈貓、林麝、江豚、鴛鴦、大鴇、白腹鷂、雕鴞、大鯢、虎紋蛙等。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杜仲、凹葉厚樸、榔榆、蝟實等。藥用動植物主要有桔梗、柴胡、薏苡、元胡等。

桐城古城區為桐城市(縣)治所在地,已有1200餘年歷史。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龍眠三山,旁挾石河、龍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嬈。古城建造典雅,曲折迴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稱。城中保存完或經修復的古建築有:宏偉壯觀,體現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廟」;飛簷翹角,體現明清建築特色的「東南二老街」。

桐鄉書院故址位於安徽省桐城市治東三十裡孔城鎮中街。孔城,因漢屬桐鄉而得名。 桐鄉書院顯名全國,經典有載,戴鈞衡的《桐鄉書院四議》(即擇山長、祀鄉賢、課經、藏書),清廷曾諭令全國效法,並載入《皇朝正典類纂》。桐鄉書院因戰火及年久失修,現僅存朝陽樓和《桐鄉書院記》碑。碑記為清翰林、通政大夫羅惇衍撰文。

戴名世墓位於孔城鎮清水塘村南山崗,墓地面積120平方米,墓前設三級拜臺,石砌墓壙,高約1.5米,墓冢為片石壘砌,冢前豎碑,文曰「戴名世之墓」。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戴名世(1653—1713),字田友,一字褐夫,號南山,別號憂庵,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殿試一甲第二名(俗稱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戴名世潛心史學研究、散文創作。著有《南山集》。是桐城派的重要奠基者。

姚瑩故居,位於市區寺巷內。深巷古屋,迴廊小院,實為昔日故居一部分,後裔姚永概曾闢此為"慎宜軒"。舊時院落有竹、梅點輟其間,清麗雅潔,前軒有聯雲:"門臨青竹邀君子,窗有紅梅見故人"。

孔城老街,坐落於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鎮境內,距桐城市市區12公裡,已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孔城老街作為連接巢湖地區和長江地區的重要水運碼頭日益繁榮,太平天國時期,孔城遭到破壞,但不久即恢復;2009年,孔城鎮黨委、政府對老街核心區域二甲至八甲的300間臨街房屋進行整修復建;2011年5月1日,孔城老街舉行了修復完成開街儀式。

告春及軒是桐城左挺澄宅第,位於桐城市中心城區、文廟以西,公園路東側。乃桐城古民居典型建築,分"軒"和"樓"兩部分。桐城派陳列館設置於此。告春及軒正門朝西,主體建築坐北朝南。前、中、後皆有院落。其間為兩區四合院走馬通樓式建築。南區為兩進五開間,坐北朝南,上下兩層,復道迴廊、中有天井,北區建築由樓和軒兩部分構成,坐北朝南,東西通連,渾然一體。

方以智故居,是明代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方以智的故居,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桐城古城於寺巷"鳳儀裡",原名"廷尉第",碧峰辦事處內。核心地帶面積1221.6平方米,分三進。北進和中進,均八開間,為木構架抬梁式建築,東西端各為兩建築單元:東頭明間一間,兩側次間各一間;兩頭明間一間,兩側次間各兩間。北進和中進之間為天井,天井兩旁為長廊。中進和南進之間為長院。

龍眠山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系蜿蜒俊逸,傍偎桐城古城,其主脈貫穿龍眠鄉境內,大徽尖主峰擎天,餘脈東去,抵嬉子湖碧波,宛若遊龍潛水,直通長江。明許浩詩云:"大小二龍山,連延入桐城;山盡山復起,宛若龍眠形"。兩脈逶迤,峰迴路轉,綿亙54公裡,龍眠河從兩脈間鬥折蛇行流出,沿河西巖諸多名勝古蹟,李公麟的山莊別業,雙宰相的園林墓葬,各路文人的石刻崖泉等。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一作「披雲洞」),又名響雪泉,位於市城西北4公裡之碧峰山下,地屬碧峰街道辦事處石板村。瀑流飛瀉直下,如雪簾高懸,故名 。瀑長900米,全瀑分三段:前為「迭瀑」,長約50米,瀑流滾迭,濺珠飛玉,稱之為「前瀑」;中為「溪谷」,稱「披龍」,長約800米,雪浪翻滾,奔騰直前;後為「懸瀑」,高約50米,瀑流長懸,雪崩雷鳴,稱之為「後瀑」。

嬉子湖生態旅遊區一個天然安諡的生態家園,它位於桐城東南部,因沿湖兒童常嬉戲湖中而得名。得天獨厚的湖光山色,酣暢淳樸的風土民情,豐饒富足的水陸物產,給人以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美的滋潤。沿湖溼地連綿,珍稀飛禽隨季遷徙棲息,形成罕見的溼地景觀。湖水上漲季節,嬉子墩一山獨秀,遠近島嶼風光秀麗,漁村古樸,梭飛網亮,船家生活趣味盎然。

文廟,坐落在市中心,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舊稱「聖廟」、「學宮」,為祭祀孔子的禮制性建築群。據清《安慶府志》、《桐城縣誌》等記載:桐城文廟,原在縣城東廓外,始建於元延柘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年,知縣瞿那海移建文廟在今址。後屢遭兵燹與風雨侵蝕,其中清鹹豐三年(1853年),損毀最重,僅存石欞星門。明清兩代先後修葺19次。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史料記載:張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嚴鳳英故居始建於1919年,原在安慶經商的嚴鳳英祖父舉家遷到了如今的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陳莊,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棟獨門獨戶的兩進青磚瓦房,"那時候算是最好的房子了。

相關焦點

  • 格盟酒店,安徽省桐城市同安路店——歷史文化名城之旅
    桐城,安徽省轄縣級市,素有「七省通衢」之稱,是皖西南的交通樞紐和承東啟西的通達之地,素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享有「文都」的盛譽,「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在中國文化史上蔚為高峰。桐城風景名勝眾多,為大家廣為知曉的是桐城老八景和新十景。
  • 安徽省舉行縣級融媒體中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頒證儀式
    12月11日,安徽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頒證儀式在合肥舉行,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網信辦主任方曉利為18家縣級融媒體中心頒發許可證。本次獲得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的18家單位,分別是長豐縣、廬江縣、包河區、濉溪縣、碭山縣、泗縣、五河縣、明光市、全椒縣、來安縣、鳳陽縣、定遠縣、當塗縣、繁昌區、寧國市、桐城市、懷寧縣、歙縣融媒體中心。
  • 都市篇-安徽省桐城
    桐城,安徽省轄縣級市,由安慶市代管。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別山,南濱長江.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形分布,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 桐城古稱「桐國」,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安徽黃梅酒業文博園。
  • 河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50萬,被安徽省三面包圍!
    河南省,古稱中原,簡稱豫,在中國古代史上,因為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所以被稱為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河南省下設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縣級永城市人口達
  • 一條小巷寬不過六尺,中國最寬的巷子一一一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
    (黃斌 攝)經濟網訊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安慶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2006年11月21日,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參觀六尺巷後,題辭:
  • 無為市賽事通訊(2020年安徽省青少年縣級田徑錦標賽)_蕪湖市政務...
    2020年9月26日至28日,2020年安徽省青少年縣級田徑錦標賽在蕪湖市奧體中心舉行。此次比賽由安徽省體育局、安徽省教育廳主辦,吸引了39個市縣代表隊參賽,共計有6個單元88個比賽項目。
  • 12張地形圖,快速了解安徽省安慶各市轄區縣市
    歷史上,安慶曾作為安徽省省會達178年,是我國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的誕生地。 安慶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地貌多樣,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位於嶽西縣北與霍山縣交界處的大別山主峰天河尖(又名天鵝尖),海拔高度為1755米,是安慶市的最高峰。
  • 中國城市~333個地級市394個縣級市
    截止2021年2月,中國大陸共有地級行政區333個(包括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縣級市394個。直轄市(4個):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地級市&縣級市:河北省(11個地級市,21個縣級市)石家莊市:辛集市、晉州市、新樂市唐山市:遵化市、遷安市、灤州市邢臺市:南宮市、沙河市廊坊市:霸州市、三河市邯鄲市:武安市衡水市:深州市
  • 「地方篇」06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科協:創新組織設置形式 建立市直...
    桐城市科協以「3+1」試點為抓手,強力推進基層科協改革,成立由桐城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市委組織部、民政局等單位負責人任成員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桐城市科協積極爭取將建立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科協組織寫進《桐城市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桐城市科協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3+1」試點工作方案》,並聯合市委組織部、市直工委聯合出臺了《關於加強機關、事業單位科協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
  • 安徽被遺忘的縣級市,歷史悠久、旅遊資源眾多,名字卻鮮為人知
    在安徽省有一個「年紀輕輕」的縣級市,它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其境內旅遊資源眾多,還有一家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但是它的名字卻鮮為人知。估計我說到安徽省有一個「年紀輕輕」的縣級市,大家都已經排除了一些縣級市。
  • 安徽縣級市,無為市
    無為市,安徽省轄縣級市,由蕪湖市代管,市名取「思天下安於無事,無為而治」之意。地處安徽省中部,長江下遊北岸,介於東經117°28′48″至118°21′00″,北緯30°56′21″至31°30′21″之間。全市總面積2022平方千米,下轄20個鎮,2019年常住人口106.2萬人。
  • 安徽「最遺憾」的市,曾為千年古城古文明發祥地,如今淪為縣級市
    今天要介紹的是位於東部地區的安徽省。安徽省在歷史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便捷的地理位置靠近江浙滬組成的長三角經濟圈,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安徽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安徽省會合肥是歷史文化名城,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被譽為創新之都。但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安徽省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可惜卻變成了縣級市,這是安徽省最令人遺憾的城市!
  • 鳳臺十中運動員在2020年安徽省青少年縣級田徑錦標賽上獲得佳績
    近日,2020年安徽省青少年縣級田徑錦標賽在蕪湖市奧體中心體育場圓滿落幕,來自全省39支縣(市)代表隊在3天時間裡完成了6個單元88個比賽項目。據悉,本次賽事由安徽省體育局、安徽省教育廳主辦,安徽省田徑遊泳運動管理中心、蕪湖市體育局、蕪湖市弋江區人民政府、安徽省田徑協會承辦。賽事為各縣(市)青少年運動員搭建了專業交流平臺,幫助運動員們積累了參賽經驗,提升了綜合能力,進一步促進了我省田徑項目後備人才的發掘與培養,為田徑運動成績的突破築牢了人才根基。
  • 安徽一個60萬人口縣級市,被江蘇省三面包圍
    大唐亡了,李隆基也亡了,天長節也沒了,但是天長縣卻「活」了下來,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即為現在的安徽省天長市。天長市是安徽省縣級市,為地級滁州市代管,市境除西面與本省來安縣接壤外,東、南、北三面被江蘇省高郵市、儀徵市、六合區、金湖縣、盱眙縣環繞包圍,是安徽的東大門。
  • 桐城成功創建省防震減災示範(縣)市
    自2015年桐城市被列入首批省防震減災示範縣試點以來,該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圍繞創建指標體系和標準要求,從機構建設、人員配備、經費保障、地震監測臺網、科普避難場所、震害預測評估等方面,一項一項對標抓落實,一件一件對表抓創建。全市上下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創建氛圍。
  • 安徽省縣級綜合醫院唯一 | 太和縣人民醫院獲批全國第三批住院醫師...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公布第三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名錄的通知》,太和縣人民醫院成為安徽省縣級綜合醫院唯一一家「國家第三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這是太和縣臨床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裡程碑,標誌著縣醫院在醫學教育改革和醫教研協同發展邁入市級龍頭醫院行列
  • 安徽省無為市,排名前列的三所公立高中,是無為縣的驕傲
    位於蕪湖市境長江北側的無為市,是一座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發展迅速的現代化城市。無為市經濟實力雄厚,發展潛力巨大,在2019年底,無為撤縣設市,改名為無為市,無為市為安徽省省轄縣級市,由蕪湖市代管。無為作為是安徽省的港口工業城市,就業崗位多,就業機會大,有110萬人口和2022平方千米的面積,是安徽省為數不多的「強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無為市排名靠前的三所高中。
  • 桐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
    12月18日,桐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大會在金瑞古井大酒店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桐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章程(草案)》《桐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會費收繳及財務管理辦法(草案)》等有關制度,選舉產生桐城市青年志願者協會第一屆理事會成員。
  • 安徽省蕭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將助力該縣推進撤縣設市工作
    隨著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其近年來謀劃的撤縣設市工作將加快推進。4月29日,安徽省政府發布公告稱,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建立扶貧對象退出機制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安徽省2019年貧困縣退出實施方案》(皖扶組〔2019〕21號)規定,經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核查(包括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和公示等程序,蕭縣等9個縣(區)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
  • 桐城市融媒體中心:「合」增傳播力,「融」出新格局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工程。桐城市融媒體中心自掛牌成立以來,積極順應全媒體時代發展需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軟硬體建設基礎之上,中心加快「合」的步伐,提高「融」的深度,全力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