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彎彎、青山隱隱。初夏時節,驅車在贛州於都的山間小路盤旋40分鐘後,終於來到位於利村鄉上壠村豐樹組的康達家庭農場,主人笑著將大家迎入屋裡品嘗農家茶。
農場主叫洪地元,皮膚黝黑今年45歲,是于都縣利村鄉上壠村村幹部。2016年他成立了一家集臍橙、獼猴桃、葡萄種植銷售,生豬、家禽養殖銷售為一體的家庭農場。創業之初,經營有思路、產品有銷路,可就是尋找流動資金沒有門路。郵儲銀行于都縣支行得知情況後,主動上門為正發愁的洪地元量身訂製了「產業扶貧信貸通(帶動型)」,並開通「綠色通道」發放了40萬元貸款。有了資金活水,農莊規模更大了,帶動的就業更多了,銷售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洪地元高興地說:「郵儲銀行是農民的貼心人。」今年,他又在郵儲銀行申請了再就業貸款和個人商務貸款。
隨著于都縣、興國縣、寧都縣等最後7個貧困縣宣布退出,革命老區江西2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基本擺脫區域性整體貧困。作為金融扶貧的國家隊和主力軍,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認真履行根植城鄉、服務「三農」、服務地方經濟的重任,立足省情實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突出金融扶貧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創造出多種適合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信貸模式,用實際行動譜寫出與全省「作示範 勇爭先」同頻共振的華美樂章。截至目前,該分行已累計為江西省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區)投放各項貸款超760億元,服務超40萬人次。
一根竹子挑起「脫貧擔」
「原來單純賣筍乾、筍片才3.6元/公斤。現在,經過精深加工把筍做成筍粉等膳食功能食品後,可以賣到36元/公斤,產品附加值增加了10倍。」江西旗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大椿算了一筆帳。
旗嶺食品位於擁有「中國十大竹子之鄉」之稱的贛州崇義。2014年,公司創始人林大椿在創業11年後,決心提升企業科技含量,擴大規模。但是苦於資金沒有著落,正在此時,郵儲銀行崇義縣支行客戶經理向他推介了個人商務貸款,並第一時間為其發放了90餘萬元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
有了資金支持,企業投入到做食品精深加工領域,效益比之前翻了番。一人致富不算富,要帶大家謀出路。林大椿在鄉下收購竹筍時發現,很多的農戶起早摸黑到偏遠地方去挖筍,很辛苦,收入也很低。他了解到,很多農戶家裡有自己的竹林但由於不懂管理,沒有利用好資源,產生的效益很低。於是創新推出了「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引進竹筍資源,召集有條件的農戶、貧困戶參與竹筍基地建設,並進行培訓指導,帶動當地600餘位農戶、50戶貧困戶增收增效。原來的竹山,竹子產量只有300斤/畝,做好竹山培育管理後,能達到2000斤/畝。昔日的荒坡地長出了「綠色經濟」,一根竹子點亮了農戶脫貧的夢想。
「旗嶺食品在2019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有了郵儲銀行的資金支持,我的目標是企業先上省裡的『標準板』,再上科創板。我就是想讓山貨出山,讓崇義漫山遍野的竹子成為老百姓的搖錢樹。」談到未來,林大椿信心滿滿。
這是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以幫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切面。2017年8月,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三農金融事業部,在江西的省、市、縣三級分部(營業部)就有93個機構,一舉成為全省最大的三農金融事業部。內設「扶貧小額信貸中心」、「農業產業化中心」等4個專業團隊,配備成立了省、市、縣三級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自上而下的扶貧工作領導機構,由各級分支行行長任組長,實行「一把手」總負責制,配備了專職三農和小微信貸客戶經理及管理人員近1000人。「贛工貸」「老闆貸」「鄉村貸」等特色三農產品和體系,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在脫貧攻堅路上得到幫助、看到希望。
一片花海鋪就「致富路」
微風輕拂,陽光靜好。初夏時節,來到位於上饒餘干大塘鄉的大明湖萬畝花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色彩的狂歡。紅的玫瑰、白的海棠、粉的杜鵑紛紛迎風綻放,徜徉在芬芳馥鬱的花海裡,令人心曠神怡。
據項目負責人谷啟浩介紹:「大明湖萬畝花海項目是省、市、縣重點旅遊項目,也是生態旅遊扶貧的有力舉措,目前已投資15億元。發揮一二三產業融合優勢,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共帶動周邊250餘戶貧困戶發展苗木種植等產業、同時吸收貧困人員就業55餘人。」
為更好帶動群眾致富,谷啟浩還帶領當地貧困戶組建了餘干縣悠趣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作為股東不僅可以參與分紅,還可以在大明湖萬畝花海上班,實現創收。社員每季度可分紅800元,一年可增收3200元,上班日工資80元,一個月就可增收近2000元。
成立合作社需要大量資金,如何解決?得知這一情況後,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向合作社社員的貧困戶累計發放精準扶貧貸款2000萬元,由財政貼息,極大地助力了貧困戶扶貧產業發展。據郵儲銀行餘干縣支行行長劉遠徵介紹,「相比於個體戶、個人創業的風險不可控,產業扶貧風險低,更讓人放心。項目目前每年創造利潤3000萬元,幫助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2萬元。」
群眾脫貧致富有政策扶持是前提,有好的項目是基礎,有好的帶頭人是關鍵。2014年以來,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積極與省委農工部、省農業廳、扶貧移民辦等20個多個部門建立常態化的平臺合作機制,探索出了「銀行+政府」「銀行+電商」「銀行+合作社」「銀行+能人」「銀行+擔保公司」五大扶貧模式,累計創新了40多個特色產品,相繼推出了郵行老闆貸、再就業惠民貸、財政惠農信貸通等扶貧小額貸款產品,一個個金融精準扶貧的好點子、好思路,在江西革命老區紛紛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這些模式推行下,造就了「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廖秀英、專業大戶王昇陽、電商客戶華水林、寧都勵志園廖竹生等大批致富帶頭人。源源不斷輸送的「真金白銀」,也幫助群眾攻下了脫貧致富路上的一座座堡壘。
一顆橙樹掛滿「幸福果」
贛南臍橙享譽全國,目前品牌價值超過600億元。臍橙原本只有在深秋季節才能開始上市,但在崇義的田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果園裡,卻因引進不同臍橙品種,能夠一年四季品嘗到臍橙鮮果。
公司負責人鄒篤敏,是崇義縣橫水鎮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高中畢業後到在外地打工,學習了農產品種植、嫁接、採摘等技術,也積累了果品營銷經驗。他立志返鄉創業,並創辦專業合作社。創業之初,資金問題就像一塊石頭重重壓在了心頭。一籌莫展之時,郵儲銀行崇義縣支行為其發放了10萬元貸款,幫助他走上了創業路。
此後,郵儲銀行又跟蹤服務,累計發放580萬元「銀擔惠農貸」助力發展。有了資金後盾後,他選育培育種植了「紐荷爾」「卡拉卡拉」「贛南早」等11個橙類品種,並開始了配套旅遊設施建設。如今已擁有2個合作社和3個種植場及1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引進國內最先進的臍橙包裝生產線4條,年儲存臍橙果品達8000噸,涉及果農1800餘戶。他感激地說到:「這些年,郵儲銀行的一路陪伴和支持是我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力量。」
「臍橙是崇義縣的脫貧優勢產業,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力量,不僅能夠促進企業煥發生機與活力,而且對於當地的長遠發展來說,金融扶貧的手段,能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增收致富。」郵儲銀行崇義縣支行行長黃劍說道。
產業興旺,激發內生動力,群眾致富才有希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減少農村貧困人口,關鍵在於通過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構建「輸血+造血」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始終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探索並推廣精準扶貧、平臺合作、產業引領、定點扶貧等模式。立足貧困地區產業特色,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定點幫扶貧困村超50個,累計發放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超14億元,帶動近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經濟日報記者劉興 通訊員 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