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一座橋、留下一片綠 常泰大橋指揮部助力長江生態文明建設

2020-12-22 荔枝網新聞

2020年03月20日 16:27:05 | 作者:沈驍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05d249444aa14dce9791519b67041bf8 22083745 2020-03-20 16:27:05 /a/20200320/05d249444aa14dce9791519b67041bf8.shtml

  春回大地,常泰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聯合泰興市虹橋管委會、泰興市服務指揮部以及參建單位組織開展了「建起一座橋、留下一片綠」植樹活動。

  大家揮鍬培土、提桶澆水,分工協作,幹勁十足,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辛勤勞動,共計種植櫻花樹100餘棵。

  目前,常泰長江大橋鋼沉井首次混凝土澆築已完成約4.5萬方,約佔首次澆築總方量的75%,鋼沉井拋石防護及接高段製作也在同步進行。

  為了在大橋建設中把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建設、參建單位決定在大橋建設期間,每年春天都開展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把踐行生態文明的理念播種到每一個建設者心裡。

  (來源:江蘇廣電泰州中心站/鄒文杰 沈驍 通訊員/田留軍 凌鴻茹 編輯/蘇月)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鋼沉井順利抵達常泰長江大橋橋址江面
    荔枝新聞訊 7日上午,中交二航局常泰長江大橋項目經理部專門派人來到泰興市交通局,向常泰長江大橋服務指揮部贈送錦旗,感謝近一年來的服務保障。1月2日上午8點多,常泰大橋主橋墩5#鋼沉井從揚子鑫福船廠出塢,經過2個小時緊張有序的現場維護,於上午10時08分圓滿完成整個浮運作業。
  • 常泰長江大橋1-4號墩圍堰安裝及承臺施工方案通過評審
    >begin--> 11月25日下午,常泰長江大橋1-4號墩圍堰安裝及承臺施工專項施工方案通過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常泰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組織的專家評審。常泰長江大橋1-4號墩為水上鑽孔樁基礎,其中1號、2號墩為專用航道橋兩個主墩,3號、4號墩分別為主航道橋的邊墩和輔助墩。1-4號墩承臺施工屬於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採用雙壁鋼圍堰進行防護施工。鋼圍堰在加工廠內分兩節製作,通過駁船運至現場進行吊裝。
  • 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主橋鋼沉井首次澆築混凝土
    2月18日,由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梁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兩個主橋鋼沉井夾壁混凝土開始首次澆築。常泰過江通道南北分別連接江蘇省常州與泰州兩市,是世界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普通公路為一體的過江通道,其跨越長江的主航道橋,採用主跨1176米斜拉橋,刷新斜拉橋跨度世界紀錄。這項工程的天星洲航道橋和錄安洲航道橋均採用主跨388米的鋼桁梁拱橋,也將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鋼拱橋。
  • 中交二航局中標常泰長江大橋主體工程
    記者今從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獲悉:該局日前中標常泰長江大橋CT-A3標段,中標額約42.5億元,計劃工期4年。這也是暨常泰大橋CT-A1標、大臨配套工程CT-DL標後,該公司中標該項目的又一個重要標段。
  • 常泰長江大橋索塔及上部結構抗風性能研究大綱通過評審
    12月14日,常泰長江大橋《超千米級鋼桁梁斜拉橋索塔及上部結構施工期和運營期抗風性能研究》專題工作大綱通過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常泰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組織的審查。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是跨徑為1176米的鋼桁梁斜拉橋,具有「塔高、跨徑大、結構柔、弱阻尼」的特點,主梁與橋塔自振頻率低,對風的作用比較敏感,抗風安全性不容忽視。
  • 【今日常州】常泰長江大橋建設進展順利,鋼沉井夾壁首次澆築||保障...
    【今日常州】常泰長江大橋建設進展順利,鋼沉井夾壁首次澆築||保障「菜籃子」,常州力推「平價超市」 2020-02-19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常泰長江大橋主橋開始澆築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20日訊(記者 齊慧)2月18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梁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主橋兩個鋼沉井開展夾壁混凝土首次澆築。常泰長江大橋跨江連接江蘇常州與泰州兩市,主航道橋主塔沉井基礎主要採用鋼沉井結構,兩個沉井分別位於長江揚中河段12.5米深水航道兩側,每個沉井底面尺寸橫橋向長95米,縱橋向寬57.8米,面積相當於13個籃球場大小。
  • 橋梁大事:常泰長江大橋5號墩鋼沉井完成最後一次井壁混凝土澆築
    01常泰長江大橋5號墩鋼沉井完成最後一次井壁混凝土澆築12月15日,持續13天的奮戰,常泰長江大橋主塔基礎5號墩鋼沉井順利完成第三次井壁混凝土澆築,這也是最後一次井壁混凝土澆築,向年底終沉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 「鋼鐵巨人」助力龍潭長江大橋建設
    左圖:龍潭長江大橋北錨碇施工現場。 省交建局供圖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馮興) 9月18日上午9時40分,隨著龍潭長江大橋北錨碇II-1槽段全部澆築完成,北錨碇地下連續牆順利完工,標誌著大橋全面轉入北錨碇明挖施工階段。 龍潭長江大橋位於長江南京段與鎮揚段分界處,地處寧鎮揚同城化發展中心。大橋採用主跨1560米鋼箱梁懸索橋,一跨過江。
  • 抱團「錫常泰」 融入長三角
    此外,常泰大橋、江陰靖江隧道正在建設,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正在做前期準備。 從城市環路、跨江路橋到京滬動車,泰州在我省交通格局中的「中部支點」地位凸顯。利用這一區位優勢,泰州加速融入蘇南,和無錫、常州「抱團發展」,打造我省賦予泰州的「中部支點城市」。
  • 伍家崗長江大橋年底合龍!
    正在建設中的伍家崗長江大橋橋上熱火朝天橋下波瀾不驚碧綠的江面上十餘只船舶駛過,留下一道道水印,長江岸上中華鱘保護區的標誌提醒著眾人為了不驚攪中華鱘,保護長江生態,伍家崗長江大橋選擇了更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一跨過江」懸索橋方案。目前伍家崗長江大橋正在進行主纜索夾安裝,預計11月下旬啟動主跨鋼箱梁吊裝施工,12月底完成主橋鋼箱梁合龍,計劃2021年7月竣工通車。伍家崗長江大橋主跨採用1160米鋼箱加勁梁,全橋鋼箱梁分77個節段製造安裝,總重超過2萬噸。
  • 千廝門大橋,一座很漂亮的大橋
    這使得被江河劃開的幾個城區便於溝通往來,必須在這裡建設橋梁,而廣深鐵路又剛好經過石龍,在這裡平地建起了數座跨江的鐵路大橋。每隔幾年回去生慶一次,就能建到一座新橋建起,然後又能見到一座新橋在建了,記性最好,都記不住那些橋梁的名字。重慶,我們這裡只討論市區那幾個地方,跟石龍一樣,由於兩江所隔,必須建設橋梁來方便兩岸民眾的溝通遷移的需要。
  • 橋梁大事:常泰大橋2號墩首節鋼圍堰吊裝就位、黃湖大橋主橋合龍
    在黃湖大橋項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項目建設者正在對主橋合龍段進行混凝土澆築作業。黃湖大橋北起下倉鎮,南至華陽河農場,全長7.5公裡,主橋長230米。今年以來項目全體員工克服疫情和內湖水位上漲等施工困難,優化施工方案,採取多種措施,在保證安全高質量的前期下,確保了黃湖大橋主橋順利合龍。
  • 王麗達《我愛中國藍 我愛長江綠》生態文明主旋律新歌首發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袁雪飛報導 歷時近半年的創作,被業內人士譽為《長江之歌》的姊妹篇,由著名作家、經濟學家、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院長袁羽鈞作詞,著名作曲家鄭冷橫作曲,旨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旋律歌曲——《我愛中國藍 我愛長江綠》正式發布。
  • 常泰長江大橋沉井下的盲區如何取土?龍門式絞吸機器人「上線」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通訊員 王海芳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12月11日,在建中的常泰長江大橋6號主塔墩施工現場,一個龍門式絞吸機器人正式下水並進行水下取土作業。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為主跨1176米的斜拉橋,主塔高352米,建成後,主跨和主塔將超過今年7月1日剛剛開通運營的滬蘇通大橋。如何在超大跨度、超高塔、複雜環境深水基礎等橋梁施工領域取土,中鐵大橋局自主研發大型沉井水下取土機器人,解決了盲區取土的難題,將施工效率提升4-6倍。
  • 長江源頭第一橋
    橋頭的水泥柱上「長江源頭第一橋」七個紅色大字,看著格外醒目。我請作家王宗仁在這裡給我照了一張像。文友馬力是第一次來青藏線,他問:「這就是長江源頭第一橋嗎?」「當然!」我回答他,「從位置上講,它是建於萬裡長江源頭的第一橋;從時間上講,1954年它就初具通車功能了,比1957年通車的武漢長江大橋和1968年至1969 年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都要早。
  •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建設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是南京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動創新名城建設的重大舉措。從2019年1月掛牌至今,中心以打造「綠色技術創新制高點、生態環保產業培育主陣地、長江高質量發展智囊團、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為戰略定位,構建「政、產、學、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助力解決重化圍江、長江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等關鍵問題,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可複製、可推廣的「南京樣板」,助力「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長江邊又一座新城崛起,由南京長江大橋建造者操刀
    六合區主要負責人介紹,龍袍新城是南京市總體規劃中的九個新城之一,也是寧鎮揚跨界協同的輻射傳導區,坐擁-12.5米江海聯運樞紐大港西壩港,緊鄰26.9平方公裡龍袍長江省級溼地公園,距江南仙林15分鐘車程,四橋高速、仙新路過江通道、規劃中的地鐵14號線穿城而過,在區域協調發展、南京擁江發展,以及六合高質量發展中肩負特殊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 寬48米 長江上最寬的一座橋 下個月在湖北武漢通車 橋都麼?
    寬48米 長江上最寬的一座橋 下個月在湖北武漢通車 橋都麼?能抗19級大風 遇到地震蕩鞦韆 武漢第11座長江大橋下月通車湖北是九省通衢,武漢是通衢中的通衢,具備很好的交通區位優勢,雖然很多省都是通衢,但是需要看周邊,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
  • 一條龍河 故事幾多 ——從一條河的改變看豐都生態文明建設
    (豐都縣委宣傳部供圖)在豐都龍河岸邊矗立近20年的興旺化工廠,廠房被拆除、廢舊設備被運走……為了保護長江母親河,它只留下了一座焚燒塔,成為龍河溼地公園裡的一處工業遺址。位於龍河上遊的三建鄉綠春壩村,岸邊一處僅住著16戶人的古村落,卻悄然變成遊客競相打卡的熱門旅遊勝地。隨著龍河逐漸變得清澈美麗,龍河沿線的人文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