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中,王簡嘉禾預賽打破了亞洲紀錄,餘賀新、傅園慧、於靜瑤、方喆獲各自項目預賽第一,但都無緣決賽,原因均為體能測試成績不理想。23日,傅園慧發微博說:「想不到我傅圓圓這輩子也有會跑步的一天。」
我看了一下體能測試的評分標準,3000米跑女子不得多於14分半(女子國家二級運動員3000米的標準是11分鐘)。今年5月,短跑名將蘇炳添曬了他的3000米測試成績:13分38秒。他解釋說:「3000米屬於慢速的有氧運動,短跑運動員以力量和爆發力訓練為主。」
在基礎體能測試部分,引體向上,女子做不到13個、男子做不到18個得零分,35或40個可以拿最高分10分。我健身了一年多,身體得分還可以,但引體向上能做四五個。
有一項叫「坐位體前屈」,就是坐著擋住腳,雙臂使勁往前伸,小學生身體測試也有這一項。要大於25釐米,跟大學生的標準一樣,35釐米可以得5分,40釐米得10分。這一項難倒了花樣遊泳奧運亞軍。有同事說:「練花樣遊泳的都是大長腿,讓他們怎麼前屈?」
2月,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的通知,說體能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基礎,而許多運動員基礎體能薄弱、專項體能不強。基礎體能不達標者不得參加奧運選拔。體能達標測試分為:基礎體能測試,軀幹穩定性和上下肢左右側力量均衡性測試和板塊體能測試。三項測試各100分,單項不低於75分、總分不低於240分者視為體能達標。對體能測試不達標的運動員及相關人員要按規定堅決扣除部分訓練津貼。
如果說運動員的基礎體能必須達到一定水平,那麼是不是對作家的語文水平也要給出量化的規定,比如普通人的詞彙量是3000,作家都要達到6000,不然不可以出書?各科室的醫生也要對其他身體部位、其他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運動員在自己的項目上能取得好成績,其體能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他也不一定需要專門的基本體能練習。英國體能教練格雷·庫克在《人體運動平衡》一書中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知名籃球教練約翰·伍德沒有一份正式的體能訓練方案,他在技術訓練的環節之間加入體能訓練。這就是執教的精要——在技術訓練的偽裝之下融入體能訓練,並利用競爭環境創造更大的訓練強度。
伍德教練的訓練非常直接且高效,他曾說道:「如果我們遇到了技術水平差不多的隊伍,我們總會取勝,因為我們的體能更好。」這些運動員並不是因為做了更多漸速跑或力量訓練才擁有如此好的體能,他們能夠如此是因為他們可以在跑、衝刺、從一個技術到另一個技術訓練間快速切換,並同時保持穩定的技術水平輸出。這恰恰消除了運動專項訓練和體能訓練間的界限。
不是所有的項目都可以測試總運動能力。「垂直起跳就是一個很好的測試總運動能力的例子。首先,因為重力對所有的物體都是平等的,所以垂直起跳不會像其他有些測試那樣,因為運動員身材的關係產生不公平的影響。其次,跳躍對一些運動(如籃球和排球)來說非常重要,而在其他運動(如騎車和馬拉松)裡很少被考慮,但它可以顯示運動員產生爆發力的能力。」
各種運動項目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差別很大。美國體育記者大衛·愛普斯坦在《運動基因》中說,體育會展現人類的生物多樣性。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為了打造華麗的開幕式,主辦方一定要尋找極端的人類體型。在體重140公斤的鉛球運動員旁邊,身高不足145釐米的體操運動員正在仰望著身高208釐米的籃球運動員,而這名籃球運動員的臂展有228釐米。身高193釐米的遊泳運動員大步走進奧林匹克體育場,旁邊是他的同胞,身高175釐米的賽跑運動員——兩人卻穿著長度一樣的褲子。
過去人們認為,平均體型是所有運動員追求的理想體型。這一主觀理論主導了20世紀早期的職業教練和體育老師的訓練安排,從運動員的體型上也能反映出來。在1925年,排球精英運動員、擲鐵餅精英運動員、世界級的跳高運動員和鉛球運動員都有著同樣的身材。
20世紀初開始,完美的運動體型模式慢慢消失,如今的鉛球精英運動員平均比跳高運動員高了6.25釐米、重了59公斤。
長跑精英運動員正在變得更矮,必須在空中翻轉的運動員也是如此,比如跳水、花樣滑冰和體操運動員。在最近30年內,精英女子體操運動員的平均身高從160釐米變矮到145釐米。同時,排球運動員、賽艇運動員和美式橄欖球運動員正變得更魁梧。
水球運動員的手臂長度在20年裡增長了2.5釐米以上,舉重運動員的手臂與其身高相比變得越來越短——特別是小臂變短,這讓他們將重物舉過頭頂時擁有更堅實的槓桿優勢。
在籃球、排球等需要跳躍的運動中,精英運動員都擁有較短的軀幹和較長的雙腿,這樣更利於下肢用力,獲得有力的起跳。職業拳擊選手大多擁有長臂和短腿,這樣一來,拳擊手的擊打範圍更廣,同時重心更低,身體更穩定。
對於短跑項目來說,更短的腿和更低的重心更有利於加速。短腿讓慣性力矩更短,因此,從啟動到移動的阻力註定更小。
馬拉松選手傾向於身材變矮小,其中一個原因是,矮小的選手的皮膚表面積相對於身體體積更大。皮膚表面積與身體體積的比例越大,身體的散熱機能就越好,就能更快地讓身體釋放熱量。因此,矮小瘦弱的人比高大魁梧的人更容易感冒。
男子遊泳運動員比男子短跑運動員的身高至少高出3.8釐米,但腿卻短了1釐米。更長的軀幹和更短的腿使得身體在接觸水時表面積更大,就好比獨木舟擁有更長的船身,利於在水上高速前進。
射擊運動員需要的是視力和定力,羽毛球運動員需要的是敏捷,體操運動員需要的是靈巧,長跑運動員需要的是耐力,即使是面對同樣的體能測試,他們也是在不同的項目上存在短板。十項全能也都是田徑項目,很少會有練跨大項的運動員。
作者檔案
貝小戎
本刊主筆,寫思想欄目時署名薛巍,哲學碩士,假裝讀過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三聯生活周刊
個人微博:@貝小戎
個人微信公眾號:貝書單(ID:bookpage)
👆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
新刊出爐!點擊下圖下單
「中國扶貧的道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