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後,蔣介石在臺灣制定了「新竹計劃」,到底是幹什麼的

2020-12-18 阿勝說歷史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的一個事件轟動了世界——原子彈爆炸成功。受刺激最大的人就是蔣介石,為了能夠在軍事上和大陸持平,他也專門制定了一個關於核武器的計劃——新竹計劃。

很顯然,這個「新竹計劃」失敗了,可是其中的過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小編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之下。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後,美國也在臺灣也部署了核武器裝備,可是新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蔣介石決心靠自己發展軍事工業。

於是授意國防部長蔣經國,專門執行這項計劃。

「新竹計劃」的內容是:讓核武器研究人員,以職業的身份進入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開始儲備專業人才,購置原料設備,計劃用10-15年的時間,在臺灣建立一個原子能反應爐,然後在建立一個化學分離廠,提取核原料,在建立以個重水加工廠。

1963年,蔣介石親自審批,為這項計劃撥款1.4億美金。

為了能夠得到國際上的承認,1965年,和原子能機構籤訂《原子能安全保障檢查三邊協定》,以民用為理由,開始和原子能有關的人員,暗中進行聯繫。

根據美國情報部分的消息,到1967年的時候,臺灣的核子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為了購買設備,臺灣和德國的西門子公司,達成設備購買計劃,報價約為1.2億美金。

吳大默從美國返回臺灣之後,針對「新竹計劃」給蔣經國,提出了幾點建議:

1,不管是從政治、核戰略角度,臺灣發展核武器,並不明智。

2,動輒上億美元,而臺灣的外匯儲備,是有千萬,花費太大。

3,美國對這件事情了如指掌,到了關鍵的時刻,可能會極力的阻止,影響雙方之間的關係。

這三點意見,對將蔣介石影響很大,於是1967年蔣介石、蔣經國決定停止「新竹計劃」。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蔣經國竟然瞞著他,繼續推行這個計劃。

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蔣經國在屏東縣建立了一個新的實驗基地。

1969年,蔣經國從加拿大,買來反應爐。到1978年就可以提煉30公斤鈽。

如此快速的發展,引起美國的注意,開始對臺進行核限制,要求立即停止研究計劃,還逼迫臺灣退所有,由美國提供的鈽,還把臺灣所有的提煉設備全部拆除。

然而美國兵不放心,1976-1977年,美國又發現兩個很嚴重的問題:

第一,在臺灣熱處理實驗室,有一個運送原料的水閥,並不在備案之中。

第二,有一個反應爐,只有70%的鈾容量,其餘的不知去向。

這一消息傳出之後,美國立即施加壓力,在輿論上引起軒然大波。蔣經國只能通過駐美大使向外界保證,臺不會再從事任何與核武器有關的活動。

相關焦點

  • 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消息傳到臺灣,蔣介石連忙打電話,氣得大罵一通
    從在這我們可以看出,原子彈的威力是相當驚人的,所以建國後,我們就開始研製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世界輿論沸騰。但是,就在世界統統將目光聚焦新中國身上時,盤踞孤島吶喊「反攻大陸」的「果黨」殘餘,又是作何態度?
  • 看一看蔣介石的子孫後代,都在幹什麼?
    這些蔣介石的孫輩在國民黨敗退大陸後,相繼長大,走入社會。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這些蔣介石的子孫後代,都在幹什麼?其中蔣經國從政,後來接了蔣介石的班,成了國民黨的領導人,主政臺灣十餘年,推行現代化改革,是臺灣現代化的奠基人。蔣經國病逝於1988年,享年78歲。蔣緯國從軍,畢業於德國陸軍慕尼黑軍官學校,曾參與德軍閃擊波蘭的戰鬥。蔣緯國從德國軍校畢業後,一直在國民黨裝甲兵部隊任職,歷任戰車團團長、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副司令、司令。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1961年至1964年為第3期,計劃重點為:維持經濟穩定,加速經濟成長,擴大經濟基礎,改善投資環境。1965年至1968年為第4期,計劃重點為:促進經濟現代化,維持經濟穩定,促進高級工業發展。可以看出,從這一期,臺灣當局將經濟現代化作為目標。
  •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黃埔軍校成立後,陝西人杜聿明恰巧進京參加考試,他本想考個大學,但想到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學文之人難有出頭之日,臨時決定棄筆從戎。恰巧他又看到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因此南下廣州,準備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這個為杜聿明開具介紹信的于右任是什麼人呢?為什麼黃埔軍校的招生負責人見到他的介紹信後就同意杜聿明參加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呢?于右任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于右任的最終結局。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他是陝西三原人,與前面我們提到的杜聿明是老鄉。
  • 浙江湖州德清縣培康學校與臺灣新竹特殊學校結對
    浙江湖州德清縣培康學校與臺灣新竹特殊學校結對 2015年02月09日 11:26:43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2月9日湖州消息
  • 這個軍閥到臺灣後,不被蔣介石重用,卻在民間成了「聖人」
    1949年,很多軍閥都去了臺灣,但因為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都變得沉寂起來,鬱鬱而終,即使像閻錫山、白崇禧這樣的大佬級人物,也不例外。 不過,有一個湖南軍閥卻在臺灣混得風生水起,在民間備受尊崇,被老百姓稱為「聖人」。 這個軍閥,名叫趙恆錫。
  • 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張群,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蔣介石身邊有一個叫張群的人,他和蔣介石在日本的時候是在同一所學校裡讀書的,所以張群不僅是蔣介石的心腹,還算是他的同學。兩人的交情一直不錯,後來更是結拜為兄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蔣介石的結拜兄弟張群的最終結局,他追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
  • 1962年,美國讓蔣介石趁著中印戰爭之際進攻大陸,蔣介石果斷拒絕
    蔣介石在1949年就被我軍打的逃到臺灣,「反攻大陸」這四個打字幾乎成了國民黨政府每天都要提上一提的口頭禪了。為了他所謂的反攻大陸計劃,蔣介石為了他這個計劃,竟然與二戰時期日本犯過罪罄竹難書的戰犯岸信介秘密勾結,共同組建反共聯盟,在臺灣
  • 北大清華的校長,胡適、梅貽琦為何跟著蔣介石去臺灣?
    當然林徽因、陳寅恪、梁思成等選擇了留下,而當時北大校長胡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則選擇了跟隨蔣介石到了臺灣。他們到底是處於什麼考慮去臺灣了呢? 他選擇到臺灣去的原因就是同自己內心理想達成一種無奈妥協。清華校長梅貽琦選擇離開又是如何?出任校長31年一直都在為清華謀發展,為何會選擇去臺灣呢?其實他到臺灣還是為了清華。
  • 1949年,陳立夫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來說說陳氏兄弟的代表人物陳立夫,他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呢?客觀來說,陳立夫雖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代表,但是從財產角度來說,陳家算不上什麼大家族。陳家被稱為四大家族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把持了國民黨黨務,控制著與「軍統」齊名的「中統」,並且成立了自己的派系「cc系」。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自從敗退臺灣以後,蔣介石就一直籌劃反攻大陸。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國光計劃了。該計劃從1961年到1972年積極籌劃,最後並沒有實行。其實,稍微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反攻大陸會成功。李彌曾經說過:依靠臺灣那麼點大的地方,想要反攻大陸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我為什麼不贊成從金三角撤軍?就是因為臺灣太小。用1個省去對付大陸30多個省,想要打贏是無稽之談。自然,蔣介石也明白這個道理,仍然制定了反攻的計劃,希望未來出現有利時機。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自然,蔣介石也明白這個道理,仍然制定了反攻的計劃,希望未來出現有利時機。 美國強行要求臺灣,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反攻,不然就會取消經濟援助和軍事保護。 這種情況下,蔣介石仍然秘密制訂反攻計劃,1956年著名的陸軍副總司令胡璉上將,擔任凱旋計劃的負責人,這就是反攻計劃。
  • 臺灣如果守不住,蔣介石計劃逃到哪?說出來你不相信!
    1949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南京、上海先後被解放軍佔領,蔣介石被迫跑到臺灣。但中共立刻廣播《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讓蔣介石感覺臺灣不保,開始為自己找退路。  第一個選擇,美國。  蔣介石對美國又愛又恨。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
  • 蔣介石為求美國援助,到臺灣後馬上改組省政府,最後發現被耍了
    對於鄭介民和白吉爾的這次談話,蔣介石不是沒有表示過懷疑,他倒不是不相信鄭介民,而是覺得白吉爾的話到底是自己的意思還是杜魯門的意思,他一個軍事將領能不能代表美國政府,如果不能算數,貿貿然聽了他的話,最後還是等不到美國援助,豈不是顏面盡失。然而,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面子終究是可有可無的,在經過一段時間思考後,蔣介石最終還是決定死馬當作活馬醫,試試再說。
  • 參選新竹市長?前新竹市長蔡仁堅:年後公布
    華夏經緯網1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市長選情逐日增溫,繼國民黨力挺現任市長許明財續拼連任,民進黨是否推派前市長蔡仁堅重批戰袍?蔡仁堅說,陷入「天人交戰」,但也首度鬆口表示「農曆過年後,就會有答案」。 據報導,蔡仁堅昨天出席臺灣「清大」相關活動時,被問及是否考慮參選新竹市長?
  • 關注臺灣新竹——「富裕中的貧窮」
    蔣經國時代決定在該地成立「新竹科學園區」,數十年下來積累了一定的成績。    1980年落成的科學園區,如今有四八七家公司、十五萬名員工。多年來這個地區陸續湧進了很多人,新竹市政府規劃東關埔計劃區、新竹縣打造竹北市五個重劃區;建造了數不清的高樓大廈,住進去的多是眾人欽羨的新竹科技新貴。     新竹縣的人口成長快速,「人口淨遷入率」居全臺灣的第一名。
  • 1927年,發動馬日事變的許克祥,晚年逃往臺灣後最終結局如何?
    1927年是中國革命的「流血之年」,為何這麼說呢?因為這一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更為血腥的是國民黨反動派向我黨舉起屠刀,殘酷屠殺革命運動。在上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武漢,汪精衛則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在長沙,許克祥則發動馬日事變。在這三次血腥的事件中,前兩位大家都非常數熟悉,他們都是國民黨大佬。
  • 臺灣新竹女足 訪問泉州
    本報訊 (記者吳聰偉 曾廣太)昨日,臺灣新竹FC女子足球隊一行27人開啟了在泉州為期4天的訪問活動。下午4時,新竹FC女子足球隊在泉州海峽體育中心足球場挑戰福建U18女足,從而拉開閩臺女足對抗賽的戰幕。比賽結果,福建隊以2 0戰勝客隊。臺灣新竹FC女子足球隊於昨日中午從臺北飛抵廈門後,沒有休息就直奔泉州比賽。據悉,這是臺灣女子足球隊首次訪問福建。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客觀來說,其實鄧文儀的軍事才能在國民黨內並不算特別出色,他之所以能夠在蔣介石面前站穩腳跟,完全是憑藉著兩個條件:第一,他是黃埔一期學生,蔣介石一直都把黃埔學生視為自己的嫡系,對黃埔一期尤其重視;第二,鄧文儀對蔣介石忠誠,認可蔣介石的地位,並追隨蔣介石。鄧文儀畢業後不久就跟隨在蔣介石身邊,曾經連續七年被任命為蔣介石的隨從參謀,由此可見蔣介石對鄧文儀的信任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