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國讓蔣介石趁著中印戰爭之際進攻大陸,蔣介石果斷拒絕

2020-12-16 小欣欣說歷史

蔣介石在1949年就被我軍打的逃到臺灣,「反攻大陸」這四個打字幾乎成了國民黨政府每天都要提上一提的口頭禪了。

為了他所謂的反攻大陸計劃,蔣介石為了他這個計劃,竟然與二戰時期日本犯過罪罄竹難書的戰犯岸信介秘密勾結,共同組建反共聯盟,在臺灣谷馬礪兵,一直想找機會反攻大陸,並制定了各種計劃,而且經常派出各種偵察部隊在大陸沿岸地區進行偵察。

到了1961年,在國民黨政府的討論中,國民黨指定了一個計劃——「國光計劃」,當年7月,蔣介石會見臺軍的「參謀總長」彭孟緝及「副參謀總長」馬紀壯時對二人說:「把臺灣建設好就是想要反攻大陸,你們一定要建設好軍隊。一定趁著國際形勢對我們有利的時候反攻大陸,在臺灣已待了12年,之前雖然也有些機會,可是並沒有出現什麼絕對的機會,如果現在抓不住機會,那麼以後也不會有機會了。」

可是,蔣介石等待的時機究竟是什麼時機呢?肯定是等國際形勢有了大的變化時,馬上準備反攻大陸。

到了1962年,中印果然爆發了戰爭,不光美國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印度,蘇聯也支持印度,這個機會的出現,對於蔣介石來說不可不謂是最好的機會。

然後,美國也想要蔣介石把握住機會,美軍讓當時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費爾特立馬前去會見蔣介石,意思不言而喻。

想的就是中國和印度爆發了戰爭,讓蔣介石也立馬對大陸發起反攻,推翻我們的新中國。

費爾特趕到臺灣見到蔣介石後,並沒有說任何的客套話,直截了當地問蔣介石:「你好,總統先生,對於中國與印度正在進行的戰爭,這正是貴軍趁機反攻大陸的絕好機會。中印已經開戰,如果總統同意立馬出兵反攻大陸,我們美國政府將竭盡全力幫你。」

如果換做別人的當時是國民黨的首腦,此時美國表達了可以竭盡全力進行幫助的想法,那個人肯定是立馬答應。而且,美國人表現得如此大方,已經表達了承諾和誠意,蔣介石也應該立馬答應然後出兵反攻大陸的。

可是,蔣介石慢慢瞥了費爾特一眼後說,才慢慢說道:「將軍閣下,你難道不知道,中共和印度現在開戰,是因為中國西部的領土爭議地區,這可是收復我國國土的最好機會。我蔣介石絕不可能做出這種小人之事,否則怎麼可能對得起我的列祖列宗,我也是炎黃子孫一份子,那樣做是會遺臭萬年的。」

於是蔣介石沒有選擇在這麼好的時機反攻大陸,雖然我們並不知道蔣介石當年是不是真的對費爾特說了這些話,可是當時國民黨政府,在中印戰爭最關鍵時期,對大陸的偵察與騷擾甚至比以前還少了,因此可以看得出,蔣介石還是愛著中國這個國家的,雖然他把中國共產黨視為頭號敵人,在維護祖國統一面前他也算是一個偉人,更是在民族大義面前,他是久經考驗的。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印戰爭,美國積極慫恿蔣趁機反攻大陸,蔣介石只說一句話...
    蔣介石自從1949年敗退大陸後,「反攻大陸」這個口號便成了國民黨政府從1949年遷臺至1980年代常見的政治口號。1961年,在蔣介石的統籌下,國民黨政府推出了所謂的「國光計劃」,7月11日,蔣介石在日月潭召見「參謀總長」彭孟緝及「副參謀總長」馬紀壯時表示:「建設臺灣為的是反攻大陸,否則我可以不幹。當前革命形勢對我有利,過去在臺12年,雖有機會,但沒有現在的形勢有利,再不奮鬥打回去,則決回不去了。」之後,蔣介石一直在等待,等待什麼呢?當然是只等國際風雲突變時,刀上進行反攻大陸。
  • 中印戰爭爆發時,美國勸說「反攻大陸」,蔣介石為何拒絕
    作者:王德華1960年10月18日和19日,在中印邊界的東西兩線,印軍持續向中國邊防哨所發動炮擊。印軍「裡窩那計劃」開始實施,中印戰爭全面爆發。在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中將的率領下,我5萬官兵在東、中,西近600公裡的防線上同時發動猛烈反擊。
  • 中印戰爭時,美上將希望蔣介石反攻大陸,蔣一席話讓他坐立難安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臺灣因為重要的戰略位置被美國納入戰略防禦體系,成為了美國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蔣介石認為這是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奏,因此多次向美國總統杜魯門申請派遣士兵前往朝鮮參戰,以換取美國對他"反攻大陸"的支持。然而杜魯門並不想擴大這場戰爭,因此蔣介石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實現。
  •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不僅尋求美國幫助,還向老蔣提一建議!
    1962年的中印戰爭,短短數月之間,印度被解放軍打得潰不成軍,不能不尋求西方國家的幹涉和幫助。1962年中印戰爭1962年11月3日,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布雷斯面見尼赫魯時,遞上了一封甘迺迪的親筆信。印度認為,只有配備美國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所能提供的裝備,陸軍才有可能打敗中國軍隊。美國的軍火馬上被運到了中印邊境,有的甚至直接空投到了第一線作戰部隊。同時,印度一部分人還計劃在中國開闢第二戰場—中國臺灣。印度一家報紙公開說:「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促使臺灣入侵中國大陸的華南沿海。」
  • 1962年中印開戰,我軍獲勝後主動後撤40裡,蔣介石不理解
    1962年10月18日,印軍總參謀部下令全面攻擊! 印軍數百門火炮打出的數萬發炮彈飛向中國的土地——邊防哨所。印方悍然挑起了大規模侵蝕我國領土的戰爭。
  • 解放軍的兩次海戰,擊碎了蔣介石的「反攻大陸」的美夢
    從1960年開始,蔣介石認為他的「反攻大陸」的機會來了。因為這時的大陸連續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當時大陸的經濟和人民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再加上和蘇聯有了分歧,還有中印邊界也不穩定。老蔣知道「反攻大陸」的行動重大,必須要得到美國政府支持。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原標題: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1962年元旦,甘迺迪政府秘密批准了中央情報局的建議,允許臺灣當局對中國大陸沿海進行小股襲擊行動,蔣介石也於元旦當天發表文告,號召「全民動員、迎接這一國民革命反攻復國的總決戰」。 此舉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戒備。
  • 62年中印戰爭,美國慫恿老蔣反攻,老蔣的回應讓世界敬佩
    看見此情此景美國動了小心思,1962年中印衝突爆發之後,美國暗地裡給印度支持,並且還派人聯繫老蔣,告訴他這是反攻的最好時機,一直在旁慫恿他挑起戰爭,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蔣介石竟然拒絕了,並且說了一句讓世界震驚的話。
  • 韓戰爆發,蔣介石企圖派國民黨軍參戰,被美國人拒絕
    1950年6月25日拂曉,韓戰爆發。當這一震驚世界的消息傳到臺北時,剛剛復職3個多月的「總統」蔣介石正在用早餐。「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將自漢城的一些零星混亂的情況簡單匯總之後,報告給蔣介石。中午,蔣介石在陽明山「總統」官邸召集緊急軍政會議。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聽到韓戰爆發的消息,正在吃飯的蔣介石激動的雙手顫抖,雞湯撒了一地。韓戰等於救了臺灣,美國也開始增強對臺灣的援助。不過,戰爭結束以後,解放軍得到大量的蘇聯軍事援助,又建立了現代軍工體系,軍事力量今非昔比。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蔣介石認為解放軍在3年內如果強行攻臺,他是無力對抗的,臺灣肯定完蛋。 聽到韓戰爆發的消息,正在吃飯的蔣介石激動的雙手顫抖,雞湯撒了一地。 韓戰等於救了臺灣,美國也開始增強對臺灣的援助。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
    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 揭穿軍史六大謠言:西沙海戰蔣介石未助大陸
    看一下歷史進程的順序便可知道,遠在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前的四個月,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便發表聲明派兵入朝參戰,並宣布派第七艦隊進駐臺灣,以「阻止對臺灣的攻擊」。當天,第七艦隊的軍艦便從日本駛入臺灣海峽,美軍第13航空隊隨即也進駐臺島基地,遠東美軍司令麥克阿瑟還於7月間訪問臺灣同蔣介石達成「共同防禦」協定。
  • 蔣介石執意派52軍入朝,被美國數次拒絕,志願軍:皮又癢了?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了。然而,最高興的人也許不是金日成,也不是李承晚,而是蔣介石。一、蔣介石的一個夢想蔣介石一直有一個反gong大陸的夢想,但是他也知道單靠國民黨自己的力量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藉助外界的力量,特別是美國的力量。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不過1916年五四運動爆發,緊接著護法戰爭爆發,孔祥熙雖然想成就一番作為,但是當時混亂的時局讓他無能為力。 蔣宋聯姻後孔祥熙投奔蔣介石。 孔祥熙投奔蔣介石後官運亨通,孔祥熙自幼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而且又是蔣介石迎娶宋美齡的關鍵人物,因此蔣介石對孔祥熙非常器重。蔣介石曾經在日記中提到孔祥熙,說他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自己對他特別信任。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孔祥熙和平處理西安事變的動機更令蔣介石對他深信不疑。
  • 假若臺灣守不住,蔣介石將會流亡到哪裡,答案讓人出乎意料
    1949年10月,解放軍在攻打金門時失利。 據有關資料顯示,蔣介石在大陸期間總共出國四次,有2次都是在1949年下半年。其中有一次他出訪菲律賓引人關注。
  • 揭秘:蔣介石曾三度打算出兵韓戰始末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遠東軍總司令兼「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曾多次建議並邀請蔣介石派兵參加韓戰,蔣介石也先後三次準備派遣其第52軍入朝參戰。但是,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決策考慮,最終都否決了麥克阿瑟的建議並拒絕了蔣介石出兵朝鮮的要求。在事隔50年後的今天,筆者根據掌握的有關歷史資料,願將這段塵封的歷史整理出來,披露給讀者。韓戰爆發後,麥克阿瑟和李承晚面對潰敗的戰局決定請求國民黨軍出兵援戰。
  • 高華:蔣介石為何在大陸失敗
    在獲得外援方面,蘇聯在東北雖然也給共產黨不少援助,但總量上大大少於美國對蔣的援助。故而蔣介石輕視共產黨的思想非常嚴重。1945年9月23日,他說:「長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體完畢,隴海路亦已接收過半,共匪禍患已除其半矣。」而實際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長江以北,實力俱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彭學沛說,共軍只是「毫無訓練的老百姓」。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給印度帶去了怎樣的影響?
    這一切要從1962年的中印邊境反擊戰開始講起。這場戰爭在印度歷史上稱作瓦弄之戰,中國軍隊以極少的兵力一路「暢通無阻」 ,若非及時撤兵,恐怕就打到了印度首都新德裡。這是印度獨立之後唯一一場打輸的戰爭,也給印度留下了一連串難以言喻的影響。那一天,印度終於回憶起了被中國「羞辱」的憤怒和恐懼1962年,中國的處境並不容易。
  • 1962年中印戰爭給我們留下了哪些遺產?
    在1962年的時候,中印之間爆發了邊境戰爭。中國軍隊很快就把印度打得落花流水,印度驚慌失措,雖然最後和平解決,但是兩國之間的矛盾就一直積累下來。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基本上可以說中國得到了以下幾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