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國家冠狀支架帶量採購競標現場:冠狀支架由均價1萬多元下降至700多元,平均降幅高達97%!
這一消息終結了一個持續二三十年的冠脈支架萬元時代,給需要做手術的冠心病、心絞痛等患者帶來了福音。
價格這麼低,企業會不會為了節省成本降低質量的標準呢?利潤空間被擠壓之後,會不會影響到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呢?價格跳水又會不會對醫生的醫療行為造成影響?
近日看看新聞《醫聊大咖說》欄目採訪了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胡善聯教授,大家聽聽大咖都是怎麼說的~~
Q:冠脈支架價格從13000降到700塊,直降12300塊錢,這對醫療行業來說,是一個重磅消息。很多觀眾朋友都有疑問:商家不是無利不起早麼,為何突然間降幅變得這麼大?
專家:因為醫療保險是代表廣大醫保患者的利益。實際上,集採可以把心臟支架中間的一個市場份額拿出70%-80%左右,這麼大的量來給企業進行大量採購,那麼每一個中標的企業,它的量遠遠比過去要大得多。通過增加的產量、增加的銷量,最後廠方也同樣可以獲得利益。
Q:那麼是不是每一個廠家的報價,都是在核准好成本的基礎上進行報價的?
專家:對,因為這中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那就是自主報價自主定價。所以它能夠定到價,企業自身肯定是經過核算的,除了成本以外,還有一定的利潤。假如說它要進入到醫院裡,那麼就需要很大的銷售隊伍去推廣它的產品,那麼現在假定說國家大量採購以後,它的營銷成本就可以大大下降。
Q:人們常說便宜沒好貨,觀眾朋友也流露出這樣一種擔心:價格突降12300,降幅這麼大,質量還能保證嗎?
專家:一般講,集採心臟支架是有一個國標的。能夠達到國標,這是主要的質量保證。不能因為你降價了,最後卻沒有滿足國標,這是不行的。
Q:老百姓還有個擔心,手術環節當中除了支架,還有其他的一些器材,降低了支架費用後,其它的器材會不會變相漲價?
專家:從整個國家的策略來看,帶量採購是在不斷動態的調整、動態的增加,所以這一次,比如說上海,首先做的是人工的晶體。現在國家的集採,重點是放在心臟冠脈的支架上面,也許一時來看,其它器材並沒有下降,但從長遠觀點來看,肯定是要大大下降。
Q:還有一個觀點和一種擔心,就是利潤成本被壓縮了之後,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會不會受到影響?
專家:醫療器械也好,耗材也好,都是有一個生命周期的。開始的時候,可能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期,到了頂點以後,它的價格,包括它競爭的對手,競爭的廠家也多了,產量也增加了,所以它必然有下降了,下降了以後它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它是一個s型的曲線。所以到一定程度以後,它必然要去研發更新的產品,來為我們老百姓的醫療進行更好的服務。
Q:網上有一種聲音,藥品的利潤降低了之後,一些特別便宜的藥在醫院可能就不太好買到。那麼心臟支架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價格降低了後也買不到了?
專家:我想這個不太可能,因為這是由市場的機制來決定。從冠脈支架來講,有很多企業都在生產,還有大量的國產企業,也在進入到市場裡去。外資企業也希望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中國冠脈支架的使用量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非常高的,在此基礎上,外資企業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市場,所以他也必然不會因為參加了帶量採購以後,就不進入市場。
Q:患者家屬有這樣一個顧慮,會不會雖然花了錢,但醫院選擇的器材並不是質量最好的,只是因為它價格低。那麼患者是不是只能選這一家的支架了,有這樣的可能性嗎?
專家:這次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政策改革,就是尊重醫院的意願。假定它平時用的支架是比較多的,這次招標採購以後有不同的支架,醫院也可以選擇。假如它平時所用的支架已經在這個範圍以內,它就可以採用。所以患者也有選擇權。假如說醫院裡面進了不同的品牌的支架,患者也可以選擇。
Q:剛剛有提到,這樣一部分成本主要是在流通環節上節省下來的,但是現在有一些醫生朋友會擔心,這樣會不會對醫生的收入產生一些影響?甚至有的醫生朋友是不是就不願意冒著輻射危險做手術了?還有民營醫院沒有受此影響,會不會造成公立醫院醫生的流失?
專家:我覺得這樣的擔心可能是多餘的。原因在於支架費用減少以後,我們疾病的醫療費用就大大節省了下來,這樣相對比例來講,醫生的勞務收入就可以提高。所以醫生應該是通過自己的多做手術,增加勞務來加以解決。
談到有關放射的問題,這不是為了一定收入的問題。對於個人的防護,是需要做好很多防護工作的。與此同時,要在這些放射中間增加它的津貼,同時也可以進一步調整手術的勞務價格。而不是說藥械的帶量採購價格下降以後,有更多的空間提高業務人員的勞務收入。
通過胡善聯教授的解讀,可以看到這次集採並非只是簡單的降價,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優化醫藥市場的營商環境,為患者提供更加可信可靠的醫療服務。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障部門也一定緊跟國家省市各項採購利好政策,積極做好落地使用監管工作,讓新區的老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素材來源 | 教育和社會保障局
編輯 |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