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家裡老人得了尿結石,到省城醫院接受治療,結帳單,我看道的情況,是住院不到7天,花費了近20000塊的醫療費,其中,我還看到,這樣的手術,術前有一項檢查,需要5000多元。
當時,手裡捏著那張結帳單,我心裡想:這是一項什麼樣的檢查呢?竟然要5000元檢查費?但不管怎樣,一個月後,老人的身體,又恢復了健康。
五年前,老家的鄰居,因膝蓋半月板磨損嚴重,走起路來極其艱難,而且還疼痛難忍。
後來,經人介紹,他們在省城的一家醫院做了置換膝蓋半月板手術。
當時的情況,一條腿的手術費是3萬多元,鄰居家花了近7萬的手術費,置換了2條腿的半月板。
術後,我看到那個鄰居,走路不再疼痛,從那以後,她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再有走路的艱難。
那一次治病,鄰居常說,他們家雖然也花了不少錢,但看術後的效果,他們一家人都覺得:這錢,花得值!我見過那個負責做手術的主治醫生:四十來歲的樣子,他本人因為掌握了這項為病人成功過置換半月板的醫療手段,加上這樣的手術收費高昂,利益分成自然豐厚,所以,我看到的現象,是當時圍著他轉的病人家屬以及慕名而來求教的學生,多不可數,他本人呢,因年紀輕輕就賺來了人生中不菲的財富,整日裡都是春風得意,紅光滿面,小日子也過得無比滋潤。
由此看來,維持著高額費用的高值醫療局面,似乎是病人和醫生雙方共贏的領域。
可是,在今天,當曾經昂貴到天上1.3萬的心臟支架突然降價為700元,其費用還不及在上海看一次感冒,那麼,接下來,被砍去了諸多利潤後的心臟支架,是否還會有醫生心甘情願為病人使用它解決疾患呢,這真的很讓人懷疑?」
我知道,在這樣的喜人形勢下發出這樣不合時宜的質疑,估計會讓不少人反感,甚至可能會招來不少人的謾罵攻擊,可是,不可否認地是,我這樣的質疑也是接地氣的發問。
畢竟,當醫院以公司的模式運營後,沒有了豐厚利潤誘惑的醫療市場,包括價格昂貴的置換半月板、心臟支架等類似的醫療手術,今後,還有誰會心甘情願地為這些產品做所謂的「學術推廣」,確實值得讓人懷疑。
因此,當朋友圈裡開始瘋傳高值醫療耗材領域,使用集中採購的手段後,心臟支架從原來的1.3萬降到700元的「好消息」時,我想:如果沒有配套的政策讓它落地,那麼,今後,對於那些真正需要支架,需要置換半月板的患者,過低的定價,也許並不見得就是真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