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深圳專門看早期項目的天使投資人兩隻手數得完。深圳天使母基金成立後,吸引了國內外很多一線的早期投資機構來深圳落地,天使投資人一下多了很多,大家甚至開始『搶』早期項目,通常一個項目會有2—3家機構一起投,速度稍微慢點項目就錯過了。」深圳天使母基金已投子基金之一,深圳淮澤中釗天使基金的管理人——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高昂告訴記者:「這對創業者而言是好事,豐富了早期創新的生態,也有利於科技創新企業的快速成長。」
近日,南方日報調研團隊來到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了解到近幾年深圳早期創新生態的變化過程及背後動力。
從1999年深圳成立深創投並創辦高交會以來,創投行業開始在深圳紮根成長,對深圳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孵育、推動作用。而在2018年後,面對深圳早期創新和天使投資還不夠多的情況,深圳財政出資,建立起首期50億元的深圳天使母基金,2020年又擴大至100億元的規模,這是過去五年中,深圳市政府繼財政出資1000億元引導基金之後的另一項支持創投行業跨越式發展的大手筆。
深圳天使母基金更加聚焦服務於早期初創企業。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謀劃,深圳設立首期50億元的天使母基金,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政府制度設計及政策引導,促進天使投資快速發展,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天使類項目,補齊企業早期融資難短板,支持更多項目發展,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為深圳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注入強勁動力。
最新數據顯示,如果按照國際通用的天使投資金額佔地方GDP比例來評估各地天使投資水平的話,北京最高,而深圳從2019年開始一直呈現明顯上升態勢,已經基本與上海持平。
策劃:甘雪明 曲廣寧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李榮華
升級版「築巢引鳳」 承接轉化全球領先的基礎科研成果
2018年3月24日,深圳天使母基金舉行揭牌暨籤約儀式,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首批子基金亮相。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8—11月,深圳市金融監管部門組成專門調研小組,以如何加快深圳天使投資發展為主題,對深圳、北京知名創投機構進行了調研,形成《關於設立首期天使投資母基金有關問題的請示》。在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設立天使投資母基金後,《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暫行實施辦法》(下稱《暫行辦法》)頒布。
此次調研中,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徐向東告訴記者,天使母基金在當時成立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深圳推動產業結構「調速換擋」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之一。回顧當年,深圳推出了多個有關科技創新的重大舉措,除了成立天使母基金,還包括掛牌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重大實驗室。
這與深圳乃至中國轉型升級的趨勢所需有關。近年來,中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源頭創新、基礎創新迫在眉睫。深圳市原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唐傑曾分析,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優勢是市場產品創新,產業鏈及營商環境全國首屈一指,不過短板卻是基礎研究能力薄弱。基礎研究是重大創新源泉,而基礎科學要向產業技術跨越,產業鏈是創新增長的基礎,且要形成空間積聚效應。
徐向東分析,對深圳而言,如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全球科技創新競爭中,從趕超者變為引領者,重點是在IT(信息技術)與BT(生物技術)兩大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鵬城實驗室與深圳灣實驗室分別主打IT、BT,而在基礎科學向產業技術跨越之間,還要技術轉化平臺和資本支持體系,深圳天使母基金就是技術轉化平臺和資本支持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設立實驗室、天使母基金,是新的『築巢引鳳』,早期深圳的招商引資是發展『三來一補』企業,現在深圳要承接全球領先的基礎科研成果,要打造科研成果轉化率全球領先的平臺。」徐向東稱。
為了向業界傳遞深圳支持天使投資發展的強烈信號,結合種子期、初創期 企業對資金的實際需求及天使投資機構近一兩年消化資金的能力,深圳天使母基金首期規模設定為50億元,全部來源於財政資金。2020年6月,深圳市引導基金對天使母基金認繳出資規模從50億元增加至100億元。
發揮深圳天使母基金的價值需要先進高效的管理架構和專業盡責的核心團隊。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由世界500強國企深投控持股60%,中國本土創投機構「領頭羊」深創投持股40%。並且,原深創投副總裁姚小雄目前擔任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其核心團隊都是專業創投人士。
出資最高40% 撬動超60%社會資本
深圳天使母基金聚焦「子基金投資、直投、生態運營」三大核心業務,提出要建立好機制、打造好團隊、夯實好黨建、聚集好機構、投出好項目、創建好生態,造就我國天使投資的新標杆。
成立初期,深圳天使母基金不僅是當時國內資金規模最大的天使投資類政府引導基金,還制定出外地難以媲美的優惠政策:出資比例方面,深圳天使母基金對單個子基金的出資比例最高可達40%;投資項目方面,要求子基金需100%投資於早期項目,以全面聚焦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孵化與發展;讓利機制方面,在各合伙人收回全部實繳出資後,子基金滿足一定條件的,深圳天使母基金將投資於深圳地區項目所得全部收益讓渡給子基金管理機構和子基金其他出資人。
與此同時,早在成立之初,深圳天使母基金結合《暫行辦法》為基本管理制度,先後出臺並完善了全流程60餘項制度,實現了公司治理層面、業務層面投前、投中、投後全覆蓋,並確定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槓桿放大、促進創新」的十六字原則,充分利用政府的制度設計及政策引導優勢,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以不超過40%的出資比例撬動不低於60%的社會資本,發揮資金槓桿放大效應。
「最高40%的出資比例,而且條件合適可以拿到全部收益,這樣的優惠政策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實在太強了。」前海方舟主管合伙人高昂分析。
2018年,16家本土優質創投機構率先與深圳天使母基金籤約,設立深圳天使母基金的前兩批子基金。次年開始,深圳天使母基金加緊拓展異地機構、境外機構,廣發「英雄帖」。
「我們希望吸引更多好機構來深圳找好項目,更多好項目來深圳找好機構,如此形成良好的天使投資生態體系。」徐向東介紹,深圳天使母基金市場化風格相對「比較激進」。
2020年2月21日,在深圳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投資管理委員會決策下,深圳天使母基金一系列配套制度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
徐向東介紹,深圳天使母基金的制度、辦法、細則等都是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投資管理委員會決策,但具體的項目遴選、盡調、籤協議等業務層面,都是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操作,這樣可以保證業務人員通過市場化方式專業高效開展投資。
在投資決策上,深圳天使母基金對子基金投資項目有一票否決權,但只對子基金投資項目的合規性,如產業方向和發展階段等進行審查,不會幹預子基金的商業決策。在管理方面,深圳天使母基金率先制定了「賽馬機制」和「動態管理機制」,對子基金進行年度考核,根據考核情況來篩選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子基金,並淘汰投資不符合預期的子基金。
兩年快跑 疫情年加快投資節奏
運作兩年來,深圳天使母基金交出了一份令人驚訝的答卷。截至2020年12月31日,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已累計接洽國內外500餘家投資機構,接收申請材料累計近120家,立項子基金76隻,有效決策子基金50隻。
50隻子基金中,專業投資機構有深創投、基石資本、天圖資本等;此外還有具備產業背景的鴻泰國微、中航國際、聯想創投、創維投資、復星資本、安鵬投資、盛世景資本、華蓋資本、華潤資本等11家;具備高校科研院所背景的投控東海南科大、國科嘉和、力合科創、紫金港資本、挑戰者資本、啟迪創投、君盛潤石7家;具備境外背景的光遠資本、華映資本、祥峰投資、國富綠景、國宏嘉信5家;具備知名天使投資人背景的真格基金、數字中國、峰瑞資本、青松基金、鴻泰國微、梅花創投6家;具備孵化器背景的啟迪創投、中開院2家。
出資方面,深圳天使母基金累計有效決策出資額約58億元,實際出資額約30億元;已投子基金已交割項目275個,全部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硬科技項目,成長階段全部為天使階段,較好實現了「投早、投小」的價值追求。
徐向東介紹,被投項目約有70%在深圳,單筆投資額約在880萬元,項目核心團隊為院士、科學家、博士、海歸等,以科研背景人員為主、產業背景人員為輔。
去年疫情發生後,因為被投企業主要處於研發階段,而且有些涉及防疫領域的項目產業化進程加速,企業發展勢頭較好,深圳天使母基金也進入投資的「快車道」。「天使投資項目成功率一般不超過10%,但目前深圳天使母基金所出資子基金還沒有出現一個失敗的項目,反而有一批項目在疫情期間也發展得不錯,其中20%的項目獲得多次融資,10個項目估值突破1億美元,其中1個項目估值已超3億美元。」徐向東稱。
對於投資風格,徐向東稱,相比一些創投機構講究快進快退,深圳天使母基金更注重長期陪伴,希望培養下一個「華為」「騰訊」。
築造生態 陪伴落地企業成長發展
為了「築巢引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的一項重大職責是「築巢」,「搭大平臺,承接政府,面向市場」。
2018年開始,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積極爭取與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以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合作,建立深圳天使類基金公司、基金產品的註冊審批、登記、備案綠色通道,加快了子基金落地速度。
實際上,深圳天使母基金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也會碰到「我是誰」這類疑問。比如面對「天使投資」沒有標準界定的現狀,深圳就用老辦法:「摸著石頭過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碰到問題就儘快徵集專業意見,採納意見,解決問題。
在對接資源方面,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對接政府政策的協同發展部門,著手梳理匯集稅收、住房、人才、創業等政策資源,實現外地企業落地深圳的精準服務;探索建立健全天使投資政策服務體系,完善有利於深圳天使投資行業和初創期企業的政策環境。
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還發起設立了深港澳天使投資人聯盟,目前會員近200個,該聯盟匯集投資、金融、產業、孵化、企服等市場要素,衍生出投資融資、專業技術、成果轉化、創業輔導、宣傳推廣、信貸擔保等多項賦能產品,為天使投資行業和初創期企業發展提供豐富的市場化服務。
並且,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計劃以運營「天使薈」等項目為依託,打造「科研、孵化、加速、產業」全鏈條的空間硬體載體,為初創科技企業提供「培育」基地,目前在福田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成功打造第一家「天使薈」。
同時,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以建設「種子庫」為抓手,通過積極拓寬項目來源、篩選推送優質項目、連結各項專業資源等,搭建優質的項目資源體系,打通科技企業和創投機構之間的互通平臺,加速項目方和投資方的有效對接。
■案例
前海方舟:聚焦「卡脖子」替代技術已投十幾個項目
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前海方舟」)由靳海濤等國內一線投資家和投資機構共同創立,旗下管理的前海母基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商業化募集母基金,首期募集規模285億元人民幣。深圳市淮澤中釗天使基金也由前海方舟擔任管理人,首期規模5億元人民幣,其中深圳天使母基金出資40%,該基金聚焦於早期科技創新,特別是信息技術、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卡脖子」替代技術。
2020年下半年疫情受到控制之後,創投行業整體投資速度加快。淮澤中釗天使基金於當年7月設立,8月開始投資,年內已投資了10餘個早期科技項目,投資金額超過1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投給了深圳項目。
「作為政府引導性母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的專業化能力、風控體系和服務理念在國內絕對是領先水平,幾乎沒有出資人像他們那樣,對我們的項目如此熟悉。」前海方舟主管合伙人高昂透露,深圳天使母基金為每隻子基金都安排專門聯繫的投資經理,幾乎每天都有對接,通過主動服務來了解每一個項目的進展。「他們一個投資經理要對接多隻子基金,工作量非常大。」
高昂認為,現在是中國高科技創業投資最好的機遇期。國家和全社會對科技創新的關注和接受程度遠高於從前;資本市場的改革給投資機構和創業者帶來了更多的正向激勵。在創新人才、投資機構和創業企業形成大循環體系中,得益於深圳政府的支持,深圳「中國矽谷」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
在投後環節,前海方舟多次與天使母基金管理團隊交流,發現彼此有很多共同語言。「天使母基金的管理團隊很多來自投資機構,因此他們的指導和服務都很到位,而且特別專業。我們遇到各種困難,都可以找他們快速商量解決,引導獎勵政策也很有吸引力。所以天使母基金鼓勵我們投資更早期、更前沿的項目,我們也會更有積極性地去投。」在高昂看來,深圳還是比較缺乏優秀的早期投資人才,不過近來天使投資生態在變好。「幾年前,在深圳專門看早期項目的投資人兩隻手數得完。天使母基金成立後,吸引了國內外很多一線的早期投資機構來深圳落地,投資人一下多了很多,大家甚至開始搶早期項目,通常一個項目會有2—3家機構一起投,速度稍微慢點項目就錯過了,這對創業者而言是好事,豐富了早期創新的生態,也有利於科技創新企業的快速成長。」
「我們樂於見到幾個子基金競爭一個項目,我們也希望看到多個子基金共同投資一個項目,我們更希望有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到天使投資事業,把天使投資的生態做得更好。」徐向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