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客家粄,你喜歡哪種?

2021-02-07 全球客家

↑ 點擊上方球客家關注看更多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我們客家人統稱為「粄」。


這些美味誘人的粄,從種到收到成品,全都出自雙手相當粗糙的客家女人。


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


味酵粄


用米漿製成的味酵粄,通體金黃,肉感十足,剛出鍋的味酵粄嫻靜地躺在小小的圓缽裡,不出一聲就散發著誘人的風情,來吃我呀來吃我呀!


想到它那柔韌的口感,香糯的味道再配上甜得獨特的紅味都可以流一地的口水。


炸味酵粄的香味更是讓人無法抵擋,即使再熱氣,也要咬上一口!味酵粄切條或切塊配上香菇瘦肉丁,再撒上一把香蔥,就可以成就一盤香氣十足的快手菜,保證你吃了會上癮!


蕎粄



相比味酵粄,蕎粄的造型說它土氣都不為過,但它土氣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一咬就會滿口溢香的能量。


煎蕎粄是要看時令的,也正因為有時令的限制,所以一到出品時間蕎粄就會特別好吃,哈哈,客家人吃嘴是很挑的,時令菜最美味,吃貨都曉得。

因為要過油鍋去煎炸的原因,剛剛出鍋的蕎粄特別香酥,讓人慾罷不能!


缽粄



也叫發粄,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種節慶小吃,用米粉漿摻入紅色酒糟等佐料,充分發酵倒入小陶缽蒸熟而成。


蒸好的缽粄,顏色呈喜慶的紅色,且粄面有笑臉般的裂縫,所以,客家人也稱它為「笑粄」。


在梅州,一有好事喜事就吃缽粄,過年過節吃缽粄,有喜事降臨、發財等寓意。


蒸缽粄一定要「笑」,但要把缽粄蒸笑來,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嘿嘿。


清明粄



每年的清明節,在客家地區,大家都要到野外踏青,趁便採摘些鮮嫩的薴葉、艾葉、白頭翁、魚腥草、雞屎藤和使君子等青草,用於做青粄,俗稱清明粄。


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它性溫可驅風祛溼,如加有使君子葉的,還可驅除腸道寄生蟲,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因而又稱它為藥粄。


最適合清明前後溼度大的季節食用。


蘿蔔版



做蘿蔔粄,選擇材料是特別有講究的,有豬肉、蝦仁、蘿蔔絲、胡椒粉、糯米粉、粘米粉等材料。


更講究的還要將魷魚切丁爆香,那個香味無以言表。蘿蔔粄做好後放涼,切厚片,然後煎至兩面焦黃、達到外焦裡嫩的效果,一口咬下去,蘿蔔的香味撲面而來!


過年的時候客家主婦都會自己動手做幾盤蘿蔔粄,一來自己家人享用,二來送給親戚朋友,年味隨著人情味就這樣濃鬱了起來。


老鼠粄



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將其暱稱為老鼠粄。


老鼠粄的主要原料用粘米,以冷水浸幾小時後,撈起滴幹後磨成粉,然後用開水拌和,反覆揉搓至適度後擰成團,即以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面上,將粄團壓在粄擦上用力來回摩擦,便可擦出每條1-2寸的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後再撈起晾乾即可備用。


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碎、蔥花、胡椒粉等佐料,味美有加。


甜粄



家人過年,不少人家會蒸甜粄,有不蒸甜粄不過年的一說。甜粄具有厚、甜、韌的特色的韻味。


甜粄的吃法很多,可以切成小塊用油煎,煎成全黃色,外酥內韌,香甜可口,別有風味或切成小塊蒸軟吃,也可加姜用水煮,更可直接「冷吃」。


作為個牙口不好的人,我表示跟甜粄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然一口松牙會被甜粄掉脫,哈哈。


筍粄



筍粄是典型的客家風味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筍粒、魷魚、蝦仁、香菇、豆腐乾、五花鮮肉等為餡料,包裹成形似餃子而大於餃子的「筍粄」,猛火蒸熟,塗抹少許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豐富,口感香糯十足。


筍粄是不少人的心頭好,幾天不吃想得慌!


捆粄



是廣東梅州豐順縣的特色小吃,是豐順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後,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麵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


豐順捆板製作簡單快捷、口味豐富、價錢實惠,在豐順已經成為日常飲食的重要部分!梅城也有不少小店賣捆粄,經常大排長龍,可見客家人對米製品的喜愛!


仙人粄



最後一道,飯後甜點的理想選擇,沒錯,就是傳說中的「仙人粄」!


外地的朋友聽到仙人粄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但一說仙人粄的別名就恍然大悟了!沒錯,就是燒仙草!仙人粄是一種清涼飲料,它還可以臨時充飢。


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其實大家可以去看看,所謂的」王*吉「、」加*寶「降火飲料,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原材料就是仙草。


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


「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再灑上點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更有美食客說,仙人粄是客家人特有的黑色而甘甜的哈根達斯!


相關焦點

  • 這些客家粄,和平人你喜歡哪種?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
  • 客家粄大全,你最喜歡吃哪種?
    在客家地區,有一類食物被統稱為「粄」,泛指用米漿所制食品,是客家米類食品中的特色。客家粄,濃縮了滿滿的客家情,也傳承了印刻在骨血裡的客家魂。「粄」之於客家人,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繞心頭的故鄉味道。經過百年的傳承與發展,這個味道依然能勾起無數客家人濃濃的鄉愁。
  • 客家粄登場!「這些粄你都吃過嗎?!」
    「粄」是客家人用來稱呼米製品的專有名詞客家稱為「粄」的食品非常多常見的有「蘿蔔粄」「艾粄」「捆粄」「紅粄」「發粄」「人緣粄」是客家一種傳統習俗,每當嫁娶時男女雙方家裡都要蒸「人緣粄」,作為甜點饋贈親友,取義吉祥、團圓、人緣好。
  • 這些「客家粄」,你吃過多少?
    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的藍字《大埔視窗》關注即可點擊▷淘寶購物,先在匯買網小程序查優惠券,省錢30%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客家人統稱為「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來到客家人最多的聚居地——梅州、贛州、汀州、惠州、增城等地,你一定會被風味萬千的客家菜所深深吸引;不少闊別家鄉多年的海外遊子,一回到故土就醉心於品嘗留在童年記憶裡的客家美食。一位九十高齡的海外老華僑曾動情地說,嘗盡山珍海味,喝遍玉液瓊漿,都不如家鄉的農家菜好!
  • 【客家】這些客家粄,就是我們幸福的味道!
  • 客家釀粄
    點擊上行藍字關注創藝天藍釀粄是客家名小吃,五華、興寧尤為出名。
  • 客家粄大全,你吃過哪些?
    「粄」字並非客家人的原創發明,不過現如今卻是客家話中的特色詞彙。在客家地區,有一類食物被統稱為「粄」,泛指用米漿所制食品,是客家米類食品中的特色。客家粄,濃縮了滿滿的客家情,也傳承了印刻在骨血裡的客家魂。「粄」之於客家人,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繞心頭的故鄉味道。
  • 【客家美食】粄
    「粄」是客家特色美食,也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粄的主要原料分為幾種:粘米粉、糯米飯、薯粉、麵粉。有時需要幾種粉混合。
  • 「粄」,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美味,你想吃嗎?
    ,都得繼續繼承下去,而客家的「粄」,就是一種具有傳承精神的美味。粄是客家式鄉愁粄是用米飯製作成的,這些表皮類似於春卷的東西,其實跟春卷又有很大的區別,客家人在做粄的時候,可以在其中塞入一些食物,比如胡蘿蔔玉米,又或者是韭菜雞蛋,這算是一種小吃與菜品的結合。而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當中,「粄」出現的機率也非常大。
  • 鄉土丨客家蘿蔔粄
    每每回到粵東鄉下老家,我都喜歡到梅村吃正宗的蘿蔔粄。我把蘿蔔粄的食材、製作過程和口感圖文發到朋友圈,點讚和評價的多是客家朋友。不同地區的客家人還留言說,他們那兒,逢年過節也有包蘿蔔粄的習俗。客家人喜歡蘿蔔粄,和北方人喜歡餃子大相逕庭。記得小時候,在我們家鄉,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要包蘿蔔粄,如果沒有這道客家美食,似乎少了過年過節的味道。做蘿蔔粄食材頗為講究。
  • 客家美食-釀粄
    >釀粄是客家名小吃,五華、興寧尤為出名。「釀」是客家方言,塞,填的意思(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等),釀粄就是把餡料填塞進粄坯,其實是粄坯把餡料包裹嚴實。可能是遺傳,我的家族都喜歡吃各類粄食,粄材多為糯米粉,有人說不易消化,胃不好的人得少吃。雖然也有胃痛史,但是一直以來熱衷於糯米粄,腸胃卻不受絲毫影響,常把糯米粄當成主食。
  • 一隻有態度的客家味酵粄
    程江橋淼記炸味酵粄   鹹吃:喜歡吃鹹的味酵粄可以切片輔以佐料,口感完全不同,不管加進什麼佐料,我都喜歡加入客家蘿蔔乾,想家的時候炒一盤,濃濃的家鄉味道。這不就是客家艾粄嗎?只是這和果子多了一件精緻的外衣而已。   突發奇想,讓傳統客家味酵粄與現代裝飾相結合,味覺不變的同時,視覺能否帶來新的驚喜?   這一次,沒有用傳統的碗蒸,而是用了平常蒸腸粉用的長盤。
  • 客家美食之三「粄」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清溪客家人依山傍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清溪客家美食文化源遠流長…… 本欄目策劃、圖文:王巧玲餘佩雯韓世海「粄」是指用大米製作的食品。「粄」不僅是客家人的特色小吃,也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此上圖片來源於網絡)清溪客家人所說的「粄」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音同「板」,泛指用生米粉,也稱為粘米粉所製成的客家特色小吃。
  • 舌尖上的客家美食——粄
    客家人的飲和食,與漢族其他地區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由於本民系發展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等等,飲食文化也別具特色,各色美食絕對讓你流下口水。  仙人粄  製作仙人粄方法簡便,先用乾燥的仙人草放入鍋中熬煎,火候到一定程度時,將草漬撈起,再將仙人草湯過濾,然後倒入適量澱粉或者米粉和紅薯粉,並加熱不斷攪拌,待湯液變成糊狀後即倒入瓷缽內冷卻,
  • 【深夜食堂】 客家的粄,獨特的味道
    美食處處皆是,那你是否是否接觸過客家美食?接觸過客家美食的你又是否對之難以忘懷?如若有機會,客家美食定不能錯過~什麼是粄?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也說是小吃的),是粄類的統稱。常見的有老鼠粄、筍粄、草粄、仙人粄等,這些都是客家人最鍾愛的食物。
  • 年關臨近,想起客家年糕」、發粄、還有故鄉的味道
    客家春節的「年味小吃」很多,像煎粄、釀粄、炸蘿蔔粄等油炸小吃,這些粄類平時也是常見的,然而,最具年味的粄類代表還是甜粄。客家人過年,有「不蒸甜粄不過年」之說。甜粄在客家地區以外被稱為年糕。年糕「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會比一年高,祈求來年更幸福、甜蜜。
  • 糕粄、餈粑粄、雞屎藤粄……我記憶中的客家土味 | 鄉愁裡的深圳
    客家先民們入鄉隨俗,把原籍的風情習俗、飯食習慣與當地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就地取材,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食物。小時候的地方雜食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如慢慢細咬嚼於齒碾,香、甜、滑、嫩、韌的農家糕粄,你能感受到它特有的味道。上世紀五十年代,我的家鄉還是個體、互助組或初級農業社。每到夏收或秋收的季節,因家裡田地面積少,家鄉的大嬸叔婆們,用糕粄兌換稻穀來幫補家裡口糧不足。他們早早起床把隔夜浸泡好的粳米撈起,石磨加工成米漿後蒸熟的糕粄,八九點鐘半朝時分,用兩隻籮框挑到田頭地尾,看到那兒有人在收割稻穀,挑著擔子邊走邊喊:「兌糕粄——囉!」
  • 【美食篇】客家粄大集合~ 注意,請擦乾你的口水!
    粄粄相會,你吃過多少?!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幾種比較出名的客家粄↓↓↓缽粄(又名笑粄、發粄)他們以此緬懷先祖,並將蘿蔔粄又叫「冬至團」,取合家團圓之意。「過冬節,食三牲,嘗粉果,添衣衫。」這是富有客家特色的民間歌謠,不知現在的新客家還有多少人能夠記起?
  • 絲絲美味,縷縷回憶——親切的客家米粄
    這時候,為準備迎客過節,客家婦女總是喜歡挎著竹籃,走出家門,去採摘薴葉或者白頭翁草,拿來做著客家人至愛的小吃——粄。有一系列帶粄的食品小吃名:餈粄、捆粄、紅桃粄、粄圓、紅粄、甜粄、菜頭粄、鹹甜粄、艾粄、薴葉粄、粄條等。在口語中通常還增加一個「子」字,「粄子」於是含在口裡,氣息吐納之間,最後定格在舌尖之上,也衍生出「粄」文化,在客家歌謠、諺語、歇後語中多有提及。有歇後語:「五角錢老鼠粄—— 無料欸」、「三月的薴葉粄——極青(輕)」、「豬肉包粄——有料(聊【玩】)」、「蕉葉蒸粄——唔使帕(不用怕)」等等。
  • 普寧客家「粄」是怎麼煉成的
    普寧客家地區的艾粄多為烏糖、花生、芝麻餡。艾草,又叫香艾、蘄艾、艾蒿、艾絨,是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繫的一種野草。發粄  發粄是廣東傳統的漢族小吃,也是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發粄」又被叫作「碗粄」,它是經過發酵的,粄面從碗裡隆起來,會出現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