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學習:
冬則溫 夏則凊,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冬則溫,夏則凊 」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到了冬天了,天氣冷了,父母去睡覺之前,我們要想著把父母的被窩呢暖和了,這樣父母睡覺就不冷了。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就想著給父母的床鋪用扇子扇涼,這樣父母就能睡的舒服一些。
這些都是生活當中非常細小的事情,但卻體現了我們的純孝之心。如果不是對父母有著那樣強烈的感恩之心,是很難長久的堅持下去的。現在由於科技的進步,到了冬天,我們不要用身體為父母的床鋪暖和了,可以給父母買一個電熱毯或者空調,我們心裡想著炎熱的時候,就想著父母也很炎熱,冬天我們寒冷的時候,心裡也想著父母,年歲老了,更加害怕寒冷。經常有對父母愛護關懷的習慣,我們的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善良和柔軟,天長地久,給我們自己積累了很厚的福德,在工作當中,做事情也會非常的順利。其實這些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一個孝順父母的人,他一定會用這種對父母的感恩和敬愛之心推廣到他的上級和下屬身上,處處為別人著想,自然會得到下屬和上級的喜歡和愛戴,他的人生之路就會越來越有福報,越來越寬廣。
從東漢到現在,一直流傳著黃香溫凊的孝行故事 。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孝子,九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黃香很思念自己的母親,他的家裡很貧窮,黃香每天都幫父親做很多事,他想母親已經不在了,父親該有多傷心啊,他就一心一意只想把父親服侍好,夏天天氣很熱,黃香就用扇子幫父親的床鋪扇涼,冬天,天氣寒冷,黃香就先睡進父親的被子裡,用自己的身體使被子暖和了,然後再請父親入睡,到了父親年老生病了,黃香伺候的更加格外的用心。
鄉人個個都稱讚他是個大孝子。當時的太守劉護,非常讚賞黃香的孝行,就把黃香的孝行推薦給朝廷,後來黃香舉了孝廉,為官時,他也處處為老百姓著想,後來做官做到了尚書令!《文昌帝君陰騭文》說:「忠主孝親,敬兄信友……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古往今來,絲毫不爽呵!
「晨則省 昏則定」
這是講,早晨起來向父母問個早安:早上好,或者問侯一下:爸爸媽媽,昨天晚上睡得好嗎? 有人說:一家人天天見面,就不要講究這個禮節了,何必這麼客氣?可不能這樣說的呀,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小事,老話說:誠於心而表現於外。這是內心的一種敬愛父母自然而然的表現。只有對父母有著非常濃厚的感恩之心和敬愛之心,我們才能天長地久的堅持下去。事情雖小,可是爸爸媽媽早晨起來,聽到我們和顏悅色的問候,他們一整天都是開心和幸福的,這比給父母吃什麼補品都強,這是最好的補品。 有很多父母 在老家,現在大家工作忙,那就一個星期至少打一個電話,問候父母的生活 起居,身體情況,並且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詳細地講給父母聽 ,讓父母了解,不讓父母操心!
據《論語》裡記載,有一次子夏向孔子問孝。孔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在這裡強調:給爸爸媽媽做點事,給爸爸媽媽有飯吃,這些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真正的孝一定是從內心深處對父母的尊敬和敬愛!重要的不是我們給父母做了什麼事情,而是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對父母是一種怎樣的心態,是完成任務的心態呢?還是懷著一顆敬愛的心情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對父母有一顆敬愛的心,我們跟父母說話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是和顏愛語,父母的心就很欣慰了!
想著我們小時候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都是父母一點一滴的,不知疲倦的教導我們。等我們上學了,父母又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努力學習,等我們長大了,又含辛茹苦的為我們成家立業操心,從我們出生到現在,父母何曾嫌棄過我們?何曾不天天牽掛著我們?等到父母白髮蒼蒼了,垂垂老矣,這個時候,父母是非常的孤獨和寂寞的。如果我們只是給年老的父母物質上的一些奉養,而不給父母精神上的安慰,我們要問一下自己,這樣做,行嗎?
有段時間,電視臺新聞播的沸沸揚揚的一件事情,講的是:老倆口的獨生孩子到了美國留學之後,一直在美國定居。18年了,從來沒有一次回到中國看望父母,他的父母非常的孤單,感情上非常渴望親情,這時候有一個騙子,假意對於這老倆口非常的好,其實這個騙子的騙術非常的低劣,可是這老倆口寧願上當受騙,把自己的房子賣了,房子的錢被騙子騙走了,這個在美國的兒子知道了反而非常埋怨自己的父母。一直到他父親去世了,這個兒子也沒有回來,只是跟她母親打了個電話,說:現在父親走了,你好好保重吧。從此以後乾脆電話也不打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極端的例子,可是看看我們平時是怎樣和父母說話的語氣,看看我們的孩子跟我們說話的態度,我們該驚醒了,就知道我們應該怎麼做了,我們應該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也知道怎樣孝敬自己的父母!這個新聞中的孩子,它能去美國留學,我想成績應該不會差,如果我們還是一味的只強調孩子的成績,孩子將來怎樣對待我們,我們不難想像得到啊!
「出必告,反必面」
出門的時候要告訴父母,自己要到哪裡去?回來了,要當著父母的面說: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其實,這就是不要讓父母擔心,就是體貼父母孝順父母的心!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現在的人不遠遊是做不到了,但是我們到哪裡去工作,或者去哪裡旅遊,都應該先告訴一下父母,自己在哪兒?告訴父母自己的電話號碼,方便父母隨時有需要的時候找得到我們。
唐代的狄仁傑,大家看過他很多的電視劇,對他非常熟悉,狄仁傑是一個孝子,他自幼好學,孝友過人。有一年,工部尚書閻立本賞識他的才華,舉薦他擔任并州的都督府做一個官。這時候他的雙親都在河南,河南離并州很遠,他思念雙親。在赴任的路上,他登上太行山,舉目南望,因為太行山的南邊就是河南。狄仁傑望著白雲孤飛,觸景傷情,對左右的人說:「我的父母就居住在那片白雲下啊」。然後,他久久的站立著,望著南方,直到白雲慢慢地飄散開了,他才下山離開!
狄仁傑在每一個地方為官,都用孝順父母之心推及到老百姓身上,深受百姓敬仰。後來狄仁傑善終在家裡,終年72歲,當時的皇帝武則天為他舉哀,哀痛不已,說:「老天爺為什麼要把我的國公奪走?」並為狄仁傑廢朝三日,諡號「文惠」。古代的人對諡號的裁定是非常的慎之又慎的。對過世的人能夠稱「文」,又能稱「惠」的是極少數的人吶!
「居有常,業無變」 !
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輕易的搬家,如果實在要搬家了,也應該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免得讓父母擔心。我們的工作也不能經常變化,如果我們立下了一個志向,選擇好了一個事業,只要是正確的,對社會有利的。就一門深入,踏踏實實的幹下去,一定能夠在事業上取得較大的成績。如果工作變來變去,說明我們的心很浮躁,安定不下來。這樣既浪費了我們大好的光陰,也讓父母非常的擔心。
現在很多企業主都感嘆,很難找到一個對企業忠心的員工了,有的人在一個企業得到很好的栽培,技術過硬了,可是有另外的公司出高一點的工薪,他馬上就走了,完全忘記了原單位的栽培,有的人甚至把原公司的商業機密拿給他高工資的公司。相反,一個做到孝悌的人,對領導對上司也是忠誠的。
武則天的時代,有個叫安金藏的人,是一個孝子,有一年金藏的母親去世了,他守孝在墳旁,不分晝夜,親自用石頭建造墳和塔。由於他的孝心,原來周圍的土質特別堅硬,也變得非常的鬆軟,地裡還湧出泉水來,這個時候是深冬,他種的李子樹都開了花,由於他的孝心,感動得連小狗和小鹿都來陪伴他……
後來,有人誣告太子李旦謀反,當時,武后讓來俊臣審問這件事。安金藏大喊著說:我可以剖開心來,太子絕對沒有謀反的意思。說完就拿起刀,刺向自己的肚子,腸子都流了出來,身子也倒在地上。武則天知道後,立刻叫人用車子把安金藏送回去,命御醫治療!武后嘆著氣說:「我有子不能自明,比不上你的忠心耿耿啊!」於是,武后就下詔把這些事情停止了!
所以「忠臣出自孝子之門」!自古以來,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