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真的是泰山上產的石頭嗎?

2021-01-07 大師評雕塑

很多朋友因為對泰山的石頭沒有了解,不知道怎麼挑選泰山石比較好?下面我們從多個方面介紹挑選什麼樣的泰山石比較好。為朋友答疑解惑。

如果你正在找大型的,幾米或者十幾米的大石,勸你打消這個念頭。因為泰山地區根本不產這麼大的石頭,泰山石的另一個含義就是利用了泰山的名字而已,泰山為五嶽之首,在國人的心裡有生命重於泰山之說,五嶽之山再國人的心中也是仙人住的地方,而仙人的石頭自然就具有各種吉祥的功能,這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寄託,所以泰山之石就是精神力量的石頭,而真正的泰山上的石頭是不會隨意開採的,泰山作為一個著名的風景區保護還來不及呢,哪能殺雞取卵呢!

泰山石(雪浪石)

泰山石置石

而保定市曲陽縣一帶的太行山脈的幾個小支脈的石礦和泰山的石頭性質,顏色,質量是一模一樣,這就造成了石出燕趙而名出泰山的歷史典故,保定市也被稱呼為燕趙大地(古代燕國和趙國地區),燕趙自古出悲歌,滄桑而悲壯的歷史人文正好也與當地的山石相呼應,這裡的石頭黑灰如泰山一般穩重,雪浪如歷史一樣跌宕起伏,這裡的就連石頭也這麼的悲壯豪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泰山石石礦

真假泰山石敢當

現在泰安出售的數米的大型泰山石都是從河北省曲陽縣一帶運回來的,河北曲陽的縣城北環路兩側擺放有數十幾萬塊的大小不等的景觀石,均已(泰山石)雪浪石,浪淘沙石,幾個品種為最多,而山東以泰山本地石頭的名義出售。想要大型的石頭,還不如直接在河北曲陽購買,在那邊買價格還便宜。可以做到叫你隨挑隨撿!曲陽這裡的景觀石石場幾十米大的石頭下面都是堆積著一排一排的雪浪石切片,浪淘沙石材。

泰山之石出太行,燕趙悲歌多荒涼。雪浪既出園生色,天下置石石中王。

相關焦點

  • 泰山石敢當
    石敢當坐在一把太師椅子上等待擒妖。這時候,突然從東南方向刮來了妖風,直奔姑娘屋裡。石敢當手疾眼快,挑翻鐵鍋,屋裡頓時光芒四射,鑼鼓雷響,妖怪一頭竄到了屋外,石敢當掄刀就剁。妖氣向南逃竄,逃到了南方,南方的一個姑娘就被纏住了身。人們打聽來打聽去,聽說泰山有個石敢當能驅妖捉怪,就趕緊把他請了去。
  • 別讓瘋狂的石頭毀了泰山
    說起泰山石,大家都不陌生,泰山石品貌特徵獨特,在民間有鎮宅闢邪的說法,更有很多人信奉「石」來運轉,當時這個石是石頭的石。然而,過度開採泰山石,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已經到了必須下狠心整治的時刻。  泰山文化具有厚重的文化內涵,而泰山又是名山,對於石頭的收藏愛好者來說,青睞於「泰山石」,其實也不足為怪。而物以稀為貴,泰山石有限,具有稀缺性,人們又更愛收藏泰山石,泰山石水漲船高,價格飈漲,從這個角度看,也就顯得合乎情理。
  • 8951塊大型石頭已搬往「新家」,泰山石保護思想深入人心
    記者了解到,截至 1 月 19 日,臨時暫存管理點接收來自岱嶽區的大型石頭 3713 塊,接收泰山區大型石頭 4841 塊,接收徂汶景區大型石頭 397 塊,接收到的石頭總數達到 8951 塊,總重超過 16.5 萬噸,已經完成了所有大型石頭調運工作量的三分之二。未來,臨時暫存管理點的大型石頭將全部運往泰山石敢當文化園,作為封閉景區實施。
  • 泰山奇石《龍紋石》
    在新年來臨之際,給大家展示一塊收藏多年的泰山龍紋石。眾所周知,泰山奇石是28億年到30億年形成的。
  • 「泰山石」是如何成為一門生意的?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泰山周圍的石頭生意越做越火,紋理多變、獨特古樸、文化內涵豐富的泰山石變身「瘋狂的石頭」,一塊小石頭上千元,一塊大石頭幾十萬元,都是平常事。市場需要石頭,就得採石頭,隨著採石場的增多,對泰山風景區的自然生態和景觀形成威脅。於是,依法規範管理採石行為成為共識。
  • 農村很多屋子上都寫「泰山石敢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很多屋子上都寫「泰山石敢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是山東的,住在泰山腳下。而泰山作為五嶽之尊並不是空穴而來,而是正宗的文化傳統。而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喜馬拉雅山之高、都比不上泰山之尊!相傳秦始皇、漢武帝、乾隆帝等帝王多次去泰山封禪,可見泰山的文化影響是很深的。泰山的文化和名氣不僅擴散全國,而也影響到世界各地。
  • 日本衝繩也有「泰山石敢當」!!!
    魯之揅,魯之研,魯之硯:日本衝繩也有「泰山石敢當」!!!
  • 泰山封禪石記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言「禪」者,神天也。《白虎通》云:「或日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五經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張守節的解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封禪的方式,在泰山上祭天和在泰山下小山上祭地;二是封禪的目的是「報天之功」、「報地之功」。
  • 泰山石敢當:一塊五字石碑,緣何被家家戶戶「藏」於牆壁之內?
    父親告訴我,「泰山石敢當」是一個人,專門來懲奸除惡的,妖魔鬼怪見了都害怕。我自然是不信的,聽說過門神秦叔寶尉遲恭,也聽說過關羽關二爺,還從來不知道什麼泰山石敢當。後來,我走街串巷,圍繞著好多房子專門一看,這才發現原來每一家幾乎都有這一個小石碑,這泰山石敢當在我心中就更加神秘了。後來看到《搜神傳》才明白,這石敢當果然是神通廣大,怪不得可以用來闢邪。
  • 奇觀 | 這塊石頭叫「小泰山」,據說是泰山的化身
    它的自然形狀就像泰山一樣,十八盤、南天門、玉皇頂等景觀非常形象,在這組石頭上都可以找到,這組石頭之間的一條空隙就是十八盤了,空隙上的地方便是南天門,凸起的地方是玉皇頂.真的是惟妙惟肖,仿佛是泰山的縮影。
  • 泰山上的有名巨石
    泰山是國家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級地質公園,泰山是花崗巖結構,奇石眾多,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很多人喜歡收藏泰山石。我這裡給朋友介紹的不是收藏的泰山石,而是矗立在泰山上的幾塊有名的巨大的石頭。一、醉心石是一種舉世罕見的泰山地學景觀,醉心石學名稱作「輝綠玢巖渦柱構造」,是許多呈東西向,大小不一橫臥在谷底的圓柱體。這些圓柱體的橫剖面中心有石核,圍著石核向外圈張裂。這種奇特的巖石形態,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與興趣,漢代學者枚乘稱它為「泰山之溜穿石」,俗稱黑石埠,為環狀節理輝綠玢巖,國內外罕見。
  • 石敢當,你的戶口究竟在泰山還是太山?
    光陰荏苒,此俗迄今仍在沿習,但有嵌「太山石敢當」的,有嵌「泰山石敢當」的,莫衷一是,人云亦云。因此,有必要予以釐清。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770)的一碑石有「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明初姜準《岐海瑣談》中云:「人家正門及居四畔,適當巷陌橋梁衝射,立一石碑將軍,半身埋之,或樹石刻『泰山石敢當』字,為之壓禳。」《辭源》中講:「唐宋以來人家門口,或街衢巷口,常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字,以為可以禁壓不祥。」
  • 遊客在泰山帶走山石,最高罰款2萬?山東人大發布最新通告
    文丨糞提 審丨易桉 導讀:一段時間以來,偷採、偷拿泰山石的現象越演越烈,市場上品相完整的泰山石價格更是不斷上揚。但若過此風不禁,用不了太久,五嶽之首將被破壞。為此相關政府部門於去年禁止市場上交易泰山石。近日禁令加碼,出臺新政策,偷拿泰山石將最高罰款兩萬元!
  • 石敢當,泰山石敢當,以前農村老房子刻有這些字是啥意思?
    在很多南方農村地區,當地90年代前修建的建築物,不管是人住的石頭房、土坯房,還是道路的橋梁等。常會在某建築的角落上,看到一塊刻有石敢當三個字,或者是泰山石敢當五個字的石碑。不過2000年後這種現象就少了。那麼為何以前的農村人,會在自己家房子的建築結構裡,放上石敢當這樣的石碑呢?
  • 點石成金誰人聞,唯有「泰山石」敢當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積」,春秋時代齊國名相晏嬰第一個賦予泰山石以文化內涵,「登泰山而小天下」「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人固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學者仰之,如泰山北鬥」,歷代文人騷客,皆不惜溢美之詞。
  • 泰山腳下有一塊醉心石刻,這兩個字是寶貝,刻字的石頭也是寶貝
    泰山被譽為是我國「集文化與自然為一體」的山峰,其本身內涵底蘊十分豐富,石質也同樣具有特殊性。泰山腳下有一塊醉心石刻,據說「醉心」兩個字是重要的寶貝,而且用於刻字的石頭,也同樣是一種寶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山東修訂泰山保護條例 撿走一塊泰山石最高罰2萬
    url:https://m.gmw.cn/2020-12/03/content_1301897936.htm,id:1301897936【山東修訂泰山保護條例撿走一塊泰山石最高罰2萬】12月1日,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 山東大叔翻5噸泰山石找齊「我愛中國七十一」
    &nbsp&nbsp&nbsp&nbsp山東泰安52歲的劉桂華收藏泰山奇石28年,收藏的文字石大約有6000塊。他最喜歡的一套文字石,是花20多年攢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 俗語:泰山石敢當,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牆上都有?漲知識了
    泰山是一座神山,泰山穩穩地矗立在齊魯大地上,在世人的眼中這座山是神聖的,是一座吞吐日月的神山,於是歷代的帝王都有一個心願到泰山祭拜天地,這被稱為泰山封禪。秦始皇開了泰山封禪的先河,後代帝王前來封禪的絡繹不絕,總共有13位。
  • 泰山巖巖,天下共瞻
    題名:石;石種:泰山圖紋石;尺寸:14X14X10CM;藏家:劉鐵舟;在雄偉的陽剛之美中,泰山還包容著岱麓之麗、中路之幽、南路之幽:南路之曠、岱頂之妙、扇子崖之險、桃花源之秀、後石塢之奧、天柱峰之奇。題名:泰山石敢當; 石種:泰山石;藏家:劉鐵舟;泰山為文人墨客薈萃之地,深受歷代文化名人所敬仰,它神聖的地位及壯麗的景色,吸引他們揮筆疾書,留下了眾多的遺址遺蹟和數以千計的瑰麗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