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作為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本次月球樣品的研究備受關注。2020-12-1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17日表示,我國將依據聯合國國際公約,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適時向全球發布月球樣品分析方案徵集工作,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其中,並組織國內外科學家團隊進行方案遴選工作。此外,一部分樣品還將用於公開展覽,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嫦娥五號探測器取回的樣品將分成三類:一類進入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一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還有一類是進行月球樣品科學研究工作,樣品除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43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作出很多科研貢獻。另外,對於採回的月球樣品,我們會妥善存儲,包括異地災備存儲考慮。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
展望未來,國家航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未來,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將進一步優化論證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比如說,月球極區或月球背面採樣返回的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論證。
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計劃以此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驗證核心技術。
從載人航天來說,按照「三步走」的規劃,我們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包括2021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還有兩個試驗艙,四艘貨運飛船,大概四艘載人飛船,總共接近11次任務,兩年期間要完成。中國的重型運載火箭搞不搞?怎麼搞?我可以告訴朋友們,我們正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的迭代論證優化,待條件成熟,會報國家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