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敘利亞關係為何一直緊張,兩國到底有什麼利益衝突?

2021-01-13 銘蘇先生看世界

以色列和敘利亞可謂是中東地區的一對冤家,從以色列建國開始兩國就衝突不斷,直到今天以色列在敘利亞還頻頻發動空襲,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兩國不能握手言和,建立革命友誼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兩國之間的利益糾葛:

從地緣環境來看,敘利亞國土面積18.5萬平方公裡,大部分是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的高原,西部以山地和山間縱谷為主,西北沿海為平原地形,東部為內陸高原,東南部為沙漠地形,幼發拉底河從北部流經敘利亞,沿河地區是敘利亞文明的重要分布區。

整體來看,敘利亞只有幼發拉底河沿岸和地中海沿岸平原是優質板塊,其他地區大部分被沙漠和草原覆蓋,所以敘利亞的文明成色比兩河流域的伊拉克要差,沒有形成強大的本土文明。這種地緣上的劣勢,使敘利亞成為周邊強勢文明徵服的對象。

敘利亞雖然國土質量差了點,但是地緣區位卻出奇的好,地處南歐、北非、西亞、中亞四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敘利亞曾被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強勢文明徵服或統治過。近代也曾淪為法國的殖民地,1946年4月17日敘利亞才實現真正的獨立。

以色列的地緣條件與敘利亞相比就要差得多,目前以色列實控面積2.57萬平方公裡(建國時1.52萬平方公裡),呈南北狹長分布,南部的沙漠佔國土面積的一半,只有靠近地中海的沿岸平原比較適合開發,而國土中部為高原地形,東部為約旦大裂谷。

以色列這塊土地雖然自古以來就是古文明的發源地,耶路撒冷也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聖城,但是以色列擁有的國土質量較差,沙漠地區居多,適合開發的沿海平原狹長而面積小,且缺乏自然資源。因此,以色列如果龜縮在這一狹小區域,那麼生存也是很大的問題,所以以色列為了拓展生存空間,在5次中東戰爭期間佔領了大約1萬平方公裡其他國家的領土。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遭到了包括敘利亞在內的多數阿拉伯國家的反對,這就有了後來的5次中東戰爭。敘利亞作為當時反以主力,參加了5次中東戰爭,每次都是損失慘重,第三次中東戰爭時還失去了自己的戰略要地——戈蘭高地。

敘利亞之所以反以這麼堅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於以色列是侵佔阿拉伯人土地建國的立場,所以主張將以色列趕出巴勒斯坦地區。

二是美國的因素,敘利亞建國後,英美為了控制敘利亞多次扶植敘利亞軍人發動軍事政變,導致敘利亞局勢動蕩不安,直到老阿薩德上臺後敘利亞政權才得以穩定,因此敘利亞走的是親蘇反美的道路。而美國在中東地區大力扶持以色列跟阿拉伯國家對抗,因此敘利亞也堅決反對以色列。而最近幾年,美以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和庫德武裝企圖推翻阿薩德政府,這使敘利亞不得不將反美、反以進行到底。

而以色列面臨嚴峻的生存環境,必須要拓展生存空間,所以在5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大部分領土,同時還佔領了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本來還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黎巴嫩南部地區,但是由於當時面臨的巨大壓力,歸還了後面兩部分領土。

對於以色列而言,巴勒斯坦領土已經被以色列佔領的差不多了,沒有拓展的餘地了;而南部的西奈半島面積雖大,但是沙漠廣布,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時期曾佔領了這裡,並在其上建立了巴列夫防線,不過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被埃及攻破,後迫於兩面作戰和美蘇壓力,將西奈半島歸還了埃及;東部與約旦隔著約旦大裂谷,這是東非大裂谷的延伸部分,在地理上將巴勒斯坦地區和約旦割裂,因此即使擴張後也不便於統治管理;而北部的黎巴嫩,內戰不斷,以色列為了打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曾兩次佔領黎巴嫩南部,後來迫於黎巴嫩真主黨不斷地侵擾和聯合國決議,撤出了黎巴嫩。

而對於敘利亞領土,以色列是情有獨鍾,因為這塊土地比自己擁有的土地要優質的多。美以為了使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站穩腳跟,徹底解決生存空間的問題,企圖扶持敘利亞的反對派和庫德武裝來推翻阿薩德政府,以便掌控整個敘利亞。而美以一旦控制了敘利亞,那麼以色列的國土將一下比現在擴大7倍,不但擁有了戰略縱深,還有了豐富的資源。所以,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佔領的敘利亞戈蘭高地至今未還,是以色列根本就沒打算還,以色列想要還不只是戈蘭高地,而是整個敘利亞。

本來美以的這一美夢快要實現了,不曾想半路殺出個伊朗和俄羅斯,伊朗和俄羅斯的介入徹底扭轉了阿薩德政府敗退的局面,從此展開戰略反攻,將反對派和庫德武裝打的落花流水。美以見自己支持的反對派和庫德武裝大勢已去,不得不搬來英法等國救兵,對敘利亞發動了軍事打擊,以圖挽回敗局,但為時已晚。

綜上,以色列和敘利亞之間,由於歷史原因和以色列的擴展戰略,使兩國的矛盾不可調和。在和平時期,敘利亞曾多次試圖收回戈蘭高地,結果都被以色列拒絕。而現在敘利亞內戰不斷,以色列依靠空軍優勢多次空襲敘利亞境內的政府軍目標和伊朗軍事目標,敘利亞要想短期內收回戈蘭高地希望渺茫。所以,以色列和敘利亞兩國還會長期處於對抗之中。

相關焦點

  • 誰威脅以色列就摧毀誰!內塔尼亞胡喊話伊朗,兩國關係驟然緊張
    作為中東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以色列近年來在地區問題上越來越強橫,完全以自身意志為評價標準。為打壓重要地緣對手伊朗,以色列領導人內塔尼亞胡很值親自上陣「喊話」,稱誰威脅以色列就摧毀誰!這導致本就矛盾重重的兩國關係驟然緊張,向著更為惡化方向發展。
  • 伊朗和以色列互放狠話,兩國一旦開戰,誰將更勝一籌?
    一直以來,中東地區各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一直都十分複雜,再加上這些年來,美國的胡亂插手,使得各個中東國家之間一直衝突不斷。年初時,由於美國刺殺了伊朗少將蘇萊曼尼,使得美伊之間戰火重燃。而這幾個月來,美伊之間數次交鋒,使得雙方矛盾不斷升級。由於立場的不同,以色列作為美國的盟友國,與伊朗之間也產生了不少衝突。
  • 以色列和俄羅斯的關係為何這麼微妙?沒有美國兩國將會是盟友
    可以看出,在對待以色列的時候,俄羅斯也是非常的夠朋友,沒有把他們當成外人。為什麼以色列能同時討得美俄的歡心?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如果以色列只是單獨與美國關係好,這個我們還很容易理解,畢竟美以兩國在科技和經濟等領域,有著很強的融合性,「猶太資本控制著美國經濟」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所以美國會如此照顧以色列,對以色列推心置腹,我們並不感到意外。
  • 敘利亞屬於中東,為何中東的沙特、以色列、土耳其,都跟它過不去
    提起中東國家,那可是非常華麗的一系列國家,什麼沙特、伊朗、土耳其,包括約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葉門、阿曼……總之,細數數不到二十個國家也差不多了。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些中東國家,似乎有些散,他們之間的和睦程度不夠,比如說敘利亞,就一直在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 土耳其一天五變:主動與以色列摩薩德情報局接觸,以國家利益為重
    在現實情況似乎不同的情況下,土耳其分析家有時會誇大國家之間關係的重要性及其對各自國家利益的貢獻。在接下來的幾天和幾周內,以色列和土耳其之間關係的可能解凍,上周有報導稱,土耳其國家情報組織負責人哈坎·費丹一直在與以色列官員進行秘密會談,這是土耳其為使關係正常化所做的努力的一部分。但土耳其方面沒有透露具體地點。
  • 埃及和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為何3年就迅速解體了?
    只有幾個國家短暫聯合過,如埃及和敘利亞在1958年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但是阿聯卻僅僅存在了3年就宣告解體。到底有哪些原因使得兩國要聯合,又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兩國分道揚鑣?一、一體與分化古代的阿拉伯半島因為是東西方交流的中轉站,遭到了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的入侵。
  • 小國的悲哀: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
    如今的它作為敘利亞的首都,只剩下了一片斷壁殘垣。曾經的人間天堂,如今儼然成了萬劫不復的阿修羅地獄。 那裡的人們或流離失所,遠走他鄉;或整日在心驚膽戰中祈求能夠見到明天的太陽。敘利亞,儼然已經成了戰爭和動亂的代名詞,而美俄為何一直揪著敘利亞不放呢?
  • 作為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為何不敢動以色列?一場空戰至今有陰影
    隨著美國的退出,敘利亞成為俄羅斯、土耳其、以色列、伊朗等國之間的博弈戰場,由於以色列、土耳其的存在,敘利亞政府遲遲無法結束戰爭。在衝突中,各方勢力之間也有直接交手,但沒有引發大的衝突,而俄、土、以、伊之間各有訴求,既有合作也有鬥爭,局勢十分複雜,總體而言不會引發背後勢力的大衝突。
  • 阿聯等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建交,土耳其為何會強烈反對?
    土耳其對此表示強烈反對,認為兩國與以色列建交是不可接受的,他們背叛了巴勒斯坦人民,背叛了阿拉伯人民。土耳其總統甚至聲稱,正在考慮與阿聯斷絕外交關係。  可奇怪的是,土耳其不僅早在1949年便與以色列建交,是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中東伊斯蘭國家,而且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從來沒有給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提供過幫助。那麼,土耳其現在又為何會強烈反對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呢?
  • 不怕歐盟制裁就怕拜登上臺:土耳其忙著拉攏以色列,提前討好美國
    另一方面,土耳其本身也面對著巨大的外交壓力,除了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利比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利益衝突外,與美國和歐盟的關係也很緊張,在北約內部也缺乏足夠的支持者,在10日舉行的歐盟首腦峰會上
  • 如若美國不出手,伊朗以色列正面衝突誰有優勢?代價之大難以承受
    伊朗和以色列兩國一直都是中東地區的死對頭,兩國雖然沒有直接接壤,但卻看對方十分不爽,伊朗為了給以色列造成威脅,不惜向敘利亞輸出大量的軍事力量,甚至還在他們境內建立了飛彈陣地。面對伊朗的行為,以色列也不甘示弱,經常派出戰機轟炸敘利亞的目標,目的就是遏制伊朗的發展。近年來美國和伊朗的關係越發緊張,以色列作為美國的盟友之一,自然也會向著美國,但就單純比較以色列和伊朗的軍事力量,兩國誰更勝一籌?如果美國不出手,兩國發生正面衝突誰更有優勢?
  • 土耳其和俄羅斯有何矛盾,為何兩國勢如水火
    文/寂寞的紅酒近日,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國關係持續緊張,兩國在敘利亞打得不可開交。俄羅斯又是秀肌肉又是放狠話,但土耳其就是不鳥俄羅斯,依然我行我素,就是和俄羅斯槓上了,整得俄羅斯非常難受。實際上,俄羅斯和土耳其不和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國動不動就互掐,兩國經常搞得劍拔弩張。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土耳其和俄羅斯有何矛盾,為何兩國勢如水火?第一,歷史因素。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恩怨由來已久,早在沙俄時代兩國就是一對宿敵。在奧斯曼帝國滅掉拜佔庭帝國後,自詡繼承拜佔庭衣缽的沙俄就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成為了死對頭。
  • 敘利亞新外長訪問伊朗 兩國將繼續加強合作
    當地時間7日,敘利亞新任外交部長費薩爾·梅克達德開始對伊朗進行正式訪問,並同伊朗外長扎裡夫、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等官員舉行會晤。這也是梅克達德任敘利亞外長以來首次出訪。7日,敘利亞外長梅克達德與伊朗外長扎裡夫舉行會晤,兩人就發展雙邊關係、應對區域及國際問題、打擊恐怖主義等展開會談,雙方表示願意繼續加強兩國戰略合作,發展雙邊及多邊經濟。
  •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以色列和阿聯、巴林關係正常化
    曾看到有人提名川普為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這確實有點兒魔幻。中東近兩個月創下的歷史性的進展,與其說是出於和平,不如說是為了戰略。阿聯和巴林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更多的是從自身安全出發,而不是為了中東和平。
  • 巴解組織:阿聯和以色列達成關係正常化協議。以色列和阿聯之間...
    在一個公正,全面的解決方案,甚至為此目的採取的任何可靠努力之前,以正常化方式向佔領國以色列報酬,這是不可接受的,不負責任的和危險的。 這項協議不僅鼓勵以色列繼續拒絕「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和以1967年前的邊界為基礎的兩國解決方案,而且還為約旦河和地中海之間的「大以色列」殖民項目提供了服務。
  • 不惜放棄自己利益,促成以色列和多國建交
    12月13日,以色列與南亞"遺世獨立"的不丹王國建立外交關係,以色列和不丹駐印度大使於當天分別代表兩國舉行建交協議籤署儀式。要知道,作為信奉佛教的喜馬拉雅山小王國,不丹至今才和53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53個國家中還不包括中國這個鄰國,不丹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周邊僅有的一個未同中國建立的鄰國。
  • 央視解讀:為何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與敘利亞局勢有關?
    央視新聞9月28日消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27日在兩國有主權爭議的納卡地區激烈交火,相互指責對方挑起衝突。阿國防部27日稱阿軍已經奪取納卡地區6座村莊和「多處戰略高地」,並摧毀亞美尼亞12套防空裝備。現今的亞美尼亞政府一直對當年奧斯曼帝國鎮壓亞美尼亞人的事件耿耿於懷,並認定其為「大屠殺」,稱遇害人數多達150萬;土耳其方面則一直堅決否認其前身——奧斯曼帝國——製造了「大屠殺」,同時認定死亡數字被誇大。亞美尼亞和土耳其兩國在歷史事實認定上的齟齬也嚴重影響了雙邊關係。1993年,土耳其關閉了與亞美尼亞的邊界。
  • 埃及和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為什麼3年就解體了?
    只有幾個國家短暫聯合過,如埃及和敘利亞在1958年成立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聯),但是阿聯卻僅僅存在了3年就宣告解體。到底有哪些原因使得兩國要聯合,又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兩國分道揚鑣?一、一體與分化古代的阿拉伯半島因為是東西方交流的中轉站,遭到了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的入侵。
  • 多方角力伊德利卜 敘利亞衝突升級
    新華社安卡拉2月29日電(國際觀察)多方角力伊德利卜 敘利亞衝突升級新華社記者施洋 王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8日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雙方一致認為有必要採取措施緩和敘利亞西北部局勢。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同日呼籲敘利亞衝突各方在局勢完全失控之前立即停火。
  • 不丹近日都與以色列建交了,為何一直不與中國建交?
    近期以色列在外交上實現突圍,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蘇丹、摩洛哥四個阿拉伯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以後,這次與不丹建交,這也說明以色列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更多國家的承認。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南麓,處於中印之間,但是一直未與我國正式建交,而這次與以色列建交,不得不說這其中印度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