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美絕天下,藝術無雙!

2021-02-18 國粹玉雕

敦煌莫高窟的石窟造像主要是泥塑,因均施彩繪,故稱彩塑。顏料取之於天然礦石,色澤豔麗,顏色長久不變。彩塑是洞窟的主體,一般位於正廳中間,主要塑佛像或菩薩像,四壁和頂上才是壁畫,早期的洞窟,壁畫只是作為裝飾和陪襯出現的。

從彩塑的藝術風格發展來看,可以分三個時期。隋唐以前的發展期,包括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四個時代,歷時一百八十年。隋唐時期的頂盛時期,包括隋唐兩個時代,歷時三百多年。隋唐以後的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鶻、元幾個時代,歷時四百六十多年。

雕塑造像主要有:佛像,包括釋迦、彌勒、藥師、阿彌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菩薩像,包括觀音、文殊、普賢及供養菩薩等;弟子像,包括迦葉、阿難;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羅漢等,另外還有一些鬼神、神獸等動物塑像。

塑像是石窟的主體,壁畫在石窟中雖然對建築起裝飾和美化作用,對雕塑起補充和陪襯作用,但其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藝術技巧最精湛,內容最豐富,涵蓋了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面面俱到,無所不包,充分體現了古人不同時期的文化生活,表現神及天、地、人、動物的方式,表現友誼與恩的方式。豐富多彩,井然有序。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除了彩塑。敦煌壁畫,亦是中華藝術的寶庫其中承載的文化歷史價值,如璀璨明珠般耀眼了千年。

1、莫高窟第45窟·菩薩像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大勢至菩薩,此尊頭戴寶冠,發梳高髻,上身半裸,肌膚圓潤光潔,佩飾披巾、瓔珞、臂釧、手鐲等物,俊美中蘊含著女性的嫵媚。他目光低垂,神情專注,仿佛正在側耳聆聽朝拜者的傾訴。他是慈悲和善良的化身,是理想和藝術創作的完美結晶。

2、莫高窟第57窟·美人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57窟的觀世音菩薩,在眾多的唐代菩薩形象中,這尊觀世音畫像是最佳精品之一,被人們讚譽為美人像,此窟也因此而被稱做"美人窟"。菩薩體態婀娜,肌膚光潔細膩,長目細眉,唇紅鼻直,文靜典雅,姣美嫵媚。瀝粉堆金的寶冠佩飾和淡朱暈染的肌膚使他顯得與眾不同,華貴富麗。

3、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左側之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左側之菩薩。菩薩身居蓮花座上,負頭光及鋸齒形背光,左側菩薩兩手持如意,上方畫樓閣曲廊,旁有眾菩薩和供養菩薩環繞,各持花合掌聆聽說法。

4、莫高窟第158窟·飛天·一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飛天,飛天共三身,位於西壁裟羅樹間菩薩列像上方的南、中、北側。飛天或口吹橫笛,或捧持花盤,或手持瓔珞。衣帶附隨祥雲翻飛飄逸,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各飛天右側更有銜花的大雁。

5、莫高窟第158窟·飛天·二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飛天,飛天共三身,位於西壁裟羅樹間菩薩列像上方的南、中、北側。飛天或口吹橫笛,或捧持花盤,或手持瓔珞。衣帶附隨祥雲翻飛飄逸,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各飛天右側更有銜花的大雁。

6、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一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或坐或跪,或持物或結印,腴體玉潔,衣冠儉素,修眉小嘴,鳳眼直鼻,慈善溫婉,莊靜適悅,禪意甚濃。

7、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二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或坐或跪,或持物或結印,腴體玉潔,衣冠儉素,修眉小嘴,鳳眼直鼻,慈善溫婉,莊靜適悅,禪意甚濃。

8、莫高窟第158窟·臥佛像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臥佛像著通肩袈裟,右臥通壁佛床上。左手覆左股,手指疏密有致,右手直伸顏下與枕間累足而臥。臥枕分上下兩疊,是釋迦涅槃時所枕袈裟。體態修長,表情恬靜,兩眼微開似「小疲倦暫寢息時」,體現了如來常住無有變易的大成佛教涅槃觀。

9、莫高窟第14窟·阿閦佛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中阿閦佛,目光深邃,炯炯有神,顏容清秀,體格偉岸,藝術地再現了男性的體態美以及陽剛的精神氣質。袈裟衣褶線描勻細流暢,轉折自如,貼體合度。是為敦煌石窟藝術中的傑作。

10、莫高窟第322窟·窟頂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322窟藻井井心,是由忍冬藤蔓組成蓮花形圖案,外沿分別繪方格花紋、聯珠紋、垂角紋及帷幔。帷幔外沿又畫出十六身飛天環繞藻井飛行,四披畫千佛。井心層次豐富,有動有靜,富於變化,色彩明淨,體現出唐代藝術欣欣向榮的精神。

11、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繪於金光明經變的下部中央,舞者持帶舞蹈,瀟灑飄逸,旁有伎樂演奏,下方另有人首鳥身的迦陵頻伽。

12、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局部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此為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旁環繞的供養菩薩,或持花或合掌聆聽說法。

13、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菩薩身居蓮花座上,負頭光及鋸齒形背光,右側菩薩右手持花,左手置胸前。上方畫樓閣曲廊,旁有眾菩薩和供養菩薩環繞,各持花合掌聆聽說法。

14、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薩是彌勒佛的右脅侍上首菩薩,遊戲坐姿,高居蓮臺,腳踩蓮花。其餘供養菩薩造型秀雅,天王生氣活潑。

15、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菩薩,端莊秀麗,慈目下視,神思內注。薄衣透體,體型窈窕,蜂腰玉膚。展現了女性體態之美和慈母般的內在精神氣質。背屏、蓮臺的裝飾圖極為精緻,展現了畫家不凡的筆力。

16、莫高窟第14窟·觀音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觀音菩薩,聖觀音是破惡鬼道三障的隨緣化身。此繪作女身男相,頂戴彌陀,右手結大悲施無畏印,左手持淨瓶,全跏趺坐蓮臺,面如圓月,五官清秀,兩耳垂肩,身形腴美,背倚寶石屏,圓光別致。

17、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觀音,六臂三目(本面)右三面威怒相,左三面笑怒相,餘為寂靜相。十一面三重,為三、五、三式,各面俱著一式天冠。瓔珞珠寶嚴飾。上二手合掌下垂,中二手持念珠結印,下左手持淨瓶,右手結印,全跏趺坐姿。背倚谷紋寶石背屏,身光多紋樣三重,頭光輻射狀火焰紋。

18、莫高窟第14窟·如意輪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如意輪觀音,是密部六觀音之一,手持如意寶珠和如意輪,故名。

19、莫高窟第第156窟·窟頂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窟頂藻井,井心中央為一菩薩坐於蓮花寶座之上。

20、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觀音,面相慈悲,一面三眼,頭戴化佛髻冠,垂紺發,男相女身。內輪四十手,執持杵劍弓鉤、蓮花寶夾、螺鐸環瓶等。外五輪層層仰掌手。內外各手皆各一眼,千手千眼之意為「千臂莊嚴普護持,千眼光明遍觀照」,表救度一切眾生之無礙大用。主手結金剛界定印,兩足掌千輻輪相。

21、莫高窟第14窟·供養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變中的供養菩薩三身,這些供養菩薩,體形苗條,面相秀氣,神情深沉含蓄。著裝輕薄,緊身透體,呈現出人體的曲線美。

22、莫高窟第14窟·金剛薩埵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薩錘菩薩,此為密教普賢,有普賢金剛手、大普賢之稱,在金胎兩界金剛部是上首,故為金剛部主。此造型為秀麗女形,豐乳蜂腰,肌膚柔潤,頭戴五智寶冠,配飾華麗,著絡腋、緊身褲、短裙,全跏趺坐,雙手持握金剛杵。此為敦煌藝術中的上乘之作。

相關焦點

  • 天下中文 | 徐可:大敦煌
    這是我第二次來敦煌。二十年前,我曾經來過一次敦煌。雖然時間倉促,只能浮光掠影、驚鴻一瞥,但卻驚豔無比,被她的美深深震撼。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盼望有機會重訪敦煌,再次獻上我的敬意。現在,這一心願終於實現了。在讀書人心目中,敦煌是一個必須朝拜的聖地。不止一次。
  • 與我們一起,領略敦煌藝術之美
    此次我們以現代插畫技法將敦煌壁畫中留下來形形色色的「牛」的身影,如:莫高窟第360窟中唐白牛,莫高窟第117窟盛唐耕牛,再如榆林窟第25窟中唐二牛抬槓,莫高窟第249窟西魏受驚的野牛,重新描繪。
  • 傳統藝術 | 敦煌壁畫之敦煌飛天
    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的敦煌飛天,是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外來飛天藝術成就並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不只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是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都說敦煌美飛天美,美在哪裡了?
  • 敦煌藝術到底美在哪裡?聽樊錦詩如是說
    所以我下面就講講,說說洞窟裡頭的美,一個洞什麼意思,它有不同的建築結構,有不同的彩塑,不同的壁畫來表現一個主題。所以我們說它是這三者的融合的一個綜合藝術,不知道大家聽明白了沒有。如果聽明白了,我就往下給大家重點講一講,彩塑跟壁畫好不好?
  • 【情在敦煌】千年一夢 大敦煌
    1900年王道士在莫高窟偶然發現了藏經洞,洞裡藏有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歷代文物五、六萬件,這是二十世紀初中國考古學上的一次重大發現,震驚了世界,此後又由此發展出著名的敦煌學,敦煌學經過近百年的研究,不僅在學術、藝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藝術之美,文化內蘊之豐富,以及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 巫鴻 | 什麼是敦煌藝術
    我們現在通常不加思考地把「敦煌藝術」同等於敦煌佛教藝術。這個概念上的跳躍可以理解,因為莫高窟中的輝煌壁畫與雕塑構成了當地古代美術和視覺文化的主要遺存,不斷地吸引和震懾著美術史家(圖1)。但是這個概念上的跳躍有著相當嚴重的後果,因為它在基本的設論中取消了由敦煌佛教藝術所協同構成的一個複雜、豐富的空間性文化結構,反過來也阻礙我們去深入理解敦煌佛教藝術的環境和特殊功能。 圖1 敦煌莫高窟我曾在紐約的亞洲協會( Asia Society)做過一個題為「什麼是敦煌藝術?」
  • 走進敦煌 | 《敦煌服飾圖案藝術》
    中國佛教藝術的光輝燦爛遠遠超過了歐洲教堂的宗教藝術。1900年在敦煌發現了一個秘藏近一千年的藏經洞,窟中除佛經以外,還藏有大量的佛像畫捲軸。這批佛像畫,斯坦因、伯希和等都已先後撰文加以論述。只有通過感染力很強的藝術語言,才能溝通各民族間的宗教與文化。所以早期中國佛教藝術的形成,帶有外來民族風格的影響。就從上述阿斯塔那出土的刺繡殘片來看,其圖案雖然在藝術上繼承了漢代的風格,但也有明顯帶波斯風格的聯珠、對獸圖案。這類圖案,都源於希臘斯基泰裝飾圖案,在敦煌隋唐石窟的壁畫、藻井和彩塑佛像的衣裙上到處可見。
  • 大美敦煌 | 莫高窟彩塑壁畫藝術
    文章來源:敦煌石窟公開網敦煌石窟藝術以建築、雕塑、壁畫三種藝術形式為主要構成。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之一。唐代是莫高窟彩塑的黃金時代,不僅善於營造大型佛像,更精於塑造與人等身的群像,第45窟的塑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作品。第45窟窟形為覆鬥形頂殿堂窟。
  • 展覽丨不朽的敦煌:喜瑪拉雅呈現大型敦煌展 對話當代藝術
    此次展覽,在上海「重現」神秘敦煌莫高窟的同時,亦將「擁抱」當下,展開敦煌瑰寶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共同奏響這一曲延綿不絕之「生靈的歌」。展覽現場13.6米的涅槃佛,8個在敦煌也未全開放的最具藝術價值敦煌石窟,16件國家一級文物,敦煌學的奠基者常書鴻、段文杰等人的臨摹作品等共計165件來自敦煌的珍品……此次展覽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敦煌展,展覽由四個部分組成:8組敦煌經典石窟的復刻還原;當代藝術與敦煌複製壁畫、彩塑、絹紙畫及文物文獻原件的「對話」;由敦煌博物館策劃的」敦煌絲路遺珍文物精品展」;以及喜瑪拉雅廣場上敦煌歷史、自然地貌的還原
  • 敦煌藝術的古今穿越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之下,中央美術學院聯合北京市總工會和敦煌研究院於2016新春之時推出大型藝術展覽「穿越敦煌
  • 掐絲琺瑯遇到敦煌 藝術與生活呈現極致之美
    原標題:掐絲琺瑯遇到敦煌  藝術與生活呈現極致之美李海明說,「直到1978年,我十幾歲時跟著老師去敦煌莫高窟寫生,莫高窟壁畫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無法形容當時看到壁畫的感受,但那種色彩足以令我終身難忘。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掐絲琺瑯的色彩所表現出的立體感和年代感與敦煌壁畫的色彩有不謀而合之處。
  • 【從敦煌看世界】敦煌藝術中的「國際元素」
    絲綢之路簡圖敦煌藝術,主要指現存於敦煌地區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最為著名的石窟群,是位於縣城東南方約25公裡處的莫高窟,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藝術聖地,沙漠裡的藝術寶庫。由於敦煌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其在歷史上東西方交往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敦煌藝術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吸收融合各地區、各民族文化藝術精髓,兼容並蓄,不斷創新,從而形成獨特文藝高峰的鮮明特徵。本文梳理歸納敦煌藝術中豐富多彩的「國際元素」,從敦煌看世界,揭示敦煌藝術吸收外來文化,創新本土藝術的強大生命力。
  • 「知美學堂」中國藝術之美系列講座 │ 王玉冬:《滿壁丹青——敦煌壁畫的製作之美》
    公元五到十四世紀,敦煌藝術家是如何繪製出一幅幅美輪美奐的壁畫的?藝術家如何用「手」來思考?來自印度和漢地的壁畫知識如何相互競爭,又相互交織?本期知美學堂王玉冬教授嘗試從藝術製作和技法的角度去分析、欣賞敦煌壁畫,從而講述一個敦煌壁畫藝術的全新故事。
  • 敦煌藝術傳承︱王宏恩教授現場解讀敦煌壁畫藝術
    王宏恩,1954年12月26日生於甘肅靈臺縣,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退休教授,碩士生導師,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曾受聘瓜州縣文物局,擔任敦煌石窟——東千佛洞西夏壁畫臨摹研究工作藝術總監。2019年11月27日上午九點,王宏恩教授在蘭州理工大學彭家坪校區展覽館對敦煌壁畫藝術(高清複製)進行解讀。
  • 宗白華: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與價值
    見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圖,北魏  這個燦爛的佛教藝術,在中原本土,因歷代戰亂,及佛教之衰退而被摧毀消滅。富麗的壁畫及其崇高的境界真是「如幻夢如泡影」,從衰退萎弱的民族心靈裡消逝了。支持畫家藝境的是殘山剩水、孤花片葉。雖具清超之美而乏磅礴的雄圖。天佑中國!在西陲敦煌洞窟裡,竟替我們保留了那千年藝術的燦爛遺影。我們的藝術史可以重新寫了!
  • 敦煌藝術跨界煥新 必勝客攜敦煌博物館再度開啟重磅合作
    10日,「年輕人眼裡的藝術敦煌」展覽,在必勝客上海新世界餐廳內華美來襲。以青春視角,看千年敦煌的活力湧動;以時代觸覺,感受餐飲與文化的東西方文化碰撞。  這是繼必勝客與敦煌博物館聯合推出敦煌文創月餅後,又一次重磅的跨界合作。本次展覽以「中西融合」為設計理念,延續了敦煌中西交融的態度與包容的個性,將西方巴洛克藝術、波普藝術等世界藝術手法與敦煌壁畫跨界碰撞。
  • 甘肅敦煌:氣象萬千的敦煌藝術,是人類的瑰寶
    臨在甘肅西部,有一塊極其古老文明的區域叫敦煌,在其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內產生了一種震驚中外的藝術表現形式,這就是敦煌藝術。輝煌的藝術成就使得眾多學者對敦煌藝術充滿了興趣並開展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這也對我國的美術創作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促進了學者對美術創作進行更深入有效的理論研究。
  • 很好,這很「絲綢之路」:敦煌藝術在美國蓋蒂藝術中心
    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於2016年5月7日-9月4日,在美國洛杉磯蓋蒂藝術中心呈現。還有42天!在洛杉磯的小夥伴抓緊去看!從國內放完暑假回美的同學們也抓緊去看哦。        美國敦煌大展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美國蓋蒂藝術中心|2016年5月7日至9月4日
  • 敦煌研究院將成立敦煌藝術學院
    關鍵提示:►敦煌研究生院或許會拍攝紀錄片《我在敦煌修壁畫》;►敦煌研究院將建立敦煌藝術學院;►文化與文化一定要包容和交流,這樣才能形成新的文化形態;►我留在敦煌,是因為我與它已經融為一體;►敦煌藝術即將進入校園;►文物保護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能做什麼,而是我們應該做什麼。
  • 敦煌夜市風情美
    在小吃廣場溫馨的雅屋,你可品嘗到臊子麵、漿水面、撥疙瘩、釀皮子、羊肉燜餅等「敦煌民間十大名小吃」,感受敦煌美食的濃濃鄉情。在夜市上還有傳歌獻藝的民間藝人,給你帶來原汁原味的藝術享受。引人垂涎的新疆烤羊肉,使夜市的空氣中彌散著悠悠的香氣。盛夏時節,敦煌麗日藍天,綠意盎然,白天炎熱,早晚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