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被稱為「觚」的器物,其造型特徵為:大喇叭形口,長身,細腹,斜坡狀高圈足。除「觚」這一定名外,亦有「花觚」、「筒花觚」、「鳳尾尊」、「出戟尊」、「觚式瓶」等名,絕大多數的此類器物都出現一器多名的情況。
商代後期 受觚
由於青銅觚在商周時期酒禮器制度中佔有核心地位,又因其造型纖秀、舒展,宋以降歷朝都有仿青銅觚造型的器物。在明清時期,此類器物大量出現,並以瓷質產品數量為最。
從現存出土和傳世的器物來看,北宋時期還沒有確切的資料能夠證明已有花觚出現,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中興,「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隨著近年來對杭州老虎洞修內司窯址的發掘,南宋官窯研究中的諸多難題得以解決。在修內司窯與郊壇下窯的遺址中,均出土有不同形制的觚形瓷器和陶器,數量較大,屬南宋官窯常見器型。這一時期,僅在官府直接控制的窯場發現觚形瓷器,各地方窯場並無發現。
元 青花蕉葉紋瓷觚 1980年江西省高安縣元代窖藏出土
入元後,起自朔漠的蒙古人帶動了社會審美風尚的變化。瓷器的特點由兩宋時期的清秀簡潔變得粗獷渾厚起來,而頗具雅致的觚形瓷器顯然並不投蒙人之所好,故元代觚形瓷器發現的數量並不多。這一時期全國制瓷業中心已轉移至江西景德鎮地區。北京的元大都遺址、舊鼓樓大街窖藏及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三件相似度極高的青花花卉紋觚形瓷器,均系景德鎮窯燒造。此外,與青花產品形制相同的卵白釉花觚也有發現。另見有觀臺磁州窯遺址出土的白釉褐彩觚形瓷器。傳世器物有龍泉窯系的產品,形制差異較大,皆為單色青釉。從整體來看,元代的花觚釉色品種增多,器物紋飾更加豐富,流行範圍更廣,但發現數量仍不多。
元龍泉窯花觚
景德鎮在明代成為全國制瓷業的絕對中心地區。在元代的基礎上,明、清兩代景德鎮窯的觚形瓷器樣式與品種更加豐富。明清時期花根據器型的變化,大致可將其分為四個時期。
明代成化—隆慶。目前筆者尚未發現洪武至天順這一時期的花觚。景德鎮龍珠閣出土幾件成化時期仿官釉「出戟尊」式觚,體型較細長,此型器物僅在成化朝發現。正德時期始流行「出戟尊」式觚,嘉靖時期的傳世品數量較大。
明萬曆 青花異獸紋花觚
這一時期發現的觚形瓷器數量較少,形制也較為單一,均為「出戟尊」式觚,底部皆有年號款。由於多為官窯燒造,器物造型小巧精緻,藝術價值較高。此期可視為觚形瓷器的發展期。
明萬曆 青花龍鳳紋出戟花觚
明代萬曆—康熙。萬曆時期出現了花觚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除繼續流行前朝「出戟尊」式觚之外,創燒了體型較大的觚形瓷器。由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官窯停燒,民窯生產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觚形瓷器造型更加多樣化。天啟朝雖國祚僅七載,且制瓷業整體水平低下,卻不乏精品。
清康熙 孔雀綠釉花觚
崇禎時期花觚較為常見,但品種比較單一。「筒花觚」為創新器型,粗者器足有粘砂現象,細者為細白砂底。釉面大多白中閃青,部分口沿處施醬黃釉。器身分為三部分進行裝飾,上部繪主題紋飾,中、下部則為輔助圖案,並用暗刻弦紋分割裝飾,特點較為明顯。落款者甚少。入清初始,景德鎮瓷業遭戰亂破壞,順治時期「瓷器之醜,較甚於舊」。觚形瓷器造型與裝飾均延續了晚明的特點,差別不甚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腹部微微凸起者數量增多。同時也出現了體型較小、通體僅繪一組圖案的「筒花觚」,並出現了書寫紀年文字的器物。
清康熙 天藍釉花觚
康熙一朝無疑是花觚流行度最廣、器物存世量最大的一個時期。形制較之以往更為豐富,除繼續大量燒造「筒花觚」之外,創燒出器體曲線弧度更大,腹部更為突出的器型,並成為主流產品。另一創新器型為「鳳尾尊」,存世量較大。康熙朝花觚胎質堅緻、細白,俗稱「糯米胎」。釉色白中閃青,底部掛釉,圈足多為二層臺式。器物多以青花進行裝飾,珠明料和浙料呈色上乘,層次感較強,在康熙各時期略有差異。底款常見雙圈款,另有花押款、圖記款、堂名款、幹支紀年款,康熙中期後出現年號款。
清乾隆 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
清代雍正、乾隆。雍正瓷器以造型雋秀、典雅、優美聞名於世,該朝花觚也體現了這樣的特點。單色釉品種造型仿商周青銅觚,釉色仿「五大名窯」,製作精美,官窯製作較多。乾隆時期的花觚形制繁多,出現不少創新品種,整體燒造水平較高。如「唐窯」觚、「座鐘」式觚為乾隆官窯首創,也有延續前朝的器型。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嘉慶—宣統。嘉慶以降,觚形瓷器再無創新形制出現,均為仿前朝器型。光緒時期著意仿古品種,較多形制的觚形瓷器都有仿製,存世量較大。雖形制較多,但都為沿襲舊制而作,質量不高。此期可稱為衰敗期。
清雍正 仿汝釉花觚
花觚造型優雅大氣,故深受眾多文人士大夫之喜愛。袁宏道的插花專著《瓶史》成書於萬曆年間,文中提到:「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 谷應泰《博物要覽》中也記載:「尊、觚、解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須打錫套管入內,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不令斜倒。又可注滾水插牡丹、芙蓉等。」以上兩段記載表明,花觚系插花之用。「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近有饒窯白瓷花尊,高三二尺者,有細花大瓶,俱可供堂上插花之具,制亦不惡。若書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膽瓶、紙槌瓶、鵝頸瓶、花觚……各窯壁瓶。次則古銅花觚、銅觶……,俱可插花。又如饒窯宣德年燒制花觚、花尊……,亦可文房充玩。」上文從清賞雅玩的角度對花觚的種類進行了優劣排序,官哥窯花觚為最優,其次為古青銅觚,最後是宣德、成化景德鎮窯花觚。事實上,其功用較為單純,即多為插花器或陳設器。清代始也作為瓷質供器,用於供奉佛道。
清康熙 釉裡三色花鳥紋花觚
近年拍賣市場的花觚精品: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估價: 3,000.00-3,500.00萬
成交價: 6,608.00萬
明成化 青花折枝蕃蓮「八寶」紋出戟觚
估價: 400.00-600.00萬
成交價: 1,376.00萬
清雍正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六方花觚
估價: 1,000.00-1,500.00萬
成交價: 1,324.00萬
清雍正 粉青釉仿古饕餮紋觚
估價: 360.00-560.00萬
成交價: 517.50萬
清乾隆 仿汝釉花觚 (一對)
估價: 150.00-250.00萬
成交價: 506.00萬
明萬曆 五彩龍紋出戟花觚
估價: 220.00-320.00萬
成交價: 447.41萬
清乾隆 仿汝釉花觚
估價: 320.00-350.00萬
成交價: 396.75萬
清乾隆 粉彩花卉八吉祥紋花觚
估價: 300.00-500.00萬
成交價: 345.00萬
清乾隆 黃地粉彩八寶紋花觚
估價: 120.00-220.00萬
成交價: 345.00萬
清嘉慶 珊瑚紅地八吉祥花觚 (一對)
估價: 200.00-300.00萬
成交價: 322.00萬
歡迎您加好友一品雅集銷售客服,一品雅集銷售客服將提供更全面的回流藝術藏品照片和全球拍賣同步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