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瓷百器之俏麗典雅的花觚

2021-01-11 一品雅集

 

    現時被稱為「觚」的器物,其造型特徵為:大喇叭形口,長身,細腹,斜坡狀高圈足。除「觚」這一定名外,亦有「花觚」、「筒花觚」、「鳳尾尊」、「出戟尊」、「觚式瓶」等名,絕大多數的此類器物都出現一器多名的情況。


商代後期 受觚

    由於青銅觚在商周時期酒禮器制度中佔有核心地位,又因其造型纖秀、舒展,宋以降歷朝都有仿青銅觚造型的器物。在明清時期,此類器物大量出現,並以瓷質產品數量為最。

 

     從現存出土和傳世的器物來看,北宋時期還沒有確切的資料能夠證明已有花觚出現,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中興,「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隨著近年來對杭州老虎洞修內司窯址的發掘,南宋官窯研究中的諸多難題得以解決。在修內司窯與郊壇下窯的遺址中,均出土有不同形制的觚形瓷器和陶器,數量較大,屬南宋官窯常見器型。這一時期,僅在官府直接控制的窯場發現觚形瓷器,各地方窯場並無發現。


元 青花蕉葉紋瓷觚  1980年江西省高安縣元代窖藏出土

    入元後,起自朔漠的蒙古人帶動了社會審美風尚的變化。瓷器的特點由兩宋時期的清秀簡潔變得粗獷渾厚起來,而頗具雅致的觚形瓷器顯然並不投蒙人之所好,故元代觚形瓷器發現的數量並不多。這一時期全國制瓷業中心已轉移至江西景德鎮地區。北京的元大都遺址、舊鼓樓大街窖藏及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三件相似度極高的青花花卉紋觚形瓷器,均系景德鎮窯燒造。此外,與青花產品形制相同的卵白釉花觚也有發現。另見有觀臺磁州窯遺址出土的白釉褐彩觚形瓷器。傳世器物有龍泉窯系的產品,形制差異較大,皆為單色青釉。從整體來看,元代的花觚釉色品種增多,器物紋飾更加豐富,流行範圍更廣,但發現數量仍不多。


元龍泉窯花觚

    景德鎮在明代成為全國制瓷業的絕對中心地區。在元代的基礎上,明、清兩代景德鎮窯的觚形瓷器樣式與品種更加豐富。明清時期花根據器型的變化,大致可將其分為四個時期。

 

    明代成化—隆慶。目前筆者尚未發現洪武至天順這一時期的花觚。景德鎮龍珠閣出土幾件成化時期仿官釉「出戟尊」式觚,體型較細長,此型器物僅在成化朝發現。正德時期始流行「出戟尊」式觚,嘉靖時期的傳世品數量較大。


明萬曆 青花異獸紋花觚

    這一時期發現的觚形瓷器數量較少,形制也較為單一,均為「出戟尊」式觚,底部皆有年號款。由於多為官窯燒造,器物造型小巧精緻,藝術價值較高。此期可視為觚形瓷器的發展期。


明萬曆 青花龍鳳紋出戟花觚

    明代萬曆—康熙。萬曆時期出現了花觚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除繼續流行前朝「出戟尊」式觚之外,創燒了體型較大的觚形瓷器。由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官窯停燒,民窯生產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觚形瓷器造型更加多樣化。天啟朝雖國祚僅七載,且制瓷業整體水平低下,卻不乏精品。


清康熙 孔雀綠釉花觚

    崇禎時期花觚較為常見,但品種比較單一。「筒花觚」為創新器型,粗者器足有粘砂現象,細者為細白砂底。釉面大多白中閃青,部分口沿處施醬黃釉。器身分為三部分進行裝飾,上部繪主題紋飾,中、下部則為輔助圖案,並用暗刻弦紋分割裝飾,特點較為明顯。落款者甚少。入清初始,景德鎮瓷業遭戰亂破壞,順治時期「瓷器之醜,較甚於舊」。觚形瓷器造型與裝飾均延續了晚明的特點,差別不甚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腹部微微凸起者數量增多。同時也出現了體型較小、通體僅繪一組圖案的「筒花觚」,並出現了書寫紀年文字的器物。


清康熙 天藍釉花觚

    康熙一朝無疑是花觚流行度最廣、器物存世量最大的一個時期。形制較之以往更為豐富,除繼續大量燒造「筒花觚」之外,創燒出器體曲線弧度更大,腹部更為突出的器型,並成為主流產品。另一創新器型為「鳳尾尊」,存世量較大。康熙朝花觚胎質堅緻、細白,俗稱「糯米胎」。釉色白中閃青,底部掛釉,圈足多為二層臺式。器物多以青花進行裝飾,珠明料和浙料呈色上乘,層次感較強,在康熙各時期略有差異。底款常見雙圈款,另有花押款、圖記款、堂名款、幹支紀年款,康熙中期後出現年號款。


清乾隆 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

    清代雍正、乾隆。雍正瓷器以造型雋秀、典雅、優美聞名於世,該朝花觚也體現了這樣的特點。單色釉品種造型仿商周青銅觚,釉色仿「五大名窯」,製作精美,官窯製作較多。乾隆時期的花觚形制繁多,出現不少創新品種,整體燒造水平較高。如「唐窯」觚、「座鐘」式觚為乾隆官窯首創,也有延續前朝的器型。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嘉慶—宣統。嘉慶以降,觚形瓷器再無創新形制出現,均為仿前朝器型。光緒時期著意仿古品種,較多形制的觚形瓷器都有仿製,存世量較大。雖形制較多,但都為沿襲舊制而作,質量不高。此期可稱為衰敗期。


清雍正 仿汝釉花觚

    花觚造型優雅大氣,故深受眾多文人士大夫之喜愛。袁宏道的插花專著《瓶史》成書於萬曆年間,文中提到:「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 谷應泰《博物要覽》中也記載:「尊、觚、解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須打錫套管入內,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不令斜倒。又可注滾水插牡丹、芙蓉等。」以上兩段記載表明,花觚系插花之用。「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近有饒窯白瓷花尊,高三二尺者,有細花大瓶,俱可供堂上插花之具,制亦不惡。若書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膽瓶、紙槌瓶、鵝頸瓶、花觚……各窯壁瓶。次則古銅花觚、銅觶……,俱可插花。又如饒窯宣德年燒制花觚、花尊……,亦可文房充玩。」上文從清賞雅玩的角度對花觚的種類進行了優劣排序,官哥窯花觚為最優,其次為古青銅觚,最後是宣德、成化景德鎮窯花觚。事實上,其功用較為單純,即多為插花器或陳設器。清代始也作為瓷質供器,用於供奉佛道。


清康熙 釉裡三色花鳥紋花觚

近年拍賣市場的花觚精品: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纏枝蓮紋花觚

估價: 3,000.00-3,500.00萬

成交價: 6,608.00萬

 

明成化 青花折枝蕃蓮「八寶」紋出戟觚

估價: 400.00-600.00萬

成交價: 1,376.00萬

 

清雍正 礬紅彩描金雲龍紋六方花觚

估價: 1,000.00-1,500.00萬

成交價: 1,324.00萬

 

清雍正 粉青釉仿古饕餮紋觚

估價: 360.00-560.00萬

成交價: 517.50萬

 

清乾隆 仿汝釉花觚 (一對)

估價: 150.00-250.00萬

成交價: 506.00萬

 

明萬曆 五彩龍紋出戟花觚

估價: 220.00-320.00萬

成交價: 447.41萬

 

清乾隆 仿汝釉花觚

估價: 320.00-350.00萬

成交價: 396.75萬

 

清乾隆 粉彩花卉八吉祥紋花觚

估價: 300.00-500.00萬

成交價: 345.00萬

 

清乾隆 黃地粉彩八寶紋花觚

估價: 120.00-220.00萬

成交價: 345.00萬

 

清嘉慶 珊瑚紅地八吉祥花觚 (一對)

估價: 200.00-300.00萬

成交價: 322.00萬



歡迎您加好友一品雅集銷售客服,一品雅集銷售客服將提供更全面的回流藝術藏品照片和全球拍賣同步資訊。

相關焦點

  • 雅瓷百器:古瓷花觚俏麗典雅,在收藏市場上獨樹一幟!
    器型 明代瓷觚樣式可分為以下幾類:(1) 球腹:長頸,腹部鼓出似球,足部高長,微外撇。相對於元朝鼓腹瓷觚,明朝的球腹瓷觚腹部更加圓鼓,且在明萬曆時期尤為流行。 (2) 出戟:大口外撇、長頸略粗、鼓腹、腹部兩側或四稜有出戟,是從宋元流行至明朝的器物樣式。
  • 東京中央12月拍賣|清乾隆 瓷胎洋彩黃地纏枝蓮託八寶紋花觚一對
    東京都文京區後楽1丁目3−61東京中央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環幹諾道中111號 永安中心26樓2601【拍賣】12月29日(星期二)-30日 (星期三)10:00~ (東京時間)株式會社 東京中央拍賣東京中央拍賣香港有限公司在兩岸故宮舊藏的眾多雅瓷之中
  • 東京中央12月拍賣|雅瓷聚英 珍玩競秀 ——神戶知名古美術商舊藏雅瓷名器同一收藏
    珍玩競秀 神戶知名古美術商舊藏雅瓷名器同一收藏東京中央十月拍賣推出的【雅瓷聚英 珍玩競秀 神戶知名古美術商舊藏雅瓷名器同一收藏】取得了良好的拍賣成績,得到了藏家的一致好評。本專場共計拍品42 個標的,內容涵蓋金石擺件,雅瓷,青銅,漆器等諸多品類,可謂品類齊全,且品級頗高。其中最為值得關注的莫過於唐 漢白玉雕獅子及唐 籃彩獅子二器無疑,此二器雖材質不同,但其形態神似,工藝精絕,尤其籃彩之器,更是唐三彩之少見之物,共同彰顯了大唐盛世之氣概,至此拍賣之際,一同釋出,頗為難得。
  • 季永:翰林妙墨 瓷畫暉光——王鳳池與他的淺絳彩瓷畫時代
    王鳳池書王少維畫仰天春大瓶(中貿聖佳拍品)王鳳池書王少維畫太和春大瓶王鳳池制器座(片陶居藏)「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語出《易經.繫辭》)。中國器物製作自古便被賦予了「器以載道」的深層寓意,製作陶器更被歷代聖賢比喻為育人治國,作為文化精英階層的王鳳池自然深明此理。所以,他在瓷器製作上賦予了自己人格化的情感寄託。這些瓷器除了具有御窯的至尊血統外,更兼具文人的哲思才情,這一點與清代御窯最鼎盛時期的督窯官唐英頗為相似。一件被王鳳池命名為「陶鈞」的淺絳山水花觚,是其制瓷思想的集中體現。(圖14)此花觚中間繪潯陽歸舟畫意,上下各有一段題記。
  • 宋瓷精品——影青釉刻花碗
    說到宋瓷,就會讓人想到與之諧音的宋詞。宋瓷更像宋詞中的婉約派,典雅委婉。宋瓷諸窯雖各有千秋、各領風騷,但均以單色釉的高度發展而著稱,其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無論從比例、尺度、色澤,還是形狀上反覆推敲,宋瓷都能讓人感覺到一種含蓄典雅的內在美。如果對其形狀做任何一點改動似乎都會破壞它的美,這種精確的把握恰到好處,使它有一種精妙的柔婉之美。
  • 53度財富龍酒,一瓷一酒帶你閱盡古瓷典雅,體驗皇家尊貴
    黃釉瓷生來金貴,帶著皇天后土的寓意,被統治者佔為己用。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53度財富龍酒,酒瓶採用景德鎮皇家御用瓷製成天球瓶的形狀,將瓷文化和酒文化進行時代創新融合,精心打造,盡顯尊貴大氣,是您珍藏、品鑑的上佳之選。
  • 小器,大雅 | 見物,即道
    器,皿也盛物為器物周為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物之上常見匠人之心常懷生活高意如此凡器不凡小器不小茶有茶器酒有酒器花有花器香亦有香器得雅器或是竹篾青青少時讀明朝人魏學洢的《核舟記》,裡面描述了王叔遠精湛的核雕之技,「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精工奇巧,讓人不由嘆為觀止。
  • 名窯鈞器窯變藝,琮式美瓶北宋瓷
    鑑賞此器。進而可見,其釉色乃典型鈞瓷之相,淺藍紅釉,典型的宋鈞瓷窯變特徵。其中局部紅釉窯變,可見類蚯蚓走泥紋之現象,故可斷其乃北宋鈞瓷。續觀其釉,藍釉可見有開片紋,整體釉色溫潤,包漿潤和而老道。其胎帶紅,十分堅硬,又具北宋均瓷胎土典型特徵,綜合識之,器相、釉相、胎相諸門可開。
  • 柴燒\書之法,器致美
    書之法,器致美 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論述:橫「如千裡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如「陸斷犀象」;捺如「百鈞弩發」;豎如「萬歲枯藤」,都是對書法之美的一種描述。書法反映在陶瓷上,別有一番意境之美。
  • 明清甜白釉瓷怎樣鑑別真假?收藏價值如何?
    明永樂一朝,宮廷重白瓷,以此品為例,彰顯景德鎮官窯之經典,其造工精良,清澈素明,凝潤光淨,自元代景德鎮始承官瓷起,此品盡展當地藝匠之細琢精工。永樂甜白釉釉色不僅結拜肥厚,而且溫潤如玉,沒有棕眼。能夠看到釉面有非常多極細的小孔,也就是「棕眼」,並且呈現出很難被看到的橘皮紋。
  • 美瓷鑑賞—均窯方耳三足爐
    是宋瓷五大名窯之一。均窯有唐均,宋均,金均,元均,明均之分。鈞瓷與其他瓷器一樣,由陶器演變而來,是對陶器的繼承和延續。根據考古發現和對現存古鈞瓷的研究,古代鈞瓷的器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日用生活器皿類器型,另一類為陳設類器型。有的專家認為,以碗、盤、碟、爐、鼎等民間日常用器為主的俗稱民鈞。與此對應的,是以花盆、洗、尊、瓶等為主的造型,俗稱官鈞。官鈞瓷器,造型大雅,窯變美妙,被認為鈞瓷中的珍品。
  • 無可超越的「御瓷之巔」,「奇思異巧」轉心瓶!
    許之衡(1877—1935)在《飲流齋說瓷》道:「……乾隆一朝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轉心瓶畫工精細,工藝複雜,充分展示了中國制瓷技術的巔峰水平。在唐英的主持之下,雍正到乾隆早期的景德鎮御窯,已經幾乎可以燒出任何釉色、器型或是複雜組合,已經達到了幾乎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的地步,但乾隆皇帝早已經不滿足於在御瓷上克服這些技術性問題了,而是要追求新、奇、巧!乾隆要求的是絕不能不走尋常路,要創造出奇絕的藝術孤品來。
  • 茶葉末釉,瓷上香來
    柴燒茶末釉香爐盞古今中外鍾情於茶葉末釉瓷器之人,大多最愛的是它獨特釉色。一抹黯綠,如茶香浸入瓷中,在失透狀的釉面裡,黃綠色摻雜似茶葉細末,古樸清麗,耐人尋味,深沉凝重,極具古意。▲ 清乾隆·茶葉末釉弦紋銜環鋪首大尊成交價:RMB 2,875,000拍賣會:2019年秋季拍賣會信息來源丨雅昌藝術網發展到乾隆時期,茶葉末釉色更有滋潤、鮮明、活潑之感
  • 器說:宣爐古事∣宣德爐最新分類法
    說到香爐,其材質大多為陶、銅、鐵、瓷,少有佛道的供養者會使用金銀之器放在殿前來表達對佛祖的尊敬。
  • 李麗嬌:「小器大作」鑄經典
    一雙妙手,精巧雅作通觀李麗嬌所創之作品,優雅大氣,造型巧妙,在古樸凝重的風格上,又有著雋永精巧的韻味。如:李麗嬌作品《羊脂玉瓷手繪瓶》作品【羊脂玉瓷手繪瓶】取德化優質高嶺土創作,圓口束頸,長圓腹,圈足,釉面光潔細膩,器形周正雅致。
  • 讀圖|「大英百物展」時間軸:從兩百萬年前的砍砸器開始
    讀圖|「大英百物展」時間軸:從兩百萬年前的砍砸器開始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6-30 11:43
  • 醴陵民國瓷業改革:攻苦食啖的實業精神,破除當今瓷業窠臼方法論
    據孟幼庵《醴陵瓷業工廠調查記》描述:1914年,公司廠屋700餘間,分為40個廠,工人六七百人,窯爐三座,每窯出貨價約一千二三,銷往湖南、湖北、江蘇、安徽、山東等地。按熊希齡的計劃,公司初期仿景德鎮瓷;待學生學成回家,便製作西瓷,以抵外貨;五年內走出國門,為中國挽回利權,實現瓷業振興。
  • 福祿之器,吉祥萬代|清宮康雍乾三朝葫蘆瓶鑑賞
    ,是仙境的象徵,藏有長生不老之藥;葫蘆還被視為避邪之物,驅除惡鬼和疾病。 另外,在紋飾上,清代繼承了晚明「福」「壽」「壽山福海」「百鹿」「百鶴」「雲裡百蝠」等,還增添了「壽」字、「雲蝠銜壽字」「雙龍戲團壽」「雲蝠」「瓜瓞綿綿」等。清代的紋飾題材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吉祥圖案廣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