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考古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2020-12-18 和訊

考古人員向現場的記者介紹發現的皇家稻田遺址。 本版攝影/除署名外 新京報記者 浦峰

考古人員在清理田字房遺址。

《圓明園四十景圖》中的澹泊寧靜。 圓明園管理處供圖

澹泊寧靜是乾隆皇帝最喜愛景點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已建成。乾隆皇帝在圓明園西北部遊覽或在文源閣讀書累了,經常在此休息並進膳。他曾在《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中題詠澹泊寧靜:「青山本來寧靜體,綠水如斯澹泊容。境有會心皆可樂,武侯妙語時相逢。千秋之下對綸羽,溪煙嵐霧方重重。」 澹泊寧靜出自司馬相如《長楊賦》:「人君以澹泊為德」,以及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圓明園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首次採用了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開放考古發掘工地,還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

新京報訊 昨日,記者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一處重要的遊憩寢宮。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從今年11月初開始,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澹泊寧靜開展考古發掘。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介紹,遺址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了「田字房」的內部情況,考古人員在考古範圍的東北側就發現了拼接樣的方磚。通過考古發掘出來的其中一間房屋的地面,可以初步推斷,「田字房」內部有裝飾和隔斷。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田字房」外圍不僅有長廊,還有暗渠等排水系統。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介紹,「田」字象徵農耕,古代中國奉行以農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為房,還在圓明園的稻田裡舉行藉田之禮,即「親耕」,以示對農業的重視。因此,「田字房」的外圍不僅有河水環繞,還有大面積皇家稻田。

目前,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已經暫告一段落,下一階段考古人員將對遺址考古發掘的細節進行進一步分析,包括地釘的分布、排水系統的走向、稻田分布範圍等。

近年來,圓明園管理處持續推進大宮門、紫碧山房、如園、舍衛城等遺址的考古工作,還在多個考古現場開展公眾考古活動,全程向公眾開放考古工地,展示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開放考古發掘工地,還及時與社會共享考古成果。

■ 現場

已發現9間房屋遺址位置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澹泊寧靜遺址現場,考古人員正在景區的山水輪廓附近做考古工作。考古人員用綠色圍網將遺址區域圍起,現場人員可以近距離觀看考古的全過程。

遺址範圍內還有幾塊石頭和柱礎殘存。此次考古面積約500平方米,四分之一的區域已經啟動了考古發掘。考古探溝內,工作人員用小刷子清理遺址上的塵土,遺址建築的地面漸漸顯露出來。據介紹,截至目前,已發現了臺階、地釘、條石、排水設施等。

張中華介紹,該處遺址原來房子的外圍牆體已經沒有了,經一個多月的考古,已經發現了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

根據史料記載,「田字房」是一個田字外形的建築,共33間房屋,用石塊壘砌,是虎皮牆面,每間的邊長約4.48米,簷柱高3.68米。「經過現場勘探,我們發現建築的基礎數據與史料記載基本一致。」張中華說。

張中華告訴記者,考古人員目前正在對皇家稻田開展兩個探溝的考古工作,已經發現了稻田的田埂。「未來,我們要通過植物考古的方式,將皇家稻田的土壤送進實驗室通過採樣、篩土、水洗等實驗室考古手段,了解土壤構成,來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進一步對京西稻的種植開展考古學研究,這也是圓明園首次開展植物考古。」

【連結】

圓明園澹泊寧靜景區平面圖

澹泊寧靜景區南北長約140米,東西寬約160米。主體建築「田字房」,四面各顯七間,四外圍廊,中井為十字形,共33間,各間皆見方4.48米,廊深1.28米,簷柱高3.68米。

新京報記者 吳為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圓明園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近日,在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人員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由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市文研所、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考古人員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圓明園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對京西稻的種植進行考古學研究。
  • 圓明園遺址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本報訊(記者 王斌)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發現。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的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及其內部情況,並首次運用植物考古手段發現了皇家稻田遺址,下一步將用實驗方法分析土壤構成,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
  • 圓明園主建築「田字房」首次發現皇家稻田遺址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發現。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的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及其內部情況,並首次運用植物考古手段發現了皇家稻田遺址,下一步將用實驗方法分析土壤構成,判斷稻田內是否有相關植物遺存。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雍正五年(1727年)時已建成,東西寬160米、南北長140米。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
  • 圓明園考古發現皇家稻田遺址和「田字房」,遊客可近距離觀看考古全...
    由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本次在圓明園發現的「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其文化內涵與三千多年前周原遺址中祭祀土地的「社」一脈相承,揭示了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基因。
  • 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現皇家稻田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羅鑫)記者15日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由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的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重要成果,發現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建成。
  • 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現「田字房」
    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15日,北京,工作人員在遺址現場進行發掘工作。日前,圓明園在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中發現「田字房」等遺址。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田」字象徵農耕,古代中國奉行以農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為房,還在圓明園的稻田裡舉行藉田之禮即親耕,並察看農事農時,以示對農業的重視。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15日,北京,工作人員們在遺址現場進行考古相關工作。日前,圓明園在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中發現「田字房」等遺址。
  • 圓明園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原標題:圓明園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記者今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
  • 圓明園考古發現皇家稻田 雍正帝曾在這兒「下田」耕作……
    圖說:考古現場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 下同在圓明園西北部的澹泊寧靜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在如今遊客的眼中,澹泊寧靜遺址山水輪廓尚在,遺址範圍內只可見幾塊石頭和柱礎。殊不知兩百多年前,這兒曾有一座1350平方米的宮殿和一片彌望的皇家稻田,山水秀麗,風光宜人。記者了解到,日前,由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
  • 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現「田字房」-中新網
    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現> 12月15日,北京,工作人員在遺址現場測量一處已被發掘的排水渠尺寸。日前,圓明園在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中發現「田字房」等遺址。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田」字象徵農耕,古代中國奉行以農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為房,還在圓明園的稻田裡舉行藉田之禮即親耕,並察看農事農時,以示對農業的重視。
  • 圓明園考古有新發現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記者今天從圓明園管理處獲悉,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工作人員說,截至目前,已經考古發現了臺階、地釘、條石、排水設施等。「原來房子的外圍牆體已經沒有了,通過一個多月的考古,我們已經發現了9間房屋遺址的位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圓明園課題組組長張中華告訴記者,根據史料記載,「田字房」是一個田字外形的建築,共33間房屋,用石塊壘砌,是虎皮牆面,每間的邊長約4.48米左右,簷柱高3.68米。
  • 圓明園遺址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
    昨天上午,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記者 王海欣攝 作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取得重要發現。圓明園管理處昨天公布消息,考古人員在遺址上發現了主建築「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這也是圓明園考古工作首次採用植物考古手段開展研究。 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時已建成,取意於諸葛亮《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當天上午,與會專家參觀了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現場和井頭山遺址,並觀摩了出土文物。  下午,與會專家對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取得的階段性收穫進行了論證。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從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良渚文化晚期,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 浙江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的40餘位專家學者和餘姚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參加了此次會議。
  • 乾隆去圓明園,船隊怎麼停靠?考古有新發現!
    乾隆去圓明園,船隊怎麼停靠?考古有新發現!今年北京市考古發掘成果中,七項重大發現有兩項在圓明園,分別是如園遺址和紫碧山房遺址,其中位於圓明園西北角的紫碧山房遺址考古進展是首次向媒體披露。
  • 圓明園被修復時,意外發現5萬多件文物,唯獨這件讓專家驚喜不已
    在將圓明園劫掠一空後,侵略者還不滿足,竟然放了一把大火,使得這座輝煌的宮殿付之一炬。之後的近百年時間裡,慘遭焚毀的圓明園都沒能得到很好的修整和保護,不僅有盜匪趁機奪取財寶,連石料都被毀壞、拆賣殆盡。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圓明園才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展開了考古發掘和修復工作。
  • 重建圓明園,真的沒有那個必要
    圖片來源於百度對於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國家文物局經商北京市政府答覆稱,圓明園遺址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國被侵略、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歷史文獻依據,且將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歷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11月10日北京日報)圓明園為圓明、長春、萬春三園之總稱。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建,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成,是我國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之一,1860年和1900年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所毀。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經過及考古歷程,介紹了皇城臺、外城東門等地點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綜合研究進展,並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述評和反思,以期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2012年,石峁考古發掘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  圖一據傳發現於石峁遺址的銅環和玉環(神木市博物館藏) 下載原圖  發掘工作啟動九年來,石峁考古調查與發掘取得了「石破天驚」式的重要收穫。與此同時,石峁遺址的綜合研究、文物保護、展示利用及遺址公園建設等工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