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鏡頭及器械
胡維博士正在為病人進行手術
上周六,32歲的林少跟同事們踢球時一不小心,居然把膝蓋給弄傷了,表面看沒出血,可是一條腿像是被鎖住了一般,行動不便。到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關節外科一檢查,膝關節的半月板撕裂。
過程很驚險,好在結果還不錯,醫生用一個直徑只有約4毫米的關節鏡,半個小時就給林少動完了手術。醫生還告訴忐忑不安的林少,以後還能踢球,只是要幽著點了。
手術切口不到1釐米
修復破碎半月板
說到半月板,很多人其實還挺陌生。半月板其實就是膝關節之間的一塊「墊子」,作用在於減小關節之間的磨損,緩衝壓力。但如果運動時突然用力彎膝轉身,最易受傷的就是半月板。
醫生給林少手術用的工具,是一個直徑只有約4毫米的關節鏡。「從膝蓋處劃開一個不到1釐米的小口子,將關節鏡伸入其中,關節鏡上的攝像頭就將關節內的損傷情況回傳到電腦屏幕上,手術視野比傳統方式好得多,就連關節的角落,也看得清清楚楚,比僅僅照核磁共振(MRI)更準確。」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關節外科博士胡維說,根據鏡下所看到的真實情況,醫生再採取相應的手術方式,將破碎後不能癒合的半月板進行部分切除修整,將供血相對豐富的撕裂半月板進行縫合。
手術完成後,林少膝蓋的傷口用一張小敷貼就搞定了,這點讓林少覺得很欣喜。
韌帶重建
小小關節鏡大顯身手
和林少同病房的周先生,因為從高處跌落,導致右膝蓋處3條韌帶斷裂,差一點一條腿就幾乎殘了,但是在人民醫院中山院區關節外科接受了韌帶重建手術後,現在已經能恢復走路了。
「韌帶重建也是用關節鏡進行的,取患者身上功能相對次要的肌腱或韌帶,進行編織、加工後再用關節鏡移植到膝關節內。」胡維博士說,關節鏡現在的用途已經非常廣泛,不但可以用來進行手術,也可以用來進行病情的診斷,比如,半月板損傷的部位、程度、形態,膝關節交叉韌帶的損傷情況等等,關節鏡可見範圍內的診斷準確率高過MRI。而用關節鏡能做的手術也是數不勝數,比如半月板損傷後半月板切除、修整、縫合、成形等;感染病灶清除與灌洗;交叉韌帶的損傷與重建;軟骨損傷的修復、移植等等。
大部分關節疾病
都能用微創技術來解決
「傳統的開放式手術,患者需要臥床休養多日才能下床活動,並且還有可能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後遺症,這些後遺症直接導致術後康復效果較差。」胡維博士說,以關節鏡為代表的微創手術則避免了開放手術的弊端,手術麻藥退去後,患者就可以進行活動。關節鏡手術之後,患者疼痛感非常小,也不會有像開放手術一樣的併發症。所以,關節鏡在關節外科的運用非常廣泛。
「關節鏡手術可以解決幾乎全身所有關節的大部分創傷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但是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在膝關節、肩關節、髖、踝關節和肘關節為主。」胡維博士說,膝、肩關節的關節鏡手術最為常見。患者用關節鏡手術後住院時間短、恢復快,不僅對其身體,對他的心理也有積極的作用,促進疾病更快地康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