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距今4600年前
戰爭雙方:
一: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聯盟(由100個氏族構成,統稱百姓)
黃帝(姓姬名軒轅,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姬姓為上古八大姓之一),黃帝部落居中黃河、長江流域。
註:黃帝陵:5A級景區,在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鎮
二:蚩尤部落
蚩尤:九黎之君,即九個親屬部落結成的部落聯盟的首領,九黎即九夷,屬東夷集團。東夷集團是我囯古代中原對東部各部落的統稱。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他們勇武善戰,武器裝備先進。
註:蚩尤墓: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有些荒涼
地點:涿鹿之野,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
戰爭緣由:蚩尤向西侵掠,炎帝大敗,向黃帝求助,引起黃帝、蚩尤的涿鹿之戰。
戰爭目的: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黃河下遊地區。
戰爭經過:
《列子·黃帝》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此以力使禽獸者也」。這十者均為十大部族圖騰神獸,這十大部族曾為軒轅黃帝(有熊氏)在阪泉之戰立下大功。
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黃帝之臣風后在北鬥星座的啟示下,發明了指南車,才衝出大霧。還傳說黃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東海中的神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用其皮蒙鼓,用雷獸之骨作鼓槌,「聲聞五百裡,以威天下」。
黃帝與蚩尤的戰爭最後的決戰在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藉助自然力徵服對方,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只得請下天女女魃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
戰後,不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風雨後神力大減,「不得復上」,即不能回到天上,應龍參戰以後,也「不得復上」,天上「無復作雨者」,使地上連續大旱數年。
近代環境考古告訴我們,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環境又一次大變化時期,不斷升高的氣溫,持續不斷的冰川融化與降雨均驟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後,從遼東半島到長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遺蹟,以後,距今4700年開始又發生了小的波動動。涿鹿之戰中,那些被巫術呼喚來的暴風雨及其後的乾旱,正與氣候由平穩到發生波動的情況相合。
戰爭結果:
黃帝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黃帝在涿鹿「合符釜山」,即舉行政治大會盟,定都涿鹿,開創了「千古文明開涿鹿」的千秋偉業。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蚯大螻,色尚黃,於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皇帝。黃帝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20歲)。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戰爭影響:
涿鹿戰爭之後,方圓數百數千裡懾於黃帝威嚴,各宗族安分守己,不敢輕易發動戰爭,這樣就使得中原及其四方趨於安定。因而各宗族活動的地域便相對固定下來。活動地域的相對固定,使得氏族成員由遊獵為生逐步轉向稼穡(指農業勞動)為生,從而使得生產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涿鹿戰爭對華夏戰爭影響最深的還是在軍事方面。由於涿鹿戰爭是部族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結局又是以黃帝之弱勢勝了蚩尤之優勢,之後黃帝又趁勢收復了中原,使華夏族各部落實現了團結統一。此後,又進一步徵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與華夏族結為同盟,這都與黃帝的軍事才能及其在戰爭中的表現有極大關係。因此,許多史書上稱,涿鹿之戰是中華民族在發展時期興亡絕續之大事。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華夏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並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
拓展一:
傳說蚩尤是炎帝的兒子,姜子牙(公元前1136年-公元前1036年)炎帝神農氏54世孫,伯夷36世孫,被封到齊國,尊蚩尤為兵主,即人主。
在齊國封了八位神,稱齊地八神。天主、地主、兵主、日主、月主、陰主、陽主、四時主,八位神主即是天地自然的主宰。所以兵主地位上其實就等同於人主,人主即是人間的主宰,對應人間帝王,人類的祖先。蚩尤和炎帝同宗,姓「姜」,大概是因為避諱周朝天子,所以改叫兵主。姜太公封神的目的,就是為齊國建立自己的神話體系,據史書記載,蚩尤是炎帝的後裔,姜姓,與姜太公同姓,很可能姜太公就是蚩尤的直系後代,所以封蚩尤為兵主,就很好理解了。
祭祀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事情,你祭祀什麼神,有沒資格祭祀,那都是有嚴格規定的,周朝的祖先姓姬,祭祀的是黃帝一脈的神,所以齊地八神是正統以外的獨立體系,因此受到了周朝的忌諱。
所以歷史上因為祭祀信仰的原因,齊國經常受到周天子的打壓,這大概就是齊地八神失傳的主要原因,後來的楚國也曾照搬齊地八神的設定封神,比如東皇太一是陽主、雲中君是月主、國殤為兵主等等。
拓展二:
炎黃部落聯盟由100個氏族構成的,統稱百姓,黃帝打敗蚩尤後,蚩尤被擒殺,其所屬一部分南遷江南,一部分留在山西,一部分被俘為奴,即所謂「黎民」,九黎之民,所以就有了黎民百姓這個詞,百姓和黎民是奴隸主和奴隸的區別。到了春秋末期,隨著宗族世襲制的破壞,土地私有制的出現,百姓的地位降低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後也降到了黎民的行列,因此,後來就將黎民和百姓統一稱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