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感受匱乏的孩子,何來索求無度!
今天早上,我娃說想吃奶酪棒,還要汪汪隊的那種!
額,娃從來沒吃過,怎麼知道奶酪棒?這不重要,既然想吃,那老母親就給你買,娃有需求,能滿足的就要盡力滿足呀。
然後我就帶著娃先從小區裡面的超市一家一家問起,小區三家超市全都沒有,我安慰娃,沒關係,咱去菜市場那邊的超市買。
奶奶陪著一起,一直在擔心我上班要遲到,也一直在說我太慣著孩子了,上班都要遲到了,還不急不慢的帶孩子去買什麼奶酪棒。
在去菜市場的路上,路過一家專門賣牛奶的店,奶奶提議去這家店問問。很幸運,店裡面有賣奶酪棒,正好是汪汪隊的包裝,娃很開心,我直接買了兩大袋。(因為有其他小朋友,擔心萬一娃喜歡吃,吃不過癮,吃不痛快。)
好了,娃的需求我滿足了,娃小心翼翼的把兩袋奶酪棒放進自己的背包,滿足的跟我再見,提醒我上班路上注意安全。
是的,如奶奶預言,我今天上班遲到了,10點15分到公司。但,我當時內心的聲音就是:我只有給孩子買到奶酪棒,我娃才能開心,我今天才能輕鬆、愉悅、高效的投入工作。
我內心流動著對孩子的愛,我就要向孩子表達愛意,我就要回應、滿足孩子的需求。
也許有人擔心甚至質疑,如果孩子提出的需求,滿足不了怎麼辦?滿足不了就是不愛孩子嗎?
如果條件不允許滿足不了或者就是不想滿足孩子,那也沒關係,如實的告訴孩子就好了。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能力有限,滿足不了你,或者爸爸媽媽今天不想買給你。但是一定要告訴孩子,並不是說你不能提出需求,你值得擁有所有美好的東西,但是爸爸媽媽能力有限,暫時買不了。不要對孩子的需求進行批判。
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也都是愛父母的,孩子會接受暫時的不被滿足,即使父母永遠滿足不了,只要孩子的需求不曾被批判過,孩子會明白自己可以有需求,也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父母給不了的,未來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來獲得。
也許有人還會質疑,對孩子太過滿足,孩子會不會索求無度?
一個不曾感受匱乏的孩子,怎麼會索取無度呢?
有的父母,家庭條件很好,給孩子買上千塊的衣服從不猶豫,但是孩子想要幾塊錢的貼貼紙,父母就要說教孩子,不滿足孩子。其實孩子的需求是幾張貼貼紙而不是上千塊的衣服,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需求視而不見。孩子的需求長時間得不到滿足,未來才可能會索求無度,買各種名貴的東西來彌補曾經的匱乏感。
有的父母,家庭條件一般,但是父母可以看見並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內心不曾有匱乏感,即使父母經常因能力有限滿足不了,孩子也會清楚,不是自己不配擁有,只是暫時的條件不允許而已,這樣內心豐盈的孩子,又怎會索求無度呢?
滿不滿足孩子的需求,和經濟條件沒有關係,和父母的思想、認知有關,如果父母提供的物質或者精神條件,不是孩子需要的,父母真的要覺醒,要反思自己,提供給孩子的一切到底是自己需要的還是孩子需要的?
父母要去發現孩子,感知孩子,真正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以為是的「控制性」給予。孩子有需求,父母盡力去滿足,這不是嬌慣更不是溺愛,這是向孩子表達愛的必經之路,不回應孩子,孩子如何知道父母愛自己呢?
對孩子一切正常需求的滿足,都只是父母向孩子表達「如孩子所是」的愛她而已,無需添加任何假想與劇情。一個不曾有匱乏感,內心豐盈的孩子,是不會索求無度的,恰恰相反,這樣的孩子,未來的物質與精神世界,會豐盈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