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傳統節氣
冬
農曆十月初七
至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此時眾多蚯蚓交纏在一起,結成塊狀,縮在土裡過冬。
二候,糜角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種,鹿是山獸屬陽,糜是水澤之獸而屬陰。夏至一陰生,故鹿感受陰氣而解角;冬至一陽生,故糜感陽氣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深埋於地底之水泉,由於陽氣引發,開始流動。
冬至習俗
祭祖
在民間,有於冬至日祭祖的習俗。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
閩臺有俗諺「冬至大過年,唔(「不」的意思)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
在廣東潮汕地區,冬至這日要備齊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後家人圍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會。
但在饒平之海山沿海地區,則會趕在漁民出海捕魚前,清晨來祭祖,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平安歸來。
吃餃子或湯圓
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餃子夏至面」,北方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贈鞋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著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
冬至養生
出外要保暖
進入冬至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起居護養要適度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於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重點要養心
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邯鄲驛裡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邯鄲冬至夜
白居易
歡迎各位小夥伴們踴躍投稿,將身邊有價值,有趣的內容發給我們。如果錄用將酌情給稿費哦!投稿郵箱:Daaipuxing@126.com,註明:微信投稿+姓名+聯繫方式。
關注「大愛浦興」官方微信
了解浦興社區動態
微信號daaipuxing
原標題:《節氣 | 冬至:此綿長冬日,願歲月安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