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剛擺脫貧困,經濟條件仍然薄弱,只有保住錢袋子,不返貧才有希望。」7月下旬以來,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勐糯鎮大寨、勐糯兩個傣族村寨數千名村民都能接收到傣漢雙語廣播宣傳。「你們娃娃不要鬧,聽聽廣播說什麼,不然騙錢的人上門了。」大寨傣族村民玉申是防詐宣傳的忠實聽眾,每天下午,端個凳子在家門口聽防詐廣播宣傳,像玉申這樣的傣族村民在大寨、勐糯兩個傣族村寨很多,他們要麼聚精會神聽廣播宣講,要麼與上門服務的派出所女警嶽發先仙拉家常諮詢防詐常識。
到艾景家開展宣傳
到傣族村民玉申家宣講
到校卜家開展宣傳
到玉瑩家進行宣傳
集中宣傳啟動後,勐糯派出所傣族女警嶽發仙將防詐宣講內容編傣族村民聽得懂的順口溜通過雙語廣播送到傣家村寨,有的傣族村民耽誤了聽廣播時間,就主動與上門宣講的嶽發仙諮詢防詐內容。
為保障傣族村寨防詐宣傳不漏一戶,每天廣播結束後,嶽發仙就帶著傳單到傣家村寨一家一戶做客宣講防詐常識。「籠弄(大媽),你家孫女葉哏過在外讀書,女娃娃了解一點防詐知識沒壞處,不要等被騙了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玉瑩籠弄(大媽)70多歲了,在聽嶽發仙雙語宣講中,她讓孫女葉哏過一直坐到身邊,生怕孫女聽不全,玉瑩籠弄(大媽)還不時用手挪孫女葉哏過注意聽講。
打工傣族村民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防詐意識也很薄弱,如何讓在外打工村民保住血汗錢成了嶽發仙雙語宣講主要對象。校卜一家就是這種情況。校卜家是建檔立卡戶,一家四口人,兩個兒子在外打工,校卜與妻子在家操持家務,夫妻倆文化程度不高,每次與兒子通電話,都提醒兒子注意防騙,但如何防騙,夫妻倆也說不出個道道。
「打弄(大爹)下晚的雙語廣播,你可能聽得不全,你家情況很特殊,我還是不放心,我與同事到你家串門,主要是想問問情況,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再給你說說。」8月中旬的一個下晚,嶽發仙與幾名輔警打著手電筒來到校卜家宣講,看到嶽發仙等人摸黑而來,校卜夫婦甚是高興,夫妻倆一邊忙端茶倒水,一邊聆聽嶽發仙的現場宣講。
「假如還聽不懂,你就告訴你家兒子,凡是要求打款到指定銀行帳號;凡是莫名其妙的優惠補貼需要匯兌啟動資金都不要理會,更不要貪圖人家的小便宜。因為小便宜可能就是『魚餌』。做到這幾點,就能保住『錢袋子』了。」離開校卜家,嶽發仙反覆叮囑夫婦倆。
為傣族村民進行現場解答
嶽發仙在開展廣播防詐宣傳
走進傣族商鋪宣講
雙語宣講不但從情感上接近了傣鄉群眾,而且解決了漢語水平不高傣族群眾的理解能力。「提高傣族百姓防騙能力不但是遏制傣族村寨詐騙案件發案率,更重要的是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傳承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嶽發仙這樣說道。據統計,防範電信詐騙集中宣傳活動以來,嶽發仙共走進191戶傣族村民家中開展防詐知識宣講活動,開展雙語廣播宣講20餘場,散發傳單700餘份,1200名傣族村民面對面接受了嶽發仙的現場宣講,傣家村村寨寨都能聽到嶽發仙的宣講聲。
(楊漢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