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半年考: 頭部佔有率再提升 三線房企焦慮

2020-12-22 網易財經

(原標題:房企半年成績單出爐,頭部佔有率再提升,二三線房企很著急)

2020年上半年,於房地產企業來說,無異於一場壓力測試。隨著半年成績單的逐漸披露,企業間的強弱高下也隨之纖毫盡顯。

克而瑞研究中心披露的《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顯示,2020年6月,房地產市場繼續恢復,疊加房企去化積極,TOP100房企單月權益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3.4%。但整個上半年,受到疫情拖累,TOP100房企全口徑銷售額依然同比下降2.7%。

在房地產行業增速放緩的宏觀背景下,企業間競爭加劇,各梯隊房企繼續保持了分化的格局,尤其巨頭份額進一步提升的格局十分明顯。比如TOP1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入榜門檻增加7.1%至912.1億元;TOP50房企集中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而TOP51-100房企和TOP100之後房企的集中度分別同比下降0.7和1個百分點,權益金額集中度出現一定回落。

這一數據上的變化顯示出,疫情衝擊之下,規模房企抗壓力強於一般中小房企,且頭部的優勢尤其突出,強者恆強格局仍在延續。

業內人士稱:一方面,今年的市場整體規模增速放緩,銷售壓力比之前幾年都大;另外一方面,不少二三線房企依舊希望逆勢突圍提升份額,在市場上找到更好的排位;這兩重因素帶來房企經營壓力空前。

集中度提升倒逼二三線房企

在目前的市場背景下,規模房企的競爭優勢日益凸顯。隨著資源加速向優勢企業集聚,將推動行業集中度繼續走高。

克而瑞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OP3房企的市場佔有率為11.8%,較上年同期的10.6%提升1.2個百分點;TOP20房企的市場佔有率為32.4%,較上年同期的31.4%提升1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前50強房企的市場佔有率呈提高趨勢,排名越靠前,提高幅度越顯著。碧桂園(02007.HK)、中國恆大(03333.HK)和萬科(000002.SZ)依然佔據行業前三甲寶座,全口徑銷售金額分別為3723.1億元、3487.9億元和3180億元。

而50強之後的房企,競爭優勢已不再明顯。行業競爭加劇之下,該梯隊房企的增長空間或將進一步受限。預計全年房企梯隊分化將繼續加大,TOP50正成為房企規模發展的重要分水嶺。

正是這樣的分化,促使處於追趕地位的房企更加渴望提升在榜單上的排位。比如陽光城(000671.SZ)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認為,房企規模沒有到5000億,都不必進行轉型。

「我們公司今年想在各大排行榜上進一步提高排位,那麼我們就要估算6月30日這個節點在我們預期的排位上需要的銷售金額。」一家上市房企的管理層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同時,為了達成規模目標,一些房企不惜採取「注水」的方式美化數字。該人士同時透露:「雖然我們內部無法達到既定銷售目標,但是還是會採取一些手段,比如內部人認購,或者其他注水的方式把銷售額做上去,確保看起來銷售數據每年都在提升。」

據了解,銷售注水早已成為各家房企保證行業排名的重要手段。比如,一些公司會在客戶認籌之後就確定銷售全口徑金額,也就說如果是1000萬元的房子,當客戶繳納50萬認籌金後,營銷就可以確認自己已經完成了這1000萬銷售,不過這個時候實際回款並未到帳。

此外,由於當下很多項目都是聯合操盤,因此一個樓盤無論一家公司股權佔比多少,都可以通過全口徑銷售額進行計算,進一步增加了自己的「規模」。

「今年計劃注水30%,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排位任務,這在我們這個體量的公司還是比較正常的。其實營銷線就希望多報一些數據,讓整體規模好看一些,好在上市辦不同意,擔心披露公告有風險,這才讓數據相對沒那麼離譜。」一家公司知情人士說。

實際上,行業的潛規則是,每到月底,各家公司往往都會測算,為了達到某一個排位到底應該報多少銷售額,進而在內部溝通得出一個各方均可以接受的數值。

規模衝動下的拿地壓力

鑑於二三線房企追趕規模的訴求十分強烈,它們在今年的土地市場上也較頭部企業更加激進。加之疫情之後資金面較為寬鬆,使得上半年土地市場率先回溫。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今年截至6月29日,50城賣地2.18萬億元,同比上漲11.6%,刷新歷史紀錄。其中,杭州賣地1639億元,上海賣地1313億元,北京賣地1143億元,廣州賣地1015億元,36個城市賣地超過200億元。

6月以來,多個地方出現了高地價項目。11日,溫州一宗商住用地經過16家房企116輪競價,最終以上限價36億元、樓面價26385元/平方米被拍出。12日,廈門出讓的一住宅地塊以50603元/平方米的成交樓面價創下了廈門新單價紀錄。15日,徐州出讓的一住宅地塊最終以總價24.11億元、138.45%溢價率成交,796輪競價讓其成為今年競爭最為激烈的地塊之一。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北京、深圳、成都、寧波等城市的土地市場,均出現了100輪以上的競拍現象。土地市場火爆背後,是來自二三線房企的積極補倉需求。

「我們在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拿地指標,當時疫情期間我們堅定看好後市,積極拿了很多地。不過,下半年我們還會拿地,只是會放慢一點節奏。」一家TOP50房企總裁向記者透露。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20年1月-5月,中國奧園(03883.HK)、龍光集團(03380.HK)、建發股份(600153.SH)、祥生地產、首開集團(600376.SH)同期拿地金額分別為120億元、304億元、203億元、128億元、123億元,同比增幅達215.79%、106.8%、178.08%、116.95%、101.64%。而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正是身處於二三線。

相比之下,許多大型房企拿地則更加謹慎。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前五月,碧桂園(02007.HK)、新城控股(601155.SH)、綠地控股(600606.SH)、金地集團(600383.SH)等規模房企拿地金額均同比下降,跌幅分別達65.05%、43.17%、27.06%、30.52%。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郭晨琦_NBJ9931

相關焦點

  • 隨調控而動的房企
    今年房企中報陸續披露後,不少房企高管指出,業績完成度比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於長三角。  深耕長三角也成為大部分房企的目標。頭部房企中,旭輝是典型布局一二線城市的房企,2020年上半年,旭輝銷售金額884.4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長三角銷售總額貢獻率為51.5%,一線及二線城市的合同銷售金額貢獻率為72.9%,三線城市佔餘下的27.1%。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主動「降檔」
    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
  • 瘦身與快跑 20強房企可售貨值與排名之爭
    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購房需求更加難以取悅,考驗著房企的產品力與銷售回款能力;而三條紅線的硬要求,讓企業不能再無視高資產負債率與槓桿率的風險。雙管齊下,讓曾經可以高歌猛進的發展模式變得難以為繼,2020年就此成為很多房企生死攸關的一年。
  • 頭部房企平均目標完成率不足70%,投融資仍然「壓力山大」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不到70天,房企銷售進入最後衝刺時刻,年初承諾的銷售目標完成了多少?根據公開資料和房企主動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除去沒有公布目標的碧桂園、萬科地產、保利發展等五家房企,前三十強裡,房企目標完成率平均約為68.61%,過半數超過了平均值。
  • 全屋定製成家具市場主力 頭部房企紛紛涉足
    受疫情影響,以尚品宅配為代表的頭部全屋定製家具企業折扣較大,但折扣之後的價格仍比非頭部企業產品高出很多。由於家具行業質量缺乏統一標準,品牌溢價率較高,頭部房企近水樓臺,紛紛涉足家具行業。以萬科為代表的房企在全屋定製領域大力布局,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 70%房企「踩線」眾房企主動「降檔」
    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
  • 房企如何面對利潤點轉變?數位化或是房企制勝關鍵
    越秀地產期望利用自身優勢,以城市運營商作為契機,積極引入政府及相關投資方資金,加速智慧城市場景落地,助力區域生態,提升政府對科技地產的認可,間接促進拿地。如果房企能夠把這部分的存量資產結合數位化的工具運營起來,那麼房企就能找到新的利潤點。 (3)運營方式轉變:由粗放式運營轉變為精細化運營 對於房企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它關係到企業的長遠發展。但在過去20多年的房企高速發展的時代,由於人員、經濟、行業等客觀原因,很多房企都是採取粗放式的管理。
  • 銷售壓力倒逼房企創新,數位化轉型方興未艾
    促銷售、抓回款、穩現金隨即成為房企一季度的工作重點。如何「活下去」成為房地產行業真切面對的問題。相比往年,控規模、降負債、注重項目毛利等成為不少房企今年的主題詞。同時,在地產行業盈利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一線與二三線房企的盈利能力、融資成本也持續分化。
  • 18位高管開年密集變陣:中小房企的野心與職業經理人的「焦慮」
    原標題:18位高管開年密集變陣:中小房企的「野心」與職業經理人的「焦慮」來源:中國經營網本報記者 方超 張玉 上海報導「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科場」。2021年剛剛開年,房企高管變動潮洶湧。多位房地產行業受訪人士對此表示,在高管人事變動潮的背後,是中小房企無法掩飾的「規模渴求」以及職業經理人的「現實焦慮」,有滬上獵頭公司負責人就表示,在戰略變更、組織調整等說辭背後,職業經理人業績達標與否,仍是房企考量高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管變動潮延續僅僅3天時間,有「2020年港交所最年輕的上市房企」之稱的上坤地產,就再次迎來新的高層人事變動。
  • 背後殘酷另一面:房企分化嚴重,中小房企或將逐步退出?
    二三線城市平均環比也上漲超過了10%,包括蘇州、溫州等城市6月也維持在高位。6月活躍城市較多,特別是寧波、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明顯復甦,而最值得關注的武漢市場也環比上漲明顯。以深圳為例,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數據顯示,6月深圳新建商品房成交為49.47萬平方米(4932套),同比增長0.77%。
  • 2020年重慶房企銷售排行榜出爐!
    02房企梯隊  TOP30房企入榜門檻提升,其餘各梯隊門檻下降明顯,中間層級房企未來卡位競爭激烈TOP30房企入榜門檻則連續三年持續上升,今年已升至36.63億元,行業持續洗牌,頭部房企門檻持續提升,業績壓力進一步加大。  03梯隊分布  今年TOP3房企業績均超200億+,各梯隊業績差異較小貼身肉搏排位競爭激烈
  • 外資房企加快二三線城市開發步伐 雙威集團進軍之路可期
    外資房企加快二三線城市開發步伐 雙威集團進軍之路可期 與一線城市的小心謹慎形成鮮明對比的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
  • 「千億房企」擴容至26家 3家房企業績目標完成率已超9成
    每經記者:包晶晶 每經編輯:陳夢妤 10月30日,中指研究院、克而瑞、億翰智庫等多家機構發布1~10月房企銷售業績TOP100榜單。頭部房企優勢仍然明顯,但百強房企單月銷售業績整體出現下滑,四季度房企去化仍然承壓。
  • 2020年166家房企躋身百億軍團 TOP3房企門檻超7000億元
    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2020年共計166家房企躋身百億軍團,銷售額平均增速為14.4%;百億企業的權益銷售額共計10.7萬億元,市場份額約61.8%。此外,2020年,TOP3房企門檻值為7011億元,TOP10房企門檻值為2892億元,分別較上年提升749億元、467億元。近幾年,在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行業發展節奏逐漸趨穩,百億企業業績增長也逐步放緩,追求更有質量的增長。
  • 國有房企!
    這也是很多中小民營房企倒閉破產的原因,畢竟近些年我國對房企調控力度空前,對房企融資越來越緊,今年也不例外。 不過,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國有房企是這個市場的佼佼者,因為國有房企具有優先融資資格和條件,很多銀行願意給房企貸款,而國有房企更是佔據了兩個身份,一個是國企背景,一個是房企。
  • 外來房企「攻陷」永州!本土房企該如何活下去?
    於是,永州又迎來兩家外地實力房企,其中榮盛還是全國20強房企。這大概是疫情期間永州樓市最大的驚喜。至此,進入永州樓市中心城區(冷水灘、零陵)的外來房企品牌已達13家。看看2019年冷水灘區網籤排名前五的樓盤,有四個盤是外地房企品牌!2019年冷水灘銷售TOP5再看看今年1季度的網籤情況,說外地房企項目霸屏絲毫不為過。
  • 打「硬仗」 房企年底衝刺銷售業績
    隨著「銀十」收官,各家房企陸續曬出成績單。截至11月6日,有27家房企披露了10月份銷售簡報,其中近90%的企業實現單月業績同比提升。克而瑞統計數據也顯示,10月,TOP100房企中有近8成企業實現單月業績同比提升。截至10月末,已有超8成房企累計業績超過去年同期,實現同比增長。
  • 國泰君安:預計房企銷售增速趨緩,倒V拐點將在三季度末出現
    風險提示:政府重新放開前融、再走土地金融模式。正文1. 銷售:銷售增速改善趨緩,見頂將至1.1.龍頭房企銷售增速分化,TOP5繼續上行,其餘梯隊增速下滑7月銷售繼續改善,但邊際略有放緩。7月監測的18家房企銷售面積3982萬平,同比增長19.6%,增速較上月提升2.6個百分點;銷售額5188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較上月提升6.2個百分點。
  • 透市|房企+電商再掀平臺混戰 線上營銷誰能獨領風騷?
    當直播賣房意猶未盡,房企入駐頭部電商平臺已在全面圍獵「618」。對於各大房企來講,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消退,中期大考也即將來臨。迫於業績壓力,抓去化、促銷售成為房企2020年的核心命題。早在4、5月份各大房企紛紛試水直播賣房。進入6月,恰逢「618」電商大促,各大房企又將線上營銷拓展至阿里、京東、蘇寧等頭部電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