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孫璐璐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新挑戰、深化金融改革重點任務......銀保監會就這些熱點問題有了最新回應。
6月4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就金融如何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深化金融改革重點領域、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展、涉港安全法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影響,以及疫情衝擊下金融防風險新挑戰等五大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更加複雜多變,防範金融風險面臨新的挑戰。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保持戰略定力,堅決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進一步研究相關措施,幫助製造業、國際產業鏈企業,以及航空運輸、教育培訓、批發零售、文化旅遊等行業緩解債務壓力。同時,銀行業保險業都將加大對「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持。
針對香港問題,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強調,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是世界貿易組織確定的,不是個別國家可以左右的。香港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穩健的金融體系,大量高素質、專業化的金融人才,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有4400億美元外匯儲備和超過1萬億港元的財政儲備,完全可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香港的獨特優勢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但不會削弱和動搖,而且未來還會更加鞏固。
香港金融市場未現非正常資金外流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針對近期全國人大通過涉港安全立法,美國少數政客揚言要制裁香港,市場擔心這會影響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對此,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全國人大通過涉港安全立法,是維護國家安全、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能夠切實保障香港長治久安和香港居民的合法權益,有利於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會影響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正當權益。美國少數政客揚言要制裁香港,這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不可能對香港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維護國家安全是世界任何國家都必須堅守的底線,也是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幹涉。
上述發言人進一步表示,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是世界貿易組織確定的,不是個別國家可以左右的。香港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穩健的金融體系,大量高素質、專業化的金融人才,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有4400億美元外匯儲備和超過1萬億港元的財政儲備,完全可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目前香港金融市場運行平穩,聯繫匯率制度穩固,沒有非正常資金外流。這也反映出國際市場對香港充滿信心。
「損壞香港金融繁榮穩定,不符合當地金融同業的利益,不符合內地金融機構的利益,也不符合包括美資公司在內的所有外資金融企業的利益。我們堅信,香港的獨特優勢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但不會削弱和動搖,而且未來還會更加鞏固。」上述發言人稱。
明確六大任務,遏制金融風險反彈回潮
今年是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金融防風險的任務更加複雜艱巨。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坦言,近年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金融風險趨於收斂。不過,今年年初,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更加複雜多變,防範金融風險面臨新的挑戰。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保持戰略定力,堅決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
具體來說,將從以下六方面強化今年的金融防風險工作:
1、有效應對銀行不良資產反彈。堅決治理各種粉飾報表的行為,督促銀行做實資產分類、真實暴露不良、足額計提撥備。疏通不良資產核銷、批量轉讓及抵債資產處置等政策堵點,指導銀行採用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處置。
例如,廣東銀保監局局長裴光6月4日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金融風險確實有所集聚。廣東銀保監局今年全面強化信用風險防控,事前強化風險緩釋,創建信用風險動態監測機制,督促加大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事後強化風險處置,創新處置方式,紮實做好債委會工作,加快存量風險化解。今年來,綜合運用核銷、轉讓、追償等方式處置不良超150億元。
2、多種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鼓勵採取市場化方式引進投資者,包括外資和民營企業,鼓勵依法合規的兼併、重組和股權投資。同時,推動增強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支持銀行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鼓勵地方政府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幫助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3、依法依規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壓實各方責任,落實好金融機構主體責任、股東的救助責任、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和金融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健全損失分擔機制。對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在穩定大局的同時,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力做好資產清理、追贓挽損和改革重組。
例如,裴光就透露,廣東銀保監局緊抓問題機構這一「關鍵點」,一行一策、一地一策,提前掃雷排雷,聯合省地方金融局、人行廣州分行搭建城商行、民營銀行突發流動性風險應急處置協調機制,並在今年加大了對轄內機構的風險監測和壓力測試。同時,緊抓股東股權亂象整治這個「牛鼻子」,強化公司治理長效機制建設,開展股東履約、關聯交易和公司治理3項評估,梳理6大排查重點、69類典型問題,組織對照自查,整改完成率近8成。
4、持之以恆整治影子銀行。建立全覆蓋的統計監測體系,重點加強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監測分析,做好風險緩釋。突出規範交叉金融產品,要做到公募產品與私募產品邊界清晰、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風險隔離、委託業務與自營業務分帳經營、儲蓄產品與投資產品涇渭分明。
5、推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市場出清。持續整治網絡借貸等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堅決取締非法從事金融活動的網際網路機構,不斷加大網際網路保險的規範力度。
6、嚴厲打擊金融腐敗和違法犯罪。加強與紀檢監察、司法審計等部門協調配合,聚焦金融亂象背後的利益勾結和關係紐帶,重點查處利益輸送、非法獲利、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對破壞市場秩序、造成重大損失甚至誘發風險事件的,一律嚴懲不貸。
繼續深化金融改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銀保監會今年同樣要計劃深化多領域的金融政策改革,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就提出了以下五大領域:
1、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持續深化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集團公司改革,加快信託公司轉型發展,引導理財子公司高質量起步,穩妥推進車險綜合改革。
2、健全機構公司治理,將黨的領導有機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探索中國特色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模式,將調整優化股權結構、補充資本與公司治理改革緊密結合,嚴格股東資質管理,規範股東行為和關聯交易,嚴防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
3、支持直接融資發展,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完善配套制度,引導理財、信託、保險等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培育其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
4、強化保險保障功能,積極發展醫療健康等商業保險,建立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
5、完善金融消費糾紛調解機制,持續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
同時,在進一步深化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推出了34條擴大開放措施。目前上述措施涉及的法規制度修訂已基本完成。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80多家各類機構。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銀保監會將繼續大力推進已出臺政策落地,在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拓展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支持外資積極參與中國金融市場,鼓勵中外資金融機構在產品、股權、管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合作。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和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來華投資和拓展業務,也將不斷完善與開放水平相適應的監管方式方法,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