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戰史中,為何詳細記錄慘敗給志願軍的戰況?

2020-12-17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各國都會撰寫自己國家的戰例,組成一本戰爭史,用以讓群眾了解,讓軍官學習。在韓國,就有一本叫做《韓國戰爭史》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書,就如同中國的史書,本朝人書前朝事,幾分真假大家自會評說。那本書中,撰寫的交戰戰例,幾乎全是貶低敵方的內容,以滿足自己國家的自信與驕傲。

但是在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卻顯得格格不入,那次戰役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是志願軍與韓國第三軍團兩個主力師的會戰,最終的結果卻是韓軍軍團被解散。對於這次戰役的慘重損失反而被詳細記載未加掩飾。

這場戰役發生在1951年5月16日,韓軍的第三師、第九師與第七師的聯繫被志願軍切斷。志願軍企圖將韓方三師和九師「吃掉」。韓方軍團長劉載興見狀,當即決定帶領部隊撤退逃出志願軍的包圍圈。美軍顧問卻否決撤退的命令。

讓韓軍和美軍都意想不到的是,短短的一天時間,韓軍的防守線就被撕裂,眾多軍事要地被攻佔。此刻三師,九師師長只能率領部隊撤退。戰局一片混亂,然而軍團長卻設想,在三師、九師的炮兵掩護下,軍隊還是可以突圍的。為此他專程去會見這兩個師長,幾人確定了突圍路線。然而撤退的計劃在實施中卻問題頻發,有部隊擅自行動,打亂了事先的所有安排,緊接著戰局變得無法掌控,在炮火下韓軍只能四處逃散,將領們只得帶領殘餘的部隊設法轉移到芳臺山,然而現實卻是芳臺山的地貌地形易攻難守,根本無法停留,只能繼續撤退。

不斷的撤退,不斷的混亂,無盡地絕望。這支原本被美軍重點培養的軍團,非但沒能為戰鬥做出貢獻,反而不堪一擊。這原本合計有兩萬三千餘人的兩個師部,到最後只剩下了2050人。也就是說他們只有8%的存活人員。戰後,大概是軍方無顏接受這一事實,三師無奈面對被解散的悲慘命運,連番號也被撤銷。而這些有損顏面的事情也都被詳細的記錄在書中。可見韓國並沒有打算對此進行隱瞞。

由此我們也能理解,因為慘痛的失敗讓他們無法掩飾,所以韓軍只能如實記錄這次戰鬥。

相關焦點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其中,抗美援朝戰爭以一個章節的部分被列入為第五章,涉及到韓軍與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各項戰鬥。 其實,《韓國戰爭史》除了時間、地點和指揮人員的姓名等比較客觀之外,人數比例、戰鬥過程和指揮方式等都充滿了主觀意識,更像是一部抗中神劇。
  • 抗美援朝中最受志願軍喜愛的武器,看似不起眼,卻重創美軍空降師
    當時駐韓國的駐韓國的聯合國軍司令範弗利特對此時的戰況尤為擔心,他立刻聯繫美軍司令克拉克,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都是因為敵人的進攻一直不斷,而我軍忙於應對而陷入了被動防守的狀態中,為了改變現狀,防止相同的事情再次發生,聯合國軍就應該通過長時間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攻擊達到和對方交換處境的目的,從防守變為進攻。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中國粉絲追星送禮的韓軍猛虎師:是我軍手下敗將,曾被志願軍吊打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志願軍發動了著名的金城反擊戰,這次反擊戰中,志願軍的主要攻擊對象皆為韓國軍隊,對韓國部隊造成嚴重的打擊。在其中與韓國首都師的交戰中,誕生了一個著名的戰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奇襲白虎團。圖為榮立集體特等功的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特務連偵察1班全體人員。
  • 《英雄兒女》背後的英雄故事:志願軍兩個連,被韓軍當成幾千人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了開城,並一直控制著此處。1951年7月韓戰的交戰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開城被劃為中立區,雙方還一度將開城作為談判地點。 雙方在開城附近進行了反覆拉鋸戰,雖然志願軍挫敗了美軍佔領開城的企圖,但美軍和韓軍的一系列前沿陣地對我軍鞏固開城周邊地區的防禦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 志願軍只打營以下目標?鄭維山雷霆出手,連奪韓軍4個團級陣地
    ,曾多次將美軍團級部隊從其戰鬥隊形中硬生生地給剜了出來。在1951年美軍發起的秋季攻勢中,曾被對手佔去了一塊面積不小的土地,形成了一個凸向我方的突出部。如果能一舉剷平它,拉直戰線,則不僅能有效改善志願軍中部戰線的防禦態勢,節省防禦兵力,而且能一舉消除對方藉此為跳板,突入我縱深,割裂我軍防線的可能性。
  • 另類解讀長津湖戰役:400年前的薩爾滸之戰,被志願軍重演
    在戰役中,志願軍第九兵團克服了惡劣氣候、敵軍強大火力和空中優勢,給予美軍陸戰一師、美7師31團等部隊以沉重打擊,最終取得了戰略性勝利。 不過,我們對長津湖之戰的著眼點往往只局限於長津湖周邊地區,局限在與美陸戰一師、美31團的戰鬥。但如果我們將視角放大,就能將這場戰役的意義提升到更高層次!
  • 李承晚不滿美停戰談判,韓軍精銳單幹讓志願軍千門火炮揍沒了脾氣
    李承晚為了拉住美軍繼續在朝鮮戰場打下去,擅自強行扣押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名(志願軍被俘人員50名),並大肆宣揚就算美國不打,大韓民國也會單獨繼續打下去。李承晚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他決定推遲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救回被俘虜的志願軍。志願軍總指揮部決定在停戰協議籤字之前以金城以南地區的南朝鮮軍部隊為主要攻擊目標,發動一次戰役確保停戰的順利實施和條款的落實。
  • 志願軍眼中的韓軍:雖然師承二戰日軍,但戰鬥力卻低得可憐
    眾所周知,在抗美援朝戰鬥中在志願軍的對立面,是以美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當然這些國家並不包括在數年前就已經投降的日本,但是我廣大指戰員在戰鬥的過程中卻發現有這樣的一支部隊,他們無論是指揮或者軍隊的編制都和當年的日軍一模一樣,這讓我志願軍還以為的是在時隔5年之後再次和日軍作戰。
  • 志願軍1100門大炮齊射,韓國王牌軍也擋不住,最終拿下金城戰役
    敵我戰況有很明顯的差距,我國也刷新了陣地戰推進率的最高記錄,即在我軍的戰術指揮下,前後兩條戰線完美配合,韓國近十公裡的領地被中國人民志願軍佔領,這也表明了人民志願軍的行動力。李承晚集團曾一度認為,沒有美軍的援助,他們也能與志願軍一較高下,直到統一朝鮮半島,韓軍既然如此自不量力,志願軍也決定拿點顏色給他瞧瞧,而且得讓李承晚心甘情願在停戰書上簽字。
  • 抗美援朝的第一仗,韓軍主動獻上「鈔票車」,高舉雙手向志願軍求饒!
    為了保障中國的根本利益,我國組建了志願軍出兵援助朝鮮。 日本曾經在中國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侵略,韓軍一直認為中國是軟弱可欺的,所以當中國的志願軍到達的時候,土地上的韓軍表現的十分不屑,他們認為中國的士兵生性懦弱,戰鬥力低下,即便是來了也發揮不到什麼重要的作用。
  • 入朝突遇南朝鮮襲擊,志願軍臨陣不亂,首戰便告捷
    當時雖然我志願軍已經在韓戰爆發前期,及時的組織軍隊採取晝伏夜出的方法將百萬大軍秘密送進朝鮮戰場。但是由於當時地圖,測繪工具遠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我志願軍40軍118師在當天與韓軍發生了一個遭遇戰。02志願軍拋棄重裝,輕裝行軍,在要地進行阻擊戰24日也就是打響韓戰的前夜,中國志願軍已經奉命靠近朝鮮的溫井地區
  • 志願軍舉辦戰俘運動會,擅長逃跑的韓軍俘虜,果然奪長跑冠軍
    在當時,由於志願軍的宗旨是友愛感化戰俘,故在戰俘營中沒有打罵,也沒有體罰,志願軍不僅可以保證戰俘日常的衣食住行,還可以舉辦一些文藝活動,並滿足戰俘的精神文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志願軍作戰非常善於逃跑撤退的韓軍,利用優秀的長跑能力,在3000米長跑比賽中大獲全勝,不僅打敗了黑人運動員,還拿下了長跑的全部獎牌,這種情況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 囤兵洞與炸坑道:從一場山地攻防戰看志願軍如何打贏陣地戰
    兩番失利之後,韓軍召喚了更多的飛機和大炮進行報復。其火力之兇猛,以致整個東北山都籠罩在硝煙之中。這種陣勢猛則猛矣,卻絲毫奈何不了9連。面對敵人的狂轟濫炸,9連留少數人在表面陣地上觀察警戒,其餘人員全部轉入防炮洞內隱蔽。當韓軍又一輪攻勢開始後,9連指戰員迅速躍出掩體,進入各自戰位,再次將衝過來的敵人打垮。第二天拂曉,韓軍以2個多連的兵力向高陽岱東北山連續發起4次攻擊,持續時間長達四、五個小時。
  • 邱少雲犧牲高地後續:志願軍一個排肉搏犧牲,美軍排長精神逐漸崩潰
    《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1952年10月12日晚,志願軍兩個連400餘人在火炮支援下,突然向391高地(美軍稱之為「鐵馬山」)攻擊。由於部隊已經潛伏到距離敵前沿60米處的開闊地,因此攻擊突然性得以達成。僅18分鐘即全部解決戰鬥,全殲韓軍1個加強連共170餘人。
  • 志願軍承受的火力強度有多大?
    志願軍展開進攻後,韓軍第1師團主力尚在雲山,但該部卻撒腿就跑,以13000多發重炮彈為掩護,通過賣掉隊友的方式逃離了戰場。 志願軍39軍的雲山之戰有2個炮兵團提供火力支援,但實際上沒打出多少炮彈,因為戰後統計在整個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機動炮兵一共才消耗了505發炮彈。
  • 66年前的美軍強大無比,為何在志願軍手裡慘敗?美國教授道出真相
    從66年前開始美國就是如此強大無比,可他為何在志願軍手裡慘敗?美國教授道出真相。當時的美國在東亞地區打過兩場戰鬥,一場關於日本,一場關於朝鮮,鋼鋸嶺這場戰役也不是在美國本土,面對的裝備精良的日本人,當時的美國士兵一個一個的往上爬,踏著敵人和戰友的屍體血戰82天才取得勝利,那一場戰爭美國大兵前赴後繼,捨生忘死展現出了軍人該有的血氣。
  • 鮮血智慧與鋼鐵重炮的較量,志願軍傳奇之戰-誰才是步兵之王
    說起抗美援朝戰爭最傳奇的戰役是哪場,絕對當屬鐵原阻擊戰。這一戰志願軍出神入化的戰術告訴了全世界。誰才是輕步兵之王?一九五一年五月下旬,時值第五次戰役進行中,由於志願軍前期進攻太猛,導致戰線過長。薄弱的後勤補給線難以為繼,志願軍只得收縮戰線,撤退至三八線以北休整。而此時,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則開始全面反撲。欲將志願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鐵原就成了志願軍能否安全撤退的關鍵。鐵原以北一馬平川,很適合美軍機械化部隊作戰。如果鐵原失手,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志願軍六十三軍臨危奉命在鐵原一帶阻擊來勢洶洶的聯合國軍,為主力後撤,爭取十五天。
  • 砥平裡戰鬥慘敗,志願軍陣亡3萬?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上述文章中有一種說法,美軍參戰兵力只有4000人,這實在離譜! 在這次戰鬥中,美軍投入步兵第23團、第1遊騎兵連、第37炮兵營(105榴彈炮)、第503炮兵營B連(155榴彈炮)、第82自動高射武器營B連、第2工兵營B連,坦克一個連,第2醫療營1個排,法國營(配屬韓軍1個連),共計約6000人。
  • 14小時行軍破歷史記錄,在三所裡殲滅美二師,彭老總賜名萬歲軍
    有這麼一支軍隊,14個小時急行軍72.5公裡,創造了步兵戰爭史上的空前記錄,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現在!有這麼一支軍隊,一夜間將土耳其5千精兵打得只剩兩個連,打得土耳其旅指揮官一邊喊撤退一邊直飆眼淚!志願軍三十八軍前身是原東北野戰軍1縱,作為林老總的親衛預備隊部隊,參加過四平血戰、遼瀋戰役等等惡戰,在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但相比起其他兄弟野戰軍,東北野戰軍1縱在戰績上並不是特別突出。而走入韓戰中,三十八軍入朝的第一戰是熙川戰役,原本的任務是圍殲韓軍第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