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只打營以下目標?鄭維山雷霆出手,連奪韓軍4個團級陣地

2020-12-26 騰訊網

浴血三八線127

作者:忘情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運動戰階段,志願軍指戰員憑藉頑強的戰鬥意志和精湛的戰鬥技能,曾多次將美軍團級部隊從其戰鬥隊形中硬生生地給剜了出來。但是,因為和擁有強大空地火力支援的對手比,志願軍的火力過於貧弱,因此除了在第二次戰役的東線戰場上,曾經基本消滅美7師「北極熊團」大部,其他戰例或因志願軍糧彈不濟,或因援敵進展過快,而難以整建制全殲美軍部隊。

有鑑於此,偉人在親自聽取了首批入朝的幾位志願軍軍長當面匯報後,提出了積小勝為大勝的「零敲牛皮糖」戰術。這個戰術指導出臺時,戰場已進入陣地對峙階段,對陣雙方都在不斷完善正面連綿堅固,縱深寬廣的梯次防禦體系,難以通過穿插將敵軍分割包圍。因此,志願軍總部提出的戰術反擊原則,是以殺傷敵有生力量為主,改善我軍防禦態勢為輔。每個軍每次選擇1個美軍連以下陣地,或是1個韓軍營以下陣地,待準備充分後再行反擊。在地形對我固守不利時,採取「抓一把就走」,或「連續抓」的辦法消耗敵軍。在地形對我有利或能有效改善我軍防禦態勢時,攻佔後立即改造原有工事,堅決粉碎敵軍連續反擊,鞏固佔領之。

這種戰法在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時,被志願軍發揮得淋漓盡致。據統計,志願軍在44天時間裡,共對敵軍60個陣地攻擊77次,打退敵軍排至團不同規模反衝擊480餘次,鞏固佔領了其中17個陣地,殲敵2.72餘萬人,而志願軍僅傷亡萬餘人。而與此同時,美韓軍哪怕是發起軍級規模的攻勢,哪怕付出再大代價,也再也不能像1951年夏秋季那樣,從志願軍手中奪取一些陣地了。

鄭維山

進入1953年,敵我雙方力量此消彼長,雙方綜合實力對比越來越有利於志願軍。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20兵團代理司令員鄭維山決定利用韓軍業已形成的「志願軍只打營以下目標」思維定勢,狠狠地從當面韓軍身上撕幾塊有分量的「肉」來。

20兵團駐守在半島中部戰線的金城一帶。在1951年美軍發起的秋季攻勢中,曾被對手佔去了一塊面積不小的土地,形成了一個凸向我方的突出部。如果能一舉剷平它,拉直戰線,則不僅能有效改善志願軍中部戰線的防禦態勢,節省防禦兵力,而且能一舉消除對方藉此為跳板,突入我縱深,割裂我軍防線的可能性。

到1953年,20兵團直面的對手,已經悉數換成了韓軍。此時的韓軍雖然經過美軍整訓,戰鬥力較1950年大為提高,武器裝備也直逼美軍,但其戰鬥力,尤其是面對曾對他們造成過大面積心理的志願軍時的戰鬥意志,卻仍然低下。反觀20兵團,1951年時還只是僅轄2個軍的志願軍規模最小兵團。但到了1953年春夏之交時,因為加強了新入朝的21軍、54軍,以及幾個預備炮兵團,因而一躍成為轄有5個軍的志願軍最大兵團。

因此,鄭維山覺得,不僅有突破志願軍總部規定的戰術反擊規模上限的必要,而且只要謀劃得當,勝利是有把握的。在作反擊規劃時,鄭維山準備以21軍、54軍分別保障兵團左、右兩翼安全,以60軍和67軍金城以東及其東南方向上的韓軍2個團陣地,68軍為兵團預備隊。

如果攻擊成功,韓軍金城防線的穩固性將被大大削弱,有利於下一步我軍收復金城,擴大戰果。

在經過周密細緻的準備之後,60軍派出3700餘人,於1953年6月9日晚分批潛伏到韓軍27聯隊駐守的883.7、949.2、973高地前。在韓軍眼皮子底下潛伏了整整1天後,於6月10日晚間,在我方炮火掩護下突然發起攻擊,僅耗時70分鐘便奪佔了上述3個高地,將韓軍27聯隊大部殲滅。

6月11日天亮後,不甘心失敗的韓軍在空地火力掩護下,連續發起一輪又一輪反擊。鄭維山令前運彈藥的車隊,每10輛車編成一組,組與組之間拉開距離,趁執行空中遮斷任務的美軍戰機盤旋及換班之機,逐段衝刺躍進。志願軍汽車兵們領會上級指示精神,與美軍戰機鬥智鬥勇,終於及時將大部分彈藥送到60軍前沿,使該軍得以牢牢守住陣地。

11日白天,韓軍在60軍新佔陣地前碰得頭破血流,卻毫無進展。就在當面韓軍的注意力和戰役預備隊都被60軍所吸引之時,鄭維山卻於11日晚,令67軍599團1營、600團2營、3營趁夜暗悄悄前進至韓8師第21聯隊駐守的座首洞南山陣地前,在事先秘密挖掘的坑道裡隱蔽起來。

12日21時,上述部隊在炮火掩護下,突然向座首洞南山發起進攻,將韓軍第21聯隊大部消滅。大吃一驚的韓軍只好從反擊60軍陣地的部隊中,抽調第10聯隊反擊座首洞南山。這就減輕了60軍的壓力。

14日晚,鄭維山見韓軍反擊勢頭明顯減弱,遂令60軍180師3個團,加強68軍203師1個團,向韓5師2個聯隊駐守的西起加羅峙、東到廣石洞的陣地發起排山倒海的攻擊。因為韓軍的反衝擊預備隊已在此前的血戰中消耗殆盡,因此戰至15日晚,這2個韓軍聯隊的陣地全部落入志願軍手中。韓5師無力招架,只得拋棄重裝備和輜重逃到第二道防線,並炸毀了北漢江上的6座橋梁。

為配合停戰談判,志願軍第20兵團奉命於15日晚間停止追擊行動。算起來,從6月10日發起進攻時算起,鄭維山指揮該兵團連續奮戰6天5夜,一口氣奪佔了韓軍4個團級陣地,收復土地約54平方公裡,斃傷俘敵28382人。

這是志願軍1953年夏季反擊戰第1、第2階段中,最為亮眼的一役。

相關焦點

  • 聯合國軍苦心經營兩年的陣地,鄭維山一招聲東擊西,一小時攻佔
    比如,聯合國軍也開始挖坑道,以躲避志願軍越來越猛烈的炮火。針對這種情況,志願軍不斷提高自己的攻擊手段,爭取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停戰前的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就很好體現出了志願軍的這種進步。這一次的攻擊目標是南韓軍隊精心修築了兩年來的堅固陣地,火力配備完善,飛機和重炮隨時可以進行增援。
  • 《英雄兒女》背後的英雄故事:志願軍兩個連,被韓軍當成幾千人
    凌晨4時,韓軍的反擊部隊抵達距離高地約400米處等候衝擊命令,同時炮兵和坦克開始對67高地開始轟擊,4時30分,韓軍第2中隊對67高地發起了猛攻,5連以猛烈的火力迎擊敵軍,20分鐘後,韓軍進逼到距離我主陣地約30米處,雙方展開激戰,5時35分,韓軍一線部隊興奮地報告已經突入共軍核心陣地!
  • 囤兵洞與炸坑道:從一場山地攻防戰看志願軍如何打贏陣地戰
    不同於戰爭初期的大踏步進退,這次「秋季攻勢」的一個特點就是,志願軍前線各軍(朝鮮人民軍的同級單位為軍團)事先選好的若干個敵班至連級陣地作為目標反擊。一旦得手,則視情況或予以堅守或放棄。而志願軍第116師的反擊目標是,對包括高陽岱西山、北山、東北山、東山、水鬱市北山、高旺山西山在內的五個陣地主動實施反擊。
  • 克拉克:我的命令錯了,韓國人根本不是志願軍的對手
    1953年6月10日,鄭維山組織手下士兵做好一切埋伏工作,甚至連我軍高級將領許世友等人拿望遠鏡也沒能看出我志願軍潛伏的痕跡。 志願軍發起的攻擊經過激戰順利佔領對方大片區域,一師20團8連佔據198.6高地,這個高地對於韓軍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我軍佔領19分鐘後,韓軍便開始組織反攻,想要重佔該高地
  • 兼論志願軍的「六個最」
    陣地上只要還有1個志願軍戰士,美軍都休想奪去陣地。戰後,志願軍總部給335團1營3連記集體特等功。10月3日,隨著戰場形勢惡化,天德山陣地陷入東、南、西三面受敵的不利境地。從10月4日起,美騎1師騎8團加入對天德山的攻擊,整整2個團的美軍,以營為單位編組成6個攻擊波,對5連陣地發起人海衝鋒。連續打退美軍9輪進攻後,5連陣地上只剩12位傷員。
  • 韓軍趁志願軍營部空虛,企圖偷襲,反被勤雜人員全殲1個連
    但美軍為了堵住我軍繼續南下的通道,增援來的很快,美陸戰1師的4個團很快向我軍撲來。而我軍已經包圍但尚未殲滅的韓軍2個聯隊,又企圖向南突圍。 ▲志願軍炮兵的榴彈炮 眼看著約一個連的韓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向營部撲來。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千門重炮齊射,傾瀉炮彈2千噸,殲滅韓軍4個師
    1953年6月21日,在位於檜倉郡的志願軍司令部中,彭主持召開了關於發起夏季第三次反擊,戰役目地就是敲打在三八線以南的韓軍。戰役計劃動用20兵團的4個軍,9兵團的1個軍,在西起牙沈裡,東至北漢江的22公裡地段上,決定對韓軍四個師(精銳首都師,6、8、3師)發起攻擊。為此,志願軍還集中了8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1094門,其中包括兩個喀秋莎火箭炮師。
  • 李承晚不滿美停戰談判,韓軍精銳單幹讓志願軍千門火炮揍沒了脾氣
    李承晚為了拉住美軍繼續在朝鮮戰場打下去,擅自強行扣押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名(志願軍被俘人員50名),並大肆宣揚就算美國不打,大韓民國也會單獨繼續打下去。李承晚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他決定推遲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救回被俘虜的志願軍。志願軍總指揮部決定在停戰協議籤字之前以金城以南地區的南朝鮮軍部隊為主要攻擊目標,發動一次戰役確保停戰的順利實施和條款的落實。
  • 志願軍承受的火力強度有多大?
    一個師的重火力,就超過了我們2個軍好多倍。 所以可以想像在漢江兩岸防禦陣地的38軍及50軍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 1951年1月26日,美軍攻擊志願軍50軍1個連的陣地就出動了42架飛機、大口徑火炮20多門、坦克和裝甲車數十輛,對該連1個排的陣地衝擊十餘次,打出炮彈1000多發。
  • 老兵回憶上甘嶺:志願軍突擊隊全部傷亡,拼死殲滅美軍5個連!
    志願軍突擊隊幸好有後方炮火支持,能干擾美軍的火力,突擊隊在戰場硝煙和灰土的掩護下和對面發生混戰,突擊隊是不怕死的,炮彈落在身邊也不躲,憑著拼命和短兵火器的威力殲滅了敵人2個排。20日5時,敵人開始炮擊,1小時後,敵機30餘架次輪番轟炸,美軍第7師17團、第32團各1個營及韓軍第2師17團1個營又分別向我軍兩高地拼命反撲,我守衛部隊頑強抗擊,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反覆爭奪達到了40餘次。由於敵人佔有炮空火力的絕對優勢,我軍傷亡過大,除597.9西北山腿4、5、6號陣地還被我控制外,表面陣地大部分又被敵人佔領。
  • 為什麼志願軍會傷亡1萬多人?
    僅僅一天之內美軍就向我軍陣地傾瀉了30萬枚炮彈,並出動飛機250架次,投下了500多沒航空炸彈,密集的炮彈高達每秒6發。猶如雨點般傾瀉的炮火把山頭給削了2米,躲在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被強烈的衝擊波震得口吐鮮血,有的甚至被震死。 炮火整整傾瀉了一天,美軍地面部隊先頭2個步兵營以及韓軍一個營認為炮火轟炸差不多了,就發起衝鋒。
  • 190萬發炮彈打不下兩個連級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能守住?
    上甘嶺戰役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可能不清楚的是這場大戰實際上只發生在兩個連級的陣地上。在1952年10月的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軍以16個炮兵營的300多門大口徑火炮支援2個步兵師展開攻擊,戰役期間打出了各類炮彈達190多萬發,航空兵每天出動數百架次戰機提供近距離支援,光是重磅炸彈和凝固汽油彈就有5000多枚。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據民族學考證,朝鮮族來源於東胡、穢貊、肅慎和朝鮮半島原始居民的混合,而之前提及的三個民族後來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成員之一。所以,在文化和民族的溯源上,韓國的教授們難免有一些自欺欺人。 許多國人就吐槽,韓戰後,韓國人對於整個戰爭的過程多少有一些加水,以至於製造出志願軍不是韓軍對手的假象。
  • 上甘嶺戰役有多慘烈,陣地山頭被削低2米,地面陣地丟失殆盡
    美軍決定採取重點推進,集中優勢兵力和火力,一舉拿下五聖山陣地然後,再擴大戰果的戰術。美軍計劃投入7個步兵營,18個炮兵營,200架飛機,旨在以絕對的兵力優勢,迅速拿下五聖山。敵軍的火力攻擊之猛烈,甚至連陣地山頭都被削低了2米。由此可見,上甘嶺戰鬥打得有多麼慘烈了。在如此強大的火力攻勢之下,537.7高地也因此失守了。 然而,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當晚7時整,志願軍45師4個連不畏傷亡,又發動了搶奪陣地戰的進攻,決心要將丟失的陣地奪回來。在激烈的戰鬥過程中,由於志願軍的彈藥不足,並一再受到敵軍的火力壓制。
  • 17國聯軍火力超我們幾十倍,志願軍怎樣將其打回三八線?
    而在具體的第二次戰役布局中,東西兩線同時發力,西線除了4個軍在正面外,2個軍實施雙層迂迴;東線集中兵力圍殲突進而分散的美軍。第三次戰役則是對有預設陣地之敵的進攻,實際上當時我無論兵力還是技術裝備都是不如對方的,不過聯軍由於新敗導致士氣低落,而無法有效防禦,我軍是抓住了敵人的弱點大膽進攻,取得了比較大的戰果。
  • 土耳其旅鬧笑話,誤把韓軍當志願軍打,最終幾乎被38軍全殲!
    此次加入聯合國軍的土耳其旅共5000餘人,包括3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以及後勤補給部隊,是聯合國軍中除美、英、加之外參戰人數最多的國家。聯合國軍讓土耳其旅擔當防守嘎日嶺這一撤退路上的生命線的重任,足見聯合國軍對其戰鬥力的肯定和認同,不過,這支土耳其旅在志願軍面前的首次亮相不僅被美國軍事史學家稱為「用一個阿司匹林藥瓶的軟木塞去堵一個啤酒桶的桶口」,還鬧出了把打死和俘獲的韓軍當志願軍的笑話。當然了,這支土耳其旅在此戰中被志願軍打得幾乎失去了戰鬥力。
  • 志願軍27個軍,哪個被譽為常勝軍
    四次戰役背水堅守漢江南,力挫美軍四個師。可惜的是,在陣地戰階段,由於叛徒出賣,38軍對白馬山高地的進攻功敗垂成。 再說說旋風縱隊40軍。40軍以運動戰出名,一次戰役三個師一周殲滅韓軍六師團三個聯隊+八師團一個聯隊。二次戰役迂迴軍隅裡,突擊安州,痛打美第九軍。四次戰役以兩翼迂迴,正面強攻的戰法殲滅了韓軍第八師。
  • 志願軍4個軍圍殲橫城,美2師炮兵營全軍覆沒,527名士兵陣亡
    按照彭老總的預先構思,志願軍在西線留下38軍留著漢江南海阻止「聯合國軍」西線敵軍的主力進攻,而東線則開始秘密集結志願軍4個軍的主力,加上朝軍金雄集團2個軍團的配合,準備在東線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但是38軍在西線所面對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 志願軍戰鬥英雄手榴彈快過機槍,2個連沒拿下的陣地,1個排攻下
    在103團2營6連投入戰鬥之前,已經有2個連先後對其展開攻擊,但都失利了。▲五次戰役期間向前線集結的志願軍部隊面對這個難啃的硬骨頭,6連1排主動向上級要求擔任突擊排,再次突擊加裡山。副排長劉鳳勇親自帶領尖刀班走在最前面,當天晚上月朗星稀,能見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