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抗美援朝的第五次的戰役正在激烈地進行。雙方戰線形成了犬牙交錯的態勢,我15軍44師130團3營部隊奉上級的命令向朝鮮中部的昭陽江南岸的大水洞方向進行穿插。大水洞地區山高林密,地形複雜,但其背後就是寬闊平坦的洪(川)麟(蹄)公路,是維希美軍和韓軍戰線的一條重要交通紐帶。美2師38團團部、團炮兵陣地及預備隊均駐紮在此地。
▲敵軍向志願軍投降
130團的部隊在完成穿插任務後,又立即投入了殲滅第38團的戰鬥,激戰持續了三天兩夜,雖然最終將美軍大部殲滅,並迫使其餘敵軍南逃,但我軍也極為疲憊,需要休整。但美軍為了堵住我軍繼續南下的通道,增援來的很快,美陸戰1師的4個團很快向我軍撲來。而我軍已經包圍但尚未殲滅的韓軍2個聯隊,又企圖向南突圍。
▲志願軍在阻擊敵軍的反撲
130團面對著敵軍六個團的兵力,團部在後續部隊無法及時跟上的情況下,只得再次命令3營阻擊美陸戰1師。3營堅守公路旁的制高點,死死地卡住了美軍北進的道路,美陸戰1師在17架飛機、7輛坦克、數十門重炮的掩護下,幾個陸戰團輪番上陣,反覆向我山頭陣地實施衝擊。但美軍的攻擊均被我軍擊退,始終困在洪麟公路上動彈不得。
▲美軍向我軍陣地發起攻擊
在3營頑強抗擊美軍的同時,就在同一天,由北向南突圍的一批韓軍,突然從背後竄到3營營部附近,當時各連都在一線阻擊美陸戰1師的攻擊,營部也沒有預備隊。
▲志願軍炮兵的榴彈炮
眼看著約一個連的韓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向營部撲來。就在這個危急的時候,營部立即把剩下的所有人員全部組織起來,包括衛生員、擔架員、炊事員、文化教員、通訊員、司號員、理髮員等,一共32人,組成了一個下轄4個班的臨時排。由炮兵排長擔任這個臨時排的排長,隨後就投入到了反突擊戰鬥中,營教導員親自掌握1挺機槍,壓住了韓軍的火力,迫使正在亂鬨鬨地朝營部湧來的敵軍臥倒在地。
▲我軍反擊敵軍
在爭取到時間後,我軍的4個班以2個班正面防禦擋住敵人的衝擊,另外2個班則迂迴到敵人的左右兩翼,待他們迂迴到位後,炮兵排長命令司號員吹起了衝鋒號,頓時我軍從3個方向同時向這支韓軍發起了攻擊。
▲我軍冒著敵人的炮火發起攻擊
此時敵軍距離我軍陣地已經不到50米了,在遭到三面攻擊後,韓軍立即士氣崩潰,士兵們丟棄武器,抱頭鼠竄,雖然軍官和軍士拼命地企圖穩住部隊,但在我軍的攻擊面前,他們的舉動完全是徒勞的,相反反而暴露了自己。韓軍的上尉連長就在戰鬥中被我軍的炊事班長俘虜,
最終這夥企圖偷營的敵軍被我軍臨時編成的1個排打得大敗而逃。我軍在戰鬥中共斃傷敵軍80多人,俘虜包括1名美軍在內的18人,繳獲輕重機槍各1挺、卡賓槍4支、M1式半自動步槍60多支。參戰的全部勤雜人員人人都立了功。
參考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戰史》
《抗美援朝戰爭史》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