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千門重炮齊射,傾瀉炮彈2千噸,殲滅韓軍4個師

2020-12-26 科羅廖夫

當抗美援朝進入到1953年,敵我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第五次戰役結束以後,大規模的運動戰消失不見,雙方轉入相持的陣地防禦戰。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終於使中美雙方就停戰協定的文本條款和文字達成最後協議時,一個老頭卻不同意。

他就是時任南方政權「總統」李承晚,當時已經78歲的他,聽聞美國人已經同意了中朝雙方提出的停戰協定,在官邸裡的他非常憤怒,認為美國人背叛了他,大聲嘶喊著「美國人是叛徒,大韓民國被他們給買了」。很顯然,李承晚不接受當前的局面,為了洩憤,也是向中美朝三方表明態度。他竟然將2.5萬俘虜選擇了「就地釋放」,甚至還將許多人強行編入了南方軍隊。

戰俘問題本來就是中朝與美方在談判桌上,角力最大的一個問題,李承晚突然選擇單方面行動,最先受到衝擊的就是美國人,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多次寫信,勸阻李承晚停止瘋狂的行動,但李承晚卻依舊我行我素。「聯合國軍」司令官克拉克也無可奈何,只好攤手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讓中國人教訓一下李承晚吧!」。

而在中朝聽聞這個消息後,可謂是火冒三丈,彭非常生氣,他在志司對鄧華和韓先楚說道「必須要狠狠捶打一下李承晚,打到他心服口服,打到他回到談判桌上。」1953年6月21日,在位於檜倉郡的志願軍司令部中,彭主持召開了關於發起夏季第三次反擊,戰役目地就是敲打在三八線以南的韓軍。戰役計劃動用20兵團的4個軍,9兵團的1個軍,在西起牙沈裡,東至北漢江的22公裡地段上,決定對韓軍四個師(精銳首都師,6、8、3師)發起攻擊。為此,志願軍還集中了8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1094門,其中包括兩個喀秋莎火箭炮師。決定畢其功於一役,金城戰役由此敲定,只待萬炮齊發的那一刻。

7月13號晚,三八線附近的韓軍首都師、第6師、第8師、第3師的陣地上迎來了雨點般的炮彈,頓時火光沖天,韓軍死傷慘重。志願軍的1094門火炮在隨後的20分鐘時間內,消耗彈藥1900噸,9個小時內消耗的各種炮彈達到16.3萬發,換成重量就是2297噸。而這個消耗量是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第一次到第五次戰役炮彈消耗量總和的2.2倍,可謂是送了韓軍一份大禮。而這其中剿滅韓軍的精銳——「白虎團」,以及活捉副師長林益醇,則更是錦上添花,將這場戰役推上了高潮。

志願軍炮擊過後,金城正是漫天大雨,藉此發起進攻,就可以順勢打擊驚魂未定的敵人。而志願軍68軍203師607團特務連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的「奇襲」白虎團的經典戰例,是韓軍在此次戰役中最大損失,亦是最大的恥辱。

有一段快板書說的好:一九五三年,美帝的和談陰謀被揭穿,他要瘋狂北竄霸佔全朝鮮。這是七月中旬的一個夜晚,陰雲籠罩安平山。在這山上,盤踞著美李的王牌軍,號稱是,常勝部隊美式裝備的白虎團,難攻易守戒備嚴,鐵絲網一道又一道,地雷密布在前沿,明礁暗堡到處是,那口令一會兒就一換......

大範圍穿插深入敵後深入敵縱深,直搗二青洞韓軍首都師第一團(號稱白虎團)後方。首都師是韓軍4個主力步兵師之一,是頭號王牌師,師徽是一隻白色虎頭,美軍稱其為韓國第一榮譽師,在韓軍享有無敵猛虎美稱。當志願軍衝破白虎團的陣地後,楊育才將目光投向了白虎團的團部所在地,位於金城西南20公裡之外的山側中,楊育才帶領了12個人,一路猛插。最危險的時刻當屬於遭遇韓軍的「巡邏隊」,但楊育才卻以一身美軍軍服,一口「流利」的英語,使得那群「巡邏隊」誤以為是真正的「美軍顧問」。12人躲過這夥兒「巡邏隊」後,一路狂奔。

當他們趕到白虎團的團部所在地時,他們大喜過望,團部守衛空虛。而帳篷內正是燈火通明。12人偵察班分成3個戰鬥小組,分頭進攻,楊育才帶領戰士們直插進去,滿帳篷內的人都懵了。而隨後一條條噴射而出的火舌隨即將他們吞沒,當場擊斃首都師機甲團團長陸根珠,俘虜白虎團作戰科長,榴炮營副營長等,而副師長林益醇被楊育才他們俘虜,成為此次突襲的最大戰果。此戰共殲敵70餘人,俘敵19人,除此以外,那面著名的「白虎團旗」也被我軍繳獲。團部一垮,整個白虎團全線崩潰。

除了楊育才,金城戰役還湧現出一位黃繼光式的英雄——李家發,他是志願軍67軍199師595團1連戰士,在1953年7月13日金城反擊戰的轎巖戰鬥中,李家發廷身而出執行爆破,在身體7處負傷彈藥用完後,以胸膛堵住敵軍機槍口,以生命保證了部隊攻上主峰。

7月14日天亮過後,志願軍攻勢正猛,而老天爺也順勢幫了他們一把,漫天的大雨夾雜著濃霧。新到的20兵團司令員楊勇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白天發起攻擊。果然,勢如猛虎的志願軍發起一波波攻擊,14號晚上,金城以南的韓軍四個師全部被打垮,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其中韓軍首都師被全殲,韓第3、第6和第8師遭到毀滅性打擊,基本全殲。而志願軍回過頭來一看,他們竟然推進了9.5公裡。

有人就會問,9.5公裡值得驕傲嗎?當然值得驕傲,因為這是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陣地攻堅戰。在漫長的敵人重兵防守的陣地攻堅戰中,能推進9.5公裡,這樣如此驕人的戰績,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李承晚被志願軍突如其來的主動出擊打懵了,美國人也覺得不能由著李承晚這樣胡來,否則連之前談好的「三八線」分界搞不好也會發生更大的變數,甚至有變成「三七」線的可能。於是急忙向李承晚以及韓政府施壓。而美軍首席談判代表哈裡遜中將也變得認真了起來,就這樣,金城戰役過後,兩易會場,五次中斷,共開58次雙方代表團大會,733次各種小會,歷時747天的朝鮮停戰協定,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落下帷幕,中朝美雙方籤訂了協議,宣布正式停戰。

金城戰役徹底地讓聯合國軍在越打越強的中國軍人面前喪失了鬥志。雖然李承晚痛心疾首,但終究只能咽下這苦果,因為正如後人們所說的那樣「金城戰役本來就是一場不該發生的戰事!」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我軍1100門大炮齊射,韓軍王牌首都師被打殘
    當然現實打了他的臉,此戰也是我軍首次在火力上壓倒入朝敵軍的一戰。1953年,談了一年多的停戰,終於在上甘嶺戰役結束後,中美達成了一致。原本,這個協定六月就可以籤訂。沒有籤署的原因,就是李承晚突然又跳出來想要自己進軍鴨綠江。對於這個決定,美軍司令克拉克連正眼都不想看他一眼。志願軍什麼水平?韓軍什麼水平?
  • 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美軍為什麼要故意放水?看看李承晚有多狂就...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正式打響,楊勇指揮5個軍的兵力向當面之敵發起了猛攻。戰前,美軍就通過飛機和情報人員發現了我軍大規模調動的情況,並判明了我軍的攻擊方向。
  • 抗美援朝最後一役:志願軍千門火炮齊射20分鐘,韓軍4個師被殲
    抗美援朝其實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五次戰役,互相都希望能把對方趕走,所以打得非常激烈,勢頭也足。第二階段是雙方都意識到想要徹底消滅對方這個目的很難實現,於是開始邊打邊談。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時間跨度長了點。
  • 最後一戰69次齊射,首長都沒見過如此場面
    最後一戰69次齊射,兵團首長都沒見過如此炮火》  抗美援朝戰爭可以說是一場國力、火力和經濟實力都不對等的戰爭。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我們為打贏這場戰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共有197653名志願軍戰士長眠於異國他鄉。特別是入朝作戰的初期,由於出國作戰我軍準備不足,加上朝鮮當時溫度極低,還有美軍猛烈的炮火,導致我軍損失慘重。我們沒有絕對的制空權,沒有制海權,缺乏重炮,沒有裝甲部隊。
  • 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1100門大炮齊射,韓軍王牌精銳被打殘打蒙
    僅僅不到半個小時,我軍1100門大炮即刻出發,不一會兒就抵達敵方陣地,在韓軍面前炸開了花,1900多噸的彈藥在半個小時內便全部到達韓軍陣地。由於我軍在此前所進行的完美前期準備,讓韓軍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戰敗。
  • 動輒就是幾十萬發炮彈!志願軍承受的火力強度有多大?
    當然了,一般的韓軍沒有這麼強的火力,韓軍第1師團中配屬了1個美軍混合炮兵團,下轄有第78高炮營(10門90毫米高射炮)、第9炮兵營(18門155毫米榴彈炮)、第2重迫擊炮營(18門107毫米迫擊炮),如此再加上韓軍本部的炮兵,才打出了這個逃跑時的炮彈彈幕戰。
  • 抗美援朝時期唯一打過歷次戰役的開國少將,最後一戰讓他名揚天下
    抗美援朝戰爭中,從第一次戰役到第五次戰役,每一次都驚天動地,志願軍的部隊採取輪換戰術,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在抗美援朝時期唯一打過歷次戰役的開國少將,最後一戰讓他名揚天下。他叫宋玉林。宋玉林,出生於1915年,江西省會昌縣西江鎮蓮石人,1929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過紅1軍團第1師1團排長、連長,參加了第3、4、5次反圍剿和長徵。抗戰初期,他曾擔任連長。後來,宋玉林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教導5團團長。
  • 美軍傾瀉190萬發炮彈,無人倖存?志願軍勝招:到地下去!
    抗美援朝戰爭到了1952年,雙方進入僵持階段,美聯軍一方擁有火力優勢以及大片堅固防禦的陣地,中朝聯軍一方則沿著38線,修建了一道地下長城,憑藉大量的坑道工事,令聯軍的任何進攻都困難重重。
  • 14小時行軍破歷史記錄,在三所裡殲滅美二師,彭老總賜名萬歲軍
    而走入韓戰中,三十八軍入朝的第一戰是熙川戰役,原本的任務是圍殲韓軍第八師。可由於得到一個錯誤情報,說熙川有一支黑人團,所以三十八軍調轉了方向想要圍殲這支黑人團,可到最後卻壓根沒有這支黑人團的存在,結果白白放走了韓軍第八師。彭老總為此大發雷霆,甚至連「斬馬謖」這樣的話都罵出來了。
  • 韓軍趁志願軍營部空虛,企圖偷襲,反被勤雜人員全殲1個連
    美2師38團團部、團炮兵陣地及預備隊均駐紮在此地。 但美軍為了堵住我軍繼續南下的通道,增援來的很快,美陸戰1師的4個團很快向我軍撲來。而我軍已經包圍但尚未殲滅的韓軍2個聯隊,又企圖向南突圍。
  • 「喀秋莎」痛殲美軍,志願軍老兵:一輪齊射,敵方山頭基本沒活物
    在長津湖之戰中,我軍集中優勢兵力,準備一舉殲滅美軍王牌——陸戰一師。 針對我軍火力方面的弱點,美軍以裝甲車、坦克、重炮、機槍組成了環形陣地。然而即使是這種臨時組建的陣地,我軍仍無法攻破。負責圍攻的第九兵團死傷累累,最終眼睜睜地看著陸戰一師逃出生天。 韓戰後,「火力太弱」成為困擾我軍多年的夢魘,從此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症」。
  • 老兵回憶上甘嶺:志願軍突擊隊全部傷亡,拼死殲滅美軍5個連!
    志願軍突擊隊幸好有後方炮火支持,能干擾美軍的火力,突擊隊在戰場硝煙和灰土的掩護下和對面發生混戰,突擊隊是不怕死的,炮彈落在身邊也不躲,憑著拼命和短兵火器的威力殲滅了敵人2個排。20日5時,敵人開始炮擊,1小時後,敵機30餘架次輪番轟炸,美軍第7師17團、第32團各1個營及韓軍第2師17團1個營又分別向我軍兩高地拼命反撲,我守衛部隊頑強抗擊,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反覆爭奪達到了40餘次。由於敵人佔有炮空火力的絕對優勢,我軍傷亡過大,除597.9西北山腿4、5、6號陣地還被我控制外,表面陣地大部分又被敵人佔領。
  • 志願軍一次齊射,就打垮美軍兩個營
    最後志願軍總部就將裝備24門喀秋莎火箭炮的209炮團配屬給15軍。在上甘嶺接下去的戰鬥中,喀秋莎大顯神威,一輪齊射,美軍陣地基本沒有活人。上甘嶺戰役結束後,209團獲得「百發齊放,震破敵膽,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的錦旗。那麼喀秋莎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為何會深受志願軍官兵的喜愛?
  • 7輛一輪齊射,德軍還以為在被一個師轟炸
    美軍下午剛用榴彈炮襲擊大橋,志願軍晚上就開出了喀秋莎,一輪齊射,火箭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如流星一般刺破夜空,直接端了美軍的炮兵陣地。然而毫不誇張地說,電影中已經拍得很保守了,歷史上的喀秋莎,每次登場都是天降正義,炮彈洗地,二戰中德軍對此感受就尤為深刻。
  • 抗美援朝,中國炮兵異國亮劍:400000發炮彈,消滅美軍13000人
    抗美援朝,中國炮兵在異國亮劍揚國威!在著名的1952年10月到11月的軍事行動中,我軍發射400000發炮彈,消滅美軍13000人。說實話,當時的美軍是全世界實力最強的軍隊。根據後來的史料揭秘,美軍在韓戰投入作戰飛機1200架,最高峰時期的作戰飛機達到了2400架,美軍一個師的火炮數量比中國一個軍火炮數量都要多。由於我軍在機械化裝備,空軍和地面炮火與美軍比佔據絕對劣勢,因此韓戰初期,志願軍往往碰到一個很頭疼又很尷尬的情況:在很多戰鬥中,志願軍往往能夠以優勢兵力包圍美軍,但由於我軍在地面炮火佔據劣勢,我軍始終沒法包圍圈內的敵人展開殲滅戰。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沒有消滅美軍陸戰第一師,成為九兵團永遠的遺憾
    發生在朝鮮戰場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之戰,其艱難程度與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相比毫不遜色,此戰役粉碎了美軍在西線的進攻,但是也留下很大的遺憾,沒有將美軍的精銳陸戰第一師殲滅,讓該部傷痕累累的逃出生天。九兵團每個軍都是經過加強的,有4個師。美軍主要參戰的是美軍第10軍和美國空軍及海軍艦隊,美軍第10軍下屬有陸戰第一師和陸軍第三師、第七師。陸軍第三師主要任務是鎮守港口,保住退路,韓軍第10軍團和土耳其旅在戰役中可以忽略不計。
  • 回顧抗美援朝第一戰
    預先佔領216高地的第354團第2營第4連也已切斷敵之退路,割斷了敵團主力與前衛營及炮兵中隊的聯繫。第354團其餘分隊以攔頭、斬腰的戰法,先敵發起衝擊,將南朝鮮軍一分為三,分而殲之。 隨後118師第353團從354團右翼出擊,配合354團戰鬥。南朝鮮軍遭突然打擊後,無力組織任何有效還擊,當志願軍戰士衝入南朝鮮軍中時,南朝鮮軍彈藥未及開箱,火炮未及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