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初,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進入到第二階段。由於在第一階段未能大量殲滅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有生力量,志願軍在第二階段將主要打擊對象對準了南朝鮮部隊。我12軍35師103團在第二階段的任務就是突擊南朝鮮軍的堅固防守據點加裡山。加裡山山腳下的洪揚公路,是一條橫穿朝鮮半島的主要交通線,敵軍在加裡山不但有重兵把守,而且還構築了堅固的工事,並且得到後方炮兵、裝甲兵的支援,整個防禦體系堪稱堅不可摧。在103團2營6連投入戰鬥之前,已經有2個連先後對其展開攻擊,但都失利了。
面對這個難啃的硬骨頭,6連1排主動向上級要求擔任突擊排,再次突擊加裡山。副排長劉鳳勇親自帶領尖刀班走在最前面,當天晚上月朗星稀,能見度很高。在經過急行軍後,1排接近了敵人的前沿陣地。借著微弱的星光,劉鳳勇發現一道鐵絲網橫亙在尖刀班的前面,他立即命令部隊隱蔽,然後開始仔細觀察四周的敵情。
此時正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隱隱約約地聽見在夜暗中有人在低聲地對話,他判斷這是敵人的哨兵,於是他命令3班長帶著3名戰士沿著鐵絲網向前摸去,自己則帶著其他人埋伏在草叢中,等待時機。
當敵人的哨兵毫無警覺地走到3班長他們附近時,3班長舉起衝鋒鎗,一個準確地短點射打的這個哨兵一頭栽倒在地,當場斃命。聽到了槍聲的敵人立即驚惶失措地使用各種輕重武器向前沿陣地猛烈射擊,其中主要攻擊目標就是槍聲傳來的地方。
劉鳳勇利用敵人被吸引過去的那個短促的機會,迅速把自己的軍大衣脫下來鋪在帶刺的鐵絲網上,然後帶頭跳過鐵絲網,滲透進了敵人的防線,其他戰士也紛紛效法,越過了鐵絲網。
但就在他們向敵人防禦縱深穿插時,被敵人發現了。
清醒過來的敵人立即調轉槍口,準備向他們開火,但劉鳳勇的動作比敵人的機槍射手更快,在敵人來得及瞄準我軍之前,劉鳳勇手裡的手榴彈已經出手了,手榴彈準確地落入了敵軍的機槍掩體,當場將機槍和射手崩上了天。
趁著敵人火力中斷之際,1排迅猛攻擊,一路橫掃敵人的掩體和工事,打得南朝鮮軍抱頭鼠竄,丟下武器和工事,頭也不回地向夜暗中逃竄。但就在1排接近加裡山主峰的制高點時,一個敵人的主地堡開火了,這個地堡的火力特別強,敵人像不要錢一樣地向夜暗中潑灑著子彈,壓得1排無法前進。
2名戰士企圖上前將其炸毀,但敵人的火力太猛,他們先後倒下了,劉鳳勇和其他戰士不得不退到一塊大巖石後面重新組織攻擊。他藉助照明彈的光線,看清了一條可以通往敵人主地堡的迂迴路線。於是他告訴爆破組,跟隨自己前進。
他趁著敵人的機槍手在更換子彈的那一剎那,率先躍出巖石,爆破組的其他人也緊隨他衝了出去,在敵人的機槍重新開火之前,他們已經消失在夜暗之中,劉鳳勇帶著爆破組很快迂迴在主地堡的側翼,將炸藥包安置在地堡邊上。隨著一聲巨響,敵人的地堡被徹底摧毀,1排衝上主峰,控制了制高點,保障了團主力迅速突破加裡山,切斷了山下的公路,順利地完成了上級交待的任務。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