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系列526,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眾所周知,鹹豐皇帝一登基,屁股在龍椅上還沒有坐穩,洪秀全等人領導的太平軍便在廣西揭竿而起,並以極快的速度流竄到各省,直到攻佔金陵之後,定都於此,雄心勃勃的太平軍並不滿足於只得天京與其周圍的地方,他們想要的是整個清王朝的天下,鹹豐為了平定太平軍的叛亂,可謂是收效甚微。
朝堂之上,曾有人提出藉助洋人的力量平定太平軍判斷,而鹹豐皇帝果斷拒絕。在鹹豐眼中,太平軍與洋人都是他的敵人,太平軍屬於內亂,一定要自己解決,即便是在他在位期間,清軍與太平軍的戰鬥再艱難,他也沒有鬆口讓洋人幫忙。
不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鹹豐皇帝自顧不暇,洋人攻入京城,自己外逃,身體也越來越差,而就在這個時候,太平軍竟然向上海發起進攻。
上海自從成為清朝與外國的通商口岸後,稅收越來越多,洋人也越來越多,太平軍早就盯上了這塊肥肉。
安慶被困之後,洪秀全在天京主持的一場會議,要求李秀成、陳玉成營救安慶,而李秀成則提出先取蘇南,再救安慶,幹王贊成了他的意見,於是,李秀成以極快的速度攻佔蘇南,這個時候,他不願意停手,於是讓手下人乘勝進攻上海,取代清政府在上海的角色,以便獲得關稅、武器、輪船等,以壯第二次西徵的氣勢,洪秀全同意了他的意見。
上海,臨時成為了太平軍新的目標,而這卻急壞了上海的官員,他們深知上海軍隊戰鬥力不行,江蘇的清軍已經被太平軍打怕了,他們想盡辦法去遊說曾國藩救援上海,然,遠水救不了近火,唯一可以藉助的勢力,只有洋人!
江蘇布政使、上海知縣在沒有想鹹豐皇帝請示的情況下就去想英國使館求助,而臨陣逃脫被革職的兩江總督何桂清以為是自己重新進入官場的機會,於是擅自做主向鹹豐帝表達上海官員與士紳的想法——要保住上海,只能藉助洋人的勢力。不出所料,何桂清被鹹豐皇帝罵的狗血淋頭,上海官員根本得到風聲,也沒有管鹹豐的態度,畢竟自己活命最要緊,尤其是候選道楊坊、道員吳煦、錢莊老闆楊坊行動最為迅速,直接僱傭了華爾,給他錢,要他練一支外國僱傭軍。就這樣,洋人助力清軍守衛上海。
李秀成很快就將軍隊推進到上海附近,但是他遲遲沒有發動進攻,畢竟城中有洋人,畢竟李秀成希望洋人站在自己這一邊,然後自己和平接管上海。當了解到上海洋人有意幫助清軍的時候,李秀成將軍隊放在附近,開始與洋人的談判,不僅僅多次寫信給上海的領事館,更利用在蘇州的傳教士作為「媒人」,希望通過外交與宗教手段作為談判的基礎。
然而,這一切真的都是一廂情願,洋人不僅態度堅決,太平軍還耽誤了軍事奪取上海的時機。直到李秀成意識到談判無用之後,太平軍開始進攻上海,不料連連遇到英軍炮火猛擊,不僅普通士兵損失慘重,李秀成自己還掛了彩。
李秀成與洋人談判失利,而洋人與洪秀全的談判卻佔到了好處,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迫使太平天國不得不做出「太平軍不得推進至據按約對英國貿易區開放任何中國通商口岸或地點100華裡以內的區域」的屈辱協定,李秀成得到消息之後,一面斥責洋人背信棄義,一面悄悄帶兵撤離,太平軍第一次進攻上海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資料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