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第一次進攻上海:洋人助力清軍守城,李秀成卻希望和平接管

2020-12-22 小佛說史

【太平天國系列526,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眾所周知,鹹豐皇帝一登基,屁股在龍椅上還沒有坐穩,洪秀全等人領導的太平軍便在廣西揭竿而起,並以極快的速度流竄到各省,直到攻佔金陵之後,定都於此,雄心勃勃的太平軍並不滿足於只得天京與其周圍的地方,他們想要的是整個清王朝的天下,鹹豐為了平定太平軍的叛亂,可謂是收效甚微。

朝堂之上,曾有人提出藉助洋人的力量平定太平軍判斷,而鹹豐皇帝果斷拒絕。在鹹豐眼中,太平軍與洋人都是他的敵人,太平軍屬於內亂,一定要自己解決,即便是在他在位期間,清軍與太平軍的戰鬥再艱難,他也沒有鬆口讓洋人幫忙。

不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鹹豐皇帝自顧不暇,洋人攻入京城,自己外逃,身體也越來越差,而就在這個時候,太平軍竟然向上海發起進攻。

上海自從成為清朝與外國的通商口岸後,稅收越來越多,洋人也越來越多,太平軍早就盯上了這塊肥肉。

安慶被困之後,洪秀全在天京主持的一場會議,要求李秀成、陳玉成營救安慶,而李秀成則提出先取蘇南,再救安慶,幹王贊成了他的意見,於是,李秀成以極快的速度攻佔蘇南,這個時候,他不願意停手,於是讓手下人乘勝進攻上海,取代清政府在上海的角色,以便獲得關稅、武器、輪船等,以壯第二次西徵的氣勢,洪秀全同意了他的意見。

上海,臨時成為了太平軍新的目標,而這卻急壞了上海的官員,他們深知上海軍隊戰鬥力不行,江蘇的清軍已經被太平軍打怕了,他們想盡辦法去遊說曾國藩救援上海,然,遠水救不了近火,唯一可以藉助的勢力,只有洋人!

江蘇布政使、上海知縣在沒有想鹹豐皇帝請示的情況下就去想英國使館求助,而臨陣逃脫被革職的兩江總督何桂清以為是自己重新進入官場的機會,於是擅自做主向鹹豐帝表達上海官員與士紳的想法——要保住上海,只能藉助洋人的勢力。不出所料,何桂清被鹹豐皇帝罵的狗血淋頭,上海官員根本得到風聲,也沒有管鹹豐的態度,畢竟自己活命最要緊,尤其是候選道楊坊、道員吳煦、錢莊老闆楊坊行動最為迅速,直接僱傭了華爾,給他錢,要他練一支外國僱傭軍。就這樣,洋人助力清軍守衛上海。

李秀成很快就將軍隊推進到上海附近,但是他遲遲沒有發動進攻,畢竟城中有洋人,畢竟李秀成希望洋人站在自己這一邊,然後自己和平接管上海。當了解到上海洋人有意幫助清軍的時候,李秀成將軍隊放在附近,開始與洋人的談判,不僅僅多次寫信給上海的領事館,更利用在蘇州的傳教士作為「媒人」,希望通過外交與宗教手段作為談判的基礎。

然而,這一切真的都是一廂情願,洋人不僅態度堅決,太平軍還耽誤了軍事奪取上海的時機。直到李秀成意識到談判無用之後,太平軍開始進攻上海,不料連連遇到英軍炮火猛擊,不僅普通士兵損失慘重,李秀成自己還掛了彩。

李秀成與洋人談判失利,而洋人與洪秀全的談判卻佔到了好處,用「威逼利誘」的手段迫使太平天國不得不做出「太平軍不得推進至據按約對英國貿易區開放任何中國通商口岸或地點100華裡以內的區域」的屈辱協定,李秀成得到消息之後,一面斥責洋人背信棄義,一面悄悄帶兵撤離,太平軍第一次進攻上海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資料彙編》

相關焦點

  • 太平軍戰鬥力有多強?裝備水平遠勝清軍,清朝將領:像嶽家軍在世
    這時候,無論清軍還是太平軍,槍械多是抬槍、鳥槍,火炮都是傳統的"鑄炮"、"五子炮",只有清軍有少量的西式"滑膛炮"。三、洋槍洋炮才是王道就在清軍和太平軍打得不可開交時,旁邊的洋人其實也關注著這場戰爭。在太平天國後期,西方的先進兵器成為決定勝負的重點,而太平軍在這方面漸漸落後於清軍。淮軍領袖李鴻章是個洋務派,他在上海大規模採購洋槍洋炮,還跟洋人合作創辦"洋槍隊",讓淮軍在火力上超過了太平軍。
  • 4千英軍打爆清軍:太平軍有數萬支歐美步槍,為什麼打不過清軍?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數千英軍4000桿洋槍就打敗了清軍。但是為什麼,太平軍數萬杆洋槍卻輸給了清軍呢?太平軍進入江浙以後,有了出海口,也有機會大量重金購買洋槍洋炮。
  • 太平軍到底有多厲害,李秀成率30萬大軍對戰3萬清軍,硬是沒贏!
    很顯然,李秀成對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國都是非常忠心的,遠在江南的他收到命令之後,就放下了手中的一切事物,親率30多萬太平軍馬不停蹄日夜兼程,浩浩蕩蕩的趕赴天京勢要解救洪秀全於水火之中。大家可不要小看李秀成親率的30多萬太平軍,根據歷史記載當時這支30多萬的太平軍可是號稱有60萬之多,可見這30多萬的太平軍聲勢到底是有多大。
  • 李秀成在忠王府親切地接見呤唎,談進攻上海,但李秀成錯了
    他沒有想到,英國從事於這次軍費浩繁的戰爭的目的,就是使鴉片貿易合法化以及使英國獲得其他種種利益而太平軍以死刑來嚴禁鴉片一無論這對中國人是多麼有利,無論人道主義的呼聲所提出的神聖要求是多麼不容置疑,一卻是不利於額爾金條約得來的利益、賠款和鴉片貿易的,因而是不適合於英國人的政策的」。
  • 上海高橋有一座特別的烈士墓園,中國人一定要知道它的原因
    1860年7月,李秀成再奪松江城後準備進攻上海縣城,攻城前李秀成還對列強抱有希望,所以李秀成公告在上海的英、法、美等國公使,宣布太平天國大軍到上海後給外僑予以保護,希望各國不要幫助清朝軍隊。但外國侵略者蠻不講理與清軍聯合防守上海城,抗拒太平天國。
  • 蘇州忠王府與忠王李秀成
    這年前後,李秀成領導太平軍獲得空前成功,克服蘇州、杭州、常州、無錫、丹陽、松江等地,殺死清軍名將張國粱,欽差大臣和春自殺。忠王李秀成在此建立了蘇福區。李秀成愛民如子,在蘇福區給百姓發糧,發錢,給窮人施粥,甚至為死人發棺木,稅收亦減至清政府的三分之一。
  • 忠王李秀成,生不逢時的民族英雄
    李秀成上刑場1951年8月,太平軍在桂平突破清軍圍困,經平南、藤縣向永安州進軍,途經李秀成家鄉,沿途召集拜上帝會人馬,身為拜上帝會人員的李秀成隨即加入太平軍,當了一名聖兵。定都天京後,楊秀清親自提拔李秀成為右四軍帥,把守太平門外新營,不久,又升為後四監軍,把守儀鳳門外橋。
  • 李鴻章在蘇州殺8王及數萬太平軍,為何沒有人反抗,原因令人噓唏
    當時,太平天國已經佔領東南的廣大地區,單獨上海沒有拿下,他們所到之處都是吃大戶,殺富人,掠奪財物,因此,上海周邊地區所有的富豪財主都躲藏到了上海,這地方一旦拿下,就如忠王李秀成說的:全國十之八九財富盡入吾囊矣!
  • 「忠王」李秀成的忠與不忠
    他讚美了曾國藩的過人之處,指出湘軍招降太平軍的十大要領。他還提出願以「罪將」之身,出面為清軍招降太平軍餘部。只不過,這是一部被曾國藩大肆刪改過的《自述》,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它是否應該成為判斷李秀成到底是真投降還是行詐降之計的依據呢?其實,只憑一時一事、一件不完整的證據來整體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未必客觀,也未必全面。把李秀成設想成完美無缺的英雄或寡廉鮮恥的叛徒都未免過於簡單化。
  • 「童子營」悍將紀王:娶李秀成女兒,睡夢中被康王刺殺
    例如,第一次攻取武昌,15歲的陳玉成就率50「敢死隊」冒著被地雷炸死之危險,闖入缺口,而後林鳳祥大軍跟進,就此奪取城池。「童子軍」作戰勇猛,革命信念堅定,堪稱是勁旅,但其結果都很悲慘,陳玉成、陳坤書、譚紹光、範汝增、譚體元、黃金愛就是。黃金愛,太平天國赫赫有名的紀王千歲,即是忠王李秀成麾下悍將,也是忠王女婿,更是「童子軍」中之佼佼者。
  • 太平天國晚期,李秀成為何能帶領軍隊四處徵戰?清軍不想結束戰鬥
    當時,曾國藩已經成為太平天國的最主要的敵人,他又決心全力進攻安慶,圍剿和反圍剿的焦點就在安慶。因此,太平天國的戰略中心應該移到西線。英王陳玉成主張救安慶,攻打曾國藩的湘勇。洪仁、李秀成則認為江南大營既破,蘇、常、上海一帶敵防務空虛,「乘勝下取,其功易成」,然後回師安徽,「合取湖北,則長江兩岸,俱為我有,則根本可久大矣」。
  • 李鴻章夥同洋槍隊反攻蘇州城,守城方內部卻出現分裂,結果悲劇了
    一、強攻蘇州城或付出慘重代價在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之後,從金田一路北上的太平軍基本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除了上海這座華東由外國的重兵駐守的城市,半壁江山基本上都落到了太平軍的手裡,作為天京的外圍重地,蘇州是天國重點經營的一座城市。
  • 大饑荒餓死了多少太平軍精銳?
    太平軍定都天京後,城中有百姓軍隊共數十萬人之眾,作為天國的頭腦中樞,這些人的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據史料記載:天京城「每月一共需食米四十萬餘斤(十六兩制)」1853年左後,太平軍處於全盛時期,當時「每日男子給米一升,女子給米3合。」1854年,由於上遊糧道被清軍截斷,太平天國陷入第一次糧食危機。為了節約糧食,洪秀全下詔「軍民一概食粥」,「禁吃飯,犯者立殺」。由於糧食缺乏,天京城內不少人餓死。
  • 清軍對太平軍俘虜一律凌遲,太平軍如何對待清軍俘虜?只看一點
    在清朝後期,朝廷被慈禧太后專政所控制,民間百姓們不滿清朝的統治,想要起義推翻清朝統治,而有一支這樣的起義軍,他們自發的組織軍隊,想要推翻清朝的統治,他們就是太平軍。太平天國運動在清朝腐敗進口英國的鴉片,然後一一銷毀之後,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正式開始了。
  • 太平軍的洋槍洋炮比清軍厲害,他們是如何得來的,原因無非這三個
    可是洪秀全領導的是農民起義隊伍,參軍的都是貧苦百姓,卻為何弄擊敗裝備齊全的清軍呢?按道理說哪怕清軍戰鬥力再弱再差,畢竟他們的是正規軍,面對這農民起義軍也不至於敗成這樣啊。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因素,估計很多讀者都沒有聽過,那就是太平軍使用的武器比清軍先進。左宗棠曾在湖州擊敗天平軍,繳獲了洋槍一萬多支。那麼這些先進的武器都是哪裡來的呢?
  • 常州之戰:護王陳坤書戰死,李鴻章「蘇州殺降」,太平軍無路可退
    幸而李秀成及時發覺,派兵增援,才沒有出大禍。上述可見陳坤書的不靠譜,但不止如此,此時陳坤書的叛投之心已經萌芽了。洪秀全為了制衡李秀成,又因陳坤書巨額賄賂洪秀全的哥哥們,就同意了讓陳坤書盤踞常州,封陳坤書為護王。不久之後,天京、蘇州、杭州都被清軍圍攻,蘇州危急。
  • 暴力天國:太平軍的江南統治
    匪首李秀成 太平天國後期的支柱性人物公元1860年5月,太平軍在李秀成的率領下,成功搗毀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太平軍連下常州、蘇州,並進逼上海。他們還繼續南下,攻佔了剩餘的江蘇省南部地區和浙江北部、東部等地。太平軍在這些地方設立了蘇福省,以便統治江南的富庶之地。在蘇福省建立之初,李秀成以安撫民眾和恢復生產為目標,銳意經營。為了解決戰爭帶來的難民問題,他發放糧食以及十餘萬串銅錢來資助他們。
  • 李秀成進北攻南:毫無意義的戰鬥,拉開太平天國滅亡序幕
    洪秀全急忙下令調動正向松江、上海進攻的忠王李秀成火速回師以救天京位居。李秀成,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於廣西梧州,太平天國運動後期主要將領之一,代中國軍事家、政治家。太是參與金田起義、天京內訌、六解京圍、反侵略鬥爭、天朝十誤等太平天國運動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天京事變後,洪秀全論功行賞,按功績地位排行,封其為「忠王」,之後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
  • 忠王李秀成其實是被迫加入太平軍,根本不是心甘情願
    小佛相信,肯定會有人站出來說小佛胡說八道,污衊李秀成,然而,這些話都是李秀成自己親自寫在《忠王李秀成口述》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事實,不信,咱們來看。根據相關記載與李秀成口述內容,我們可以對李秀成參加太平軍之前的人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 後期太平軍之悲哀:寧可死守孤城,也不願意突圍而出
    寧可死守孤城,明知守住,還不願意突圍而出,尋找新的發展機會,這是後期太平軍之悲哀。九江、安慶、蘇州、嘉興、無錫、常州、天京等陷落,守城將領本可以安全撤離,卻選擇「留下」,與城池共存亡,實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