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房玄齡-大唐第一良相

2020-12-17 太史公講歷史
房玄齡

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人才井噴的時期,期間湧現出無數的英雄人物。其中不光有勇猛的善戰的李靖等,還有能謀善斷的文人,其中尤其以唐太宗手下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最為有名,兩人一個善謀,一個善斷,史稱「房謀杜斷」。可惜的是杜如晦英年早逝,在唐太宗剛坐上皇位後就去世了。而房玄齡則陪伴了唐太宗的一生,為貞觀之治的盛世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這位為大唐謀盡一生的賢相。

房玄齡是山東淄博人,出身官宦世家。家族之中出過很多名人名士,家族風氣很好,所以房玄齡自幼年開始就受到家族的影響,從小就喜愛讀書,特別是經史一類,不僅是博覽群書,而且已經十分精通。於是,房玄齡很自然的就走上了科舉之路取得進士後,房玄齡開始在地方擔任職務。

當時已經是隋朝末期,隋煬帝不惜民力,大肆修建宮殿,還多次徵討高麗,最終導致國力受損,各地爆發了大範圍的農民起義。此時。隋煬帝的表兄弟,唐高祖李淵也不講親戚情份了,趁勢在太原起兵。房玄齡深感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走投無路,於是便想要在亂世做出一番功業。經過一番思慮,他選擇了為唐高祖李淵打頭陣的秦王李世民,於是前去投奔。李世民見他善於謀略,又精通經史,於是便將他留在自己身邊,負責軍務。

李世民率軍作戰,每次取得勝利後,諸位將領都是搜找財物珍寶,只有房玄齡不講這些東西放在心上。每次取勝後都是儘量保護對方的人才,用心保護,與他們結交為好友,暗中品評他們的品行和才德,然後推薦給李世民任用。要知道,無論是什麼年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錢學森價值五個師可不是簡單的說笑,像錢老這樣的人才,不要說五個師了,五個軍也不會有人交換的,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李世民也對房玄齡非常看重,都是讓他處理軍政大事。在秦王府中,就屬房玄齡和杜如晦最為受寵,連尉遲恭等猛將都自愧不如。

杜如晦

正是因為他們的重要性,太子李建成為了削弱李世民,千方百計的打擊秦王府的勢力,首當其衝的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因為少了他們兩個,秦王府就剩下一些匹夫之勇了,一戰即可擒獲。李世民也深知這兩個人的重要性,竭盡全力去保全他們,可惜最後還是被調走,外出任職,並禁止再進入秦王府。

此時的李世民,雖然身邊還有許多猛將,可就好比空有一身蠻力的壯士,在敵人的圈套面前,已經岌岌可危了。關鍵時刻,房玄齡和杜如晦冒著欺君之罪的風險偽裝進入秦王府,向李世民建議當機立斷,奪取帝位。李世民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仍然念著親情,不願背上弒君的名聲,於是猶豫再三。房玄齡等於是就用激將法勸諫李世民,同時讓他從天下出發,為了天下百姓,絕不能讓江山落到李建成那些人的手裡。這些話語最終堅定了李世民奪位的決心,於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爆發了。

最終,李世民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控制了朝政大權,逼迫唐高祖李淵封李世民為太子。等政局穩定後不久,便傳位給李世民,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拉開了大幕。

唐太宗李世民

房玄齡因為在玄武門之變中的作用,,因功被封為第一,封為邢國公。受封后的房玄齡並沒有恃功而驕,相反,他還主張不忘創業之艱難,戒驕戒躁,不要驕奢淫逸。同時,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吏治上,他認為治國最重要的就是選拔人才,人盡其才。考量人才,品評德行,同時根據國家初期財政不足的問題,精簡機構,裁撤冗員,減少國家的支出,降低百姓的負擔。

同時,制定法令制度,完善國家的儀典,讓唐朝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同時廢除了隋朝的嚴法苛律,以寬和為本,這讓受夠了隋朝律法的人如沐春風。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房玄齡仍然謙和仁愛,每日兢兢業業忙於國事,不敢有絲毫倦怠之情,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

繁重的工作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房玄齡最終病倒。李世民親自看望,並派名醫治療,都不見好轉。房玄齡深知自己已經時日無多,但是在病榻前還是一心為公,勸諫李世民以天下蒼生為重,不再濫用民力,徵伐高麗。李世民感動不已。接受了他的建議。還把他的兩個兒子都加封,以表彰他對國家的貢獻。幾天之後,房玄齡病逝。李世民十分心痛,下令停朝三日,以示悼念。

後世的史學家在評選唐朝良相的時候,房玄齡總是位列第一。無論是才德還是品行,他都是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良相。

相關焦點

  • 房玄齡:從一介書生到大國宰相
    論者稱為良相焉。高宗居春宮,加玄齡太子太傅,仍知門下省事,監修國史如故。尋以撰《高祖、太宗實錄》成,降璽書褒美,賜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齡丁繼母憂去職,特敕賜以昭陵葬地。未幾,起複本官。太宗親徵遼東,命玄齡京城留守,手詔曰:「公當蕭何之任,朕無後顧之憂矣。」軍戎器械,戰士糧廩,並委令處分發遣。玄齡屢上言敵不可輕,尤宜誡慎。尋與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撰《晉書》。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楊國忠-大唐盛世的掘墓人
    楊國忠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此之後,唐朝再也沒有了以往的盛世氣象,最終亡於藩鎮之手。雖然說安史之亂的爆發有很多原因,但是時任宰相楊國忠絕對是首當其衝的罪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這位唐朝有名的奸相。楊國忠出身很高貴嗎?沒看出來。畢竟史書上能找到的記載也只是他自稱是東漢太尉的後代,區區太尉,其實真沒啥。再說了都幾百年了,別說人走茶涼了,連茶壺都未必能找到。這跟喝多了張口當年我的親戚如何如何是一個道理的,沒啥用,也就自娛自樂,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楊國忠很有才嗎?沒看出來。
  • 大唐宰相,房玄齡故裡相公莊
    文 | 康愛華登高懷遠,魅力梭莊一個大唐宰相誕生的地方,足以令人嚮往,房玄齡故裡相公莊,真是一塊風水寶地,人才倍出,歷史輝煌。九月初八,我們有緣走近梭莊,探古尋幽,登高懷遠。人傑地靈,「一門三代七舉人五進士」和「國家級歷史古村」相輔相成,悠悠歷史,必將永久傳頌。
  • 大唐開國宰相,怕老婆,更怕大Boss
    唐太宗當然不會毒害功臣夫人,他看著彪悍的盧氏,只好說:「這樣的女子我都怕,何況是房玄齡!」這個故事被記載於唐人筆記《隋唐嘉話》中,也是「吃醋」一詞的來源。房玄齡輔佐李世民31年,身處朝廷中樞22年,除卻中間丁憂、微譴,前後任相至少20年,堪稱貞觀政壇上的「不倒翁」。
  • 「吃醋、醋罈子」,來源於房玄齡怕老婆?唐太宗:你這老婆我也怕
    「吃醋」這一詞其實來源於「房玄齡怕老婆」的典故。我們對房玄齡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他是唐太宗時期著名的宰相,被稱為」古代宰相的典範」。但是這個善於謀略的著名宰相卻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對於房玄齡「懼內」,朝堂之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房玄齡因此沒少受到同事們的嘲笑。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李林甫-口蜜腹劍勢燻天
    李林甫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中國歷史結束了最輝煌的一段篇章。其實安史之亂之亂的源頭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無心朝政,沉迷享樂,任用奸臣所致,這其中最著名的典型就是以口蜜腹劍著稱的李林甫。李林甫也是唐朝宗室,不過不算近支。從小機靈,對音律很有研究。後來被自己的舅舅推薦進入朝堂任職。在職期間,從沒有聽過他關於朝政的業績有優異的表現。整日與皇宮中的太監和妃嬪等往來密切,藉機拉攏他們為自己打探情報。
  • 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中國封建社會「相」之誕生滅亡
    宰相、丞相、相國,這些官職在古代無疑是位高權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上百官之首。那這三個官職之間的職責。地位是否一樣,區別又是什麼?宰相是皇帝身邊重臣,「宰」為主宰,「相」有輔佐之意,主要職責是輔佐帝王、處理政務、推薦人才和統領百官。
  • 歷史謎團:渭水之盟,除了李世民房玄齡和高士廉,還有三人是誰?
    公元626年的渭水之盟(也稱便橋之盟),唐太宗李世民力挽狂瀾避免了和強大的突厥提前決戰,也因此成為大唐與突厥強弱變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次會盟大唐這邊有六個人,不過哪六個人史書上卻語焉不詳,沒有全部提及,這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謎團,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上的記載:
  • 唐朝宰相曾締造輝煌大唐,後期卻爛泥扶不上牆,沉底淪為帝國陪襯
    而宰相不一樣,宰相是從文武百官和天下士子中,選拔出最優秀的治理國家的人才,相比較之下,擁有宰相的王朝往往鼎盛時期更多;那麼既然無法廢除宰相,就只能夠壓制宰相的能力,而歷朝之中,唐朝壓制宰相的力度是最大的。面對權力巨大的宰相,唐朝統治者是如何壓制和弱化宰相的權力?
  • 身為大唐宰相卻私信蕭皇后,一生六起六落不改初心,結局讓人唏噓
    唐朝是一個量產宰相的朝代,自李淵建國以來宰相之職主要根據臣子是否參與朝政為依據,尤其貞觀年間李世民為削弱三省權力,另闢蹊徑指定某些人越級參與朝政,這些人也成為名譽上的宰相;據史書記載,僅武德年間就有宰相16人之多,在這些宰相中只有一人任職時間最長、真正站在了大唐行政權力的核心,此人便是梁國皇族後裔蕭瑀
  • 房玄齡活動年譜
    大唐宰相,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無論是在動蕩的隋末戰亂中,還是在治平的唐初貞觀之治時,他「虔恭夙夜,盡心竭節」,「當官勵節,奉上忘身」(《舊唐書》卷六十六《房玄齡傳》),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繁榮立下了赫赫功績。貞觀前,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奪取皇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 名相房玄齡與結髮妻子之間「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大唐一代名相房玄齡和妻子盧氏之間的故事就是一段完美的演繹。當房玄齡還在微賤的時候,有一次得了重病瀕臨死亡,房玄齡對盧氏說:「我的病很嚴重,你還年輕,不要為我守寡。我死之後要好好善待你後來的丈夫。」盧氏聽完之後,哭泣著走進帷帳之中,然後拿起刀當即挖下自己的一顆眼珠,並拿給房玄齡看。
  • 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隋唐時期,為了避免出現像曹操、宇文泰那樣的權相,實行了三省宰相分權制。中書省的兩個宰相負責決策,門下省的兩個宰相負責駁正,尚書省的兩個宰相負責執行。兩個中書令,兩個門下侍中,兩個左右僕射,就是六個宰相。
  • 這篇文章讓屌絲當上了大唐宰相
    後來大唐文壇大佬岑文本依此故事,畫《馬周濯足圖》,詩人張志和題詩: 世人善口,吾獨尊足;口易興波,足能涉陸。處下不驚,千裡可逐。勞重賞薄,無言忍辱。酬之以酒,慰爾僕僕。令爾忘憂,勝吾厭腹。籲嗟賓王,見超凡俗。 大稱讚馬周(賓王)不俗的舉止,高超的見識。
  • 李世民御駕親徵,有人告密:「房玄齡在京城謀反!」被李世民怒斬
    的確,在楚漢之爭中,張良作為劉邦的頂級謀士,在「佐策入關」、「鴻門宴」、「暗度陳倉」、「下邑之謀」等歷史事件中做出過巨大貢獻。可以說,若沒有張良的輔佐,劉邦是成不了大漢偉業的。正是因為劉邦這句話,後世才有了「運籌帷幄」之說。
  • 房玄齡生了一場大病,老婆哭著跑開,她回來時,已變成一個瞎子了
    原來她將自己的一隻眼睛剜了出來,向丈夫表明,自己決不會再嫁第二個男人,寧願終身為房玄齡守寡。所幸的是,房玄齡那次又活過來了,但他的這個老婆性格之剛烈,由此可見一斑。正因為如此,房玄齡在家裡是一個妻管嚴,一切唯老婆馬首是瞻,李世民見宰相房玄齡的工作非常辛苦,為了犒勞他,打算給他獎賞兩個漂亮的美女,而房玄齡卻堅決表示堅決拒絕,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
  • 《大唐西域記》是幹什麼用的書?
    好在還有宰相房玄齡。房玄齡這個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相,和杜如晦同為左右宰相,不過當時實際上的官職名稱是尚書左右僕射,二人合稱「房杜」,有個成語叫「房謀杜斷」就是說他倆,是說房玄齡腦子靈,點子多,而杜如晦呢,則判斷能力強,所以這二位一個出謀劃策,提出方案,另一個進行甄選,做出決斷,屬於金牌搭檔,十分默契,完全是一對好CP的風範,唐朝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他們二人設計出來的。
  • 男子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其母:你這幾位朋友有宰相之才,要善待
    歷史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認為歷史是沒有用的學問,但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因為歷史和數學、哲學一樣,都是能夠讓人有「超人」智慧的學科。尤其是歷史,歷史等於將前人的智慧,直接展現給了後人,比如歷史上有個這樣的故事,就值得現代人深思:一個書生請幾個好朋友在家吃飯,而老母親卻告訴他:你要把握好這個機會,因為我發現,他們幾個都有當宰相的才幹。那麼這個故事具體如何?諸位看官先莫要著急,聽小編慢慢道來。
  • 賢相典範:「房謀杜斷」,秦王府唯二令李建成忌憚的謀士
    作為,李世民的最大政敵,太子李建成最為忌憚的謀士便是「房杜」,曾經和齊王李元吉說道「秦王府中能讓人擔心的,便只有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人」。為此,李建成曾上言李淵將秦王府謀士外派出去各地方治理,在李世民的請求下杜如晦才得以繼續留任秦王府。「房謀杜斷」是形容二人擔任太宗朝宰相時期的同心濟謀,房玄齡謀劃多、杜如晦善判斷。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狄仁傑-武則天的心腹重臣
    狄仁傑前幾年,電視上興起一股偵探熱潮,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狄仁傑。他的那句名言「元芳,你怎麼看?」更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其實歷史上的狄仁傑可不僅僅是個偵探,他深得武則天的信任,為李唐王朝的延續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下這位武周時期的宰相。狄仁傑是山西人,出身士族,很早的時候就喜愛讀書並參與科舉考試,成績優秀。後來,由著名畫家閻立本推薦,擔任法曹,就是今天的司法人員。因為工作優異,後來進入大理寺擔任寺丞,相當於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