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怎麼選擇股票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我的看法是,選擇股票不能從眾,應該仔細分析。
一、 股票市場仍是少數人賺錢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股票市場裡,只有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市場領先者。換句話說,就是在40至50年的時間裡,有至少百分之八十的人輸給了市場。再進一步說,包括羅傑斯、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在內,也只有百分之二左右的公司在股市中馳騁之後戰勝了難以預測的市場。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概率。
當然了,在股市中的其他人,也不是一直在賠錢。 在這些人中間,也有其中一些人的日子過得好,時間跨度甚至到幾十年,但總的來說,他們做得不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們在最初的5-10年中表現出色,賺取的金錢很多,那麼他們則會增加自尊心。但是如果不小心犯了最錯誤,產生了虧損等嚴重後果,他們就會惶惶不安,很可能一蹶不振。
二、 選擇股票的時候要儘量避免不好的情緒
人類是有感情的,所以諸如恐懼,貪婪和自負之類的情緒就必然存在,而在股票市場中,這些並不良好的情緒終究成為阻礙你想要在股市縱橫的腳步。
首先,過度自信是投資組合的最大殺手之一。在扣除交易成本後,個人投資者的態度表現也會影響到你這隻股票的價值。因為,如果過度自信,錯估漲跌形式的話,必然造成損失。
如果個人投資者購買的證券的表現要低於他們出售的證券。那麼他需要控制流動性,在減少出售,以及規避風險的變化時,投資者的交易時機就更糟了。
這樣過度自信的投資者通常會在信息很少的情況下就採取行動,即便有人提醒他已經犯錯時,也願意採取行動。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的交易過多,損失的就越多。簡單來講就是做得越多,做的就越差。
置信度和績效之間存在反比關係。換句話說,你對自己的知識越有信心,長期的表現就越差。由於這個原因,男人的表現不及女人。不是因為女性知道更多,而是因為她們平均而言更謙虛,並且傾向於購買和持有更多東西。過分自信的投資者傾向於更頻繁地交易,從長期來看,會導致收益降低。
股市裡價格不斷波動,沒有趨勢或可預測的格局。普通投資者應該投資而不是投機。我們應該根據證據購買,持有並儘量保持平衡。
選擇股票就像你一生中進行的每筆大交易一樣,你需要進行研究。研究產品,將其與其他產品進行比較,找到其質量,帶來的價值以及其他相關參數。有時你需要權衡選擇,但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它會影響你一生中的每一個決定。
而不同類型的投資者,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投資形式:
成長型投資者:喜歡將自己的收入再投資在正在擴張的公司。這意味著這個市場是激進的,因此價格可能會迅速上漲。隨著價格的上漲,風險也在上升,這就意味著這家公司可能無法滿足如此高的期望。
收益投資者:喜歡尋找能夠給股東帶來定期「薪水」(見股息)的老牌公司。成立的公司意味著它已經成熟並處於增長期,但它們卻有利可圖,並且得到有效管理。所以,在選擇股票的時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