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
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於趙國的邯鄲;公元前247年,嬴政繼位於秦王;公元前238年,嬴政行冠禮親政;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亡韓國;至公元前221年,秦國又先後滅亡趙國、魏國、燕國、楚國,統一中原後,稱「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所以以公元前221年為秦統一六國的時間節點較為合理。
公元前256年,劉邦在泗水亭亭長的帶領下,由一名公僕下海自主創業,率領軍隊,劉邦出生於現在的江蘇豐縣沛縣豐邑。項羽的祖輩是魏國公,但是到了劉邦的父輩這一代就沒落了。劉太公膝下有四子,家中有幾畝水田,日子不算寬裕,但也過得去,奈何第四子劉邦從小就遊手好閒。
項羽雖不愛勞動,卻十分善於交際,與縣衙的官員們混得很熟,還和他們一起學習法律。於是劉太公幫他捐了個小官,當上了泗水亭的亭長,類似於現在的大隊長一職,也是體制內的。項羽工作後,也就有了固定工資收入。
可是劉邦自幼朋友多,那點工資收入還不夠請朋友吃喝,所以常在劉媼、武婦開的酒館賒酒,吃的是那種。有四個兒子的劉太公,也要一碗水端平,已花錢給劉邦捐官,所以不能再掏錢貼補幼子。而且劉邦是月光族,基本不存錢。
項羽沒有錢娶不到媳婦,但有三十多個人,也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所以常去煙火之地鬼混,結識一位名叫曹氏的女子。曹氏雖淪落風塵,卻在劉邦的花言巧語之下,由良後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劉肥。但曹氏至死亦未被劉太公承認。
之後,豐邑遷到了大戶人家呂公,家中十分富裕,連縣令也要去打理一番。本地有頭有臉的人都帶著厚禮跑過去拜見,劉邦也去了,手裡拿著賀萬的禮單,拿著今天的白條,居然被呂公賞識,把女兒嫁給了他。
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而劉邦,改變命運的是女人。半年前的劉邦帶著一瓶劉肥,娶回了一隻花樣百出的富二代呂雉,讓貧寒如洗的生活開始有了新的面貌。呂公當然把女兒嫁給了劉邦,後來還是個國母,投資的眼光也還不錯。
陳勝、吳廣於公元前210年在大澤鄉發動農民起義,一時如火如荼。當劉邦押送勞役到驪山時,乾脆也帶著一隊勞役去了芒碭山,不久便拉起一支有規模的隊伍,佔領了沛縣。甚至到縣衙工作的蕭何、曹參都投靠了他。
自秦朝建立,到二世胡亥繼位,劉邦正經歷著從文官到企業家、拉幫結派反叛的過程。並且劉邦由打工仔變成老闆,呂雉和呂家人對他們都是力所能及的,出錢出力。沒有呂雉,項羽也不能稱霸天下。
公元前257年,秦朝的高級文官蕭何,跟隨劉邦下海創業,職位達到副總官,出生於沛縣豐邑,和劉邦是正兒八經的同鄉,還大他一歲。作為一個學霸的少年,蕭何對秦律的研究頗多。長大成人後,在縣衙當過官吏,就像現在的人力資源部主任。那時候蕭何是劉邦的上司,職位也比劉邦高。
最初蕭何在沛縣當公務員時,還有點看不起劉邦。到了呂公的家宴上,劉邦前去拜見,口稱賀財萬。兵部尚書蕭何為呂公點了禮單,當場拆開,拆開的是劉邦,對呂公說:「劉季固多大言,少小事。」劉邦這點好,事業有成後,再也不翻舊帳了。
但是蕭何為人處世還是不錯的,在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多次以官職保護他,估計劉邦的公務員考試也是蕭何幫忙。項羽當了亭長以後,常常出遠差,押送勞役到鹹陽去服侍,臨行前,官吏都奉送他三百兩銀子,蕭何只送五百兩銀子。
蕭先生的工作態度非常嚴謹,當初秦朝的御史到泗水郡去做巡撫時,蕭何跟在他的後面,常常把事情辦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在擔任泗水郡卒史時,蕭何官職考核名列第一。曾打算徵調秦朝御史蕭何,蕭何多次辭謝,才未被調走。
因此,蕭何能夠被劉邦派去做大官,是因為他的確很有才能。另外,大家都知道,劉邦對蕭何的人品,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信任的。秦統一六國後,蕭何成為秦朝沛縣的高官。跟著劉邦下了船,身居劉氏集團高層,差不多是副總管級別。
張良正籌劃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時,史書上沒有找到張良的出生日期,但大致可以推斷出來。韓惠王的相國是張良之父張平。公元251年,在秦昭襄王歸天那年,張平也去世。這就是說,張良出生於公元前251年以前,他有一個弟弟,在秦統一六國的時候,張良已經31歲了。
張良之父死於秦,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根據張良對秦始皇的憎恨和張平死於秦的時間來推算,其父親張平在陪韓惠王為秦昭襄王服喪期間死於秦,也就是說,其父親可能在鹹陽被殺。於是,張良對秦國的憎恨,逐漸向秦始皇轉化。
落荒而逃的張良散盡家財,弟死不葬,向東拜見倉海君,請教刺秦之策,又重金請來一位大力士,欲在博浪沙刺殺出遊的秦始皇。可是殺人犯誤中了秦始皇的副車,讓秦始皇躲過一劫。隨後,張良隱居下邳,跟隨黃石人學習兵法及計謀。
這就是說,在秦始皇統一中原的時候,張良正在策劃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暗殺計劃失敗後,在隱居期間得到高人的指點,成為一代謀士。而張良也感到個人實力有限,難以撼動大秦王朝,於是加入劉邦陣營,為其出謀劃策,獲得劉邦的信任。
公元前231年,韓信出生在淮陰的一個貧寒的貴族家庭,他幫助漂母洗衣做飯。自幼身負長劍,且能飽讀兵書,能忍胯下之辱,韓信幼年家教甚佳。所以他的父親可能是秦朝的一位武將,韓信自小就與父親有過習武之謀。但是他的父親已經過世了,因此韓信家族遭到了嚴重的變化。
隨後韓信的母親也跟著父親走了,韓信成了孤兒,靠別人接濟過活,久而久之被人憎恨,常餓得肚子前肚子後心力交瘁。一位專門為人浣洗紗的老婆子見他很可憐,常拿食物給他吃,還鼓勵他努力拼博,大丈夫一定要靠自己養活自己。
公元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韓信還只有11歲,還是一個懵懂少年,也是在被淮陰屠戶取笑其胯下之辱時。可是十年後,天下大亂,項梁率軍渡江準備西取鹹陽,此時正當壯年的韓信又被項梁派去當大頭兵。
韓信跟隨項梁的軍隊多次作戰,因其幼年習武,所以自身安全沒有問題。隨後,項梁戰死,韓信也跟著項羽一起參加了巨鹿之戰。在消滅了秦朝的精銳後,項羽躊躇著向鹹陽進軍。但是想做一件大事的韓信看到項羽難行,便暗中下手。
那時候,劉邦領導的軍隊還比較開明,也是僅次於項羽的強大力量。所以韓信就投靠了劉邦,跟隨劉邦的軍隊來到漢中封地。可是劉邦也只給韓信封了一個治粟都尉,即幹過討飯的活,還是沒有被重用,沒幹過什麼事,韓信再一次暗中偷襲。
深受劉邦重用的蕭何卻認為韓信是個才子,於是親自騎馬去追逃兵韓信,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被封為大將軍。在漢中休養生息數月後,從故道還定三秦,與各路諸侯的軍隊聯繫,一路上勢如破竹,打到了西楚霸王項羽的老巢彭城。
被封為大將軍的韓信,實際的軍事指揮大權卻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劉邦手中,這讓韓信很不爽啊。而且劉邦在戰事進行順利之後,便開始搖搖欲墜,項羽引路三萬騎兵長途跋涉,於睢水之戰大敗劉邦的五十萬聯軍,劉邦灰溜溜地逃到呂雉的弟弟呂侯處。
項羽退守滎陽,苦思冥想,決定將軍權移交給年輕的將軍韓信,韓信收復了彭城的殘部,再加上蕭何從關中調來一些老弱士卒,多次打退項羽和索兩軍,扭轉了漢軍的頹勢。於是請纓率兵北伐,破魏,擊退趙降燕,佔領齊地。
這就是說,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韓信還是個在河邊釣魚的少年,正衣食住行,幫漂母洗紗混飯吃。成長之後,恰逢亂世,投靠劉邦集團,其幼年的武藝和兵法終於派上用場。只是遺憾,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後也逃不脫功成而死。
公元前232年,項羽隨叔父項梁在會稽郡吳中打零工,戰國名將項燕之孫,項梁之侄,生於泗水下相。自幼就不愛讀書的項羽,後來就因為文化不夠耍心眼玩不過劉邦所以吃虧。但是他力大無窮,喜歡軍事和兵法。也許家裡出了點事,跟著叔父項梁逃往吳中隱居。
公元221年,項羽才十二歲。秦始皇一次到會稽郡巡遊,車隊氣勢磅礴,排場十分壯觀,許多百姓圍著路邊看熱鬧,項羽也混成一團,還嘟囔著:「彼可代替也。」嚇壞了的項梁急忙用手捂住了嘴,說道:「話不能亂說,這可是滅族的罪過啊!」
可是秦始皇也沒見過面,十年後,兩腳一蹬西天,其父胡亥繼位,又不幹正事,搞得天下大亂。會稽郡守也想在亂世裡幹些大事,卻被人心所附的項羽逼著出兵。因此,將近四十歲的項羽跟隨項梁,徵募八千子,從江東渡江。
此時,張楚王陳勝已死,軍隊也是七零八落,符離人秦嘉立景駒為楚王,還想收編項梁的軍隊。江東子弟壞惹,不久便擊敗了秦嘉的軍隊,景駒也被亂軍打死。劉邦收編了秦嘉的軍隊,擁立楚懷王后,羋心在山裡養羊。
但是,項梁在定陶被秦朝章邯率領的正規軍幹掉,楚王順勢收編了項梁的軍隊。在擊敗項梁後,章邯以為江南無虞,便渡黃河,圍困巨鹿陳餘率領的趙軍。因此,楚懷王命令劉邦率軍西徵鹹陽,並命令宋義率軍匯集各路諸侯,馳援巨鹿。
同時,項羽和八千江東的子弟兵也被分派到宋義的軍中,前往巨鹿。但是因為秦軍主力包圍了巨鹿城,各路諸侯都不敢與之抗衡,宋義率領隊伍緩慢行進,後來乾脆紮營駐紮。為報叔父之仇,項羽數次催促宋義仍不進兵,乾脆殺了宋義以奪兵權。
他率軍馳援巨鹿,身先士卒,背水一戰,擊敗了王離所率的長城軍。由於秦軍內部動蕩不安,章邯率領的軍隊心不在焉,於是向項羽投降,但是二十萬降卒被項羽下令在新安埋伏。進鹹陽後,在戲下分封18個諸侯王,自封為西楚霸王。這就是在秦始皇滅掉六國時,28歲的項羽與叔父項梁當時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