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免不得與人討論、爭辯或者說服別人,有時候我們被變得啞口無言,但是並不見得是我們的問題。
有可能是對方的論證過程本身就是錯的,但是你並沒有意識到!
批判性思維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判斷結論可不可接受,一是判斷結論在暗地裡的假設能不能接受,這個我們前面文章已經講過,另一個就是判斷明面上的理由合不合理。
明面上的理由主要通過邏輯上的謬誤或其他帶有欺騙性的論證形式來糊弄你,常見的邏輯謬誤有以下幾種,你肯定遇到過!
一、滑坡謬誤
所謂滑坡謬誤:設想採取提議的步驟會引發一連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實際上卻有現成的程序可用來防止此類連鎖事件的發生。就好很滑坡一樣,剛開始部分山石滑落,就以為會造成不可控的連鎖反應。
想像力太豐富不見得是什麼好事,說一是一就行。小孩犯了錯,該批評就批評,有的人從批評想到小孩會理解出走,離家出走又可能失蹤,腦補過度。
二、 人身攻擊型謬誤
人身攻擊型謬誤:指針對個人的人身攻擊,而不是直接反駁其提供的理由。
比如:張三整天遊手好閒的,小王家手鐲丟了肯定是是張三偷的。
這就屬於典型的人身攻擊了,拿不出證據,卻攻擊張三的品行,提出一個看似正確的結論,很容易造成污衊和冤假錯案。
三、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
這種邏輯謬誤錯誤地認為因為嘗試某種解決方案後還有遺留問題未解決,那麼這種解決方案根本就不該採用。
小明學習成績不好,小明爸爸說:「強強成績優秀,請強強來幫忙輔導吧。」小明媽媽接著就說:「強強又不是老師,能起什麼作用?」
強強的確不是老師,但是強強就不能幫助小明提高成績了?老師就一定能行嗎?。
這就是典型的追求完美解決方案謬誤,我們當然都想提供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是大多數情況只能解決一部分,但是並不意味著這個解決方案就欠考慮,能提出一個特定的解決方案,總比束手無策要強得多。
與其苦等完美解方案,不如解決一點是一點,說不定某一刻就出現轉機了呢。
四、虛假的兩難選擇謬誤
這種謬誤說的是:當現實中存在兩種以上的選擇時,卻假想只有兩種選擇方案。
特別是年輕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兩元論陷阱。有些小孩,高考失利了想不開自殺,認為人生就沒希望了,在他們眼裡,要麼考上大學,要麼給別人打一輩子工,沒有其他出路,這種想法明顯不對。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培訓的、賣保險的,總是忽悠人,不報我的課程就咋了,沒這個保險你將來怎麼辦?方法多的是,要注意跳出話術陷阱。
五、訴諸可疑權威謬誤
這種謬誤說的是:引用某一權威的話來證明結論,而該權威對這一論題並沒有特別的專門知識。
很多網紅、大V只是在某一方面小有名氣,其他領域跟我們沒有區別,但是接廣告時審核不嚴格,虛假宣傳xxx效果多好,總是事後被瘋狂打臉。
大家有時間逛知乎的時候留心一下就能發現,很多答案和裡面的討論,都犯了上述錯誤。當然了,論證過程中的邏輯謬誤實際上很多,不可能一一列舉。我們可以自己歸納總結出一個邏輯謬誤清單,這樣的話將來遇到類似的詭辯就能迅速分辨出來了。
關於假設和邏輯謬誤的內容 ,《學會提問》這本書中說得很詳細,有興趣可以看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