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
編者按:2020年,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春節。在這場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很多年輕人舍小家為大家,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他們的言行讓無數人淚目。從1月29日起,《中國青年》全媒體推出「阻擊疫情中的年輕人」系列報導。
「阻擊疫情中的年輕人」系列報導⑤
火神山醫院交付!小紅小藍背後的真人來了
報導策劃:藺玉紅、周凱、王勁松
圖文整理:陳敏
2月2日正式交付的火神山醫院
火神山醫院交付前的施工現場
武漢火神山醫院2月2日交付
雷神山醫院也將於2月5日建成
很多人說中國是「基建狂魔」
可以用神一般的速度搭建「兩山」醫院
其實,大神的軀殼下,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青年
用一腔熱血奉獻自己
真正的網紅
哪裡是叉醬、花臂哥、送高宗、焊武帝
又哪裡是大黃、小紅、藍忘機、白居易
分明是這些成千上萬
日夜和病毒賽跑的施工青年
開打了一場與時間搶速度的戰役
青年們正在醫院建設現場緊張施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然爆發,來勢兇猛,武漢市的定點醫院「一床難求」。為此新建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可望解決約2300張的床位。
從1月25日正式開工到2月1日,高峰期7000餘名建設者日夜鏖戰,與疫魔競速。2月2日,《中國青年》記者從中建三局獲悉,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可容納1000張床位、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據悉,2月3日將正式接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從開工到正式使用,這家醫院僅用了不到10天。
2月5日,雷神山醫院也將交付。
這樣的中國速度,是建造技術的創新,更是建設者們的捨命奉獻,他們不是直接跟死神搶生命的人,卻是跟死神搶時間的人。
這不是遊戲截圖,而是武漢戰「疫」前線的施工現場。數千萬「雲監工」在看現場直播,稱呼施工機器為小綠、小白、小小黃、送高宗、勤史黃……
儘管看不清他們的臉,但知道他們是為了我們,晝夜酣戰。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些網紅機器背後的「蒙面俠」。
不是不累,是不能累
1月23日下午,一收到參建火神山醫院的通知,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湖北廣電傳媒大項目副經理周澤民立刻報名。得到組織同意後,他卻連夜趕回老家,聯繫製作雨衣、雨靴的親戚,為項目捐贈物資,應對武漢連續的陰雨天氣。
帶著100件雨衣、100雙雨鞋出現在施工現場的周澤民
徐策在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負責深化圖紙,常常在項目部和設計院兩邊跑,「一天能接147個電話,但是為了保證施工進度,再多電話我也不嫌麻煩。」
大年三十,徐策毫不猶豫,將懷中的兒子託付給老人就匆匆奔赴戰場,即便當天是兒子2周歲的生日。途中,徐策電話聯絡妻子羅璇未果。羅璇是武漢同濟醫院兒科急診檢驗科的一名醫生,疫情爆發後非常忙碌。
這對夫妻不分晝夜,「白加黑」地守在了各自的前線。
方便麵和黑眼圈,成了日夜趕工的徐策等施工人的「標配」
為保證施工進度,綠投公司總承包事業部的劉露和王凱 ,曾經連著兩個通宵沒合眼,駐紮在工地上,與工人一同作業,雨靴冷就往裡頭塞衛生紙取暖。
別人問他們:「熬兩個通宵,不累嗎?」
劉露和王凱回答:「是不能累!」
施工任務是一環接一環,總包的鋪設任務從凌晨2點半開始,所有的管理人員和勞務工人就等著他們的接力棒。
「上一個施工單位撤下,我們立馬就要接棒跑,一刻不能停,跑慢了,就耽誤了生命的希望。」
戴同款口罩、穿同款安全服、站在同輛吊車前照相的王凱(左)和劉露(右)是工地上的好兄弟
「作為建設者,我必上前線!」
雷神山醫院建設發出號召,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鄭紅升立刻響應。他既是一名黨員,也是一位準爸爸。他的妻子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擔任血液淨化中心科室護士,已有5個月身孕,仍然守在崗位治病救人。
鄭紅升無法照顧妻子,乾脆吃住在項目,全力投入到建設中來。
「我的目標就是把這裡建設得更好,能夠讓病人得到及時救治,讓我愛人這樣的醫護人員更加沒有後顧之憂,更加有保障!」
鄭紅升(右下)與妻子(上圖右)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過了個「假」春節
綠投公司總承包事業部張攀27歲,在現場負責防疫工作,為大家測量體溫,發放防疫物資,保障安全,「接到任務要趕到工地時,公共運輸已全部停運。當時是爸爸開車、媽媽送我來的。我不會辜負他們所望!」
沒有辦公桌,張攀(左)就踩在鋼筋和泥土上,在室外完成工作任務交底
中建三局三公司中南分公司員工蔣桂喜,自從自告奮勇春節值守工地後,已經堅持數年。從優秀士兵到工地保衛,脫下軍裝、換上制服,他始終有顆軍人魂。
1月25日,短短90分鐘,蔣桂喜就趕到了現場,和近2000名施工和管理人員一起,建設火神山醫院。他負責每天進出人員的體溫測量、保安人員的安排和管理等等。蔣桂喜說:「我當兵14年,在部隊站崗放哨,如今打響疫情保衛戰,我作為曾經的哨兵,現在的建設者,必上前線!」
蔣桂喜曾在部隊站崗放哨,他說疫情阻擊戰打響,必上前線
後勤員、搬貨員和協調員
1月24日,中建三局安裝公司工業經理部市場部經理鄧章鐵趕赴建設現場,看到吃、住都成問題,口罩等物品嚴重不足,他馬上聯繫熟人、附近商家,調動一切資源。
在辦公室他是後勤員,在路上他是司機,在商店他是搬貨員。
當武漢實行交通管制,他又兼職車輛協調員,積極協調大貨車運送物資進場。忙碌了整整36小時,他才抽空給家人報聲平安。
鄧章鐵(右)在工地一人身兼數職
32歲的艾靖來自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總承包事業部,面對當時幾乎「一無所有」、水電未通的辦公環境,就用自己的私家車,當起了「物流司機」。項目員工反映需要加厚雨衣,一小時後就如願以償。後半夜的物資需求,一大清早就會送到。車輛限行時,他就自己開車一趟一趟運送,「一次裝不下,就分批拉,怎麼樣也要把物資及時送到」。
艾靖腳上沾滿泥濘的雨靴,一穿就是好多天
「回去就給孩兒講火神山之戰」
34歲的鄭沙是中建三局工程總承包公司項目經理,1月23日晚上11點,作為第一批火神山醫院建設者趕到選址地點。
建院啟動倒計時,疫情是大考,答卷人是建設者!
鄭沙負責現場施工管理,精通施工工序,為了搶時間,他紮根泥濘,在百臺機械和成千工人中尋找作業面——前方HDPE膜剛鋪設完成,後方就組織鋼筋模板架設,穿插施工,不讓工作面有一刻留白。
大年初一夜,鄭沙和團隊4個小夥子值守現場,網友熱捧的「白滾滾」混凝土攪拌車是他們最重要的深夜搭檔,連續鏖戰兩個通宵,板房基礎混凝土全面澆築完成。
出門前妻子強行給他套上的羽絨服,成了連日來最溫暖的陪伴。
「非典的時候是別人保護我們,現在由我們來守護他們,就當為全國人民守歲了嘛。」與眾多耿直的建築人一樣,鄭沙的微信頭像是兒子騎在自己肩上的照片,「等忙完這陣兒,回去和孩兒他媽把新年紅包補上,睡前故事就給孩兒講火神山之戰」。
網友喜愛的「白滾滾」混凝土攪拌車是鄭沙的深夜搭檔
「與其在家無能為力,不如衝上前去!」
站在江夏區軍運村的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32歲的祁奇感嘆,三個月前他剛剛在這裡結束「小水杉」志願生涯,現在又以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測量員的身份奔忙在最前線。
大年三十晚上近11點,祁奇得知火神山醫院缺施工人員,立刻坐不住了。「與其在家裡無能為力,不如衝上前去!」
當祁奇和其他三位戰友集結到達蔡甸火神山,現場施工熱火朝天,與整個城市的安靜肅穆,形成鮮明對比。大家面戴口罩,全副武裝,全情投入戰鬥。
晚上,祁奇收到國華項目生產經理馮齊的一條微信。「兄弟,你也來了,我在你旁邊站了一天了,你竟然沒認出我來,哈哈!」
後來祁奇轉戰雷神山醫院項目,有一天工作到凌晨3時,但他上午仍準時出現在施工現場,「不斷有材料運到工地,我此前劃的線可能被蹭掉,擔心施工人員看不清楚,要重新劃線。」
回憶臨行前來不及抱抱自己未滿周歲的孩子,便在濛濛細雨中出了門,祁奇不禁哽咽。無法守在自己的孩子身邊,但他日日奮戰,希望「還更多的孩子們一片健康成長的空間」。
祁奇的背後就是網友喜愛的大黃、小黃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父親,給兒子做好榜樣」
清晨,火神山醫院工地上的陳暢接到妻子的一個視頻電話。「咱們的兒子熊仔今天滿月啦,快看看爸爸。」
這位中建三局二公司職工,已經連續奮戰18小時。看著兒子的笑臉,他帶著黑眼圈笑了。
大年三十晚上,正在孝感雲夢縣過年的陳暢並沒有接到援建通知,但主動請纓上陣。妻子郭靜宜說,「沒關係,你去吧,孩子有我照顧。」
吻別了睡夢中的兒子,陳暢匆匆開車上路,在經過重重關卡後,抵達武漢。
陳暢的父母就住在武漢光谷,打電話讓他找時間回家吃飯,但項目工期緊任務重,陳暢兩班倒,吃住在工地,根本無暇回家。
看著視頻裡的兒子時,陳暢許了個願:「做一個有責任感的父親,為兒子做好榜樣。」
陳暢在火神山醫院工地
最後,給大家一個福利——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你們心心念念的「白居易」裡面——最新交付的火神山醫院病房!從2月3日開始,就可以收治患者啦!
剛剛建成的火神山醫院病房
在全國網友的「監工」下,中建三局牽頭N家單位頂風冒雨日夜拼搏,用10天時間,把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變成了一座可以容納1000張病床的醫院。
已交付的火神山醫院
回顧這個視頻,是不是有點感慨萬千呢?
航拍:武漢火神山醫院,千人連夜趕工與病毒賽跑 (視頻來源:青蜂俠)
網友們說
等醫院建好了,疫情過去了
給工程師、工人、各位兄弟們
眾籌一頓遲到的年夜飯吧
為中國青年建設者打Call
為中國速度點讚
(資料、照片提供:中建三局團委、中建三局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總承包公司、基建投公司、綠投公司、安裝公司;青蜂俠)
「阻擊疫情中的年輕人」系列報導
原標題:《火神山醫院交付!小紅小藍背後的真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