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臨終前說的2句話,道破人生哲學,細細揣摩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2020-12-12 老王絮絮叨

莊子之所以到了今天還依然被世人所推崇,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莊子對於天地萬物的思考。

莊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尊重萬物眾生平等。莊子的自然觀在生活哲學上表現為順應自然,追求絕對的自由。

莊子對待生死的態度,是非常豁達的。莊子的一生,不畏懼死,也沒有隨便地活,因而他的精神是那樣的愉快。

莊子臨終時,聽說眾弟子想厚葬老師,很不高興。

他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眾弟子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您的遺體。」

莊子笑道:「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一、物來順應,物去不留

莊子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無論未來有什麼事情降臨於自己生命中,都坦然的接受。無論驚與喜,都不會過度的排斥,用一顆豁達的心去面對。

人生一世,不因外界喧囂而浮躁,不因他人的言語而怯懦。

春去秋來,夏冬往復,鴻雁南飛,弦月搖樹……萬物興歇皆是自然規律。萬事萬物正是因為順應了自然的規律,順遂了自己的天性,才有令人駐足的美麗。

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因為心裡裝的事情太多。

要想活得快樂,就要能夠抵禦物質的誘惑和內心情緒的影響。

因為人生所有的擁有和失去,都只是暫時而已。

一個人,太執著於過去的某樣事物,也必定會為此牽累。

所以,我們要做「物」的主人,而不是做「物」的奴隸。

唯有如此,人生的後半場,我們才能夠活的更加通透明亮。

二、無用之用,恰為大用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世人拼命追逐的富貴、功名、利祿,莊子卻棄若敝屣;相反,世人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

在莊子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你能捨棄多少慾念,就能獲得多少自由。

因此,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哪裡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幸福呢?

如今,現代人活得愈來愈複雜,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並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並不自由。不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在安靜中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對浮華虛名說不,並適當放下超出自己能力和需求的東西。

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

莊子深諳人性,社會,自然的本質,並且將自己一生的智慧全部都熔鑄成《莊子》一書,更是被譽為中國千古奇書。

莊子通過融會貫通很多發生在身邊的簡單故事,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循循善誘的筆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極為豐富: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多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具有極大的影響。

但是很多人想讀莊子卻因為文章內容是文言文覺得特別枯燥,意思都理解不通。

因此,我特意為大家找到了這本全譯全注的圖解版本的《莊子全書》

《莊子全書》收集了莊子學派著述總集以及道家的重要典籍與一體,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它裡面的每一個小故事,都具有很深的啟發性。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書裡面的精髓,為了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還精心設計了600多副的插畫,也是非常適合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的書籍!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曾讀莊子。當你覺得生活太累、煩惱太多時,讀讀莊子吧。

這本書僅需要45元。無論是買給自己還是孩子,只要靜下心來讀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髓的5句話,回味不盡,道破人生真諦!
    但就算如此,如果要談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精髓的五句話。只因這五大句話,不僅全面涵蓋了中國文化的五大面向,而且道破了人生的五種終極安頓,定要熟記於心,必是回味不盡。這四句話之所以被稱為「哲學四句教」,是因為它講的是客觀的規律;既然是客觀規律,一切事物的發展就必然遵循這個軌跡。搞懂和把握住了這個規律,很多事情我們就能瞭然於胸——能考慮到世間處處可能有矛盾,矛盾產生前能有所準備,矛盾產生時能保持平靜,展望未來時能充滿希望;對世間萬事的發展變化,心中有數和通達。這就是思維的力量。正如那句我們常說的話,「想通了」。
  • 莊子臨終的一席話:道破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但很少有人知道
    弟子怕莊子死後,屍身被鳥獸破壞,莊子卻說:「在地上會被鳥雀、老鷹吃掉,在地下會被螻蟻吃掉,從鳥雀、老鷹那搶過來給螻蟻吃,為什麼這麼偏心呢?」「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 莊子臨終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妙
    其實,讀懂莊子臨死前說的話,你就能明白了:莊子自己在臨死前,心情非常平靜,而弟子們則計劃厚葬老師,莊子說:「我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璧,星辰做珠璣,萬物做殉葬,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呢?」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也道出了現代人為什麼不快樂的原因。盡人事,聽天命莊子說:「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 莊子臨死前說了2句話,揭露了天道的奧秘,道出了人生最高境界
    在中國,沒有人敢說自己把沒有讀過莊子的文章,很多人喜愛莊子,更是將他道法自然的觀點奉為圭臬。在先秦的諸多思想家中,最難解讀的,應該就是莊子了,因為莊子在當時儒家佔據思想統治地位的時代,一直被認為是不入流的,進而導致後世對於莊子思想的誤解依然很深。
  • 莊子臨死前說了一句話,道破天道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有人說,人生只不過一趟旅途罷了,富貴名利,不過過眼雲煙。老子的「前後相隨」其實是看透生死的灑脫,正如其思想繼承者莊子臨終時的淡然態度。莊子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對弟子們說了一番話,當時弟子正在討論如何厚葬老師,莊子聽了他們的想法之後,便只是笑了笑,對弟子們說:我死了以後,大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我的連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寶玉器,天地萬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難道還不夠豐厚?你們還能再增加點什麼呢?
  • 莊子臨死前說了2句話,留下了良言!讀懂便可稱高人!
    莊子臨死前說的兩句話,更是洩露了天機,讀懂的人,便可明白什麼叫做「道」。莊子死前的2句話,洩露了天機莊子快死了,他的弟子們想要給他辦個隆重的葬禮。天下沒有人不慕名利,莊子之所以能如此瀟灑地決絕楚國宰相之位,是因為他深知人性之複雜、深諳官場之黑暗、早已領悟天道之運轉,知道一旦自己步入官場,那便是要處處小心謹慎、時時如履薄冰,這樣一來如何還能逍遙自在呢?
  • 《莊子》這三條魚的故事,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你是哪一條?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他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他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部分思想對現在有很大的借鑑意義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構成一個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 莊子《人間世》肖戰和王一博無感心齋、養蓄神智的人生處世哲學!
    童真可愛《人間世》是《莊子》內篇中的文章。主張的是處人與自處的人生態度,揭示出莊子處世的哲學觀點。怎樣才能應付艱難的世事呢?《莊子》首先提出要「心齋」,即「虛以待物」。「虛用博大、無為的態度對待世間萬物。謙以待人,虛以待物。王一博的「無感」處世哲學很好地詮釋了「虛以待物」。再則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我覺得就如同這次肖戰被黑的事件來說,他應該怎樣應付艱難的世事呢?
  • 莊子臨終前與弟子的對話,非常「無情」,卻也洞悉生死之謎
    《莊子》說:「中國文化上永遠留有莊子的烙印。」先秦時期,莊子是繼老子之後,又一個道家代表。莊子是一位思想家、哲學家,他不僅思想深刻,對生活有深刻的探求、追尋,而且文採斐然,一部《莊子》,其篇幅宏大、瑰麗詭譎,更是堪稱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對後世影響深遠。時至今日,每一次讀《莊子》,都能從中感受到他對人生、生死的感悟,不禁讓人感到欣慰。
  • 尼採霸氣透徹的6句話,說破人生真諦,很多人一輩子都悟不透
    尼採是世界上最奇葩的哲學家,在歐洲那種過度,他公然大喊「上帝死了」,他的哲學思想,半瘋半神,唯物主義者說他是瘋子,唯心主義者卻稱他為神,也許他的哲學觀點並非正確,但是卻指引了不少人找到幸福的真諦。1、每一段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人生的辜負。
  • 《莊子》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大意: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如同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一眨眼就過去了。莊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發現人類異化困境的思想家,反對人為物役,終極一生都在尋找消除異化困境的解脫之道。因為我們一提到老莊的人生哲學,常常會問: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莊子沒有回答。
  • 《莊子》7個成語,人生7大智慧
    後人評價《莊子》其書:「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02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出自《莊子·列禦寇》。意思是:逍遙自在的人生,如同隨水流浮泛的小舟,無拘無束。
  • 莊子的主要哲學思想
    莊子認為宇宙與人的關係應該是「天人合一」的,「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同時這也意味著與自然相背離。「人為」兩字合起來,組成「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
  • 莊子用三條魚,表達三種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諦
    先秦宋國曾有一位哲學家,也是道家逍遙派的開宗鼻祖,人稱「老莊」之一的莊子,他應該是歷史上最愛魚的人。莊子寫書立著無數,提出很多新穎活潑的哲學觀點,尤其以寫「魚」最為生動有趣。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莊子把快樂的人生比作三條魚,以此表達人生的三種境界,它們分別指哪三條魚呢?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要問人生的價值何在?蘇軾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莊子》中七個成語,道破人生七大智慧
    《莊子》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之一,後人在其中的語句中總結出了成語,這些成語中包含的,都是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將要探討其中的七個成語,來看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一、白駒過隙「白駒過隙」出自《莊子》,這句話表達出了人的一生過得很快,就好像從一個縫隙中看白馬奔跑過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後人在使用這句話時,所用的情景也大多是感慨自己的人生或者時間轉瞬即逝,因此提醒人們要注意珍惜時間,不要等生命將盡時,感慨自己的一事無成。
  • 莊子的五句經典語錄,讀懂便是人生!
    莊子的想像力十分豐富,上窮碧落下黃泉,無所不至;莊子信奉「無為」,行事灑脫,嚮往逍遙,對世間萬物的看法,既浪漫又獨特。 領悟莊子智慧的人,往往為之手舞足蹈,讚嘆不已,而又受用不盡! 下面,為大家梳理《莊子》中經典的五句話,讀懂便是人生!
  • 莊子:真正成熟的人,放得下生活的羈絆,懂得做減法人生
    《莊子·逍遙遊》中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佔其中一枝;偃鼠到黃河裡飲水,黃河再大,也不過只能灌滿自己的肚子。這是莊子的哲學智慧:生活,其實不需要過多的物質。
  • 《中國哲學小史》:孔子的思想莊子的境界,傳統哲學都在說什麼?
    這樣的人生三連問是西方的哲學。中庸之道,白馬非馬,這是傳統的東方哲學。不過,鑑於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古典哲學並沒有從中分叉抽枝自成一路,而是潤物細無聲地與大文化融為一體。以至於提到國內哲學史的發展就要提到馮友蘭,因為是他於包羅萬象中梳理出了一條脈絡。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一起寫下人生最後的願望並逐一實現,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救贖。這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尋找出了人生的意義,影片也通過這份遺願清單告訴了觀眾人生的三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