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之所以到了今天還依然被世人所推崇,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莊子對於天地萬物的思考。
莊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尊重萬物眾生平等。莊子的自然觀在生活哲學上表現為順應自然,追求絕對的自由。
莊子對待生死的態度,是非常豁達的。莊子的一生,不畏懼死,也沒有隨便地活,因而他的精神是那樣的愉快。
莊子臨終時,聽說眾弟子想厚葬老師,很不高興。
他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眾弟子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您的遺體。」
莊子笑道:「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就是莊子臨終前的這句話,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奧秘。
一、物來順應,物去不留
莊子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無論未來有什麼事情降臨於自己生命中,都坦然的接受。無論驚與喜,都不會過度的排斥,用一顆豁達的心去面對。
人生一世,不因外界喧囂而浮躁,不因他人的言語而怯懦。
春去秋來,夏冬往復,鴻雁南飛,弦月搖樹……萬物興歇皆是自然規律。萬事萬物正是因為順應了自然的規律,順遂了自己的天性,才有令人駐足的美麗。
人生的很多煩惱,都是因為心裡裝的事情太多。
要想活得快樂,就要能夠抵禦物質的誘惑和內心情緒的影響。
因為人生所有的擁有和失去,都只是暫時而已。
一個人,太執著於過去的某樣事物,也必定會為此牽累。
所以,我們要做「物」的主人,而不是做「物」的奴隸。
唯有如此,人生的後半場,我們才能夠活的更加通透明亮。
二、無用之用,恰為大用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世人拼命追逐的富貴、功名、利祿,莊子卻棄若敝屣;相反,世人眼中的無用,恰恰便是莊子選擇的有用,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
在莊子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你能捨棄多少慾念,就能獲得多少自由。
因此,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哪裡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幸福呢?
如今,現代人活得愈來愈複雜,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並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並不自由。不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在安靜中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對浮華虛名說不,並適當放下超出自己能力和需求的東西。
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
莊子深諳人性,社會,自然的本質,並且將自己一生的智慧全部都熔鑄成《莊子》一書,更是被譽為中國千古奇書。
莊子通過融會貫通很多發生在身邊的簡單故事,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循循善誘的筆法,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極為豐富: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多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具有極大的影響。
但是很多人想讀莊子卻因為文章內容是文言文覺得特別枯燥,意思都理解不通。
因此,我特意為大家找到了這本全譯全注的圖解版本的《莊子全書》。
《莊子全書》收集了莊子學派著述總集以及道家的重要典籍與一體,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它裡面的每一個小故事,都具有很深的啟發性。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方便快捷的掌握書裡面的精髓,為了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還精心設計了600多副的插畫,也是非常適合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的書籍!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曾讀莊子。當你覺得生活太累、煩惱太多時,讀讀莊子吧。
這本書僅需要45元。無論是買給自己還是孩子,只要靜下心來讀完,相信都會對你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