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超級綜合體效應」助力中國城市GDP集體復甦增長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國家統計局近日對外發布的三季度GDP的初步核算結果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國家經濟實現了有效復甦增長,季度總GDP超過26.6萬億元,同比增長4.9%。三季度整體GDP復甦增長的背後,是國家在今年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全國各城市積極發展產業新動能、推進城鎮化轉型升級的結果。

全國中心城市GDP增長 助力國家三季度經濟復甦

專家表示,我國三季度GDP的整體復甦增長,主要源於全國中心城市在歷經上半年疫情衝擊影響後,積極復工復產,逐步復甦,推動產業升級,從而實現了一次集體升級發展。

目前已公布前三季度GDP的城市發布數據顯示,全國重點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均實現了GDP三季度總值的復甦增長:

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前三季度GDP總值分別位居第一位與第六位;西部城市群中,重慶前三季度GDP總值迅速躍升至第二位;長三角城市群中,廣州前三季度GDP總值迅速躍升至第三位;長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暫時未公布數據,寧波、無錫均迅速躍升至第七位、第八位。

實踐表明,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中,以產業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在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尤其是強中心城市帶動下,我國幾個重點核心城市群的產業發展升級,為GDP增長帶來了極大的助力。

在今年經濟復甦發展的過程中,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中心城市,因為佔據著地理為主和城市群經濟地位上的中心C位,更有「經濟磁力」,不僅能夠集聚更多的高端製造業、高端服務業和重大新興產業,更能夠聚集更多人才和各類生產要素。這些中心城市,也因此有著更大的發展潛力、有著更有韌性的綜合經濟增長力量,既能夠構建城市群內的產業內循環,也能夠拓展城市群外的大經濟外循環。

超級綜合體聚能下 中國中心城市持續迭代

我國中心城市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每個城市都有能夠展示其城市高度、產業能力、以及發展強韌度的超級綜合體集群。

例如,北京有國貿三期、中國尊、北京富力中心、通州富力中心等;上海有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富力環球中心等;廣州有廣州新電視塔「小蠻腰」、廣州中心廣場、廣州富力中心……

在空間層面,這些屬於現代城市的超級綜合體,每一座都是代表著城市天際線的卓越建築設計作品,是展現城市魅力的存在;而在市場層面,這些超級綜合體則是經濟產業文化的強磁極,更是城市發展成就與綜合實力的見證。

作為一座城市的國際名片和發展新動能,城市超級綜合體的建設與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城市在競爭中實現發展的重要一環。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邁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的新時期,區域價值和城市升級成為焦點,並為未來提供更多想像空間。各大城市的超級綜合體也隨之更迭升級。更多以新地標形象出現的全新城市超級綜合體,不僅側面記錄了城市的變化發展,也將重新定義了城市能級的提升,源源不斷地集聚著更多產業資源要素和優質人才,為城市和產業升級釋放活力,為人們美好生活創造載體。

要打造出更好的城市綜合體,為一座城市創造新地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不僅要求開發商有前瞻性的眼光、獨特的創新力和穩定的建造能力,還要求開發商具有強大的綜合開發運營能力。目前,富力、綠地、恆大、萬科、融創等實力頭部開發商都在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自身的產業資源能力和建設能力,通過打造綜合體,引入產業,創造城市新名片的方式,為城市的升級發展共建貢獻力量。

助力北方城市群蝶變 富力華北的「超級城市綜合體效應」

從全國省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來看,南方城市的經濟競爭力水平曾經長期遠高於北方。但如今,在積極發展新經濟和綜合產業升級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北方城市積極復甦發展,我國經濟「南強北弱」狀態或將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得到改善。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北京GDP總量為25759.5億元,GDP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個百分點;河北省實現生產總值25804.4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0個百分點;遼寧省GDP總量為17708億元的;2020年前三季度黑龍江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19.7億元,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0個百分點。

在北方城市整體經濟實力增強、GDP復甦、降幅收窄乃至增速提升的過程中,城市綜合體的建立,為城市快速實現產業集聚提供了基礎,從而有力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其中,擅長超級城市綜合體營造的的富力華北,這幾年持續為北京、河北石家莊、遼寧瀋陽、黑龍江哈爾濱等城市造綜合體,以「超級綜合體效應」吸引產業與人才,成為了助力北方城市群蝶變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北京,隨著產業外溢及人口疏解工作的進行,通州已成為北京的新興價值發展高地。業內人士分析,2025年,通州產業結構將涵蓋總部經濟、財富管理、文化科技等7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而富力華北正是助力通州崛起為城市副中心的力量之一。

在通州,富力華北打造了北京通州富力中心。多家知名公司的進駐使這裡成為北京地標性商務區。北京通州富力中心的成功開發、持續為城市帶來優質產業集群、人才聚集,不僅直接促進了城市產業結構的更新換代,也帶動了運河商務區新一輪的經濟騰飛。

與城市共生,這幾年,富力華北在不同城市,以一個又一個融合多元業態的城市綜合體成就城市的產業聚集地以及經濟發展「磁極」,打造「超級綜合體效應」――持續集聚交通、生活配套等各項資源,吸引眾多企業和人才,從而推動著城市的升級與創新。

而未來,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中,國內產業經濟還將再迎來新一輪升級發展契機。在產業經濟發展的強需求下,中國城市需要有更多優質綜合體承載產業的集聚,並為中國城市持續提供「超級綜合體效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軼辰)

相關焦點

  • 城市綜合體_城市綜合體設計案例_城市綜合體成功案例_城市綜合體...
    日本城市綜合體分析篇日本城市綜合體的五大典型特徵超大空間尺度 城市綜合體是與城市規模相匹配,與現代化城市幹道相聯繫的,因此室外空間尺度巨大。由於建築規模和尺度的擴張,建築的室內空間也相對較大,一方面與室外的巨形空間和尺度協調,另一方面則與功能的多樣相匹配,成為多功能的聚集焦點。
  • 國鴻中心|超級城市綜合體,溫州摩天地標新封面
    一線沿江資源,是無可再版的珍貴,每一座擁江城市都竭盡全力地,用一段愈豐富、愈華麗的封面江景,向世界展現獨特的城市魅力。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之上,構建更多元的城市空間?超級城市綜合體的誕生就是現代答案。
  • 中國「GDP增長最快」的城市,年增長2305億,碾壓上海、深圳
    巨龍從東方崛起,中國力量的世界,我堂堂中華民族,只有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且經濟也從叔叔的改革開放以來,零數十年的成立,現在世界上的兩大經濟強國,這一事實的成績令世界震驚了,並且到目前為止,在國內不斷的很多優秀的城市,例如著名的大名的北上深,或者武漢、杭州、重慶、成都等,也具有自己的不言而喻的發展的潛力是絕對
  • 2019年普通地級市GDP前2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表
    在經濟轉型升級新階段,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中心城市包括了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一些經濟大市。目前,前三類城市共有36個,但除此之外,一些普通地級市也可謂實力強勁。
  • 全國「最幸福」的城市,10年內GDP增長萬億,遠遠甩開同省第二名
    全國「最幸福」的城市,10年內GDP增長萬億,遠遠甩開同省第二名,最近城市幸福感排名上升了,這個城市佔據了國內第1位,這個城市近年來一直出名,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獲得了良好的反響,不僅如此,該市旅遊業的發展,每年還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獲得了許多好評,已有那麼多人測試,可以說該市是一個省會
  • 15個新一線城市gdp排名出爐,天津發展最慢,這兩個城市越拉越遠
    在由經濟、政治、教育多種因素選出的「第一財經周刊」15個新線城市中,可以說是幾家歡喜之憂,作為東北核心城市的大連被江蘇的兆級城市無錫取代,退出了本年度的新線城市排名,2019年初,各省市大部分公布了2018年度gdp經濟指數和增長速度,根據相關政策和發展戰略,新一線城市仍保持著強勁的增長
  • 前三季度gdp2020排名 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
    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排名表2020,各地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陸續發布,西南和東北成為對比最為顯著的兩大板塊,也成為南北方差距擴大的標誌:東北板塊基本呈負增長,在傳統七大經濟區中表現較差;而西南板塊加快崛起,經濟增速都在2%以上,則成為七大經濟區中增長最快的板塊。
  • 中國GDP排名:北方城市集體「失聲」,這個城市卻頂住壓力衝前10
    充滿波折的2020終於開始逐步走向尾聲了,於是各種對於今年的總結也開始排名了,作為中國人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國家和家鄉發展的更好,因此每年的GDP排名都是被很多人關注的重點,希望自己家鄉能夠貢獻出更多的經濟增長。
  • 光谷將再添約37萬方城市商業綜合體,助力城市經濟「雙循環」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今年光谷將再添37萬方城市商業綜合體,助力武漢成為「國內循環一線城市、『雙循環』核心樞紐城市」。世茂集團華中地區公司品牌企劃總監林怡介紹,正是為了助力武漢的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2020年世茂布局攜手武漢高科集團,在光谷左嶺板塊打造約37萬方都市商業綜合體——世茂十裡星河。
  • 我國最特別的省會城市:GDP不足萬億,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全國各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許多城市的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去年舉行的世界城市評選中,我國的很多城市表現突出。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城市超越了廣州這個現代化大都市,成為世界一線城市,但是,從gdp來看,這座城市的gdp還不到1萬億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獨特的城市吧。這個城市是臺北,是臺灣省的省會,/臺北的面積和人口都很小,臺北gdp只有5000多億元,但是,由於人口不多,臺北的人均gdp非常靠前,人均gdp達到19萬多,在中國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 2020全國前三季度GDP城市排名 31省前三季度GDP排行榜
    2020全國前三季度GDP城市排名 31省前三季度GDP排行榜
  • 四川2020上半年gdp城市排名公布 成都GDP總量遠超各市
    日前,四川  交出2020年上半年「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2130.27億元  同比增長0.6%  而自貢2020年上半年GDP為644.95億元  在四川21市州排名第11名  排在前面的從高到低分別是
  • 中國城市發展「最均衡」的省份,各城市GDP很給力,有機會超廣東
    目前,中國第一經濟大省是廣東,已經連續28年gdp中國第一,但廣東的領先優勢還能堅持幾年?排在第二位的江蘇省和廣東省的差距只有幾千億元,但江蘇省城市發展比較均衡,沒有廣東省的差距,按照這樣的發展,我認為江蘇有機會在五年內趕超廣東,你認同嗎?
  • 發達國家人均GDP標準?中國有幾個城市達到發達國家標準
    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魔都上海按照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標準人均GDP超過兩萬美元就是初級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超過三萬美元就是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超過四萬美元就是發達國家水平。首都北京中國有多少城市人均GDP達到兩萬美元初級發達國家標準:深圳gdp26927.09億元,人口1345萬人,人均GDP20.94萬元折合
  • 中國又一潛力城市,增長速度超東京,未來有望成世界最大國際都市
    伴隨著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各個城市的經濟都在快速增長,尤其是一線城市,不僅經濟有了相當程度的增長,而且城市的基礎建設也做得很好,特別是成都、武漢、杭州,更要爭得上風,看城市發展快不快,證明國家進步。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國家和城市在公布國內生產總值(gdp)和人均 gdp之後,都會有一年的進展,我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看到,造成世界差距巨大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潛力會以城市的速度增長,成為東京,這是未來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城市。
  • 城市綜合體是什麼?
    近幾年,很多地產企業把目標轉向城市綜合體的開發項目。對城市綜合體的投資,是跟隨國情發展的低風險高收益的舉動,緣由有以下兩點: 綜上所述,城市綜合體將會在未來幾年裡,得到進一步的健康發展。那麼,城市綜合體是什麼呢?
  • 20年中國城市排名東北城市全面「淪陷」南方城市迅速崛起
    我們來看一下近二十年有哪些城市崛起哪些城市沒落。2000年中國前二十強城市排名:第一上海經濟總量4551億元。第二北京經濟總量2479億元。第三廣州經濟總量2376億元。中國前十強城市排名南京晉級我們再來看一下20強城市排名:第十一無錫經濟總量1200億元。
  • 2019年我國十大城市gdp數據初步出爐:天津和廣州最失落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天津可能迭出十強城市格局,其次廣州經濟總量被重慶追平,而武漢成都與杭州南京之間差距拉大,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情況。一,上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就一直是我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城市,一直延續至今,仍不落下風。作為一座國際大都市,上海經濟實力不僅僅在我國城市中具有很高地位,放眼整個亞洲,也是僅次於東京的存在。
  • 全球科研城市,長三角唯一特大城市,江寧區GDP超過2000億
    南京是長三角乃至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gdp排名江蘇省第二,但人均gdp僅次於無錫、蘇州,南京是新一線城市,常住人口為843.62萬人,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京從2009年開始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連續10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平方公裡,不及成都的一半,但比無錫面積大,對於外地人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南京的旅遊,商務環境,安全等,南京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江蘇省會,旅遊和商務環境都很好,圖為南京浦鎮車輛廠。
  • 中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中國GDP將破100萬億
    人均GDP超1萬美元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保持了中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經濟總量佔世界比重達16%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  11月1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唐登傑稱,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突破100萬億元,在世界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經濟體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去年,我國人均GDP已達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0276美元,與高收入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