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2021-01-10 四十五度歷史

「姓名」、「名字」對於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不論在什麼場合都可以用到,因為它是我們每個個體的特定名稱符號,目前我們所講的姓名,其實就是姓氏和名字的代稱,已經極為簡化,但是在古代並不是這樣,姓、氏、名、字、號等都是獨立的部分,並且都各有講究。

關于姓

關于姓的說法不一,在這裡只說明在我理解中姓的來由,不妥當的地方還請見諒;《說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左轉》:「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白虎通德倫》:「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我們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女子所生的子女,「姓」即女子所生的子女,子女相為親,相組為族,升華一下,我們可以將「姓」理解為「族」,也就是本族族人用一種稱號,主要講求關係血緣;楊希枚先生主張將此稱為「姓族」,目前姬姓、姜姓等最初應該都是從母系姓族而來,是母系姓族的名號,人類進入父系社會之後,世系從母方改為以父方計,母系姓族改為父系姓族,至於以前的姓族的名號則依舊被沿用。

除此之外,古姓的出處基本上來自於對圖騰的崇拜,「姓氏者,標誌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一族族姓基本上來源於圖騰崇拜、氏族徽號或者標誌等,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古姓主要有媯、姒、子、姬、風、贏、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隗、漆、允22個姓,可以說這些姓氏是純正的從遠古時代留下來的,而後面的姓則更多的是從氏演變而來。

關于氏

《通籤·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也就是說「氏」是「姓」的分支,「姓」一旦產生就不會改變,但是「氏」是可以一直變化的。「氏」產生最頻繁的年代當屬周朝,「氏」的產生主要是根據君主所封的土地、所賜的官職、爵位、甚至死後被追加的稱號等,除了君主之外,諸侯也可以繼續向下分封,於是貴族有姓、名、氏,但是平民只有姓、名,沒有氏,當姓與氏不再嚴格區分時,氏也就演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稱的姓。

關於名

姓、氏是公共的,但是名是個人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代號,名的產生不比氏或者姓晚,它是人類個體意識覺醒的必然結果;《說文解字》:「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翻譯過來就是,到了晚上,人們之間互不認識,也看不見,於是用名來稱呼,這種便利性讓名通行了起來,於是人人都有名,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對於取什麼「名」也就多了很多研究;當然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取名風氣,用現代的名字對比就很好理解了,比如「建國」「國慶」「建軍」等這些我們身邊這些耳熟明祥的名字。

關於字

古代「名」是「名」,「字」是「字」,與我們現在所說的「名字」不一樣,《禮記》:「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與取名不一樣,到了成年的年齡,古人還會重新取一次字,與現代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古人多稱呼「字」而不是「名」,「字」既是專門供他人稱呼,也是一種表現尊重的方式,「名」只有自己或者長輩才能稱呼,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一名比自己上司年長的員工,那麼當你不能直呼其名又不願稱其「某總」的時候,這時候有「字」的話將會輕易化解這個難題。

對於如何取字古人也有一定的技巧或者研究,大多時候,「名」與「字」是相互關聯的;(1)同意關聯,比如屈平,字原,平字與原可以對應;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曾鞏,字子固,鞏與固是同意;諸葛亮,字孔明,亮,明也;(2)反義相對,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王績,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3)推想;比如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比如嶽飛,字鵬舉,飛很容易聯想到鵬;(4),這也只是取字的一些簡單列舉,除此之外還有輔助式的,擴充式的,延伸式的等等,某些時候,總之很多東西都有可以通過字來表達。包括兄弟排名、個人志向、操守等等。

關於號

古人地名、字多取自於長輩,但是有一個稱呼是可以自己起的,那就是號,《周禮》:「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號又成別稱、別字、別號,可以自己起,也可以別人贈送;「號」的起源雖早,但是興盛的卻比較晚,唐代才開始興盛起來,相較於平民,號也更多地出現於文人層面,比如李白「青蓮居士」、蘇軾「東坡先生」,乾隆「十全老人」等,這些還是「自號」,此外還有別人贈送的稱號,比如李清照的「李三瘦」「博家之祖」(博家之祖即麻將高手)等,別號的來源主要有以軼事為源、以官職、住所、以封爵、諡號等三個出處,總之,與名、字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號」可以有多個,沒有限制,可以自取,也可以別人贈號。

總之,古人關于姓氏、名字甚至明清興盛起來的號都有不同的講究,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至於現在與古代孰優孰劣並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焦點

  • 古人的名字為何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
    前幾天剛追完一部古裝劇《陳情令》,除卻裡面高顏值的演員,讓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他們各自的「字」了。例如魏嬰,字無羨;藍湛,字忘機。那麼古代人為什麼名字裡會有「字」呢?它的具體意思指的是什麼?難道和現在一樣,算是一個人的乳名嗎?
  •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呢?可別亂取哦!
    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姓名」和「名字」意思是一樣的,在平常我們更加習慣使用「名字」這個詞。但是在正式文件中都是使用「姓名」這個詞,例如你的戶口本,因為我們今天只有「姓」和「名」,沒有「字」了。根據《禮記·檀弓》的說法,男子在加冠後便正式步入社會,需要和許多人打交道,互相之間如果只呼其名,顯得不夠尊重,於是迎來二十歲的男子,就要在本名外另取一個「字」。在與人交往時,互相稱對方的字以示尊重。在《周禮》中,有「婚生三月而加名」的文字敘述,意思是說孩子出生三個月之後,由父親來為孩子取名。
  •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裡都要取一個「字」呢?有什麼具體的含義嗎?
    現在的古裝劇有很多,大家都看過一些,特別是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影視劇大家更是耳熟能詳,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裡面有這麼一個點,就是不管是哪個人物出來,他的名字後面總有一個「字」,像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等等,這些名字後面的「字」都是什麼含義呢?
  • 「福」字有什麼含義?甲骨文中的福字代表什麼意思?
    「福」字是一個吉祥的字,大家對這個字自然很熟悉,每當喜慶之時,貼福字自然是少不了的,比如結婚時,福字是不可少的,當然,過年的時候,福字也同樣是家中不可少的一個字。那「福」字有什麼含義呢?「福」,從示從畐,順天垂示,腹滿之義。就是「祐」的意思。祐是保佑,賜福的意思。
  • 取名 | 古人名字中的名與字
    前段時間我給取了一個字:渙然。為什麼取這兩個字為「字」呢?這個留著後面再詳細解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人是怎麼幹的。古人在取名字這件事上甚是講究,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名字,名字,名和字是不同的。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
  • 古人的字:為什麼孔子的爸爸叫叔梁紇
    中國古代人有姓氏、名、字、號,今天就說中國人的字,中國古人之所以要有字,主要是因為古代中國講究避諱,古人見了面不能隨便叫別人名兒,顯得不尊敬。只有自家長輩或上級,可以叫你的名。平常別人怎麼稱呼你呢?比如說史記裡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其中叔梁是字紇是名,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手下有員名將叫孟明視,他其實是字孟明名叫視。什麼時候取字?一般情況之下,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的時候起字,行官禮相當於你成人是個大人了,得出去行走江湖。
  •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名」和「字」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帶你漲漲...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現代人說名字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是兩個事物,名是名,字是字,比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劉備名備字玄德,嶽飛名飛字鵬舉,這就很奇怪了,古人為什麼那麼麻煩,要有名有字,而名和字又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名是卑稱,字是尊稱,什麼意思呢?
  • 古人曹操字孟德,現在"字"、"號"消失,代表著敬語體系的崩潰
    並且剛開始學習寫"名字"的時候,會經常寫成"名子",然後被老師反覆的糾正後,才會記住。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呢?眾所周知,古代人都是既有"名",又有"字"。比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劉備名備,字玄德;嶽飛名飛,字鵬舉。那麼曹操為什麼會字孟德?而且為什麼古人要這麼麻煩,必須要有"名"有"字"才可以,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名」和「字」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帶你漲漲姿勢!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
  • 湖北為什麼簡稱鄂?「鄂」字是什麼意思?
    首先,這個字比較奇怪,這個字除了作為地名來用,我們平時幾乎見不到這個字。那麼這個「鄂」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在人們印象裡,湖北之地古屬荊州,曾為楚國核心區域,因而被稱為「荊楚大地」,其文化風俗也被稱為」荊風楚韻「。那麼問題來了:湖北省的簡稱為什麼不是荊或楚呢?為什麼不簡稱荊《尚書•禹貢》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
  • 古人既要有名又要有字,二者有什麼關係嗎?
    曹操,字孟德。出處大體是《荀子》,「夫是之謂德操」,道德和操行全都有了。至於曹孟德以後是不是這樣,那就不能怪在名字上了。蘇軾,字子瞻。出處應該耳熟能詳,是《左傳》的「曹劌論戰」一篇: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其中登軾的軾是車前橫木,望之的望與瞻意思一樣。那這個子是幹什麼用的?而且好像很多古人中的名字裡都有子。
  • 曹操為什麼叫「操」?古人的名和字是怎麼來的
    這就很奇怪了,古人為什麼那麼麻煩,要有名有字,而名和字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孩子出生百天後,父親或者祖父要給孩子起個名。比如說曹操,出生百天之後,他的母親就會抱著他去找父親起名。父親接過來一看,發現這孩子長得比較醜,隨口說了句「艹」,結果孩子的名字就叫曹操。當然了,這是開玩笑,曹操的操是操守的操。
  • 古人的家族觀:令堂、堂兄中的「堂」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用「堂」這個字嗎?「令堂」又為什麼能指代「母親」的意思呢?明_藍瑛_雪溪圖"堂"這個字牽涉我國古代非常有趣的建築格局。關於"尚"字,左民安先生認為中間是屋牆,下面是屋牆上開的窗戶,最上面的兩橫是煙氣上騰的樣子,因此"尚"會意為煙氣從窗戶上升騰而起,引申為"高出"的意思。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尚"字像酒器,表示舉杯致敬之意,引申為崇尚。還有人認為下面像有窗的房屋,上面像分開之形,意為分成兩面的尖斜屋頂,引申為高大。
  • 病字代表不吉利,為何一些古人還要用這個字來取名?
    古代人名確實有帶「病」霍去病、劉病已,為什麼古人的名字裡面要帶一個「病」字?字,比如說霍去病,劉病已,辛棄疾這些人。他們名字都帶有疾病的字眼兒。誠然,帶「病」字是不吉利,但是你得看完,人家名字前面或者後面還帶了字的,有病就要去,有疾就要去,顯然是消災消難,身體健康的意思嗎,很有道理啊。
  • 古人的名與字
    古人名字(主要是字)前往往加「伯(孟)仲叔季」以表排行,如唐伯虎、曹孟德為老大,孔仲尼、孫仲謀為老二,再如司馬懿弟兄四人,老大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排行老二,字仲達,司馬孚排行三,字叔達,司馬馗排行老四,字季達。「伯仲」 指兄弟間排行的次序,形容才能相當,不相上下,如「千載誰堪伯仲間」。 名,現在一般稱為小名。
  • 霍去病、劉病已,為什麼古人的名字裡面要帶一個「病」字?
    古代人名確實有帶「病」字,比如說霍去病,劉病已,辛棄疾這些人。他們名字都帶有疾病的字眼兒。 誠然,帶「病」字是不吉利,但是你得看全名啊,家前面或者後面還帶了字的,有病就要去,有疾就要去,顯然是消災消難,身體健康的意思嘛,很有道理啊。
  • 中國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四個字,每個字都是什麼意思?
    看過一些墓碑後,就有人發現,古人的墓碑上大多文字精細複雜,有各種落款和添綴,但細細看來幾乎每個墓碑都會這樣幾個字:「故」、「顯」、「考」、「妣」,這分別又都是什麼意思呢?故:故字顧名思義,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意思,過去的,從前的,於是引申出故去的,逝去的意思。古文中也常用故人一詞表示已經亡故的人,而碑文上常刻的「故先祖」,「故先考」,就是說逝去的先祖和父親。如果看見古書上說「故墓」,意思就是先祖的墳墓。
  • 古人為何會有「字」?全面解釋古人的「字」
    古人在成年之後,覺得平輩稱名不禮貌,因此取表字,就是一種禮貌的稱呼,字有時代表了一種德行或期望。一、表字怎麼來的?古人的名字比現在複雜了,特別是貴族,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你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們。他們有姓,有氏,有名,有表字,還有號,等等。
  • 《詩經》中的「雅」字是什麼意思?古人一直都理解錯了!
    雖然《雅》詩不如《風》詩通俗,也沒有《頌》宏大,但卻加兼具了兩者的一些優點,風格莊重舒緩,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不過,歷代以來,人們對「雅」的理解也各有不同,近現代的一些研究還認為,古人的一些理解是錯的。
  • 《說文解字》第15課:古人起名字為什麼愛用「瑾」、「瑜」這些字
    今天接著解說「玉」部漢字,前面說過,玉有五德,所以,古人除了以玉為祭祀重器之外,還以為玉是「德佩」,即代表佩戴者的道德水準和身份,比如天子執玉版,諸侯執珪,用玉璽,死後口裡含玉,死後用玉衣等等(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玉石中含有錫、鋅、錳等微量元素,長期佩玉,按摩人體,有利於身體內各器官功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