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時代的國家如何展現自身的實力?除了時不時的通過軍演來秀一秀肌肉,還有就是在運動會的賽場上一較高低。
在運動會的比賽項目當中,中國有一項運動一直以來都很有優勢,這就是桌球,上世紀桌球外交之後中國的桌球就在世界扎穩了腳跟,桌球可以說是中國國球的存在。
曾經我國有一位桌球女將技術非常好,曾經打敗過管建華獲得冠軍,她是誰呢?
她就是國家隊選手何智麗,在1987年的世界桌球錦標賽上,她擊敗管建華進入決賽,最終成功奪得冠軍。
中國的桌球運動包攬了世界非常多的冠軍,甚至一度使得奧委會考慮要將桌球踢出奧運會比賽項目,因為最終的冠軍選手只會在中國隊伍當中產生,毫無懸念,根本沒有讓其他國家發揮的餘地。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一個事實,在很多情況下,大型國際桌球比賽的最終人選其實並不由其他國家而決定,只在中國隊伍之間產生。在1987年新德裡舉辦的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為了拿到冠軍,中國方面曾經打算進行一次協調。
當時的情況是,中國的桌球選手何智麗與另外一名著名選手管建華都已經來到了決賽的邊緣,相關的領導為了提高中國拿到冠軍的機率,於是想要用管建華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選手取代何智麗。
這在中國桌球運動當中早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雖然個人選手實力很強,但是為了國家和整體的利益給隊友讓球也是常規操作。管建華在世界比賽的戰場上經驗豐富,發揮穩定,領導這麼做,也僅僅是想為國爭光。
聽到領導的決策之後,何智麗當場並沒有拒絕,不過她的內心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她不想放棄這樣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她想要在這場比賽當中揚名立萬。管建華當時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名氣,這個冠軍給她和不給她區別並不大,但是如果能給到何智麗的話,那將是她人生當中無比巨大的榮耀。
上場之後的何智麗並沒有遵循領導的命令,她毫不留情的跟管建華進行對打。最終她將管建華擊敗,成功的進入了決賽。
其他隊員和領導看見何智麗擊敗管建華進入決賽都傻了眼,她們沒想到何智麗竟有這麼大的膽量公然違抗體壇領導的決定,這在當時是不可想像的事情,走到這一步,何智麗已經是無路可退,如果她沒有拿到冠軍,回國迎接她的必然是無比嚴重的懲罰。
何智麗孤注一擲,鐵了心的要在這場比賽上奪得榮譽,她在決賽當中擊敗韓國選手梁英子成功的拿到了當年世界錦標賽女子桌球單打冠軍,替祖國掙回了這一個榮譽。
何智麗賽場抗命的事情引起了領導的憤怒,領導認為何智麗這是將個人榮譽置於國家榮譽之上,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回國之後想要對何智麗進行懲罰。好在何智麗拿到了冠軍,再加上隊友的求情,領導這才免去了對她的懲罰。
不過,何智麗在賽場上拒絕領導的指令,領導是萬萬不敢再啟用她了。這可以說是直接斷送了何智麗在國家隊的前途,失去領導的信任,何智麗今後的人生又將如何呢?
領導再也不敢信任何智麗,如果這一次沒有拿到冠軍,不光何智麗要受懲罰,領導肯定也吃不了兜著走,領導的領導能力會受到更上一級的懷疑。因此,何智麗失去了參加漢城奧運會的機會,在舉國體制之下,這是個人利益對國家利益的讓步。
何智麗在國家隊當中越來越感覺毫無希望,很明顯領導是不會再讓她有出頭的機會了。第二年何智麗果斷選擇退役,運動員的運動生涯都非常短,如果不能在最輝煌的時候參加比賽,一旦過了關鍵時間點,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何智麗從國家隊退役之後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她嫁給了一位日本人,並將自己的國籍改為了日本籍。作為一名曾經為國家奪得過榮譽的運動員,她這樣一種行為也無可厚非。可是接下來她做的事情,卻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憤怒。
1994年,在第12屆亞洲運動會上,何智麗以日本人的身份出戰桌球賽場,這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何智麗曾經在國家隊訓練過非常長的時間,她知道中國桌球國家隊的訓練和套路,也熟知各個選手的弱點,這給了她很大的優勢。
在賽場上,何智麗先後擊敗了我國的優秀桌球運動員陳靜,鄧亞萍和喬紅為日本贏得了一枚金牌。本來這件事情就已經足夠讓中國人氣憤,可她接下來的一番言論更是徹底讓中國人的情緒爆發。
在比賽結束之後,何智麗用日語接受採訪,她說她此次贏得冠軍比作為中國選手奪冠時還要更加的高興,同時她還興高採烈的表示會在接下來的比賽當中繼續為日本出力,幫日本贏得獎牌。
她加入日本國籍為日本人賣命已經讓中國人感覺到了背叛,她此番言論更是讓人怒不可遏。贏得獎牌足以說明她自身實力非常強大,但是沒有必要捧一個踩一個,尤其是捧日本,踩中國。
不論再怎麼樣說,如果沒有中國對她的培養,她根本不可能成長成現在的模樣。就算不念及祖國的培養,那養育之恩總還是有的,這也不能完全拋到腦後吧。
值得一提的是,何智麗在對戰鄧亞萍的時候口中還不斷的喊著「喲西」,這句聲音在當時的中國人看來無語的刺耳,經歷過中國近代時期的苦難,中國人對於同胞相殘深惡痛絕,何智麗的這種行為讓很多中國人都覺得可恥。
雖然何智麗的事業蒸蒸日上,不過她在生活上卻並不如意。1997年,何智麗發現自己的丈夫與他人有染,心如烈火的她當即就決定與自己的丈夫離婚。
離婚之後,何智麗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事業上,由於年紀逐漸增長,她已經沒有辦法再跟那些小將們爭奪國際比賽的冠軍,於是她退居二線成為了桌球教練。
對於另一半的選擇,何智麗表示她不會再找日本人,祖國她是回不去了,她心中理想的目標是尋找一位在日本的中國人,這樣既能夠進行正常的交流,也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包袱。不過直到現在為止她的這一想法依然沒有實現。
2005年,何智麗接受中國體育局的邀請來到了上海,在媒體面前,何智麗並沒有再像10年前那樣狂傲不羈。歲月已經磨平了她的稜角,她一改往日的語氣,表示不論怎樣還是要感謝祖國對她的培養。
何智麗個人的經歷讓人唏噓,其實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桌球的舉國體制對個人榮譽的犧牲。由於中國隊採用這樣一種方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犧牲了個人的榮譽,中國有很多優秀的隊員,如果讓她們在賽場上為個人榮譽而戰的話,相信她們可以取得比現在更大的成果。
然而在舉國體制之下,一切都必須服從國家整體利益。而這也就成為西方社會詬病中國桌球運動的地方,他們認為中國的桌球運動已經違背了體育的初衷,並以此作為藉口抨擊中國,試圖將桌球運動邊緣化。孰是孰非,還要留待時間的檢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